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網絡上就流行一句靈魂拷問,女生問男生:「你媽和我同時落水,你先去救誰?」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思來想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需要高情商才能解決,如果碰到一個「鋼鐵直男」,多半家裡的榴槤就要用來跪著使用了。
一邊是不愛她,一邊是不孝順,即使你不會遊泳,她都得說假如你會。聰明的人會說:「我救離我最近的那一個」,滑頭的人說:「先救父母,然後殉情」,老實的則支支吾吾,無法給出答案。
事實上,這雖然是一句假設,一句玩笑,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兩難之事。一邊是國色傾城,一邊是榮華富貴;一邊是做好人不留名,一邊是做壞事卻被人永遠記憶。人生,其實就是在解決不同的矛盾,轉化各種的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才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
古人們也曾面臨如何去抉擇的難題,比如「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到底如何選擇?《左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子用一句話解決,從此還誕生出一個成語。
公元697年,鄭國國君鄭厲公和雍糾一起信步閒庭,忽然之間鄭厲公就唉聲嘆氣起來。雍糾就上前一問究竟,鄭厲公就等著雍糾來問,於是故作苦惱地說:「你看小鳥整天都那麼歡樂,而我活得還不如一隻鳥啊!」
這句話是很有深意的,因為雍糾的嶽父祭(zhài)足把持朝政,鄭厲公很顯然是傀儡國君,這自然心裡極為的不爽,此時跟雍糾這麼一說,很顯然是想探明雍糾的立場。
雍糾聽到這句話,急忙拜倒,表明了自己是和鄭厲公站在一起的。鄭厲公也許諾給他高官厚祿,於是他二人就謀劃出這樣一場陰謀:決定把祭足騙到郊外,然後用毒酒將其殺掉。
事情謀劃成功,雍糾回到家中卻是心神不寧,因為這畢竟是殺害嶽父的事情,而且嶽父也並不是等閒之輩,而是把持朝政的權臣,稍微有一點閃失就會有性命之憂。雍糾的妻子雍姬看出了丈夫的焦慮,於是就問到底是咋回事。
雍糾哪裡肯說,這是要謀害妻子的父親,還把事情告訴妻子,這不是找死嗎?但是在雍姬的軟磨硬泡之下,雍糾還是吐露了實情。
雍姬聽完後很是心慌,後來想了一下說:「父雖親,但既已嫁夫,就當從夫」,於是二人就洗洗睡了。第二天雍姬找到了自己的母親,隨後就問母親這樣一個問題:「父親和丈夫,哪一個更重要?」
母親知道女兒問得必有深意,於是回答:「當然是父親重要!」女兒忙問原因,母親說:「未嫁之女,父有定而夫無定;已嫁之婦,有再嫁而無再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底下任何沒有血緣關係的男人都能成為你的老公,但是你的親生父親就只有一個。
雍姬聽完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找到自己的父親祭足,把雍糾想要謀害他的計劃講述出來。祭足聽後勃然大怒,好傢夥自己的女婿要害自己,這還得了,於是將計就計前去郊外赴宴,在席間反殺了雍糾。鄭厲公的事情敗落,他趕緊跑路,而後的太子忽又當上了太子,歷史上稱其為鄭昭公。
雍姬這名弱女子,在面對「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先救誰」的靈魂拷問的時候,給出的答案是父親更加的重要,因為這件事,後來就誕生出一個成語「人盡可夫」。
人盡可夫,我們現在的解釋是行為不檢點、不守貞潔的女子,但是事實上,這句成語背後卻暗含一個悲傷的故事。其最開始的含義,並非帶有奇淫的色彩,而是就事論事,闡述了事物的本質。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人盡可夫」或者是「人盡可妻」的,我們都是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之中選擇自己的靈魂伴侶,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老公或老婆,每一位單身男女,都有可能成為我們一生相守的對象,這便是這句「人盡可夫」的真實含義。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