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軍隊在戰爭裡損失慘重,那麼這不算是什麼問題,畢竟戰爭從來就沒有不死人的。可是當戰爭中的病死者超過了戰死者,那這問題可就極大的了。而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就緊緊困擾著日本軍隊,因為有相當一段時間裡,日本軍隊內部腳氣病橫行,尤其是在出去打仗的時候,因腳氣病死去的人遠遠超過了戰死者。甚至於腳氣病還在整個日本蔓延,成為了與肺結核並駕齊驅的日本兩大"國民級"疾病
如果說起腳氣病,日本人可以說是食髓知味,因為腳氣病在日本自古有之,死在腳氣病上的大名和武士不計其數。這腳氣病可不是我們通常說的腳氣,而是真正意義上要人命的病。比如說明治天皇的姑姑——"和宮親子內親王",就是典型的腳氣病受害者,她就和所有患了腳氣病的人一樣,會先出現雙腿浮腫,說話都不清楚了,緊接著就是觸覺喪失,還會陷入癱瘓之後,併發症還有嘔吐和四肢抽搐,最後因為心臟衰竭而一命嗚呼。
這事可把明治天皇嚇壞了,因為他自己和許多皇室成員都有這個病症,許多官宦家庭也是一樣有腳氣病。而且過去你可以說這是典型的富人病,窮人卻不怎麼有這個病。但這僅僅是過去,現在可不是了,日本軍隊裡患病者日漸增多不說,而且病症還在往民間發展,可把明治天皇嚇壞了。這要是日本人人都患有腳氣病的話,那麼估計日本就會徹底滅亡於腳氣病,哪裡還談得上什麼富國強兵呢?
於是這個明治天皇就下令徹查腳氣病的發病機理,以防止病症蔓延。但是這沒有什麼用處,即便那些從德國留學歸來的日本醫生們,帶著德國的先進醫學措施,反覆的進行消毒,也沒能根治腳氣病,反而是讓病症在國內四處蔓延。軍隊更是成了重災區,無數的陸海軍士兵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還沒能在戰場上和敵人交戰呢,自己先死於腳氣病帶來的各種併發症了!
事實上,這種腳氣病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日本存在,歐洲國家也有廣泛的腳氣病問題。當時腳氣病可以說是世界主流難題,比如說東南亞和印度的歐洲殖民地裡,許多士兵和平民都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海軍內部的腳氣病患者就更多了。而當時的主流觀念也是認為,這腳氣病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就通過反覆消毒來抗衡腳氣病,結果這發病率就根本沒有降低,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患者。
可就實際而言,腳氣病本身是因為人攝取的食物中缺乏維生素B1,所以人才會患上腳氣病。而日本當時為了鼓勵士兵參軍,就用精米製作的白米飯作為噱頭,吸引日本平民前來當兵。在日本社會對於精米的追求是難以想像的,近乎是一種信仰,稱之為"銀舍利子"。於是平民一聽能吃精米飯,那自然就有大批大批的平民前來參軍,希望能夠吃到過去只有貴族才能吃到的白米飯。
可日本軍隊裡的夥食是大米直接發放,而副食則以菜金形式交給後勤軍官採購。結果就導致了士兵們為了省下菜金,只吃醃菜和味增。這麼一來士兵們固然是省了自己的鈔票,可是長期食用精米、味增和醃菜,那肯定人人缺乏維生素B1,最後全都患上腳氣病。如果再考慮到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國力日漸增強,平民也紛紛開始食用精米,那麼腳氣病自然也就開始向平民階層擴散,最後成了日本的"國病"。
不過倒也不是日本就真沒人能對付腳氣病了,日本海軍就組建了"腳氣病醫院",研究如何根治腳氣病。而負責這一艱巨任務的,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高木兼寬。高木兼寬沒有盲目的採取治療方案,而是研究了日本海軍官兵的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諸多方面,最後判定是因為士兵攝取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的。於是高木兼寬開始推行他的"食物療法",讓士兵開始多多食用肉類和麵包,以及加大新鮮蔬菜的攝取量。
這一措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在1883年的測試中,日本訓練艦"龍驤"和"筑波"在遠洋中進行了比對測試,確認了高木兼寬的方式有效。隨後日本海軍開始針對性的調整士兵的飲食結構,用米麥飯取代了精米飯,並且加大了肉類和新鮮蔬菜的比重,從而確保了士兵們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考慮到這一措施在當時是沒有任何先例的,所以可以說日本海軍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突破。
可當時的國際醫學主流普遍認為,腳氣病是細菌感染導致的,尤其是迷信德國醫學的日本陸軍就更是如此。日本陸軍的醫療負責人,日本著名的大文豪兼糊塗醫生——森鷗外,他本人是一個堅定的"普魯士醫學法"信仰者,他堅信一切的病症都是細菌引起的,腳氣病更是如此。所以他就在軍隊裡開始嘗試各種消毒法,試圖滅殺一切的細菌,恨不得士兵們去洗個澡,都能洗出消毒水味,就差不讓人喝消毒水了。
但是這沒有什麼用,腳氣病該禍害人還是禍害人,士兵裡腳氣病依舊橫行無阻,搞得日本陸軍痛苦無比。但森鷗外還是聯合陸軍的醫生們,瘋狂的抨擊海軍的"食物療法",認為海軍搞得什麼食物療法,那都是異端邪說,嘗試什麼"西洋食物",更是詆毀了傳統的"日本食物"。森鷗外堅持認為他的"細菌致病說"是絕對正確的,有充足的科學依據。至於海軍那個什麼高木兼寬的"食物致病說",那絕對是該被扔進垃圾堆的迷信產物。
然而歷史的進程是不容改變的,森鷗外的堅持讓日本陸軍損失慘重。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期間聽信了森鷗外的鬼話,相信森鷗外提出的木餾油能包治百病。於是日本陸軍就瘋狂的採購木餾油,並以此製作出所謂"徵露丸"試圖對抗腳氣病。結果非但"徵露丸"沒能發揮奇效,反倒是參戰的日本陸軍士兵幾乎個個患病不說,還有近三萬人因腳氣病死去。
甚至於連日本的明治天皇也在1912年被森鷗外這群陸軍庸醫給治死了。當時的明治天皇也身患嚴重的腳氣病,但是他的宮廷醫生都是森鷗外的人,甚至很多都是陸軍裡出來的。這群陸軍庸醫根本就不肯相信海軍提出的"食物致病說",堅信陸軍推崇的"細菌致病說"。於是這群陸軍庸醫就堅持採用德國醫學治療,而非效法海軍採用食物療法混合中醫治療,最後明治天皇也因腳氣病引發糖尿病併發症死去。
諷刺的是,也就是在明治天皇死去的1912年,西方醫學家就發現了維生素的存在,並且確認了維生素B1有助於治療腳氣病。這一結論震驚了日本陸軍的庸醫們,因為這徹底推翻了"細菌致病說",肯定了"食物致病說"和"食物療法"。換句話說就是在日本海軍根治了腳氣病已經二十餘年之後,明治天皇和一眾日本陸軍官兵,是被陸軍的庸醫們給活活治死了。這一結果可真是讓陸軍庸醫們顏面無光,最後也只能灰溜溜的去承認海軍的"食物療法"有用了。
參考文獻:《惡魔的飽食》
《現代日本的腳氣病:國家病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