守護中國烈士墓39年,巴基斯坦老人告訴孫子,還要一直守下去

2020-12-14 行跡在旅途

眾所周知,在巴基斯坦的街頭,中國人會被熱情招待,與此同時還會有很多的店鋪寫著"中國人免費」的標語,並且巴基斯坦人還會贈送你免費的禮物。巴基斯坦人對中國的喜愛遠遠超乎了你的想像,更甚全民都會學習漢語,早在2013年時,巴基斯坦就宣布了一條法則「全國六年級以上都要學習漢語」。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愛與尊重,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巴基斯坦對中國這樣的態度是有證可查的。

01巴基斯坦對中國喜愛的緣由

這還得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說起,當時中國對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唯一一條對外經濟的生命線--崑崙公路幫助了修建,通過相關資料你就可以發現,這條公路同時穿越了崑崙,喜馬拉雅,興都庫什山脈以及帕米爾高原,這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天路」。

這條公路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他的修建難度之高,工程複雜程度之大,用時之久,已能堪稱世界之最。更是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昂貴最驚險的一條公路,他的所在之地風景優美,由於多考察地都喜歡跑來這條公路遊覽。

02公路的建成史

1965年,巴基斯坦向我們國家提出了一個申請,希望我們可以修建一條可以打通兩國的公路,對於當時的世界形勢,我們相關部門批准了這個請求,但是由於修建這條公路難度太大,所以在經過商量和計劃之後。在1966年才迎來的正式的開工儀式。就如上面所講的,通往兩國的路線地形十分複雜,並且路過的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氣溫常年低,並且地形變化多端。有些地方甚至覆蓋了冰川,所以想要打通這些山脈,是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的。那時候的國內,也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所有的生產才剛剛開始,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國還是大方爽快地投入了兩萬多的財力以及人力。公路有很多地段是無人區,這些無人禁地的氣候和環境都是極度惡劣,甚至有時連犛牛等野生動物都不敢踏入,但是我們的技術人員還是義無反顧地進去好幾個月。

從1966到1978年,這一條長達1032公裡的「天路」正式開通了,在長達12年間,有很多專業人員和技術工人都在不眠不休,甚至在草地中臥榻,在風雪和庫日中勞作。就是為了可以打通這條天路。在此之間僅僅只巴基斯坦的建設者犧牲人數就高達500多名。為打通這一條路,兩國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國88名工程師付出了生命,還有其餘的建設者。但是也因此造就了能將喀喇崑崙山脈踩在腳下的豐功偉績。為了追悼犧牲社,1978年巴基斯坦修建了烈士陵園,一名叫做阿里·艾哈邁德的老人守在這裡,從一名健碩的小夥子變成了老朽。老人講述因自己年輕時親眼看到那些偉大的先烈所付出,所以自己請纓來到了陵園當一位守衛人。

03結語

2015年春,這位老人受邀,第一次來到了北京,並且我國授予他了榮譽,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位老人以行動報答了昔日建設者們的恩情。不僅如此,他還告訴了子孫要繼續守護下去。老人的兒女也說,希望以後可以繼承父親的職業。而中巴的情誼也會像那條「友誼路」一樣歲歲年年。

相關焦點

  • 巴基斯坦老人,自發守護中國烈士墓39年,還告訴子孫一直守下去
    在巴基斯坦的街頭,有很多店的標語寫著「中國人免費」,熱情的巴基斯坦民眾還會給你贈送禮物。巴基斯坦人民對中國人的熱情和尊敬,遠遠超出了想像,甚至全民都在學習漢語,2013年,巴基斯坦宣布全國小學六年級以上,都要接受漢語必修課。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巴基斯坦對中國人的熱情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 巴基斯坦老人,義務守護中國烈士墓42年:我只是守著一群中國孩子
    雖然地處巴基斯坦境內,但那88座烈士碑全都是為中國英雄烈士而修建。更值得一提的是,從該座陵園建立至今,它從未有過荒涼之景,每一處都是乾乾淨淨的,因為這42年來,有一名名叫阿里·艾哈邁德的巴基斯坦人一直守護在這裡。
  • 巴基斯坦的中國烈士陵園,為什麼巴鐵無償守陵42年?真相令人感動
    這些犧牲的人並沒有被我們遺忘,在巴基斯坦北部的一座小城市吉爾吉特東郊的丹沃爾村中有一座屬於中國的烈士陵園。這裡有88位中國烈士長眠於此。這些人就是曾經參與修築喀喇崑崙公路而犧牲的人。從修建公路的1960年到最終正式開放的1986年有的建設者直到最後也沒能看到這座橋的全貌,這樣犧牲了。
  • 河北故事|河間小村莊81載深情守護烈士英靈
    烈士們為國捐軀,鄉親們自發守護烈士忠骨並建起革命烈士墓地,2016年這裡被命名為「英烈園」,目前已經成為河間市愛國主義教育和滄州市國防教育基地。重修立碑,向革命先烈致敬一代又一代堅持祭掃烈士墓,北留路東村的鄉親們以自己的方式深情守護烈士忠骨。
  • 面對專家,守墓人遲遲不肯說出墓主身份,最後說出真相背景嚇人
    在古代人和人身份不同,皇室貴族有很大的皇陵,自然就會有一種人去看守它,我們把他們稱為「守墓人」,蘇軾曾說:「守其初心,始終不變」這就話用來形容守墓人是最合適的了,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堅守初心的人,他就是周德瑞。
  • 張作霖守墓人:守墓30年,每月補貼100元,只為等一個張家人
    張作霖,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皇姑屯」事件後,命喪黃泉。歷史上記載他的死,是由於日本人為了獲取利益,採取了暗殺行動,炸死了張作霖。即便張作霖的墓地如此簡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個守墓人,這個守墓人,不論風吹雨打,還是時局動蕩,都持之以恆,堅持守墓30年,而辛苦的守墓,每個月也只有100元的補貼,他如此堅守,只是為了等一個張家人。他的行為如此感人,令人敬佩,這個守墓人到底是誰呢?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 深山千年守墓人,對墓主身份守口如瓶!到底是誰讓他家族守墓千年
    深山千年守墓人,對墓主身份守口如瓶!到底是誰讓他家族守墓千年一直以來 中國人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所謂炎黃 就是炎帝和黃帝炎帝 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 由於懂得用火 所以稱為炎帝黃帝 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但實際上 上古時代還有一大部族 就是蚩尤 蚩尤 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酋長 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也是部分漢族人的祖先上古時代炎帝
  • 浙江有個皇帝墓,1000年來專人守墓,2008年專家才查出墓主人
    中國古代是君主制度,皇帝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但凡是皇帝,那享受的都是天下最好的東西,在他們去世了之後,為了能繼續生前的榮耀,就會放很多的陪葬品,死後也想享受到這樣的特權。
  • 袁崇煥墓守墓人佘幼芝: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堅守
    《北京法源寺》中,李敖曾藉故事中康有為之口,稱袁崇煥的謀士佘義士在袁將軍被處死後,「冒死偷屍首埋起來,並且照顧在墳旁邊,一直到死,這是忠肝義膽」。 事實上,從1630年至今,佘家已經堅持為袁崇煥將軍守墓390年。佘幼芝正是袁崇煥墓的第17代守墓人。
  • 末代守墓人:背負歷史重擔390年
    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和丈夫焦立江搬到了石景山,倆人年歲漸老、疾病纏身,但經常換乘兩班公交車來看墓祠,掃掃落葉,澆澆水,有時也給遊客講講歷史。2020年8月,佘幼芝在京去世,享年81歲。一位美國記者採訪她之後寫下,「美國立國才兩百多年,你們佘家卻為一個人守墓三百多年,這樣的事情,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
  • 時隔51年,重慶79歲老人終於來到廣元祭奠烈士弟弟
    在這裡長眠51年的烈士向永高是重慶市巫溪縣人,但50年間一直沒尋到親人。2019年,因「烈士尋親」公益活動,終於在重慶巫溪尋到親人哥哥向永高。時隔51年,從重慶巫溪到四川廣元,跨越600多公裡距離,在八一建軍節這天,哥哥向永召終於給弟弟向永高掃了墓。
  • 英烈不朽,守護不息,精神不滅
    為未曾謀面的戰友守墓、尋親講述人:新疆塔城地區沙灣縣東灣鎮卡子灣村村民 張秋良卡子灣村位於天山腳下,這裡整齊地排列著6座烈士墳墓。北面的山坡上,還有1座孤墓。這裡面掩埋的,就是我從未謀面的「戰友」。每年的清明節、建軍節,我都來此掃墓。
  • 清朝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說出來別不信
    這座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前前後後修建了39年,直到秦二世二年才修建完成,此時秦始皇都已經去世兩年了。 除了沒有設陵的宣統皇帝之外,清朝的祖陵——永陵以及另外十一位清朝皇帝的陵墓,每一個陵墓都設有專門的守陵大臣。這12位守陵大臣的主要職責,除了保護各自所守護的陵墓安全之外,還負責陵園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不要小看這些護陵大臣,雖然他們的工作僅僅是負責守護皇陵,但是他們的武秩品級卻非常高,都是正三品的朝廷大臣。
  • 武漢耄耋老人為照顧孫子,守在手術室外11個小時,讓人感動又心疼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隔輩親,尤其是老人,在他們的眼裡,家裡的小孩子就像手中的寶,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最近就發生了這樣一件讓人感動的事。 武漢一位耄耋老人為照顧孫子,守在手術外11個多小時,寸步不離,直到孫子手術結束。
  • 中國遊客祭掃志願軍墓地,荒草叢生引發眾怒,守墓人卻哽咽道出原因
    195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派遣遠東空軍從駐地日本出發,幫助韓國軍隊作戰。加上戰場後,美國等國際聯軍不僅幫朝鮮挽回劣勢,甚至還將朝鮮打得節節敗退。1950年9月15日,美軍登陸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進一步壓縮朝鮮軍民的活動範圍。朝鮮軍隊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只能不斷後退。1950年9月30日,中國嚴厲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 菲律賓國王后裔守墓600年,世代住中國,已是地地道道中國人
    到了1409年,鄭和下西洋,經過蘇祿,寫出了這兩岸重洋的故事。蘇祿國在當時被東王、西王和峒王三大王侯勢力所統治,其中蘇祿東王的權力最大。秉承「通好國,懷柔遠人」情懷的中國船隊的到來,帶去了明朝的大量手工絲織、陶瓷、紙張等物品。
  • 15歲追隨閻錫山,守墓58年,88歲的他:閻部長在哪,我就在哪
    人性過於複雜,有的人為了蠅頭小利就願意背棄一段情誼,但有的人卻是甘願用一輩子守護一個人。張日明從十五歲的毛頭小的時候就開始追隨軍閥閻錫山,在其去世後整整守墓五十八年,他始終堅持,閻錫山在哪裡,他就要在哪裡。 張日明身上存在著中華傳統的忠誠、深沉,卻又帶著不屈不撓,讓人不得不對他心生敬佩。
  • 秦始皇的守墓人,掌握皇陵地宮鑰匙,家族已執行了2000年
    皇帝死後安葬的陵寢同樣也會有守墓人,來守護皇帝地下的世界,這些人通常都是皇帝生前精挑細選出來的人,對皇帝是決定的忠誠。 很明顯,集中了天下奇珍異寶,兼具鬼斧神工的造型,更是被後世評為千古一帝的的秦始皇陵,也必定存在著守墓人。
  • 遇見你丨「只要我能走得動,我將一直找下去……」
    13年間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屬 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墓地碑林、莊嚴肅穆,10月28日,長眠於錦州烈士陵園抗美援朝墓區的16名貴州籍志願軍烈士,第一次迎來了親屬的祭拜。時隔70年,烈士們終於和親人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