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的選擇誕生一成語,現家喻戶曉

2021-01-15 騰訊網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其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道題對於男性來說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母親和妻子的原版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道很無聊,但是在歷史上,一名女子卻真實地面臨過這種難以抉擇的尷尬處境。

2700多年前,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王侯將相算計不斷。公元前701年,鄭國的王宮內也發生了一場政變。是年,鄭莊公去世,命國相祭仲為託孤大臣輔佐太子忽即位為鄭昭公。但是二公子突卻聯合宋莊公綁架了祭仲,讓祭仲輔佐公子突即位為鄭厲公。

於是鄭昭公只得連夜奔逃出國,而祭仲雖一時臣服,也是相當不甘心。新王鄭厲公也自知在王宮中還是祭仲勢大,平時也不敢多得罪,於是祭仲開始專擅國事。鄭厲公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打壓祭仲,卻又苦於找不著機會。

公元前697年,鄭厲公找到了自己的心腹雍糾謀劃殺掉祭仲的計劃。可這雍糾不僅是鄭國的大臣,還是祭仲的女婿,他的妻子雍姬就是祭仲的女兒。雍糾是忠實的鄭厲公一派,自然是把殺嶽父的事情一口答應了下來,也完全沒有將自己妻子放在眼裡。

雍糾和鄭厲公謀了計策,回去就讓雍姬去請嶽父第二天參加宴會。雍姬畢竟是國相之女,一下就聽出了雍糾的語氣不對,便詢問事由。雍糾的言辭雖然有所遮掩,但是也被雍姬推測出了個大概。

雍姬一下個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自己的丈夫想要謀害自己的父親,她該不該提醒自己的父親宴請有詐呢?雍姬自覺人生經驗不足,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於是回娘家後詢問自己的母親:「父親和丈夫哪一個更加親近呢?」

她的母親聽了,精簡地回復道:「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都可以當丈夫,但是父親卻只有一個,兩者怎麼可能相比?雍姬恍然大悟,便告知父親說,明天雍糾請您去吃飯,但是我看他行為有點不對,有些擔心。

話都點到這份上了,祭仲要是還沒明白女兒的意思,還真枉為人臣。第二天的結果自然是祭仲先發制人,將雍糾給毒死了,還將他的屍體公開示眾。鄭厲公知道事情敗露,只能連夜奔逃,但是在逃亡前,他還是仁義盡致地將雍糾的屍體給一起帶走了。

不過鄭厲公還是挺恨自己的這位「豬隊友」的,留下了句:「機密大事也敢和女人商量,死得活該!」至於雍姬卻是在當時獲得了美名,史書誇讚不斷,《左傳》、《史記》等書籍都將其稱為「孝女」。

而雍姬也因為「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在後世出了大名。在最開始,「人盡可夫」是一個褒義詞,尤其當時宗族觀念比較重,女子也有一定地位,能抵得上半邊天,只從屬於自己的宗族,而不屬於某個男性。在這種情況下,雍姬選擇救父親的做法是被完全認可的。

但是隨著女子的地位逐漸降低,在自己宗族內的地位逐漸大不如從前,再加上儒家「夫為妻綱」的思想盛行,出嫁的女性的處境就越來越尷尬。「人盡可夫」也逐漸演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不守道德的婦女。

但是這個問題放到現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相信更多的女性既不會依附於宗族,也不會依附於某個男性,而是先理智地判斷是非對錯,再做決定。

相關焦點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卻被罵千年,後誕生一成語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不管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每一個成語的由來,都會有一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早期的故事,而誕生的成語,現在也成了形容女子不檢點的貶義詞。其實這個典故,也是一個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女子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結果被罵千年。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很久之前,在網絡上就流行一句靈魂拷問,女生問男生:「你媽和我同時落水,你先去救誰?」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思來想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需要高情商才能解決,如果碰到一個「鋼鐵直男」,多半家裡的榴槤就要用來跪著使用了。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這樣的選擇卻被罵千年,由此還誕生...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大家好,此刻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成語的由來。可以說這個成語現在是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來形容不檢點的女子,這點就不細說,大家也都懂的。可是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孝道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如果把事情告訴父親,那麼丈夫必然會被父親處置,如果不說,那麼父親也必死無疑,為此她就陷入了兩難。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先回娘家一探虛實。於是她先把丈夫伺候就寢,然後穿上外套鬥篷帶著丫環回到了娘家。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古往今來的男性幾乎都會被同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妻子和母親如果同時掉進水裡,應該先救誰的問題?如果選擇妻子,看著母親淹死,人們一定會大罵這個人沒有孝心。但如果選擇母親而任由妻子淹死,周圍人又會說他的妻子看錯了人。
  • 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
    雍姬一聽,大驚失色,左右為難,不告訴父親,父親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告訴了父親,自己的丈夫肯定難逃一死。雍姬思慮在三,一般人確實拿不定主意,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一邊是同床共枕眠的丈夫。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這個成語就是「人盡可夫」。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她做出選擇被罵千年,由此出現一個成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成語都有其典故,今天要說的就是現在用來形容女子生活不檢點的成語,但是這個成語卻有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古代的女子地位都是很低的,在那個時候,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有些時候女子也很難做,父親和丈夫之間有矛盾的話,她該幫誰呢?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對鄭國跟周天子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去找點有關史料,這裡由於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所以只交代下這一背景。鄭國之所以敢這麼囂張,跟一位名臣脫不開關係,那就是祭仲,也叫祭足。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選擇後被罵千年,還因此誕生個成語
    回到家裡,雍姬發現丈夫神情不對,就詢問丈夫發生了什麼事?沒想到雍糾對妻子也沒有任何的設防,對雍姬全盤託出。雍姬聽後,大驚失色,她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告訴父親,可是雍姬又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把這個計劃告訴父親的話,那丈夫該置於何地呢?她心裡很清楚,如果父親知道,雍糾必死無疑。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宋莊公做人的原則很簡單,誰不給他面子,他就讓誰不好過。於是,以請吃飯喝酒為名,把蔡仲騙到宋國,酒過三巡之後,宋莊公下令把蔡仲拿下,並對他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要麼改立公子突為國君,要麼我現在就殺了你。」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蔡仲選擇前者。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女人的選擇備受詬病,於是誕生了一個成語
    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年網上火了一把。妻子問丈夫:「我和你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這個問題是個死結。不管怎麼回答,直到前段時間,才有網友給出了答案。誰離得近,誰有很大的生還機會,誰就能得救。不過,很少有男人問這個問題,但這種情況在古代竟然發生在一個女人身上。她的父親和丈夫只能過一次生活。她的選擇在當時遭到了眾人的批評,一個成語應運而生。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愛情和親情哪個分量更重?相信這個問題對於現代人而言很難回答。正如情侶間那個永恆的問題「母親和女友掉水裡先救誰?」,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男同胞都難以在其中做出抉擇。
  • 雍姬:救了父親,害了丈夫,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
    當然,她之所以名傳千古,跟相貌無關,而是關鍵時刻的一次重要選擇,雍姬的選擇是,救了父親,害了丈夫,順便還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故事就得從春秋小霸,了不起的鄭莊公薨掉以後講起了。
  • 正室欲殺丈夫小妾,卻因太漂亮不忍下手,誕生出一句成語家喻戶曉
    他們的名字和雅號可以說已經成為美的代名詞了,但是在古代還有一個人堪稱為第五大美女,有著「丟刀」的美譽,她的故事相比於其他四大美女也更加的真實和驚心動魄。我們知道在古代封建傳統的背景之下,古代的女子地位都十分的地下,不僅被要求從一而終,而且還要忍受丈夫有三妻四妾。在婚姻大事上是沒有任何發言權可言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書碰到了一個大醋罈子,而對方又是身份高貴的公主那就有另當別論了。
  • 只因兒子誤入歧途,父親殺兒子沒半點猶豫,誕生一新成語家喻戶曉
    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公私難斷的時候,戰國時期分別出現了兩位父親殺掉了自己的兒子,但是一個留下了千古罵名,另一個則名揚青史,還為中國貢獻了一個成語,這是為什麼呢?各位讀者又是否知道,是哪一個成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