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杭州陳媽媽在網上留言,讀六年級的孩子放學回來說,有同學戴著N95口罩上學,甚至戴這類口罩跑步。
當醫生的陳媽媽一聽就著急了,她說:「孩子的心肺很稚嫩,一旦心肺功能受損的話,是不可逆的。而且N95口罩完全不適合孩子戴,這類口罩只適合醫生等特殊工種的人。」
心急的她立刻在家長群裡提醒同學們,不要戴N95口罩,戴普通口罩就足夠了。
不要給孩子盲目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
日前,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起草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已經正式發布,明確規定成人口罩的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49帕,兒童用口罩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30帕。
口罩團體標準的起草人之一、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靳向煜特別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這類口罩的通氣阻力都在300帕左右,雖然防護性能高,卻不利於透氣,對於兒童日常防護而言並非最佳選擇。」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戴口罩時往往「張嘴呼吸」,還有的孩子戴著口罩呼吸困難。針對這一現象,靳向煜表示,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這道屏障既要阻隔顆粒物、飛沫等,又要保證呼吸順暢。兒童肺部力量相對較弱,長時間佩戴的兒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氣舒適」。
但通氣阻力小了,是否會影響口罩的防護性?據了解,團體標準中成人口罩和兒童口罩的防護標準「一視同仁」,同樣嚴苛。標準規定兒童口罩對粉塵、飛沫、氣溶膠等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0%,細菌過濾效率不低於95%,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佩戴口罩後對細菌防護的需求。同時,考慮到兒童活潑好動自主處理能力差,還規定了兒童用口罩的阻燃性能,指標參考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設定口罩離開火焰後燃燒時間不大於5秒。
此外,按照新標準,兒童口罩宜採用耳掛式口罩帶,口罩帶不應有自由端,不應有可拆卸小部件等,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兒童用口罩原材料不應使用再生料。靳向煜說,在如此嚴苛的安全標準之下,只要消費者選擇購買合格合規的兒童口罩,安全性和舒適性可以兼得。
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王月丹提醒: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也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議: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會太大,小朋友會有窒息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N95口罩能過濾掉95%的微小顆粒,這勢必會影響它的透氣性。戴久了會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酸中毒,而感到睏倦、頭暈、胸悶。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
體育課要不要戴口罩?廣州明確!
4月27日,廣州市教育局印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市中小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指引》(簡稱《指引》)。
《指引》提出,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市中小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要堅持預防為主、安全至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保持安全間隔距離,人員不得聚集;宜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教學內容;場地(所)、器材、教具須按防控要求進行消毒。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
《指引》還提出,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距離建議不得少於2米,避免正面面對學生。
體育課須安排在室外的運動場所
廣州市教育局指出,要合理規劃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及場地安排,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運動和單人自主完成的練習動作為主,練習密度達到體育與健康課標的要求,注重實際效果。
教學方面,《指引》建議整體行進。整體行進時建議採取一路縱隊,前後距離建議在2米以上;如確需並排行進時,左右間隔建議在2米以上。
場地器材方面,合理選擇教學場地。體育課、體育大課間須安排在室外的運動場所。如無條件,所安排的運動場所須確保通風良好(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增加機械通風)。避免在同一區域同一時間聚集上課。合理使用器材。器材儘量不交換使用,器材使用前後要消毒。
體育課前,要做好課前檢查(含場地、器材、人員身體狀況),熟悉疫情防控和教學全過程安全的應急處置預案。課前要提示學生自帶飲水壺(杯)和毛巾,提倡喝溫水,課前課後提示學生及時洗手。
體育課中學生不面對面站立
體育課中,不密集站隊,學生之間間隔距離建議最大化,不面對面站立。避免進行身體直接對抗性和接觸性的體育活動,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運動和自主單人完成的練習動作為主。技術動作學習要相對簡單易學、行之有效。不選擇需他人保護和協作完成的技術動作,避免安排手觸地、扶牆或欄杆等教學內容。如:動態體能操(喚醒及激活肌肉)以單人、獨立、自主活動形式進行。
教學組織方式方面,不提倡採用學生面對面站立式教學的方式。儘量做到不閒談,要避免面對面說話。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距離建議不得少於2米,避免正面面對學生。
運動強度及密度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初中及高中生平均心率應分別在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各學段練習密度要達到50%以上。
大課間活動應確保學生之間間隔距離達到防控安全距離。各學校可根據本校場地實際,對學生之間的間隔距離進行最大化安排,場地不足的學校可採取分批錯峰進行。大課間活動儘量安排以自主單人完成的練習動作,不宜採用互動或其他不利於疫情防控的鍛鍊項目和方法。
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運動前正確存放口罩,運動完畢,待呼吸平穩、洗手後及時戴口罩。
在教學過程中,如發現學生身體有異常情況(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須按照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引進行處置。
不同人群口罩如何選?
指引來了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