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

2020-12-14 騰訊網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新舊事物變換,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停滯不前。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不斷變換著的世界。時移世易,隨著時代變遷,世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就像 「苟杳呂洞賓」,後來變成了「狗咬呂洞賓」一樣,此間由於人們口耳相傳,難免有誤差。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成語也是由於時代變遷,人們產生不同的理解,其意由褒到貶,這個成語出自於古代的一位婦人所訴之言。

這個故事發生在距離我們當代千年之久的春秋時期,當時鄭國有一位文韜武略都很出色的大臣,名叫蔡仲,是鄭莊公的得力幹將,鄭莊公去世後,此後蔡仲掌握大權,扶持鄭昭公即位。後來由於鄭莊公的次子公子突的生母是宋國人,因此宋國國君宋莊公逼迫蔡仲立公子突為國君。蔡仲精心謀劃,扶持公子突上位,同時也權傾朝野。當時的新君主也就是鄭厲公,覺得蔡仲專權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 一心想要削弱他的勢力,甚至除掉他,來加強自己的權力。

鄭厲公四年的時候,經過多年精心準備的鄭厲公終於找到了機會,就是和蔡仲的女婿雍糾聯合起來,刺殺蔡仲,永絕後患。《左傳》記載:「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雍糾向來對於權力過大的嶽丈不滿, 面對君主有意無意的試探,他也知其用意,表明自己的想法,隨即兩人一拍即合,秘密約定好了計劃。但是這個雍糾做事不夠嚴謹穩妥,事情還沒落實就因酒醉,將計劃全盤託出了,還是對著自己的妻子,蔡仲的女兒雍姬。這個雍糾可謂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雍姬一聽,大驚失色,左右為難,不告訴父親,父親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告訴了父親,自己的丈夫肯定難逃一死。雍姬思慮在三,一般人確實拿不定主意,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一邊是同床共枕眠的丈夫。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這個成語就是「人盡可夫」。

當天她在丈夫就寢後,悄悄回了娘家。她決定先詢問一下自己的母親,她委婉的說出自己的疑惑,她問道:「母親大人,如父與夫同難,二必選其一,該當如何決斷?」其母沉思片刻,說道:「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雍姬明白了母親的想法,一直懸而未決的她終於下定決心,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向父親的書房,耳邊縈繞著的全是母親的話語。她一說完,她的父親蔡仲覺得實在不可思議,自己平時為人謹慎,到處安插了眼線,卻不知此事。而君主這招顯然陰險而高明,利用身邊親近之人,趁自己不備欲將自己置於死地。他仔細一想,覺得後背發涼,立馬讓自己的親信外出多方打探,掌握了鄭厲公和雍糾的計劃,隨即採取行動,反殺之。後來,不出雍姬所料,自己的丈夫雍糾被父親蔡仲斬殺於家中。鄭厲公當知事情敗露後,大罵雍姬:「謀及婦人,宜其死也」。並且倉皇逃出了鄭國。

雍姬的行為放在當時的社會,是一種孝順,在當時「百善孝為先」的時代背景下,不失為一段佳話。而她母親對她說的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成語 「人盡可夫」。不過在現在看來,褒貶不一,更多的是一種批評。認為紅顏禍水,縱容父親專權,禍亂朝綱,置小家於大家前,害得君主倉皇出逃。覺得她沒有協調好丈夫和父親的關係,反而幫助父親殺害自己的丈夫,讓父親陷於一個專權跋扈不忠不義的地步。後人對於這個成語的理解也越來越傾向於貶義或者淺顯的字面意思,而沒有深究其來源。

無論一件事你做的怎麼樣都會被對立面的人詬病。放在這個時代來看,很多人肯定會羅列一大堆做法,打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想法,看人笑話似的。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你應該怎麼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試想一下,假如那個人是你,你會怎麼做?你做的未必就比她更好。也許真正落到你頭上時,你會覺得手足無措,腦袋麻木。

我們對於過去的理解有很多偏差,可以說是時代的發展,就像郭巨埋兒這樣的事件,放在當時的背景下,大家都覺得是一種孝順,放在現在,就覺得是一種愚不可及,腐朽落後的思想。那後人也提出「你妻子和母親或者丈夫和父親掉水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的問題,被問及者也是往往哭笑不得。你又會怎麼說呢?

參考文獻:

《尚書引義·太甲》

《左傳》

《舊唐書·元行衝傳》

相關焦點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古往今來的男性幾乎都會被同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妻子和母親如果同時掉進水裡,應該先救誰的問題?如果選擇妻子,看著母親淹死,人們一定會大罵這個人沒有孝心。但如果選擇母親而任由妻子淹死,周圍人又會說他的妻子看錯了人。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然而有些成語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其意思也被人們所誤解,從褒義變為貶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成語「人盡可夫」。那麼這句成語最初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經過時代的變遷之後,它的意義會發生重大變化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先回娘家一探虛實。於是她先把丈夫伺候就寢,然後穿上外套鬥篷帶著丫環回到了娘家。「人盡可夫」當她見到母親之後,她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她說道:「母親大人,如父與夫同難,二必選其一,該當如何決斷?」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很久之前,在網絡上就流行一句靈魂拷問,女生問男生:「你媽和我同時落水,你先去救誰?」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思來想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需要高情商才能解決,如果碰到一個「鋼鐵直男」,多半家裡的榴槤就要用來跪著使用了。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這樣的選擇卻被罵千年,由此還誕生...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大家好,此刻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成語的由來。可以說這個成語現在是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來形容不檢點的女子,這點就不細說,大家也都懂的。可是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孝道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的選擇誕生一成語,現家喻戶曉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其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道題對於男性來說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母親和妻子的原版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道很無聊,但是在歷史上,一名女子卻真實地面臨過這種難以抉擇的尷尬處境。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卻被罵千年,後誕生一成語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不管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每一個成語的由來,都會有一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早期的故事,而誕生的成語,現在也成了形容女子不檢點的貶義詞。其實這個典故,也是一個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女子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結果被罵千年。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她做出選擇被罵千年,由此出現一個成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成語都有其典故,今天要說的就是現在用來形容女子生活不檢點的成語,但是這個成語卻有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古代的女子地位都是很低的,在那個時候,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有些時候女子也很難做,父親和丈夫之間有矛盾的話,她該幫誰呢?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鄭國就是春秋前期比較囂張的一個諸侯國。 對鄭國跟周天子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去找點有關史料,這裡由於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所以只交代下這一背景。鄭國之所以敢這麼囂張,跟一位名臣脫不開關係,那就是祭仲,也叫祭足。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蔡仲選擇前者。蔡仲私自與宋國立下盟約,鄭昭公提前得到消息,未等蔡仲與弟弟公子突回來,直接就逃走了。就這樣,公子突成為新一任國君,史稱鄭厲公。期初,鄭厲公對蔡仲還有一點感激之情,隨著時間推移,發現自己被架空了,朝廷大權基本都被蔡仲掌控,鄭厲公決定除掉他。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真正出現成語這個詞是在南宋的話本《馮玉梅團圓》中,文中說:「這首詞末句乃借用吳歌成語。」和最早的「成言」都有「舊有的句子」的意思,所以現在的成語大都來源於古代,有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等等。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選擇後被罵千年,還因此誕生個成語
    雍姬就是那個腐朽時代裡面的陪葬品之一,她曾因一個問題非常的困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讓雍姬兩難的問題。雍糾之所以敢明目張胆把計劃告訴雍姬,是因為他覺得女子出嫁從夫,雍姬和自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雍姬肯定不會背叛自己,但是一切並未如他所料,雍姬還是很愛自己父親的,她並不忍心看著自己的父親死於政治陰謀。冥思苦想之下,雍姬決定先行回家,雍姬以探望雙親為由,回了娘家,在和母親獨處的時候,雍姬問了母親,丈夫和父親哪個更加重要。
  • 這些成語,是來搞笑的嗎?
    「成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股清流日復一日地滋養著我們但成語屆卻有這樣一股「泥石流」「趙衰,——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女生外向」是成語,那「男生內向」怎麼就不配擁有姓名了呢?舊謂女子出生時面朝外,有出嫁從夫之義。後指出嫁的女兒心思朝外,向著丈夫。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一勇之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勇之夫,只有勇力而無智慧的人。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處,自當效命,生死不辭。」一勇之夫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用於書面語。一勇之夫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勇之夫(yī yǒng zhī fū)成語釋義:只有勇力而無智慧的人成語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處,自當效命,生死不辭。」成語用法:可作賓語;用於書面語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一勇之夫的例句:1、鄙人只是一勇之夫,胸無城府,且俯仰由人。2、敬德雖是一勇之夫,但秉性剛烈,臨難不苟。
  • 一姑娘救下一將軍,將軍提出一要求,姑娘聽後自殺了,誕生一成語
    在古代就有這麼一位姑娘,她救下一將軍的性命,之後將軍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姑娘聽了之後居然自殺了,一場美女救英雄的好戲最終卻成了一場悲劇,不過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不過如今這成語卻讓不少男人因它而苦惱。
  • 一個春字下面兩條綠蟲打一成語
    說到最近大家都在玩的完美猜成語系列的遊戲想必大家都覺得非常的好玩了,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了,因為這個遊戲看起來簡單吧,但是仔細的閱讀的話你會發現真的很難很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女人的選擇備受詬病,於是誕生了一個成語
    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年網上火了一把。妻子問丈夫:「我和你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這個問題是個死結。不管怎麼回答,直到前段時間,才有網友給出了答案。誰離得近,誰有很大的生還機會,誰就能得救。不過,很少有男人問這個問題,但這種情況在古代竟然發生在一個女人身上。她的父親和丈夫只能過一次生活。她的選擇在當時遭到了眾人的批評,一個成語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