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麥架鎮下堰村盤活閒置資源,闖出發展新路

2020-12-21 天眼新聞

五月的貴陽已迎來了熱情的夏日,在位於白雲區麥架鎮下堰村金銀路旁的一處佔地20餘畝的項目工地上,挖掘機聲聲轟鳴、運輸車輛來回穿梭,30餘工人各就其位,戴著安全帽頂著炙熱的太陽,正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這裡正在建設的是下堰村「三變」項目標準化廠房工程,預計今年十月底將建成投用。

同樣是在下堰村,距該項目一路之隔,白雲北路邊還有一處正在建設中的項目,這裡是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建設工地。記者在現場看到,主體鋼結構框架主體已基本搭建完畢,項目正按進度推進中。這兩個項目上空是飛架而過的成貴鐵路、西南環鐵路,兩個項目被這兩條鐵路串聯在一起,極有可能成為下堰村激活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的城中村發展破題點。麥架鎮下堰村位於白雲區西北部,白雲北路貫穿全村而過,下轄4個自然村寨、8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890餘戶3900餘人,流動人口11500餘人。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省市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以及城市區塊擴建的需求,全村3.5平方千米的土地中,逾65%因城規建設等原因被徵用。作為白雲區最早一批城鎮化的村寨,目前下堰村轄區共有城市幹道白雲北路、西南環線鐵路、成貴鐵路穿村而過,還有娃哈哈、燕京啤酒等大大小小100餘家企業入駐,是白雲區最典型的城中村之一。

「下堰村開發得比較早,前期由於項目建設土地徵撥積累了一定的村集體經濟。作為村民福利,下堰村每年會從村集體經濟中撥錢出來給村民購買合作醫療保險,一年就要七八十萬元,還有公共設施更新、部分活動廣場修建等也是由村裡出資,因此村集體經濟存量越來越少。避免坐吃山空、尋找經濟新增長點,就成了近年來下堰村村支兩委的緊要事。」下堰村駐村「第一書記」湯金濤介紹說。

2018年3月,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幫助改善民生、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白雲區開展「第一書記」全覆蓋,湯金濤作為全區範圍內選出的黨性高、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到下堰村任職。到任後,湯金濤與下堰村村支兩委幹部在全村範圍內開展大走訪、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學習農村「三變」改革、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黨組織建設……在駐村實踐工作中,她了解到過去西南環線鐵路、成貴鐵路項目徵用村民的土地,在建設完成後,鐵路橋下的空地已完全閒置。何不盤活這些閒置土地,尋找合適的項目,作為村集體經濟的新增長點呢?

在向區、鎮相關部門徵詢意見後,下堰村說幹就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首批2塊閒置土地盤活使用各項手續的籌備工作。今年3月,位於金銀路邊的下堰村標準化廠房工程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一期建設20餘畝,擬修建標準化廠房對外出租,以「黨支部+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通過資金、土地入股方式投資建設,目前該村已經明確了幾家有需求入駐的企業。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40萬元。

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也同步啟動建設。該項目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三變」模式,盤活下堰村白雲北路兩條鐵路下約10畝的閒置空地,建設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這個項目,我們村20戶低保戶由村裡幫忙入股參與。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每年25萬元,其中,村集體每年分紅10萬元,20戶低保戶每年共計分紅15萬元,還能解決50餘人的村民就業問題。」湯金濤說。

為了保障入股農戶權益不受損害,下堰村把加強黨建作為推進「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的政治保障,建立了嚴格的入股流程和監管制度,鄉鎮備案登記制度、審查制度、收益分配製度、退出機制、公示制度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真正讓改革成果惠及廣大農戶。「盤活閒置資源、激活城中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下堰村將積極搶抓建設機遇,壯大集體經濟,為村民帶來更多發展紅利。」湯金濤說。

來源|貴陽日報

作者|梁婧

編輯| 錢微

審核|齊靜

籤發|王婧璇

相關焦點

  • 秦皇島市海港區杜莊鎮房客招募計劃盤活農村閒置資源
    「閒置老宅」變身「農家新居」——秦皇島市海港區杜莊鎮房客招募計劃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通訊員 武藝群攝製李樹峰(左一)與朋友在自己精心打造的農院裡品茗暢談。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普遍出現房屋閒置現象,如何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有待破解的難題。杜莊鎮距離主城區20分鐘車程,隨著農村環境的改善,一些村莊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也為杜莊鎮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提供了新思路。
  • 以搶抓發展機遇為中心展現新作為——麥架鎮黨委書記談貫徹落實區...
    麥架鎮要結合自身實際,搶抓發展機遇,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在推動建設「產業新城、品質白雲」各項工作中強化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在宣傳貫徹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上展現新作為。積極配合加大對新材料產業園、景宏工業園閒置廠房、低效廠房的清理力度,積極配合有關單位加快建設產業綜合體、產業小鎮和新型標準廠房,重點發展特色食品、健康醫藥、新材料產業,積極謀劃推動白龍大道、二十六大道、青山大道「兩橫一縱」路網兩側土地開發利用,全力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 於秀明:在新發展階段闖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他強調,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宜豐縣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要堅持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航定向,聚焦綠色產業,守住環保底線,加速「兩山」轉化,在新發展階段闖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市委副書記饒利萍一同宣講。  當天上午,於秀明來到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石市鎮宋風劉家,詳細了解古村開發與保護情況。
  • 白雲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片桑芽菜撬動一個新產業
    廣州市白雲區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引進廣東企業落戶貴州荔波,利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精準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集體經濟積累壯大的新路。 在貴州黔南州荔波縣小七孔鎮堯花村,貴州粵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盛公司」)流轉的1000畝田裡,桑樹枝頭冒出了嫩芽。
  • 貴陽白雲區擺茅村千畝獼猴桃基地豐收在即!預計今年年產100餘萬斤
    貴陽網訊 連片的山坡上T型水泥架整齊排開,藤蔓綠葉覆蓋架身滿眼綠意青翠,棕褐色、毛茸茸的獼猴桃已沉甸甸地掛滿枝頭,長勢良好、豐收在望……8月14日,記者在貴陽白雲區麥架鎮擺茅村獼猴桃基地看到以上場景。作為白雲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四子微園」創建項目之一,麥架鎮擺茅村1100餘畝獼猴桃即將於9月中旬豐收上市,預計今年年產100餘萬斤,目前正在尋覓銷路。據了解,麥架鎮擺茅村獼猴桃種植基地佔地1100餘畝,於2013年由本村返鄉農民工宋軍牽頭流轉300餘畝土地發展建設。
  • 以實體工業項目盤活低效閒置工業用地 昔日高汙染化工廠變身明日...
    江海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熊偉光說。與此同時,從中央到省市,對中心城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關閉退出已有明確指引,我市主城區化工、玻璃等企業關停搬遷改造方案也為40號地塊盤活提供絕佳機遇。下一步的盤活,成為項目提質增效成敗的關鍵。亞什蘭關停之時,該區專責工作領導小組已成立,盤活工作被區委列入全年九大重點工作之一,一把手親自抓,「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有效盤活市內低效建設用地,搶佔發展先機』,讓地塊早出效益是我們的目標。」
  • 閒置資產咋就成了「香餑餑」
    目前,扶風縣各類村鎮工廠快速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就地就近就業闖出新路子「扶風縣的村鎮工廠,闖出了一條群眾就業的新路子。我們也迅速在全市進行了探索推廣,由小到大、創新發展,積極構建鄉村就業空間。」寶雞市人社局局長李永林說。
  • 整合產業資源 強化發展活力 永和鎮高標準打造發展新模式全力實現...
    今年以來,永和鎮緊緊圍繞「聯甬橋頭堡、生態宜居鎮」建設目標,堅持以盤活沉睡資源、狠抓項目建設、聚焦精準招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以高質量發展全力實現「全年紅」。結果發現鎮域範圍內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存在想發展但因沒有土地無法大展手腳的問題;一些受貿易戰等因素影響的企業產量縮水,閒置了部分廠房;還有一些長期閒置的土地,無人問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累贅」。
  • 漣水:盤活閒置低效用地 引導產業快速集聚
    村莊內外,「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網、灌得進、排得出」,這是漣水縣在經濟薄弱村實施整村推進土地整治項目,積極盤活農村閒置低效建設用地,引導人口有序轉移和產業有效集聚,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  漣水是人口和土地資源大縣,也是省定貧困縣。當地農村建設用地資源閒置、浪費現象嚴重,農村戶均宅基地近2畝,全縣村莊空心化平均在30%,最高達到60%。
  • 讓老院子煥發新生機 定海盤活農村閒置房打造民宿群
    2017年,馬岙村對村裡的閒置農房進行了排查,共排查出17套有近90年歷史的閒置農房,除了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房屋,村裡投入資金對倒塌、破舊的閒置農房進行修復,並交由聯眾集團打造成了村回品牌的民宿群。「目前8套老房、一個院子已被打造成風格各異的院子,有17個房間、22個床位。」馬岙村黨總支副書記林凱華告訴記者,2018年開業至今已接待旅客2萬餘人。
  • 泗洪雙溝:喚醒沉睡資源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泗洪縣雙溝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政策為紐帶、以產業為支撐,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充分挖掘、整理、盤活閒置資產資源,向存量要效益、向增量要動力,傾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摸清家底,把脈集體資產「糊塗帳」
  • 東營鎮街集中比看|東營區文匯街道:盤活資源 擦亮特色 打造城市...
    一、做足「盤活」文章,打造樓宇經濟升級版。對轄區45處商務樓宇「一對一」全面排查,共梳理出閒置樓宇面積30萬平方米,這既是寶貴的招商載體,也是城市經濟拓展的重要空間。文匯街道按照「建平臺、去存量、育產業、重產出」的思路,大力開展精準招商,導入新興業態,發展「站立的產業園」。一是抓行業服務。
  • 華林社區:利用閒置土地種菜 幫助居民增收
    本報訊(記者黃官品)12月6日,記者在霑益區龍華街道華林社區聶家營居民小組看到,該居民小組的閒置土地已被居民盤活,種上了綠油油的蔬菜。「這是我們聶家營居民小組新開闢出來的臨時菜地,這些菜是我種的,開闢臨時菜地主要是為了盤活閒置土地,也為了解決大家吃菜的問題。」一位居民自豪地說。
  • ...豐收就是多彩的……|小雜糧「盤活」坡崗地,「拐把橋」通往奔富路
    近年來,憑藉著特色小雜糧種植,鄉親們「盤活」了黑土層較薄的坡崗地,闖出了一條多彩的鄉村振興路。「老話講『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你看這豆莢都鼓粒了,再有一個月就能收割了,今年的收成不錯。」五棵樹村黨支部書記任玉峰摘下一個豆莢掰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在農村,宅基地閒置的人要留意?3個方式能變現,農民朋友選哪個?
    最近幾年,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進城買房安家的人越來越多,閒置的房屋也開始增加了,空心村和空心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而也導致大量的土地資源閒置著,資源浪費極其嚴重。
  • 大競賽 大比武丨看淄博高新區諸城市林家村鎮如何引進優質資源
    讓我們一起來看:淄博高新區如何通過成立產業基金,引進優質資源,實現精準招商;諸城市林家村鎮如何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吸引項目落戶投產。淄博高新區資本招商活力足,引進優質資源聚集產業集群產業基金培植新動能「產業樹」7月17日,送走來自北京的風投公司後,山東希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欣便匆匆趕回車間,一頭扎進實驗室繼續產品的研發。陳欣介紹,僅半年來,就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3家風投公司主動上門對接。
  • 彰顯企業擔當 山東優路通汽配有限公司闖出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
    ,推動著軍地協同發展全面改革創新,軍民融合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坐落於鄆城縣經濟開發區,專注於研發、生產柴油機燃油加熱裝置的山東優路通汽配有限公司積極響應號召,緊跟市場需求,加強自主研發,闖出了一條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
  • 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黨支部書記熊炳科:把沉睡「資源」變成發展...
    如今的福德村,沉睡資源變資產、村級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農民收入穩定提高,生態環境良好,村民安居樂業。說到福德村4年來的變化,就不能不提到村黨支部書記熊炳科。為改變村子的面貌,熊炳科帶領村「兩委」幹部從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抓起,先後召開幹群會議130餘次,聘請專業團隊對全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全面規劃、系統設計,探索出「四統四分五聯」適度統分結合的農村經營新模式,讓沉睡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產,村級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農民收入得到穩定提高。
  • 青島即墨:潮海街道打造「家 」文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青島12月22日電 建設新型產業園,「平臺化 專業化」激發招商引資新活力;激活土地「沉睡」資源,拓展項目落地空間,讓企業快速開工生產;樹家風、強作風,強化服務保障,確保招商引資「質效」雙提升……今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立足鎮域資源優勢和區位特點,做好「家 」大文章,通過建設「家園」、盤活「家底」、樹立「家風」,以「家 」文化推動土地集約利用、項目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