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如同春節,中華傳統的東流,維新也難以割捨的中華情懷

2020-12-10 騰訊網

新年參拜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改農曆為公曆。傳統的中華節日,如三三上巳、五五端午、七七七夕、九九重陽等都被廢除,引進了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等洋節。但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太過深遠,這種浸淫在日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中華文化不是一道政令就能完全去除的。

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仍在日本充滿生機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新年。

新年當天

一、日本新年的變遷

一般來說,西方人過新年,東方人過春節。

古代日本,慕中華風尚,一切仿「唐」。中華傳統在日本開花結果,其中就包括中華節日。在古代日本,上自貴族,下至平民,除了過日本傳統節日外,就屬以過中華節日為潮流。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自然也被日本學習,所以古代的日本人過春節一如中國,以農曆正月為歲首。

到了近代,列強入侵,日本希望能迅速西化、文明開化、追上西方。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說:「要不擇手段達到文明國家的地位。」在後來的踐行中,日本的確這麼做了,一切以西方為樣板,甚至想過引入西方血統,以改良日本民族。

在這種極端思想影響下,作為東方「惡友」,中國的習俗被當作糟糠遭到清算,最著名的就是漢傳佛教遭到全面清算,即「廢佛毀釋」,中國的節日自然也被全面拋棄。然後,中國最重要的春節卻因在日本已經進行了千年,加上中國春節跟西方新年類似,因此被保留了下來。

要文明開化,一切向西方看,但是又要融合日本民族傳統,所以最終融合了東西。明治維新中規定曆法由農曆變為了公曆,所以1873年明治天皇頒布敕令,以西方公曆一月一日為日本新年,但其內容卻仍是春節的內容,最終產生了西方的時間、東方的內容這種獨特的新年春節。這種以春節為內容的新年到今天仍是日本人最重要的節日。

御節料理

二、日本新年的前菜

日本一月一日的新年一般做點什麼呢?其實和中國過春節一樣。

首先,作為社會人士,一月一日前的十二月,公司會舉辦忘年會。各個公司時間不同,但一般自十二月十日開始。

「忘年會」一詞,如同漢語理解,忘記年齡的宴會。日本社會等級森嚴,下級服從上級、後輩服從前輩。被前輩「欺負」,那是來自前輩的「關愛」,後輩不能反抗反而要感謝,所以後輩長期受到壓抑,這也是日本自殺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為了讓後輩、下級不造反,適應這種壓力,日本會社家族意識應運而生。這是什麼意思呢?日本人稱自己的公司為うち(家),這也是日本企業能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為了更好地鞏固「家」的意識,就出現了年底聚餐——「忘年會」。

忘年會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在會上暫時可以拋開身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放鬆嗨皮。這種有效聯絡感情的形式被逐漸擴大,擴大到親朋好友、門生故舊。所以忘年會是日本新年前最重要的一項感情聯絡事宜。

其次,辦年貨。日本新年更具有儀式性,換句話說,新年家裡用的東西,平時不常用,也意味著家裡一般不常備,所以要提前購買。

日本年貨都包括什麼呢?

「御節料理」的食材。所謂御節料理,就是新年料理,即新年當天的團圓飯。其形式如同咱們正月初一吃餃子,日本的團圓飯也比較固定,一般為紅鯛魚(和「難能可貴」音似)、鰤魚(「出世」的含義,日語意為出人頭地)、龍蝦(節節相連,意為多子多孫、代代相傳)、鰻魚(意為躍龍門)。

時代不同了。日本御節料理和中國年夜飯一樣,過去都在家中做,現在也出現了很多去飯店吃的,而且還出現了直接去便利店購買的情況,料理的價格少則幾千多則萬元人民幣。

以「鏡餅」敬神。眾所周知,日本篤信神道。日本人死後,遺族在家中會起神壇供奉先人,此先人也成為遺族家中的保護神,所以每年新年都要敬奉。

日本人敬神用的是鏡餅,就是雙層的米餅,要做得如同鏡子一樣圓。鏡子是神道教的聖物之一,能照妖驅邪。12月28日那天,要將鏡餅放在客廳中央,次年1月11日「開鏡」,就是分割大餅,然後家裡人一起吃。因為鏡餅為米做,更像是年糕,所以就有了新年期間吃年糕、喝年糕小豆湯的風俗)

最後是新年前的大掃除,如同我國的春節前的打掃一樣,日本家庭在12月28日左右也會進行大掃除。日本是定時定點回收垃圾,加之新年放假,所以垃圾回收公司只會在12月30日進行最後一次垃圾回收,因此,最遲的新年掃除必須在30日結束,以便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日本春節

三、12月31日當天的跨年

12月31當天,日本人要進行類似於中國貼春聯的活動,日本的「貼春聯」就是在門口擺盆栽,即門松(かどまつ)。松樹在道教中有長壽的含義,而日本神道受中國道教影響深遠,也接受了松樹的吉祥寓意,當然日本進行了改造。門松是由松、竹、梅共同拼湊起來的盆栽,此舉意味迎神,因為在日本有的神住在天上,有的神住在樹上(好熟悉的臺詞)。

在除夕之夜(12月31日),日本全家合座一起吃年夜飯——「蕎麥麵」。12月31日,日本人稱為「大晦日」,吃蕎麥麵有長壽的含義;而蕎麥麵因其容易咬斷,所以又有了斬斷過去一年煩惱的含義;而蕎麥麵(そば)與日語「旁」(そば)同音,所以又有了全家團聚的含義。

當然正式迎接新年之前,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寫明信片。在12月31日吃過晚飯後,看著春晚(紅白歌會),全家圍坐被爐然後奮筆疾書寫明信片。

日本有新年給親朋好友、同學故舊送明信片的傳統,還得是親手寫的。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工作,一般人少則幾十則上百張,日本著名聲優茅野愛衣曾透露自己在12月31日當晚仍在寫明信片是最大的修羅場。近年來,由於日本環保組織的呼籲,這種浪費紙張的活動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日本人還保留了佛教信仰,除夕夜各大佛寺會莊重地敲鐘108次,意味著將百八煩惱全部吹走,同時迎接新年。日本佛教明確規定,12月31日24時必須敲到107次,而第108聲的響起意味著跨年完成,新的一年開始。

門松

四、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過年好)

新年鐘聲響完之後,新年到來,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第一時間進行はつもで(新春參拜,寫作:初詣)。日本人在大小神社寺院進行參拜,合掌致敬。這種「初詣」1月1日凌晨也可,1月1日白天也行。

日本最著名的明治神宮,新年前三天參拜人數達320萬,淺草寺也到達了240萬的客流量。

參拜完成將從神社求來的破魔箭等吉祥物放在家中,再去買福袋,寓意永遠將福氣留在家中。

紅包

新年當天日本也如同中國,長輩發給小輩紅包(叫作「御年玉」),這種紅包錢數雖隨長輩心情、雙方關係、家庭經濟而定,一般也有千元到萬元(日元)左右。如果後輩已經結婚,就無需再給。

四處走親戚串門子也是新年必須進行的活動,一如中國。而雙方見面說「過年好」,就是日語的「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現在年輕人追行潮流,也會簡化為「あけおめ」。在電視、動漫等正式場合則會說「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這樣一看,日本的新年還真是和咱們的春節相似啊。

新年參拜

文史君說

日本為何產生這種半中不洋的新年春節呢?一方面,當時東亞處於列強環伺之下,為了防止國家滅亡,就必須使國家迅速追上先進國,而落後中國的一切行為活動都被視為落後的,所以對中國的傳統就要拋棄;但是另一方面,日本近千年來已經習慣了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華文化已經融入在日本基因之中,倘若斷然拋棄,又會造成民族文化的割裂。

所以,日本官方就調和了現實矛盾和實際習俗,造成了西方樣式、東方內容的新年春節。而我們通過日本新年前前後後的行為發現,這不還是中國春節那一套嗎,雖然具體的不一樣,如中國吃餃子、日本吃麵條,但是流程和寓意是一樣的,想來這也是中華文化生命力持久不息的表現之一吧。

參考文獻

周冬霖:《日本:新年的時間,春節的傳統》,《國際人才交流》2013年第2期。

呂姝橋:《中日新年和端午的文化比較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周朝暉:《日本為何捨棄農曆新年》,《文史博覽》201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春節,文明開化盡棄中華傳統,新年卻成了披著洋裝的春節
    但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太過深遠,這種浸淫在日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中華文化不是一道政令就能完全去除的。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仍在日本充滿生機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新年。古代日本,慕中華風尚,一切仿「唐」。中華傳統在日本開花結果,其中就包括中華節日。在古代日本,上自貴族,下至平民,除了過日本傳統節日外,就屬以過中華節日為潮流。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自然也被日本學習,所以古代的日本人過春節一如中國,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到了近代,列強入侵,日本希望能迅速西化、文明開化、追上西方。
  • 日本橫濱中華街羊年春節客流如潮
    2015羊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日本橫濱中華街,儘管並不處於當地假日,仍然吸引眾多各方遊人前來體驗中國傳統年味。街區內的大街小巷無不人潮湧動,一派生意興隆景象。王健 攝 2015羊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日本橫濱中華街,傳統的舞獅「採青」活動一路紅火,家家店鋪高懸紅包迎候,並吸引眾多遊人圍觀。
  • 「中華正當潮」!2020全球華僑華人春晚大年初一亮相
    分,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湖南衛視承制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2020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將準時在湖南衛視播出。本屆華人春晚以「中華正當潮」為主題,展現青年華僑華人家國情懷,凸顯晚會「年輕態」氣質,弘揚青春正能量。
  • vivo S5鏡頭下日本橫濱中華街,滿眼都是中國年味
    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也早已走向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都開始了解春節並且與中國人共同慶祝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次我們來到了位於日本橫濱的中華街,感受到了這條亞洲最大唐人街的中國年味,並且還用vivo S5記錄下了這異國春節的熱鬧景象。
  • 今年春節,坐標日本,分享一個傳統的日式新年
    每年春節來臨之際,相信很多海外遊子跟我一樣,都會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今年春節還是跟往常一樣,已經記不清是第幾個沒有回家的春節,除了收到家人朋友的祝福以外,很多人也會關心地問:「你們不過春節嗎?」於是我想,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日本過的傳統日式新年吧。
  • 日本的新年裝飾,為什麼他們不過春節?
    下個月就要到中國的春節啦,奇怪的是,一直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卻不過春節。這是為什麼呢?知道原因後,你肯定會哈哈大笑!日本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至1月3日,重要程度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從7世紀末期開始,日本就使用中國的曆法,引進了中國所有的節日。當然,春節也不例外,在中國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日本人的過年習慣和中國差不多。
  • 抗「疫」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比較優勢
    摘 要:中國抗「疫」的階段性成功,不僅得益於社會主義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綜合優勢,而且也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主義精神、家國情懷與家國一體的政治意識以及道德哲學層面的超越意識息息相關。
  • 湖南衛視華人春晚彰顯「中華正當潮」 亮點升級敘述濃濃中國情
    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湖南衛視承制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2020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已於1月25日(正月初一)晚19:30播出。本屆華人春晚由最初執導華春品牌的王琴工作室操刀,緊扣「中華正當潮」主題,牢牢把握了青年一代華僑華人的心理需求和審美品味。
  • 春節大聯歡,中國文化圈裡的歪果仁怎麼過春節呢
    那麼,在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鄰居們是怎麼過年的呢。朝鮮新年的前世今生這裡的這個朝鮮指的是朝鮮半島,那兩個國家隨然習俗相似,但因為某些原因,還是有區別的。朝鮮新年是朝鮮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節日的慶祝傳統上是從新年前一天(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的正月大滿月(元宵節),現代的慶祝活動則主要集中在除夕至大年初二,持續三天左右。
  • 中華傳統「邪術」:麻將
    麻將春節的麻將,不僅是一場拉近親人關係的牌局,更是一場人情世故的博弈。 又或是一邊打麻將一邊吃火鍋,也是逍遙得很 與此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代表「麻將」,通過侵襲年輕人的碎片化時間,已經成功在新時代活出了特色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 日本人的中華料理秘術,什麼水平?
    但,相信我,這 「中華料理」,尤其是日本的中華料理,你可真不一定吃過,在日本,中華料理和中國菜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中華料理指按日本口味改編的中式菜,中國料理才是「正宗」的中餐。現在回想下你在日本吃到的中華料理,你想起的是那一言難盡的擔擔麵,還是那熟悉又陌生的「中華拉麵」,又或是讓你吃了一口就難以忘懷的韭菜炒豬肝。日本的師傅們到底使用了怎麼烹飪「秘術」,能使得我們每一口都是沒有嘗試過的「船新」中餐呢?
  • 中華文化走出去:絲路中國-泰國合艾春節遊園盛會唱響中華情
    該活動至今已舉辦21屆,深受泰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為慶祝春節,國光中學孔子課堂的領導、老師們和當地僑團活動組織方緊密合作,特邀「中華文化走出去」優秀項目「絲路中國」走進泰國,和泰國僑胞、當地知名藝術家及團體共同慶祝中國年。
  • 福州匠人遠渡長崎,幫日本打造了最有年味的中華街
    這裡不僅留存有當年專為中國人設置的居住區「唐人屋敷」遺蹟,與之相距不遠的新地中華街更是與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並稱「日本三大中華街」。作為長崎當地最具中國元素的地方,每到盛大的中國傳統節日,你或許能在這裡感受到比國內更濃厚的節日氣氛:時值中秋,擁有月見(賞月)傳統的日本人便會以千盞滿月燈籠裝點中華街,精彩非常。
  • 「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澳門舉行
    人民網澳門9月26日電(記者毛磊)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於9月25日在澳門舉辦「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並邀請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廣東五邑大學副教授譚金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鄧立光及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林發欽作分享。
  • 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中安在線   2020-08-12 10: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別開生面的中華美學精神著作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祁志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中華美學精神」一直是美學研究者非常關注的話題。基於《中國美學通史》的前期研究,祁志祥教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就是對這個話題的厚積薄發、別開生面之作。
  • 日本橫濱中華街的困境:如何留住中國味道成難題
    橫濱中華街(資料圖) 人民網東京3月2日電 2月19日,在熱鬧的鞭炮聲中,日本橫濱中華街迎來了2015年的春節。舞獅隊伴著太鼓和銅鈸聲沿街走進每一家店鋪,一張一合的「獅口」拂過店員和顧客們的頭頂。 這是一家創建於明治時期的老字號,一直堅守著橫濱中華街的老傳統。秘傳醬汁燒制的叉燒肉自不待言,店內古舊的餐具彰顯著老店的自信。然而這位老員工卻略帶失望地嘆道「橫濱中華街變了很多」。 不少「中華街粉」們也表示出同樣的感受。 「老店越來越少了,以前的名廚都離開中華街在外邊開店了,便宜又好吃。我自己也基本不去中華街了。」一位常年在橫濱工作的市民說。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
    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   「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7年前,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在經歷過疫情考驗後的今天學習回味,給人以全新的啟迪。
  • 《中華茶通典》2020年新年致辭
    >    大家新年好!我們謹代表《中華茶通典》學術委員會暨編輯委員會全體同仁,向《中華茶通典》各典主編、副主編、各分卷主編及所有參編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和新年的祝福!2020,你,我,我們,會迎來《中華茶通典》出版工程初見成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