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撈人有多難?油輪爆燃,鋼板都燒彎了,也得上

2020-12-21 軍武次位面

海上救援,勇敢者的職業!

現代世界,是海洋的時代,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海洋就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繁忙的交通線。雖然飛機出現後,航空業也很發達,但與我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商業運輸,尤其是跨國運輸,海運,佔據著絕對優勢的份額。

▲海運的大容量和低成本是空陸不能比的

據聯合國貿易發展促進會統計,海運貿易量按重量計算,佔全球貿易總量的90%,按商品價值計算,佔70%以上。而且海運的成本很低,只有航空運輸的1%,公路運輸的3%。

所以,海洋就是一個全球航運的「高速公路」,經濟強國必然也是海運強國。

不過,這個「高速公路」也是需要維護的,就像汽車跑的高速公路需要公路救援一樣,奔忙在大海上的各種船隻,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車禍」——有遭遇風暴損壞的,有觸礁的,有撞船的,有起火的……

這時候,就需要海上的「公路救援」出手了!恰逢華語電影首部海上救援題材電影《緊急救援》上映,中國救撈人的故事也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這只是基礎訓練

海上救援的難度,不知道比公路救援高了多少個數量級,因為海洋實在太廣闊了,距離遙遠,天氣莫測,大風巨浪,還存著容易產生錯覺、不易發現目標等困難。為了快速施救,除了船舶,更多的要使用直升機和水上飛機,對搜救人員的要求也很高。

搜救人員都要練些什麼?

首先必須得會遊泳吧?但這個遊泳,可不是在泳池裡的體育鍛鍊,而是要在6米的深度,在高壓和低能見度下,練習各種水中救援技能——自由潛、深潛水閉氣控制訓練、深潛水救援障礙排除訓練、深水極限本能訓練……

在救援遇險者時,被救援者往往會因為恐懼死死抓住救撈員,需要通過或輕或重的拍打讓他們冷靜下來才能施救,這不僅僅是在考驗體能,而且也是在考驗心理。

潛水或遊泳,還只是一個基礎,因為海上救生是一個綜合性的團體行動,隊員還得掌握機降、索降、傘降、登臨等技術,還具備一定的醫療技能,因為有些傷員得在當場就進行救治才更有可能活下來。

載具的操縱,特別是駕駛直升機,更是一個技術活加體力活。因為有可能會長時間低空懸停,既要照顧到海面上的人,又要小心風浪,要各種微操,屬於重體力勞動,對心理素質要求也很高,一般人根本幹不了。

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每艘船舶以及沿海國家,都有救助海上遇險者和遇險船舶的義務。當然,條文是條文,真要執行,也得救援力量夠得著不是?所以,能進行大範圍海上救援的國家,必然是海上強國。

▲美軍實施救援的HC-130J

比如美國,就擁有與其軍力相稱的海上救援能力。2014年5月2日,一艘委內瑞拉漁船在距離墨西哥卡博聖盧卡斯以西接近2000公裡處的太平洋上起火,船上有11名中國船員,他們在逃離漁船後,困一隻救生筏上,被另一艘漁船所救,但其中4人被嚴重燒傷,急需救治。

美國空軍第563救援行動大隊收到求救信號後,派遣2架HC-130J救援飛機,3架「鋪路鷹」直升機,共48名隊員施救。

▲率先到達的傘兵

HC-130J經過11小時飛行(含空中加油)先行到達,投下攜帶醫療器具的傘兵。他們用充氣艇登上漁船,對傷員進行救治,保住了其中兩人的生命,另兩名傷員不幸身亡。4日上午,直升機到達,將傷員運送至卡博聖盧卡斯救治,未受傷的中國船員則搭乘另一艘中國漁船回國,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海上搜救實例。

可能大家會想,我們中國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呢?當然有!

中國的海上搜救事業始於七十年代,1973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成立了全國海上安全指揮部,負責統一部署和指揮海上船舶防颱風、防止汙染海域以及海難救助工作,辦事機構設在交通部。

▲我國的海上救援能力日益完善

1989年,根據《1979年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要求,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交通部建立「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負責全國海上搜救工作的組織協調,日常工作由交通部海事局承擔,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提供配合。

也就是說,解放軍海軍也是搜救力量之一。如果注意軍事新聞的話,會注意到海軍會時不時搞一些搜救演習,這一方面是為了演練搜救落水飛行員、水兵,另一方面也是為搜救非軍事人員、船舶做準備。

▲海軍要準備打仗,也要準備救援

交通部海事執法船舶是海難救助的重要力量,在海上搜救中承擔現場的組織協調和救助任務。近年來,交通部加強海事執法隊伍的建設,擁有一批3000噸、1500噸級和60米、45米、35米級海事執法船,執法兼顧搜救。

當然,最專業的隊伍,還得數交通部的救撈系統。

2003年以來,交通部分別在煙臺、上海、廣州成立了三個救助局及所屬18個沿海救助基地,在大連、煙臺、湛江等地建立了交通部海上救助飛行隊,形成了專業的立體求助網。

▲可以看出,險情的數量還是不少的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外貿易額飆升,航行在內河、沿海的船舶數量劇增,險情的數量隨之增加,搜救工作變得繁重起來。大家不要以為沒有惡劣天氣水上海上就平安無事,因為很多事故都不會登上新聞版面,而事實上船舶事故和險情幾乎天天都有。

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發布的2020年8月份的數據來說,當月全國各級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類遇險報警321次,核實並組織、協調搜救行動171次,派出搜救船舶1039艘次、飛機44架次,搜救遇險船舶141艘,其中108艘船舶獲救,搜救遇險人員1212人,其中1162人獲救,搜救成功率95.9%。

▲滅火後的隆慶輪被拖帶航行

2020年8月20日4時,載有3100噸汽油的「隆慶1」輪和砂石船「寧高鵬688」輪在長江口相撞,導致隆慶輪起火,砂石船沉沒。東海救助局接獲險情後,立即調遣「東海救101」輪、「東海救102」輪和救助直升機「B-7361」、「B-7359」先後趕赴現場救援。

「東海救101」輪在海面救起3名遇險人員,「東海救102」裝載著30噸滅火劑,對隆慶輪進行噴水降溫和滅火。數小時後大火被撲滅,避免了全船大爆炸的嚴重後果。隨後,應急隊員登船搜索,勘測油氣濃度,尋獲並轉移了遇難人員遺體。

類似這樣的救援實例還有很多,大多數都不為人所知,但這還不是中國海上救援經過的最嚴重險情。

2018年1月6日晚8時,伊朗國家油輪公司所屬的巴拿馬籍油輪「桑吉」號(MT Sanchi)裝載著13.6萬噸天然氣凝析油駛往韓國,在距離上海300公裡的東海海面上,與裝載著6.4萬噸穀物的香港貨船「長峰水晶」號相撞。

撞船後,「長峰水晶」勉強漂浮,「桑吉」號著火,並且持續燃爆,一時間海面上火光沖天、毒煙瀰漫,油汙遍布海面。

凝析油就是天然汽油,極其易燃易爆,燃燒之後還會分解產生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有毒的煙霧。運載十幾萬噸凝析油的油輪起火爆燃,在世界海難救援史上無先例,事故地點風大浪急,遠離海岸,如何施救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求救信號,確定了撞船位置後,派出包括專業救助船、海事執法船奔赴事故現場進行援救,同時協調過往商船、以及周邊的數艘中國籍漁船趕往現場參與搜救。

途經此處的中國漁船「浙岱漁03187」號最先趕到,救起了「長峰水晶」號上的全部21名船員,但根本無法靠近如同大火爐一般的油輪。

凌晨4時,專業求助船「東海救101」和「東海救117」經過8小時航行到達事故現場,此時的「桑吉」輪漂在海面上,船體傾斜,火勢兇猛,伴有燃爆,十幾海裡外都能聞到刺鼻的味道。救援船幾次試圖靠近,尋找生還者,都被燃爆和毒煙所阻,只發現並撈起一具遇險船的遺體。

接下來的幾天裡,海面一直刮著6到8級風,浪高達5米,氣候非常惡劣,求助船舶橫搖達25度,船上的救生艇都被海浪拍碎了。10日,專業救助船「深潛號」號、「德深」號以及「東海救101」輪冒險抵近實施滅火作業。中午時分,桑吉輪船艏位置再次發生了爆燃。

1月12日,一艘日本救助船也加入滅火作業,但因為火勢太大,中日兩國調集的泡沫不夠用,火勢無法控制——因為失去動力的「桑吉」號還在向遠離中國的方向漂移,救助船舶返回上海補給,單程要10個小時,來回要一天。後來安排了一條拖輪專司補給,然而仍然不夠用。

所以,不能等到完全滅火再施救了。於是,1月13日的上午8時35分,「深潛號」通過吊籃運送4名搜救人員登上了仍然在熊熊燃燒,隨時可能爆炸的「桑吉」輪。

▲4名隊員,連同救援船本身,都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搜救人員在自身生命面臨極大危險的情況下對「桑吉」輪駕駛臺和人員可能存在的場所進行勘察,在一個生活艙搜尋時,救援隊員明顯感覺到溫度正在一點點升高,一測溫,結果是89度!他們看到,船員生活的艙室被燒光,鋼板被燒彎,天花板全部掉落,形同火爐,船員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搜救人員在駕駛臺取下了「黑匣子」(航行記錄儀),又在二層甲板上發現了兩具遇難者遺體。4名救援人員多次嘗試搜索更下層艙室,因為高溫熱浪和濃煙,根本無法進入。13日9時3分,4名搜救人員攜2名船員遺體和黑匣子返回「深潛」號,登輪搜救行動結束。

第二天10時20分,趕來的12名伊朗救援人員試圖登船,因為更加猛烈的火勢而沒有成功。兩小時後,「桑吉」輪突然猛烈燃燒,火焰高達1000米!又經過4個小時,「桑吉」輪沉沒。

事後,伊朗勞工部表示,事故中伊朗船員無人生還令人遺憾,但中國為搜救船員和撲滅火勢做出了巨大努力。伊朗社會福利部部長拉比伊向中國駐伊朗使館發來感謝信,特別感謝了那些冒著巨大生命危險、不顧毒氣和爆炸威脅盡全力參與救援的中方人員。

「桑吉」輪是中國海上搜救史上最困難最危險,也是創下世界紀錄的一個案例。從中不難看出,搜救人員要面臨何等危險,在和平時期,這大概就是最考驗勇氣和決心的職業了。

如果只是文字描述,看看照片,這個體會恐怕還不夠深刻。現在,電影《緊急救援》就將海上搜救這個很少為人所知的特殊職業帶入了大眾視野,讓我們可以非常直觀的體驗到這個既專業,也危險,又非常光榮的職業。

大家可能已經看過不少美式災難片,其中以救援為題材的作品也不少,而國產類似題材的電影一直是空白。

為了拍好這部有開創意義的電影,有著「魔鬼導演」之稱的林超賢對演員進行了8個月的高強度集訓,訓練體能,學習專業救援隊的知識和技能、機械的操作、「第一急救」,如何在不同的危機裡(水、火、深山等)進行第一時間的緊急救援。演員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辛勞,甚至還要冒險。

男主角彭于晏拍攝水下鏡頭時堅持不用替身,在7度的水中浸泡十幾個小時,如同置身冰庫。他還曾經被威亞鉤住,壓到池底,所幸通過自救脫險。彭于晏表示,其實訓練才是最累的,拍戲只是把訓練的內容體現出來,「拍完這部戲,我到現在都不想遊泳了。」

而且影片中的深水、火焰,極少用特效,大多是實拍,海上墜機的那場戲,置景師搭建的機艙內景根本無法滿足林超賢,他希望這臺飛機是真的。

於是,劇組專門買了一架退役的空客A320客機從美國運到墨西哥,並且對這架飛機實行的暴力拆解,將這架飛機的機翼拆了,更是將這架飛機直接「攔腰斬斷」,這也就有了我們看到電影中失事飛機的慘狀。

同時,還找到了當年拍攝《鐵達尼號》的攝影棚,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戶外水池。開拍時飛機慢慢下沉,海水四處湧入,高壓逼仄的環境帶給演員的是更真實的下意識反應。

除了水上營救,劇組的演員們還要面對林超賢準備的火之試煉。

拍貨輪失火那場戲時,劇組搭建了大量的真實火景。像是彭于晏置身火海中的場景裡,那些火焰和爆炸很多都是真的。要表現打撈隊員日常的艱辛,就要讓演員置身於一個儘可能還原的場景當中,從而捕捉下演員最真實和傳神的反應。

演員們在真實的烈火和寒冷中,展現出了救援行動最殘酷最真實的一面。這就是電影呈現出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一面。

電影具有高真實度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部分角色和相關事件都有現實原型。

辛芷蕾飾演的機長方宇凌,原型人物就是中國僅有的兩位女搜救直升機機長之一的宋寅,參加過400多次救援任務的資深救援機長。

而影片中最為驚險的壓軸大戲,原型應該就是桑吉輪。

真實的救援英雄在觀看了《緊急救援》的點映後表示,「彭于晏和整個救援小隊的動作都非常專業」,「從一開始到播放結束,我的心情都很激動。因為我覺得每一個場景都很真實,真實到我想上去幫忙。」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在電影上看到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職業,但看到中國救撈人,這應該還是第一次。現在,到電影院去欣賞這部基於真實事件,由林超賢導演執導,充滿驚險情節的海上救援電影,既有眩目的視覺效果,又能感受到專業的力量和拯救的偉大。

「救援隊每一次出任務都是面對一場災難,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機留給自己,這是一件對常人來講很難做到的事情,但卻是他們的日常。」

電影已經上映,讓我們一起,用電影向光榮的中國救撈人致敬!

相關焦點

  • 「無處安放」的油輪!2000萬桶原油,在美國加州海上漂蕩
    截自彭博社相關報導美國加州30多艘油輪海上漂泊無處去據彭博社報導,4月21日,30多艘油輪停在長灘至舊金山灣水域,油輪上載有超過2000萬桶原油,約等於全球一日耗油量的20%。目前該公司還留有一些正在維護中的倉儲空間,待完成維護作業後將立即投放市場。韓國《中央日報》22日稱,韓國主要石化企業正面臨原油無處存放的窘境。韓國2020年戰略石油儲備量原計劃為36萬桶,但今年以來石油進口量已經是原計劃的1.8倍。石化企業不但要找地方儲存原油,還要儲存生產過剩的石化產品,絕大多數儲油設施都處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
  • 2000萬桶原油海上「漂浮流浪」油輪日租金一度暴漲600%
    美國海岸警衛隊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顯示,在美國加州附近海域約30艘油輪已經下錨,滿載超過2000萬桶原油的油輪無處可去,只能停泊在長灘到舊金山灣之間的海域,其中有20艘油輪已經停在附近海域近一周時間。這些郵輪所載運的原油量相當於全球一天耗油量的20%。
  • 2000萬桶原油,30艘油輪在美國加州海上漂蕩
    4月22日,有外媒報導稱,約30艘油輪載著2000萬桶原油,在美國加州海岸漂浮,無處安放(Nowhere to Unload)。截自彭博社相關報導美國加州30多艘油輪海上漂泊無處去據彭博社報導,4月21日,30多艘油輪停在長灘至舊金山灣水域,油輪上載有超過2000萬桶原油,約等於全球一日耗油量的20%。
  • 海上墳墓丨可怕的海難 之 「多納.帕茲」號渡船與「維克特」號油輪...
    而每年聖誕節前後,該國都會出現一個海上客運高潮,許多在外地的人都紛紛在聖誕節之前趕到馬尼拉同親友團聚,然後又在聖誕節過後返回。所以在聖誕前夕的菲律賓,嚴重超載的客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物。幾乎每艘船上都擠滿了去馬尼拉過聖誕節的人。此時此刻,「多納.帕茲」號的船艙裡簡直是人擠人。平時坐一個人的吊床,現在竟擠進了三四個乘客。
  • 光匯雲油創始人薛光林:海上超級油輪浮倉一天不消失 油價上漲難再現
    隨著近幾個月原油價格「跌跌不休」,甚至期貨合約跌穿成負油價,超出了所有人的認知。如今,全球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儲油了,全世界的原油儲存基地都幾乎被灌滿,全球所有的超級油輪也幾乎都滿載石油漂泊在海上。「海上漂浮的超大型浮倉儲油船已經成為一個判斷油價走勢很重要的指標,只要它們一天不消失,油價都不會上漲。」
  • 「海上巨人號」82萬噸排水量引來多國爭搶,抵得上7艘「福特」級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油輪的尺寸設計得越來越大,因為對於這種專門被用來運輸石油等物品的船舶來說,船隻的體積越大,其運輸成本就會更低。因此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各個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油輪的尺寸,從一開始只有10萬多噸載重量,之後逐漸發展到30萬噸,到了70年代甚至出現了幾款載重量達到50多萬噸油輪。按照不同噸數級別,油輪可以分成各種類型,其中達到25萬噸的油輪被稱之為超級油輪,而載重量在30萬噸以上的是超級巨型油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款長度比艾菲爾鐵塔還要長的超級巨型油輪,它就是Seawise Giant「海上巨人號」。
  • 印度油輪海上爆炸起火,船上裝有200萬桶石油,各方緊急出動救援
    據悉,這艘起火油輪屬於印度最大的煉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所有,當時這艘油輪正載有科威特出口的石油前往印度帕拉迪普港。消息人士對媒體表示,火災大概發生在印度時間7點45分前後,事故引發了劇烈的爆炸和火災,船上多名船員受重傷,很多船員一度驚慌想要棄船,現在有一家印度方面的石油公司也加入了救援行動當中。
  • 剛剛,中東油輪再次爆炸,到底誰是幕後黑手?美軍機拍到可疑一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30日報導,不久前,中東地區一艘油輪再次爆炸,引發了世界的關注,人們都在疑問誰才是幕後黑手。而美方的軍機卻拍到了可疑的一幕。1月30日當天,中東地區波瀾再起,本來就動蕩不安的局勢更加嚴峻。
  • 號稱「航母殺手」的核潛艇,製造一艘究竟有多難呢?門檻甚高
    在未來的作戰預估中,海上作戰的概率會更大,海上作戰也逐步被各國重視,並且都在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實力。 儘管航母和潛艇都是核動力驅動,擁有航母的國家有十多個,但是能獨立製造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
  • 神盾驅逐艦的外殼厚度只有1.5釐米,那麼航母外殼有多厚?
    比如大東溝海戰時的定遠和致遠艦還都有水下的撞角,因此打算「撞沉吉野」,也算是基本正確的海戰戰術選項之一。只不過致遠艦和吉野艦是同一家英國船廠同一套設計圖紙的產品,但是兩者的出廠年份差了10年左右。因此吉野屬於最新的升級版。這相當於052C和052DL的生產時間差異。就是這種差異讓吉野的航速幾乎比致遠艦快了六七節。導致致遠艦的鍋爐燒到爆裂也很難追上吉野將其撞沉。
  • 30萬噸「航母油輪」來了!南通船企復工迎來超級訂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3月16日下午5點左右,復工復產後的江蘇南通船企迎來了一筆約10億人民幣的超級訂單:一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從海上沿著長江航道緩緩靠泊於啟東中遠海工舾裝碼頭。這艘巨型油輪將在此經過兩年的改造,「改頭換面」成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這艘油輪船舶長333米,寬58米,型深31.2米,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甲板面積有三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它的長度與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相仿,寬度甚至更大。
  • 美國牛皮被戳破,伊朗5艘油輪安全到港,美戰艦一槍未開直接撤退
    伊朗5艘油輪安全到港,美軍艦一槍未開英國路透社有消息稱,多名消息人士證實,第5艘伊朗油輪已經安全抵達委內瑞拉。據悉,最後一艘抵達委內瑞拉的油輪是「克拉維爾」號,當它駛入委內瑞拉領海的時候,委方還曾派出空軍飛機和海軍艦船為其保駕護航。至此,5艘伊朗油輪已經全部到港,這也意味著委內瑞拉的「汽油危機」將出現轉機。
  • 英國出動特種部隊解救海上「疑遭劫持」油輪,國防大臣、內政大臣...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王思予】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25日,英國特種部隊在英吉利海峽對一艘「疑遭劫持」的油輪實施突襲行動,從七名偷渡者手中奪回油輪控制權。警方則透露,船員曾受到了偷渡者的威脅,警方說: 「他們對船員進行了口頭威脅。目前沒有人受傷。」
  • 轎車360度翻轉,摔落路邊引起爆燃,蹊蹺車禍的真兇卻讓人想不到
    電影大片裡會出現追逐畫面,主人公開著車橫衝直撞,爆炸場面驚心動魄,看的人目不轉睛,但電影畢竟是藝術,現實生活當中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在浙江省天台縣卻出現這樣驚險而又離奇的一幕,當時是凌晨一點二十分,大多數人都早已入睡,所以馬路上的車輛並不多。
  • 美軍為何不攔截伊朗油輪?伊朗大使:理智決定可避免士兵腦震蕩
    然而令外界感到疑惑的是,23號和25號分別有兩艘伊朗燃料船靠泊委內瑞拉港口。5艘伊朗油輪從進入地中海到跨越大西洋,伊朗油輪編隊是如何擺脫美軍的衛星定位監控的?剩餘三艘伊朗油輪處於什麼位置何時到港?美國政府和軍方對此是三緘其口,眼睜睜看著伊朗和委內瑞拉歡呼雀躍慶祝勝利。
  • 彭于晏的血性,林超賢的爆炸場面,這部海上英雄救援片很上頭
    原因有以下幾點!林超賢的爆炸場面《緊急救援》(2020年)是大導演林超賢又一次譜寫的「英雄之歌」,直到電影結束很久以後,有些畫面依然久久地在觀眾心頭縈繞——當油輪巨大的火舌撲面而來,當滿載的客機直墜入海,當海上救援隊的隊員被困在鐵柵欄之內,身後熊熊炙火,不斷升高的溫度,伴隨著隨時可能發生的爆炸
  • 沙烏地阿拉伯七萬噸級油輪遭到突襲!現場濃煙滾滾,中方火速發聲
    因為俄羅斯和美國顯然不會站在同一個陣線,雙方在油價都不會進行協商來處理,只能用預估的方式來進行。當然,兩個國家為了更好地開拓市場,不會把油價定得那麼高,也就意味著沙烏地阿拉伯想要高油價出售變得不太可能的。這讓沙特非常難做,利潤變得極低了。國際油價不斷下降,這對沙烏地阿拉伯經濟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而且由於中東地區非常亂,在中東海域甚至有著各種襲擊的情況出現。
  • 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輪!中國30萬噸巨無霸出航,堪比5艘遼寧艦
    超大型油輪研發建造技術,一直以來都處於船舶工業中的金字塔塔尖,這一技術也是歐美發達國家及日韓兩大海上運輸強國的「大國重器」。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合作到自主研發的過程。在2004年,我國交付給伊朗的5艘超大油輪,就是中國和韓國共同合作研發建造的。智能化超大型超級油輪是目前世界船舶工業領域的前沿熱點。
  • 油輪報廢創30年來新低,因浮艙存油使舊船忙
    今年大約有26條VLCC已或即將到期20歲,而另外18條VLCC將在2021年達到20歲。 辛普森航運經紀說,根據歷史上的報廢年齡趨勢,這些船隻將是從現役艦隊中被淘汰或退休的「主要候選人」。
  • 大船集團接獲1+1艘15.5萬噸穿梭油輪訂單|航運界
    1月19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大船集團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舉行1+1艘15.5萬噸穿梭油輪建造合同籤約儀式。 本次籤約的15.5萬噸穿梭油輪項目,是為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在巴西海上油田項目量身打造,也是國內船東訂造的首艘蘇伊士級穿梭油輪,實現了國內航運業和造船業的雙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