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選擇後被罵千年,還因此誕生個成語

2020-12-13 東方文史

引言:從古至今女人一直都是男人的附屬品,現代的都市女性相比較於封建時代的女性要自由很多,但是這當中也有很多女人為了婚姻退居幕後,承擔起了生活的柴米油鹽。在中國古代,女人根本就得不到平等的尊重,女人被男人不斷的剝削,未出閣的女子聽從自己父親的安排,出嫁的女子任丈夫擺布。

那個時代的女性從懂事開始就被灌輸相夫教子的概念,她們無法去施展自己的抱負,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對於悲哀的舊社會女子而言,家庭成為了她們的全部。雍姬就是那個腐朽時代裡面的陪葬品之一,她曾因一個問題非常的困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讓雍姬兩難的問題。

1.鄭厲公淪為政治傀儡,為了權力聯合雍糾想置祭仲於死地

雍姬的父親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大臣祭仲,在鄭莊公去世之後,祭仲扶持了鄭莊公的兒子登上國君之位,美其名曰是一國君主,其實就只是一個傀儡而已,當時鄭國的大權都掌握在祭仲的手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剛登基的鄭厲公非常的害怕他。

為了重新奪回權力,鄭厲公和雍糾站在同一陣營上,雍糾是雍姬的丈夫,雖然是祭仲的女婿,但是兩個人關係並不和睦,雍糾對於自己野心勃勃,只手撐天的老丈人很看不慣。後來在鄭厲公的慫恿下,雍糾下定決心要置祭仲於死地,當時他們決定過兩天在郊外宴請祭仲,趁機殺了他。

回到家裡,雍姬發現丈夫神情不對,就詢問丈夫發生了什麼事?沒想到雍糾對妻子也沒有任何的設防,對雍姬全盤託出。雍姬聽後,大驚失色,她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告訴父親,可是雍姬又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把這個計劃告訴父親的話,那丈夫該置於何地呢?她心裡很清楚,如果父親知道,雍糾必死無疑。

2.雍姬陷入兩難局面,母親一席話讓她如夢初醒

當時雍姬心裡很矛盾,面對撫養自己長大的親生父親以及自己要相伴一生的丈夫,雍姬無法下定決心。雍糾之所以敢明目張胆把計劃告訴雍姬,是因為他覺得女子出嫁從夫,雍姬和自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雍姬肯定不會背叛自己,但是一切並未如他所料,雍姬還是很愛自己父親的,她並不忍心看著自己的父親死於政治陰謀。

冥思苦想之下,雍姬決定先行回家,雍姬以探望雙親為由,回了娘家,在和母親獨處的時候,雍姬問了母親,丈夫和父親哪個更加重要。母親很篤定的回答道:"天底下的男人都能夠當女子的丈夫,但是父親普天之下只有一個,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聽了母親的話之後,雍姬下定了決心,回家之前,雍姬趁四下無人時,偷偷點撥了祭仲,讓他郊外赴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3.偏幫父親,害死丈夫,雍姬成就了一個成語

祭仲聽完之後,覺得其中必定有古怪,為了查清楚這件事情,雍姬立刻派人展開了調查,調查之後他發現了鄭厲公和雍糾之間的陰謀詭計,後來祭仲將雍糾給殺了,聽聞雍糾的死訊,鄭厲公在第一時間逃出了鄭國。

最終雍姬在丈夫和父親的抉擇當中選擇了後者,顧全了自己的父親,雍姬卻背上了不守婦道的罵名。也因為她和母親的這一番對話,"人盡可夫"這個成語橫空出世。

總結:千百年來,雍姬被後世不斷的譴責,但是從現如今的三觀出發,雍姬的選擇並沒有什麼錯,養育之恩難道不是比天大的嗎?

參考文獻《人盡可夫》

相關焦點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卻被罵千年,後誕生一成語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不管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每一個成語的由來,都會有一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早期的故事,而誕生的成語,現在也成了形容女子不檢點的貶義詞。其實這個典故,也是一個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女子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結果被罵千年。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這樣的選擇卻被罵千年,由此還誕生...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大家好,此刻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成語的由來。可以說這個成語現在是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來形容不檢點的女子,這點就不細說,大家也都懂的。可是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孝道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在古代,女子出嫁從夫,一般都是和夫家一起居住,但女性地位低下。出嫁後不僅要溫順賢惠,還要侍奉公婆,所以說婆媳矛盾才會根深蒂固。除了婆媳關係以外,古代的翁婿矛盾也不少。曾經有一個女子面臨千古難題,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兒,女子的選擇被罵了千年,並且由此誕生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她做出選擇被罵千年,由此出現一個成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成語都有其典故,今天要說的就是現在用來形容女子生活不檢點的成語,但是這個成語卻有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古代的女子地位都是很低的,在那個時候,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有些時候女子也很難做,父親和丈夫之間有矛盾的話,她該幫誰呢?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自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周天子權威瞬間跌落,縱使次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就此開始。但諸侯王的野心已經開始膨脹,他們認為周天子的地位不如想像中那般無法撼動,連小小外族都能欺辱,因此開始了各種小動作。鄭國就是春秋前期比較囂張的一個諸侯國。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人生,其實就是在解決不同的矛盾,轉化各種的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才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古人們也曾面臨如何去抉擇的難題,比如「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到底如何選擇?《左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子用一句話解決,從此還誕生出一個成語。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
  •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的選擇誕生一成語,現家喻戶曉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其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道題對於男性來說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母親和妻子的原版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道很無聊,但是在歷史上,一名女子卻真實地面臨過這種難以抉擇的尷尬處境。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周桓王感覺受到羞辱,親率大軍討伐鄭國,祭仲奉命抵抗,結果輕鬆取得勝利,還把周桓王射傷。由此可見,祭仲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也成不了權臣。鄭莊公去世後,在蔡仲的擁立下,太子公子忽繼承王位,史稱鄭昭公,結果得罪了宋莊公。鄭國國君登基,與宋國有啥關係,為何宋莊公很不開心?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兩難的選擇原來蔡仲有一位女婿名叫雍糾,他對嶽丈把控朝政,愚弄百姓的做法非常不滿,因此他有意接近鄭厲公,想試探君主對他嶽丈是何看法。酒足飯飽之後,雍糾也就心滿意足地回到家中,妻子雍姬看他紅光滿面就不免詢問幾句,丈夫對自己的愛妻甚是信任,加上酒精的作用,竟然把所有計劃全盤託出。雍姬一聽這還得了,這不是要把其父親置於死地嗎?於是她馬上起身,準備把事情告訴父親。可是還沒出房門她就停住了。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女人的選擇備受詬病,於是誕生了一個成語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74字,閱讀約3分鐘自古以來,婆媳如何相處都是個大問題。還有人說,婆媳是前世的冤家。新中國成立後,婦女地位大大提高,風氣開放,男女談戀愛自由。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
  • 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
    雍姬一聽,大驚失色,左右為難,不告訴父親,父親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告訴了父親,自己的丈夫肯定難逃一死。雍姬思慮在三,一般人確實拿不定主意,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一邊是同床共枕眠的丈夫。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這個成語就是「人盡可夫」。
  • 雍姬:救了父親,害了丈夫,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
    雍姬者,雍家人的老婆,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她長得如何,但據我猜想,應該是個很漂亮的女人。當然,她之所以名傳千古,跟相貌無關,而是關鍵時刻的一次重要選擇,雍姬的選擇是,救了父親,害了丈夫,順便還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後來被曲解成了「無奸不商」,並把這個奉為做生意之道,簡直天壤之別。 除了上述中說過被曲解的成語之外,還有一個成語也被後人曲解了,變成了專門指責女性的一個罵人的成語。
  • 父親與丈夫僅能活一個,女兒難以抉擇,母親只用4個字令她豁然開朗
    這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除了「母親與妻子掉進水裡先救誰」,還有「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選擇誰」。這個終極難題,歷史中還真的有人遇到過,而她的選擇被議論了千年,對錯卻仍未有定論,還因此誕生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人盡可夫。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雍姬一聽到丈夫的計劃,也是嚇了一跳。不過,很快她也陷入了選擇困境,如果自己通風報信給父親,或許丈夫就要沒命了。倘若守口如瓶,那死的便是自己父親。說白了,即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選擇權在雍姬手中。
  • 成語「人盡可夫」的背後,是春秋女子在親情和愛情中的痛苦抉擇
    這個女子從丈夫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怎麼知道的,使用了什麼手段,兩人感情如何,這裡一概省略——就去和母親聊天,她並沒有直接向父親告發丈夫的陰謀,這說明她心中也是猶豫的,畢竟在女人嫁夫隨夫的年代(連稱呼都是「雍姬」),違背自己最親密的人也是違背本心。但陰謀的對象是自己血脈相連的父親,這種親情和愛情的取捨,放在誰身上都是一頭霧水,何況還牽連到國君、朝廷、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