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 瑞即心理

2020-12-14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

  近日來,瑞即心理的心理諮詢老師們接待了很多跟爸爸媽媽一起過來的「小訪客」,「小訪客」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檢查出或輕或重的抑鬱傾向。

  而他們的爸爸媽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突然就抑鬱了?

  家長1:老師,我家孩子才九歲怎麼就突然抑鬱了?是不是這個檢查結果搞錯了啊,他平常很聽話的。

  家長2:老師啊,我家孩子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我們全家僅他吃好喝好,都很寵她,只要他好好學習,為什麼還會抑鬱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本該享受快樂童年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會崩潰大哭,情緒持續低落,不想去學校,會覺得活著那麼累、那麼辛苦呢?

  來自世衛組織的數據:

  在中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其中只有五分之一得到了治療。剩餘4000多萬,由於種種偏見和恥感,至今還沒被看到,這其中又包括多少個被父母誤解的孩子呢?

  兒童青少年的抑鬱,一直被嚴重低估。

  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

  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義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小瑞科普

  兒童因為年齡、經濟、智力等多方面因素,即使表現抑鬱、甚至向父母釋放出抑鬱的信號,常會被大人忽視或不理解。

  家長若能及時發現,找到抑鬱情緒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這個時候孩子也就找到了宣洩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能夠在早期制止抑鬱症的發生。

  更多兒童抑鬱症案例顯示,家庭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

  1、有抑鬱症家族遺傳史或者性別歧視

  抑鬱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而且概率很高,但是有抑鬱症家族史,那麼直系親屬遺傳的機率會高達三倍以上。大部分封建家庭裡面會有性別歧視,大人認為是正常的,但是會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創傷,容易引起抑鬱和自閉。

  2、父母離異或者關係不好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是夫妻關係不和諧以及父母離異的家庭,讓孩子出現自卑以及抑鬱症。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得到父母的愛,也有一部分孩子會因為家長幹涉的太多,而出現叛逆抑鬱症。

  3、不懂得和孩子溝通的家長

  雖然家庭很和諧,而且父母關係良好,沒有抑鬱症病史,但是父母不懂得如何給孩子進行溝通,不知道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孩子會因為這些事而感覺到失望,慢慢的進入抑鬱狀態。。

  楊樺

  執業醫師、資深心理諮詢師

  在做孩子的諮詢的同時,其實是非常需要家長一起介入做家庭治療的。而且,家長如果自己本身的成長經歷是一段糟糕的體驗,家長本身可能也很難發展出成熟的心理水平,這時候也非常建議家長自身通過個體單獨諮詢,先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去幫助孩子。

  家長警惕:兒童抑鬱症的危險信號

  1、易怒2、過度啼哭

  3、不與他人來往在學校注意力難以集中

  4、食慾改變,睡眠更多或更少

  5、幼兒可能失去玩耍的興趣6、較大兒童可能去冒通常不冒的險

  孩子患抑鬱症,當然不是「突然」的!生活是有壓力的。大人有壓力,會疲勞,有某些事情做不到。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來到這世界的時間,比我們短很多。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新奇的。他們還在適應,還在讓自己努力的習慣這個世界。

  家長應該多陪伴,多理解,多溝通,與孩子共同進步,感受世界的美好。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是必須註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跟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繫。新聞糾錯:18711712345

------------------------------------------------------------------------------------------------------------------------------------------------------------------------------------------------------

相關焦點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
    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曹慶久。記者: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曹慶久:抑鬱症的起因包括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學指遺傳因素,父母有抑鬱症或情感障礙,孩子抑鬱風險會增大。
  • 心理話‖「我抑鬱了」,是抑鬱症的前兆嗎
    孩子生病了,好不容易哄睡著了我去廚房準備一家人的晚飯睡的不舒服,孩子哭著醒來撕心裂肺聽得我心疼,老公坐在旁邊玩手機無動於衷我讓他哄一下孩子,他皺著眉無動於衷,「等我打完這局再說」那一瞬間,我崩潰了想把手裡的菜刀直接扔他臉上,再抱著孩子跳下去我本來就是一個心裡藏著事的人從小受了委屈都是自己吞,也沒人關心我我以為有了家庭,有了他
  • 為什麼孩子們的抑鬱如此高發?
    如果不及時疏導孩子,孩子甚至會認為這些爭吵或者悲劇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不好,從而出現抑鬱狀況! 2、經歷重大變故創傷 經歷過重大生活變故或者事故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因為孩子的身心還不具備心理調節能力,經歷強烈的刺激,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巨大的陰影。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 其實是抑鬱
    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嗎?「導火索」是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
  • 以為孩子裝病,誰知是冬季抑鬱障礙
    記者了解到,連日來,市心理康復醫院心理門診接診的患者明顯增多,而且很多患者都有上述症狀。該院專家李玉波提醒,這個季節,如果反覆出現情緒低落等情況並影響到了日常生活,那可能是患上了冬季抑鬱障礙。歡歡今年16歲,平時文靜懂事,學習成績優秀,但是最近,卻因為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而心情沉悶,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 心理諮詢案例:一起失戀引發了抑鬱發作!
    導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有人會因為失戀而引發抑鬱發作。案例簡述:女,小花,17歲,高三,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學,受到學校和雙方家長的棒打鴛鴦,不得不分手,後出現割腕行為,被醫院診斷為中度抑鬱伴隨焦慮。慌了神的父母帶小花去了腦科醫院,被診斷為中度抑鬱伴隨較高水平的焦慮。醫生給開了抗抑鬱的藥物。在服藥的同時小花的父母通過朋友的推薦找到我給孩子做心理諮詢。在諮詢室裡,小花哭得很傷心,她告訴我那個男孩在他母親的重壓之下已經不敢跟她接觸了,她感到絕望,就想問他一句:你究竟還喜不喜歡我?怎麼能就這樣結束了呢?
  • 一名15歲抑鬱孩子的哭訴:我好想去一個快樂島,沒有煩惱、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近年來,中國的抑鬱症正呈現出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不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鬱之苦。   像我們鬱金香的公眾號,就越來越多地收到孩子們的來稿,他們被抑鬱纏身,只能偷偷地通過文字來抒發自己內心的痛苦。每每閱讀到這些讓人心痛的文字,我都不禁想質問:家長在哪裡?學校在哪裡?為什麼孩子已然這麼絕望,卻依然無路可走。
  • 5個孩子就有1個可能抑鬱:為什麼乖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為了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救助,甚至將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檔案。 近年來,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目前,中國有一億抑鬱症患者,而青少年就佔了3000萬,近乎三分之一。在其他年齡段裡,抑鬱症患者佔比僅為2%,但在青少年這個群體裡,幾乎每5-10個人就有1人有抑鬱的風險。新聞一出,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
  • 抑鬱、性創傷的心理治療|解讀影片《寂靜嶺》下篇
    母親的潛意識如何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文/孫恩心之愛心理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分析了《寂靜嶺》是在講述一個人因性創傷而患有抑鬱的故事,本篇主要分析電影的後半部分,這個人所患的抑鬱,與她的母親具有怎樣的關係。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從青少年抑鬱的主體分析,除遺傳基因外,原生家庭帶來的極端的教育環境,特別是家暴,以及求學過程中的校園霸凌事件,都會引起青少年心理的極大波動。同時,網絡上充斥的負面內容也會對青少年心理造成影響。而更為關鍵的,「當出現問題後,孩子不能從家庭或學校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抑鬱情緒長期積累,就會演變為抑鬱症。」
  • 隱疾|抑鬱
    這次,我找的是安定醫院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姜濤醫生。他的用藥風格和前一位醫生迥然不同。他果斷地讓我停用原先的三種藥,開了四種藥:奧沙西泮、瑞波西汀、米氮平、艾司唑侖(奧沙西泮是鎮定藥,瑞波西汀是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制劑,艾司唑侖是安眠藥)。
  • 念佛法門為什麼能夠緩解現代人焦慮症與抑鬱等心理疾病?
    一到晚上手機就放不下來,焦慮、失眠、有時候愁的時候不停的抽菸(直到後來,念佛功夫純熟之後,煙不戒而戒,那個時候才發現抽菸其實只是一種心理依賴)。不過還好,因為天生性格開朗,還沒有被逼到抑鬱的地步。就這樣的狀態起碼持續了5年左右時間,在後面的3年時間裡,因為焦慮帶給事業的影響,不得已開始抄寫《金剛經》。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未成年人網-全國未成年人第一...
    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   哪些因素易引發青少年抑鬱症?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有哪些不同?家長應如何理解和幫助受抑鬱困擾的孩子?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活潑開朗,越長大反而抑鬱的多了
    為啥小時候好好的孩子,長大後卻抑鬱了其實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過抑鬱情緒。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同。現代社會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接受心理治療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為青少年。所以說,抑鬱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家長都弄不懂,為啥小時候好好的孩子,長大後卻抑鬱了?01.學習競爭激烈,壓力大
  • 當下年輕人的抑鬱,是不是因為他們「心理承受力差」?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前兩天,我的私信收到這樣一條留言,當時驚到我了,到2020年了,還有人這樣認為。除此之外,抑鬱症心理因素還有就是反芻思維嚴重,我舉個例子:我很懦弱,這並不一定是我本人的問題,也許還有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環境等影響,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很難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果我換個平臺或者地方,也許自己就會變好很多,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認知方式。
  • 【心理健康】如何應對冬天季節性情緒障礙
    寒假來臨,春節將近,本應該是令學生們感到輕鬆愉悅的,然而,有小部分同學的情況與此相悖,他們存在著這樣的疑問:一到天氣冷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感覺心情特別低落,天氣暖和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是不是人在冬天容易抑鬱?抑鬱似乎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常態。
  • 焦慮、抑鬱、雙相情感障礙……疫情下如何防治精神心理疾病?
    據統計,第一次出現抑鬱的青少年患者年齡層中,19歲以下的有50%是雙相抑鬱,而14歲以下的約75%是雙相抑鬱,約60%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被誤診為抑鬱症,但它比單純的抑鬱症更可怕,這就是國外教授主張兒童青少年抑鬱不用抗抑鬱藥物的主要原因。」
  • 心理諮詢師和你聊聊抑鬱以及抑鬱的應對方法
    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心境抑鬱,即可以是主觀的報告(例如,感到悲傷、空虛、無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觀察(例如,表現流淚)(註:兒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現為心境易激惹)。重性抑鬱發作的個體通常描述自己的心境是抑鬱、悲傷、無望、洩氣或心情低落。有的個體一開始不承認自己悲傷,但在訪談中可能被誘發出來,比如ta看上去快要哭了。有的個體也會抱怨無聊或者身體上的不適。
  • 為什麼我感覺自己好像抑鬱了……
    我們為什麼會從享受逐漸變成為忍受呢?除了身體沒有適應長期「蝸居」這一行為模式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時間不出門可能帶來的抑鬱情緒。而抑鬱情緒,正是其中的一種。 抑鬱情緒,和抑鬱不一樣。抑鬱情緒是一個人表達悲傷、沮喪等負面情緒表達中的一種,是完全正常的情緒體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人為調整,會逐漸消逝;但長時間的抑鬱情緒,如果沒能得到調整,則極有可能發展成為抑鬱症。
  • 擁抱、接納、認識你的抑鬱
    也許有人會說,你沒有得過抑鬱症,你不知道……但恰好,我曾是抑鬱症患者,而且抑鬱的特質一直如影相隨,跟隨了我這一生。所以我既是患者,也是心理醫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談談它。我是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時得的抑鬱症,由頭非常老套:失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