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巴基斯坦的街頭,中國人會被熱情招待,與此同時還會有很多的店鋪寫著"中國人免費」的標語,並且巴基斯坦人還會贈送你免費的禮物。巴基斯坦人對中國的喜愛遠遠超乎了你的想像,更甚全民都會學習漢語,早在2013年時,巴基斯坦就宣布了一條法則「全國六年級以上都要學習漢語」。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愛與尊重,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巴基斯坦對中國這樣的態度是有證可查的。
01巴基斯坦對中國喜愛的緣由
這還得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說起,當時中國對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唯一一條對外經濟的生命線--崑崙公路幫助了修建,通過相關資料你就可以發現,這條公路同時穿越了崑崙,喜馬拉雅,興都庫什山脈以及帕米爾高原,這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天路」。
這條公路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他的修建難度之高,工程複雜程度之大,用時之久,已能堪稱世界之最。更是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昂貴最驚險的一條公路,他的所在之地風景優美,由於多考察地都喜歡跑來這條公路遊覽。
02公路的建成史
1965年,巴基斯坦向我們國家提出了一個申請,希望我們可以修建一條可以打通兩國的公路,對於當時的世界形勢,我們相關部門批准了這個請求,但是由於修建這條公路難度太大,所以在經過商量和計劃之後。在1966年才迎來的正式的開工儀式。就如上面所講的,通往兩國的路線地形十分複雜,並且路過的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氣溫常年低,並且地形變化多端。有些地方甚至覆蓋了冰川,所以想要打通這些山脈,是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的。那時候的國內,也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所有的生產才剛剛開始,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國還是大方爽快地投入了兩萬多的財力以及人力。公路有很多地段是無人區,這些無人禁地的氣候和環境都是極度惡劣,甚至有時連犛牛等野生動物都不敢踏入,但是我們的技術人員還是義無反顧地進去好幾個月。
從1966到1978年,這一條長達1032公裡的「天路」正式開通了,在長達12年間,有很多專業人員和技術工人都在不眠不休,甚至在草地中臥榻,在風雪和庫日中勞作。就是為了可以打通這條天路。在此之間僅僅只巴基斯坦的建設者犧牲人數就高達500多名。為打通這一條路,兩國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國88名工程師付出了生命,還有其餘的建設者。但是也因此造就了能將喀喇崑崙山脈踩在腳下的豐功偉績。為了追悼犧牲社,1978年巴基斯坦修建了烈士陵園,一名叫做阿里·艾哈邁德的老人守在這裡,從一名健碩的小夥子變成了老朽。老人講述因自己年輕時親眼看到那些偉大的先烈所付出,所以自己請纓來到了陵園當一位守衛人。
03結語
2015年春,這位老人受邀,第一次來到了北京,並且我國授予他了榮譽,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位老人以行動報答了昔日建設者們的恩情。不僅如此,他還告訴了子孫要繼續守護下去。老人的兒女也說,希望以後可以繼承父親的職業。而中巴的情誼也會像那條「友誼路」一樣歲歲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