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人的奇葩腳氣病!

2021-01-20 漂零黃葉321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開始了急劇的對外擴張,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第一個徵服對象,並因此與大清國打了一場甲午戰爭。結果,大清慘敗,籤下一連串喪權辱國的條約。

日本雖然大勝,但日軍的傷亡卻也相當慘重。根據史料,在整場戰爭中,日軍總共動員了兵力24萬人,死亡13,488人,其中超過1.2萬人死於疾病。

那麼是哪些疾病殺了這麼多日軍?日軍又是如何治理呢?在解決這個難題的時候,陸軍和海軍更是各執一邊,互不相讓,開始了日軍馬鹿之爭。

▲ 甲午戰爭

今天就跟大家談談曾經困擾了日軍幾十年的腳氣病(甲午戰爭中因腳氣病死亡的日軍達4,064人)。

腳氣病為啥能在軍中廣為流傳?

明治維新後,日本舉全國之力,按照西方軍制體系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制度,當中在後勤體系方面,日軍更設立了兵站總監部和管理部,負責陸軍的後勤以及管理各地的兵站,野戰部隊的物資供應、運輸、通訊、衛生醫療等事宜。

按照日軍的衛生條件,兵士因疫病而傷亡理應比清軍少,但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病)依然在軍中廣泛流傳,在民間也是大行其道,跟肺結核成為日本當時的兩大「國民病」。

▲ 明治維新

腳氣病問題其實跟日本人對大米的狂熱喜愛有關。維新前的日本,經並不發達,普通老百姓的飲食都是各種雜糧混來食,非常粗糙,而潔白香甜的精製大米只有貴族和武士才能吃到。

在維新後隨著日本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精製大米愈來愈容易生產,一般百姓也很容易吃到精米。因為以前吃不到精米,所以日本人出現了「暴發戶」心態,不停的只吃精米,希望能補上以前苦日子的遺憾。

日軍的後勤也認為精米也能提升軍隊士氣,能令貧窮人家出身的士兵更加為國賣命,所以當時的軍糧以精米為主。精米缺乏維生素B1,長期以精米為主食很容易患上腳氣病,這對食物來源廣泛,可以隨時補充維生素的現代人沒什麼問題,但對於以大米為主要食物的日本人就是致命的。

▲ 腳氣病

再者,也因為以前的經濟落後,日本的膳食裡缺乏生鮮蔬菜,倚重醃製蔬菜,蔬菜裡的維生素B1在醃製過程中被破壞,所以當時日軍的夥食看起來比清軍的雜糧夥食好很多,但裡面維生素B1很少,最後使得腳氣病成為民間和軍中的恐怖疫病。

日本軍中腳氣病特別盛行的原因,也和日軍配給制度有關。當時大米直接發放到軍人手中,副食則以菜金形式發放,而當兵的多為貧苦平民出身,為省下菜金補貼家用,就拚命吃精米,最多也只買一點鹽和味噌等調味品佐飯,導致大面積的營養缺失,造成腳氣病在軍中大量傳播。

海軍解決腳氣病問題

早在1878年,日軍的腳氣病就出現在海軍。當時日本海軍已有1485人患腳氣病,佔全員的33%,海軍部門有感腳氣病嚴重威脅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所以組建了腳氣病醫院,並任命從英國回來的醫學生高木兼寬為海軍醫院院長,著手研究腳氣病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高木先從海軍軍人的著裝、生活空間、 氣溫氣候等多方進行調查,但沒有發現關聯因素。

▲ 高木兼寬

後來高木從士官、下士官、水兵的階級差別調查中卻發現,普通士兵的發病率高於軍官階層。因為士官的夥食費是40錢而水兵只18錢,所以水兵大多買能充飽肚子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因此高木推斷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是腳氣病發作的主要原因。

到了1883年,日本海軍練習艦龍驤號帶著376名水兵訪問南美,有169名士兵發生了重度腳氣病,25人死亡。

高木下令龍驤號在返回途中到夏威夷港進行糧食補給,要求全部人員改食麵包和肉食,最後當龍驤號返回日本時,腳氣病患者竟奇蹟般痊癒。高木對腳氣病的推斷在龍驤號事件中得到驗證。

此後,海軍部門就採用高木的建議改以肉類及麵包作為水兵口糧。但是當時,日本人並不習慣食用麵包,很多士兵都偷偷扔掉。因此,高木將海軍供應的糧食改為蛋白質含量比白米更高的麥飯,後來改為麥米各半。這一舉措令海軍腳氣病患者銳減,後來完全消失。

海軍與陸軍馬鹿之爭

海軍治理腳氣病的經驗卻影響不了同樣受腳氣病困擾的日本陸軍。日本陸軍一直以普魯士為學習對象,上至行政高層丶下至軍醫,都以普魯士的理論為馬首是瞻,以當時普魯士的細菌學說非常蓬勃,陸軍堅信腳氣病來源於細菌感染,並大肆抨擊海軍的「食物說」。

當時主政陸軍醫療的是日本大文豪森鷗外,他認為「和食」營養豐富,絕不遜於「洋食」,所以拒絕採納米麥混食法。他又斥責海軍的「洋食實驗」為毫無科學根據的魯莽舉動,甚至嚴厲批評高木兼寬為「英吉利之流的乖僻文痞」。

▲ 森鷗外

目睹海軍改良夥食成功抑制腳氣病後,不少陸軍軍醫態度有鬆動,但森鷗外堅持己見,毫不妥協。

甲午戰爭後,日本開始併吞臺灣,他從陸軍軍醫監調任臺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依舊嚴禁陸軍部隊擅自改為米麥混食。結果近25000名士兵中,竟有90%患腳氣,2100人病死。

日俄戰爭:陸軍因腳氣病嚴重減員

1903年,日本陸軍軍醫學校的教官發現了木餾油可以抑制傷寒菌,與是調製成藥劑,命名為「木餾油丸」。

推崇「和食」傳統和「德國醫學」的森鷗外並沒有從甲午戰爭、臺灣經驗中醒悟過來。他在日俄戰爭前夕認定,木餾油既然能夠殺死傷寒菌,當然也可以消滅「腳氣病」。於是,他命令陸軍部門大量生產木餾油,提供陸軍士兵攜至戰場服用,預期能夠發揮神奇藥效,免受「腳氣病」荼毒。

森鷗外還為木餾油丸改了一個充滿軍事色彩的名稱--「徵露丸」(就是現在藥房賣的正露丸前身),意思為徵服露西亞(即俄國) ,希望「徵露丸」能降低腳氣病的出現情況。

徵露丸

日俄戰爭持續一年六個月期間,日本陸軍腳氣患者有三萬多名,其中27000名士兵死亡,比陣亡者的半數還多出4000多人,徵露丸對於腳氣病的療效一點也沒有。反而東鄉平八郎的海軍採行米麥混合的主食,只有零星水兵出現輕微腳氣症狀,並無病死案例。

1910年,留學瑞士、德國的農學家鈴木梅太郎,從米糠中提取維他命B1,稱可以預防腳氣病。迷信「細菌說」到連水果都要煮熟消毒才敢吃的森鷗外,則譏諷鈴木是「鄉巴佬學者」,並指如果米糠可以預防腳氣,那喝馬尿也有效。

▲ 鈴木梅太郎

鈴木梅太郎陸續以家禽雞鴨做實驗,都獲得維生素能夠消減腳氣病的積極效果。

直到1922年,慶應大學醫學院助教授大森憲太,正式為腳氣病患施行維他命臨床投藥,大獲成功,證明腳氣病源於缺乏維生素B1,表明「食物說」是正確,徹底粉碎了「細菌說」,日本陸軍遂改用米麥混合的主食,腳氣病從日本軍隊中消失。

相關焦點

  • 困擾日本多年,成為國家級病症——腳氣病,最終被食物療法遏制
    在歐美等國,腳氣病時常會發生在殖民地駐軍和海軍水兵之中,這是因為他們長時間不易補充維生素B1所致,不過到了近代腳氣病的發病機率已經開始下降。可對於日本而言,腳氣病則是一個非常要命的疾病,這是因為腳氣病自古就困擾著日本,在日本的平安時代,日本就有大量的貴族和武士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當時約有22%的貴族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
  • 蔓延日本的腳氣病怎麼治?陸軍軍醫忙著消毒,海軍軍醫用食物治病
    而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就緊緊困擾著日本軍隊,因為有相當一段時間裡,日本軍隊內部腳氣病橫行,尤其是在出去打仗的時候,因腳氣病死去的人遠遠超過了戰死者。甚至於腳氣病還在整個日本蔓延,成為了與肺結核並駕齊驅的日本兩大"國民級"疾病如果說起腳氣病,日本人可以說是食髓知味,因為腳氣病在日本自古有之,死在腳氣病上的大名和武士不計其數。
  • 「遐想」腳氣病、《南還帖》與甜甜圈
    在劇中,南方仁大夫(大澤隆夫飾演)穿越回了日本江戶時代。許多江戶人得了腳氣病,包括南方仁大夫助手咲(綾瀨遙飾演)的母親榮夫人(麻生祐未飾演)。而榮夫人因為對女兒咲有怨言,所以拒絕接受治療。由於腳氣病的是缺乏維生素B1引起的,南方仁大夫決定用食療的方法來救治榮夫人,他使用大豆、糙糧等食材製作甜甜圈,療效居然非常顯著,甜甜圈名振江戶。
  • 腳氣病到底是啥?看看古人怎麼說
    ——第211話——每日一話,讓中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導語:「腳氣」、「腳氣病 」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小編就引領你學習一下古人對待腳氣有著怎樣的認識
  • 心慌、乏力原來是腳氣病,可是為什麼沒有腳臭?
    心慌、乏力原來是腳氣病,可是為什麼沒有腳臭?後來我們懷疑他是維生素B1缺乏導致的腳氣病,後經過進一步檢查,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我們告訴患者和家屬,他是維生素B1缺乏導致的腳氣病!可是家屬和患者都很納悶,說自己的腳根本不臭,自己是心臟病,怎麼會是腳氣病呢?
  • 【藥學科普】「腳氣病」和「腳氣」是一回事嗎?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腳氣病≠腳氣!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可千萬不要搞錯了哦!腳氣又叫足癬,是真菌感染足部皮膚所致,通常患部感到奇癢無比,並伴有水皰、皸裂、表面容易剝脫而露出潮紅糜爛面。大家還記得我們公眾號推送的科普美文《腳氣復發別擔心,我們有大招》嗎?裡面對腳氣用藥有過講解,感興趣的可以翻閱一下。
  • 「香港腳」是病得治,但腳臭又不一定是腳氣病
    這些散發出惡臭味的腳常被我們稱之為「香港腳」,也被認為這是腳氣病,得治。於是看了電線桿上的治腳氣廣告,就自行買藥治療,結果卻怎麼也治不好,這是因為你沒有找對病因。其實,腳臭不等於腳氣,腳氣也不等於腳氣病,它們是3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如果沒搞清楚病因,怎麼能對症下藥呢?腳臭,又稱足部異味,多由手足多汗症引起,分為以下兩種:1.
  • 腳氣病缺乏哪種維生素?和腳氣是一回事嗎?怎麼預防?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聊一下「腳氣」這個概念,先告訴大家,腳氣病是維生素B1缺乏造成的,接下來跟大家一起來認識這個「腳氣」;先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學家)歷史中有很多經典紀錄,維生素B1也影響著這個時代,我們如今明白的腳氣病是維生素B1的缺乏症,這在《漢書》中也有記載,古人也認為食精米和偏食者易得腳氣病。
  • 日本進入中國東北的順序,第一不是持槍炮的日本軍人,而是間諜
    有日本學者研究認為,日本人進入中國東北的人員順序,首先是日本間諜,接著是手持槍炮的日本軍人,再就是抱著算盤的商人,這其中夾雜有極少數扛著農具的農民。日本首先以陸軍省或參謀本部的軍人為先驅,採取各種非法手段潛入東北,對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交通、人文等進行了廣泛的情報收集活動。
  • 日本推出奇葩生蠔包
    諸位喜歡動漫的讀者老爺們大概心裡都知道,日本人民多奇志,經常我們在網絡上都能看到日本群眾們推出的各種奇葩的、造型各異的、讓人猜不透想法的商品。其中既有各種動漫、遊戲作品的周邊,也有各種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商品。
  • 美日兩國軍人對中國軍人有何評價?出乎預料的中肯與客觀
    在中國的很多場所都有軍人優先的字樣,要知道這四個字是有分量的,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項特殊權利,其他人群無法享受。相信很多人要說為什麼讓軍人優先呢?甚至還有人說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現實中的確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 日本奇葩發明:手機給你拉拉鏈?
    日本是一個充滿新奇幻想、腦洞大開的國家,有著許多奇葩的發明,什麼馬桶摩託車、機器人女友都是其代表作,今天小王向你介紹日本又一奇葩發明——自動拉鏈。平時到不覺得有問題,但遇到在野外搭帳篷就不一樣了,一頂帳篷通常是有很多的拉鏈構成,在拉拉鏈的時候往往非常費力的,日本看到這種手動拉鏈的麻煩之處,於是自動拉鏈就此出現。這款拉鏈是有日本高端拉鏈生產巨頭——YKK研發生產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自動的,不需要我們人們用手去拉,這種拉鏈只需要配備一個遙控器(或與手機連接),這樣用手機遙控拉鏈,就能夠完成帳篷的開合。
  • 維生素B1吃少了,小心會得「腳氣病」
    溼性腳氣病:表現為軟弱、疲勞、心悸、氣急,而發生右心衰竭時,則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尿少、周圍性水腫等症狀。 乾性腳氣病: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感覺和運動障礙、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重)等,部分患者會發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時呈跨閾步態(形如跨越門檻)。腦神經發生損傷時,以迷走神經受損最為嚴重,其次為視神經、動眼神經等。重症患者,還可見出血性上部腦灰質炎症候群、腦性腳氣病等。
  • 日本十大奇葩腦洞遊戲,廣電總局神馬的弱爆了
    其實,自從遊戲機在日本出現之後,就開始有人腦洞大開設計出各種奇葩遊戲。下面就由小生為您獻上有史以來最離奇古怪的十款奇葩遊戲,準備好腦洞風暴了嗎?1.《帥鴿男友》Hatoful Boyfriend亮點:奇葩的鳥人戀養成遊戲。
  • 日本那些年的奇葩發明
    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有許多的發明領先世界,但是有些奇葩的發明也是我們看不懂的,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看看日本的各位牛人們的發明創造,各類奇葩發明絕對驚爆你的眼球
  • 日本軍人帽子後面的兩片布是什麼?雖然很醜,但卻大有用處
    ——雨果 熟悉抗戰歷史或者對看慣了抗日題材影視劇的人一定會對日本士兵的形象印象很深,和我軍士兵的精明幹練不同,日本軍人往往會顯得十分猥瑣。除了跑龍套演員的演繹之外,日本人的軍服為其猥瑣氣質增添了不少,而在日本軍服中最猥瑣也最難看的無疑就是日本軍帽後面的兩片布了。
  • 腳氣病要了朱熹的命,碰上庸醫小病也能釀成大禍,看著都令人氣憤
    導語:相信現代生活中有不少人都被腳氣病所困擾,按照統計概率來說,50%的人在一生中都會得腳氣病。雖然這個病很小,但是它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愉快。在古代就曾經有一位大人物因為醫治腳氣病而葬送了性命,他就是朱熹。
  • 世界上3種奇葩火鍋,日本火鍋最奇葩,還有一個你肯定接受不了
    推薦語: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奇葩的火鍋,國外果然都是黑暗料理麼,居然還有一個小清新的下文轉載自作者:貴中大小事世界上3種奇葩火鍋,日本火鍋最奇葩,還有一個你肯定接受不了說到火鍋,大家第一個想到就是麻辣火鍋了吧,但是其實火鍋的品種有很多,冬天吃火鍋是為了驅除身體裡面的寒氣
  • 日本軍人腦袋後面兩片布是什麼 雖然很醜但有用
    熟悉抗戰歷史或者對看慣了抗日題材影視劇的人一定會對日本士兵的形象印象很深,和我軍士兵的精明幹練不同,日本軍人往往會顯得十分猥瑣。除了跑龍套演員的演繹之外,日本人的軍服為其猥瑣氣質增添了不少,而在日本軍服中最猥瑣也最難看的無疑就是日本軍帽後面的兩片布了。
  • 日本各類奇葩車站(下)
    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盤點日本的奇葩車站!來感受一下日本神奇的腦洞創意吧!田主丸站JR九州九大本線經過的田主丸站也是以動物為主題建造,不過它並不是鴨子,而是日本物語中常出現的「河童」。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日本全部有趣的車站名了,是不是特別有趣呢? 有沒有想學好日語去日本旅遊的想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