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同江市的尤文鳳屬於中國少數民族赫哲族,她是當地極少數還會用魚皮做衣服的人。圖為2020年1月1日,68歲的赫哲族婦女尤文鳳在同江結冰的河流前穿著魚皮衣服拍照。
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日本佔領滿洲期間,當她的親屬被送進勞改營時,她還沒出生。尤文鳳說:「很多赫哲族滅亡了,但我母親活了下來,把她的魚皮衣知識傳給了我。」
雖說赫哲族的魚皮服飾有上千年歷史,但早在幾十年前就沒人穿了,製作魚皮衣的手藝也近乎失傳。尤文鳳的母親叫尤翠玉,是赫哲族聚居地惟一會製作魚皮衣的赫哲族老人。在尤翠玉去世後,尤文鳳繼承了這門手藝。
據公開資料介紹,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裡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圖為2020年1月1日,人們走過同江積雪覆蓋的河岸。
赫哲族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餘脈,集中居住於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圖為2020年1月1日,黑龍江省同江一個赫哲村。
赫哲族是一個漁獵民族,並且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中惟一曾以漁業為主的民族。由於生活環境中的魚類資源豐富,赫哲人祖先在打魚狩獵時為遮擋風寒,用魚皮做衣服,而被稱為「魚皮部落」。圖為2020年1月1日,一名漁民在結冰的河流上釣魚。
赫哲族獵人乘坐著樺樹製成的獨木舟,或稱「迅捷的馬」。尤文鳳笑著說,「他們的水上技巧如此之高,以至於傳說赫哲人是美人魚的後裔。」圖為2019年12月31日,尤文鳳在她位於同江市的工作室裡穿著魚皮衣服拍照。
日本侵佔東北時,曾對赫哲族實行野蠻的種族滅絕。抗戰勝利時只剩數百人。二戰後,赫哲族將人口從300人增加到5,000人。但這並沒有阻止赫哲族文化的衰落,包括用鯉魚、梭子魚和鮭魚皮等製作服裝的傳統。圖為2019年12月31日,尤文鳳在她的工作室。
但現在這種衣服已經沒有人穿了,很少有人有興趣學習這門手藝。魚皮服裝也不再是赫哲族日常服飾的一部分。圖為2019年12月31日,在尤文鳳工作室,她的中國漢族學生學習如何用魚皮製作衣服。
感覺到了盡頭,尤文鳳開始將她的知識傳授給同江的一些當地漢族婦女。她的弟子們還學習了伊瑪堪(Yimakan),這是一種用赫哲族語言在說話和唱歌之間轉換的故事體裁。圖為2019年12月31日,在尤文鳳工作室,漢族學生學習如何用魚皮製作衣服。
2006年,尤文鳳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衣製作技藝傳承人」稱號。為了確保這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失傳,尤文鳳現在也把魚皮製作技藝傳授給漢族學生。圖為2019年12月31日,尤文鳳的漢族學生學習如何用魚皮製作衣服。
「如今,魚都是從市場上採購的,用刺繡針和棉線代替虎骨和鹿筋。」她說,「女人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需要50條魚,而男人需要56條魚。」圖為2020年1月1日,在同江的一條結冰的河流上,可以看到凍魚。
製作魚皮衣,整個過程包括洗料、剝皮、晾乾、乾燥、熟軟、拼剪縫合、定型、修飾等步驟,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縫紉還需要20天。圖為2020年1月1日,尤文鳳在冰凍的河面上和漁夫的狗玩耍。
「整個地球上,就我們赫哲族人做魚皮衣服。我都快60歲了,希望這些傳統的手工藝能夠得到傳承。」尤文鳳說。圖為2020年1月1日,尤文鳳穿著魚皮衣服在冰凍的河面上拍照。
找到魚皮的商業功能可能會挽救這項工藝。魚皮激發了迪奧(Dior)和普拉達(Prada)等一些奢侈時尚品牌的靈感,偶爾會在他們的服裝和配飾中加入魚皮,但這種面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種新奇的事。「看看皮膚上的縱橫交錯的圖案,」尤文鳳說,「它比大多數皮膚都結實。」圖為2019年12月31日,太陽落在同江白雪覆蓋的河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