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日本的腳氣病怎麼治?陸軍軍醫忙著消毒,海軍軍醫用食物治病

2020-12-12 歷史皇太后

一支軍隊在戰爭裡損失慘重,那麼這不算是什麼問題,畢竟戰爭從來就沒有不死人的。可是當戰爭中的病死者超過了戰死者,那這問題可就極大的了。而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就緊緊困擾著日本軍隊,因為有相當一段時間裡,日本軍隊內部腳氣病橫行,尤其是在出去打仗的時候,因腳氣病死去的人遠遠超過了戰死者。甚至於腳氣病還在整個日本蔓延,成為了與肺結核並駕齊驅的日本兩大"國民級"疾病

如果說起腳氣病,日本人可以說是食髓知味,因為腳氣病在日本自古有之,死在腳氣病上的大名和武士不計其數。這腳氣病可不是我們通常說的腳氣,而是真正意義上要人命的病。比如說明治天皇的姑姑——"和宮親子內親王",就是典型的腳氣病受害者,她就和所有患了腳氣病的人一樣,會先出現雙腿浮腫,說話都不清楚了,緊接著就是觸覺喪失,還會陷入癱瘓之後,併發症還有嘔吐和四肢抽搐,最後因為心臟衰竭而一命嗚呼。

這事可把明治天皇嚇壞了,因為他自己和許多皇室成員都有這個病症,許多官宦家庭也是一樣有腳氣病。而且過去你可以說這是典型的富人病,窮人卻不怎麼有這個病。但這僅僅是過去,現在可不是了,日本軍隊裡患病者日漸增多不說,而且病症還在往民間發展,可把明治天皇嚇壞了。這要是日本人人都患有腳氣病的話,那麼估計日本就會徹底滅亡於腳氣病,哪裡還談得上什麼富國強兵呢?

於是這個明治天皇就下令徹查腳氣病的發病機理,以防止病症蔓延。但是這沒有什麼用處,即便那些從德國留學歸來的日本醫生們,帶著德國的先進醫學措施,反覆的進行消毒,也沒能根治腳氣病,反而是讓病症在國內四處蔓延。軍隊更是成了重災區,無數的陸海軍士兵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還沒能在戰場上和敵人交戰呢,自己先死於腳氣病帶來的各種併發症了!

事實上,這種腳氣病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日本存在,歐洲國家也有廣泛的腳氣病問題。當時腳氣病可以說是世界主流難題,比如說東南亞和印度的歐洲殖民地裡,許多士兵和平民都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海軍內部的腳氣病患者就更多了。而當時的主流觀念也是認為,這腳氣病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就通過反覆消毒來抗衡腳氣病,結果這發病率就根本沒有降低,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患者。

可就實際而言,腳氣病本身是因為人攝取的食物中缺乏維生素B1,所以人才會患上腳氣病。而日本當時為了鼓勵士兵參軍,就用精米製作的白米飯作為噱頭,吸引日本平民前來當兵。在日本社會對於精米的追求是難以想像的,近乎是一種信仰,稱之為"銀舍利子"。於是平民一聽能吃精米飯,那自然就有大批大批的平民前來參軍,希望能夠吃到過去只有貴族才能吃到的白米飯。

可日本軍隊裡的夥食是大米直接發放,而副食則以菜金形式交給後勤軍官採購。結果就導致了士兵們為了省下菜金,只吃醃菜和味增。這麼一來士兵們固然是省了自己的鈔票,可是長期食用精米、味增和醃菜,那肯定人人缺乏維生素B1,最後全都患上腳氣病。如果再考慮到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國力日漸增強,平民也紛紛開始食用精米,那麼腳氣病自然也就開始向平民階層擴散,最後成了日本的"國病"。

不過倒也不是日本就真沒人能對付腳氣病了,日本海軍就組建了"腳氣病醫院",研究如何根治腳氣病。而負責這一艱巨任務的,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高木兼寬。高木兼寬沒有盲目的採取治療方案,而是研究了日本海軍官兵的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諸多方面,最後判定是因為士兵攝取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的。於是高木兼寬開始推行他的"食物療法",讓士兵開始多多食用肉類和麵包,以及加大新鮮蔬菜的攝取量。

這一措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在1883年的測試中,日本訓練艦"龍驤"和"筑波"在遠洋中進行了比對測試,確認了高木兼寬的方式有效。隨後日本海軍開始針對性的調整士兵的飲食結構,用米麥飯取代了精米飯,並且加大了肉類和新鮮蔬菜的比重,從而確保了士兵們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考慮到這一措施在當時是沒有任何先例的,所以可以說日本海軍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突破。

可當時的國際醫學主流普遍認為,腳氣病是細菌感染導致的,尤其是迷信德國醫學的日本陸軍就更是如此。日本陸軍的醫療負責人,日本著名的大文豪兼糊塗醫生——森鷗外他本人是一個堅定的"普魯士醫學法"信仰者,他堅信一切的病症都是細菌引起的,腳氣病更是如此。所以他就在軍隊裡開始嘗試各種消毒法,試圖滅殺一切的細菌,恨不得士兵們去洗個澡,都能洗出消毒水味,就差不讓人喝消毒水了。

但是這沒有什麼用,腳氣病該禍害人還是禍害人,士兵裡腳氣病依舊橫行無阻,搞得日本陸軍痛苦無比。但森鷗外還是聯合陸軍的醫生們,瘋狂的抨擊海軍的"食物療法",認為海軍搞得什麼食物療法,那都是異端邪說,嘗試什麼"西洋食物",更是詆毀了傳統的"日本食物"。森鷗外堅持認為他的"細菌致病說"是絕對正確的,有充足的科學依據。至於海軍那個什麼高木兼寬的"食物致病說",那絕對是該被扔進垃圾堆的迷信產物。

然而歷史的進程是不容改變的,森鷗外的堅持讓日本陸軍損失慘重。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期間聽信了森鷗外的鬼話,相信森鷗外提出的木餾油能包治百病。於是日本陸軍就瘋狂的採購木餾油,並以此製作出所謂"徵露丸"試圖對抗腳氣病。結果非但"徵露丸"沒能發揮奇效,反倒是參戰的日本陸軍士兵幾乎個個患病不說,還有近三萬人因腳氣病死去。

甚至於連日本的明治天皇也在1912年被森鷗外這群陸軍庸醫給治死了。當時的明治天皇也身患嚴重的腳氣病,但是他的宮廷醫生都是森鷗外的人,甚至很多都是陸軍裡出來的。這群陸軍庸醫根本就不肯相信海軍提出的"食物致病說",堅信陸軍推崇的"細菌致病說"。於是這群陸軍庸醫就堅持採用德國醫學治療,而非效法海軍採用食物療法混合中醫治療,最後明治天皇也因腳氣病引發糖尿病併發症死去。

諷刺的是,也就是在明治天皇死去的1912年,西方醫學家就發現了維生素的存在,並且確認了維生素B1有助於治療腳氣病。這一結論震驚了日本陸軍的庸醫們,因為這徹底推翻了"細菌致病說",肯定了"食物致病說"和"食物療法"。換句話說就是在日本海軍根治了腳氣病已經二十餘年之後,明治天皇和一眾日本陸軍官兵,是被陸軍的庸醫們給活活治死了。這一結果可真是讓陸軍庸醫們顏面無光,最後也只能灰溜溜的去承認海軍的"食物療法"有用了。

參考文獻:《惡魔的飽食》

《現代日本的腳氣病:國家病的形成》

相關焦點

  • 困擾日本多年,成為國家級病症——腳氣病,最終被食物療法遏制
    但很可惜的是,當時日本算是"脫亞入歐",對於傳統醫學在各方面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日本醫學界絕大多數的人都迷信西方當時盛行的"細菌治病論",認為腳氣病由細菌導致,應該採取廣泛的消毒措施方可治癒。其中以日本陸軍的醫療負責人,文豪森鷗外為主的陸軍軍醫和日本民間醫療系統為主力,在全日本推行所謂的"消毒療法"。
  • 日本軍人的奇葩腳氣病!
    精米缺乏維生素B1,長期以精米為主食很容易患上腳氣病,這對食物來源廣泛,可以隨時補充維生素的現代人沒什麼問題,但對於以大米為主要食物的日本人就是致命的。高木對腳氣病的推斷在龍驤號事件中得到驗證。此後,海軍部門就採用高木的建議改以肉類及麵包作為水兵口糧。但是當時,日本人並不習慣食用麵包,很多士兵都偷偷扔掉。因此,高木將海軍供應的糧食改為蛋白質含量比白米更高的麥飯,後來改為麥米各半。這一舉措令海軍腳氣病患者銳減,後來完全消失。海軍與陸軍馬鹿之爭海軍治理腳氣病的經驗卻影響不了同樣受腳氣病困擾的日本陸軍。
  • 陸軍軍醫大學到土城開展「重走長徵路」活動
    12月20日至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組織專家教授、教員醫護人員、軍人文職人員開展第一批「重走長徵路」活動,經過4天艱苦跋涉,來到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感悟四渡赤水。這支堅毅的軍醫隊伍在四渡赤水紀念館廣場聆聽了《長徵組歌》音樂會;在青槓坡戰鬥遺址祭奠紅軍烈士,追憶盪氣迴腸的戰鬥場景;在紅軍醫院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講紅醫故事,回顧紅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戰鬥歷程,用實際行動踐行紅色軍醫精神。
  • 日本海軍的夥食怎麼樣?陸軍吃不起飯的時候,海軍可以大魚大肉
    長期以往就會缺乏維生素,導致大名們患上嚴重的腳氣病。 這個腳氣病不是說單純的腳氣,而是因為嚴重匱乏維生素而導致足部皮膚開裂,最後出現神經病症乃至心臟病。在日本古代因為腳氣病的併發症而死去的大名和武士們都快數不過來了,據說明治天皇也是死於這個。
  • ...防護服「紅區」工作數小時 陸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療隊的第一個夜班
    27日清晨,完成了第一個夜班,剛從病區出來的陸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療隊隊員張誠副教授,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通過微信語音,向同事們講述自己值守第一個夜班的感受:「以前我們在不同科室崗位,這次臨時抽組搭檔,很快就配合默契,在首個夜班順利完成了患者收治,現在我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覺……」
  • 重慶5家醫院入圍全國百強,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第一
    具體來看,重慶上榜的醫院有: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排名第25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56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第58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85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98名)。除了綜合排名外,重慶還有多家醫院的專科排在全國醫院專科前五名。
  • 日本陸海軍的夥食恩怨?陸軍餓的吃草,海軍卻把糧食扔進大海!
    如果提起二戰時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的矛盾,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什麼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就算了,向德國購買發動機技術,日本陸海軍還得各自從德國購買一份相同的發動機技術,搞得德國的希特勒都詫異的表示:"日本陸海軍難道不是一個國家的軍隊嗎?"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日本是一個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巨大災難的國家,每當國人反思我們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東洋彈丸島國欺凌之時總會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團結,而當時的舊中國處於內亂之中。
  • 空軍軍醫大學需要社會捐贈:缺防護用品、消毒用品和小型醫療設備
    華商網訊2月2日下午,空軍軍醫大學官網發布了《空軍軍醫大學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接受社會捐贈公告》。《公告》稱,按照中央軍委和空軍要求,空軍軍醫大學積極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印度王牌部隊陷入危機,大批士兵凍死凍傷:印軍軍醫進戰壕手術
    近日,印度軍醫在16000英尺高海拔的拉達克戰壕裡,做了一個手術,還被拍照合影炫耀。據報導是做了一次割闌尾手術。在列城有印度陸軍最大的高原醫院,印度在軍醫方面實力比較薄弱,印度武裝部隊醫學院招生很少,甚至是輪訓的基礎班,只有8個星期學習的基礎班,每年也只招收大學醫科畢業生和短期委任軍醫軍官各60人。
  • 日本陸海軍的夥食恩怨,陸軍餓的要吃草,海軍卻頓頓牛排
    日本在明治維新中,革新派有兩大主力軍分別來自薩摩藩和長州藩,本質上是兩大軍閥,他們在倒幕運動中結下了世仇,在明治維新結束後,長州藩成為了日本陸軍的主力,而薩摩藩成為了日本海軍的主力,而兩家的矛盾卻從未斷絕,並且變本加厲,一見面就吵架,到了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軍艦的地步,而且連螺絲的反向都要反著擰
  • 海軍軍醫大學擬招教學、科研、醫療等崗位文職人員共355名
    海軍軍醫大學2020年文職人員公開招考預告公布,共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崗位268個,計劃招錄355人,涉及教學、科研、醫療、藥劑、護理、醫技、實驗、工程、會計、圖書、翻譯、管理等12個專業系列。其中,教學、醫療、研究等主系列崗位,以「985工程」、「211工程」或「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主。
  • 蘇國祥軍醫蘇氏祖傳秘方,和睦相處針灸正骨復位!!
    蘇國祥軍醫獻方131242361755.沉香滾痰丸:治實熱老痰怪症百病。西莊黃八兩 酒條芩六兩 金朦石二兩 上盔沉五錢共研為末水灑成丸青黛為衣。6.香連丸巴豆霜一兩 正西黃一兩 姜炭一兩 用生蜜為丸。杭西痧藥丸正西黃六兩 蒼朮三兩 母丁香九錢 天麻三兩六錢 明雄六錢蟾酥九錢 公丁香九錢 麻黃三兩六錢 小牙皂五錢 北辛五錢 川菖蒲五錢 原麝三錢 粉草二兩半 用黃京馬刁煎水灑成丸朱辰砂為衣。13.磁朱丸豬羊痰煅磁石一兩 雲神四兩 飛硃砂五錢 水灑成丸。
  • 二戰日本陸海軍夥食差距:陸軍餓的吃草,海軍卻把糧食扔進大海
    據信大家都看過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裡面的日本士兵不僅殘忍,生活也極為奢華,我軍許多戰士在截獲日本物資時,就得到了大量的物資和食物,日兵還會在各個村子裡劫掠,因此看起來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從不為一天三餐操心。
  • 陸軍馬鹿的購物天堂:漫談舊日本陸軍酒保
    明治維新後,日本向歐洲軍事強國學習,開始了建軍之路,同時也引入了「酒保」。對於陸軍來說,酒保與建軍同在一個時間點上。說起來,陸軍酒保的歷史比海軍酒保更長。 關於酒保的設立目的以及運營,首先於1872年日本陸軍建軍之際,通過對法軍步兵內務書的翻譯確定,其次到了1888年,日本陸軍編纂了全軍通用的《軍隊內務書》之後又按此書重新確定。
  • 「香港腳」是病得治,但腳臭又不一定是腳氣病
    這些散發出惡臭味的腳常被我們稱之為「香港腳」,也被認為這是腳氣病,得治。於是看了電線桿上的治腳氣廣告,就自行買藥治療,結果卻怎麼也治不好,這是因為你沒有找對病因。其實,腳臭不等於腳氣,腳氣也不等於腳氣病,它們是3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如果沒搞清楚病因,怎麼能對症下藥呢?腳臭,又稱足部異味,多由手足多汗症引起,分為以下兩種:1.
  • 日本投降儀式的細節,美國海軍與陸軍博弈,日本代表大喊降書無效
    日本投降儀式現場為何要選擇在一艘戰艦上受降?這背後隱藏著美國海軍和陸軍的博弈。當時麥克阿瑟代表同盟國受降,並主持受降儀式,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則代表美國受降。問題來了,雖然兩人都是五星上將,但是麥克阿瑟是陸軍的五星上將,而美國海軍認為打敗日本並且付出巨大犧牲的主要是美國海軍,讓陸軍將領主持受降儀式,美國海軍很不服氣,對這樣的安排意見很大。
  • 「軍醫大學」和「醫科大學」的3大區別,你都知道嗎?
    軍醫大學在國內是少數只有三所(第二,三,四軍醫大學),而普通的醫科大學就多了(985,211綜合大學的醫學院,重點醫學獨立醫學院,普通重點大學醫學院,二本醫學院,專科醫學職業學院等)。他們看似都是學醫的,但是卻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區別!
  • 古代武士自帶口糧,明治時期的統一供給,淺談日本陸軍的後勤制度
    總的來說,那時候的日本在後勤制度上十分原始,放到世界上也屬於是落後的存在了。明治時期初創的後勤制度在日本近代的明治時期,這種原始的供給制度,隨著明治維新出現了變化。在1871年,日本設置了陸軍部和海軍部後,日本開始摸索進行後勤供給制度的規範化。
  • 日本陸軍與海軍的百年恩怨:不通婚不結交,武器的螺絲都不能相同
    在筆者的印象裡,日本國的海軍和陸軍就內訌過,甚至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據了解,日本的海軍「拋棄」過陸軍40000多人,導致陸軍損失慘重。因為這樣的事情,陸軍派兵包圍過海軍司令部,甚至都想用炮攻擊了。後來,雙方經過談判達成了約定,兩軍之間的士兵不能通婚,也不能結交,就連武器裡面的螺絲都不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