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2021-01-12 騰訊網

莫納什大學一項新的理論研究,提高了我們對量子物質中量子和熱漲落(或激發)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中的雜質,在溫度升至零開爾文以上時顯示出有趣的能譜,基態準粒子分裂成許多分支,這取決於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周圍熱雲的相互作用,模型顯示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空穴激發數量決定。

莫納什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博士生伯納德說:這就是說,包括最多一個洞會產生一個裂口,兩個洞會產生兩個裂口,以此類推,其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A》期刊上。冷原子氣體作為「完美的試驗臺」:冷原子氣體被用來研究耦合到量子介質上的雜質影響,這一場景與從場效應電晶體到中子星中質子行為的一切都有關。冷原子氣體提供了一個特別乾淨和靈活的系統來探測量子雜質行為:

能讓雜質與介質的相互作用從弱耦合到強耦合,並揭示了雜質因介質激發而變得「修飾」的方式。具體地說,這項新研究集中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雜質,也就是所謂的玻色極化子。以前的研究預測,當溫度升高超過零開爾文時,玻色極化子的能譜將分裂成兩個偶數分支。莫納什大學的研究發現:這一結果是假設介質只有一個粒子,空穴激發的結果,當包含更多的孔時,結果是更多的分割。

由於在一個真實的系統中可能會有大量激發,研究預計實際的玻色極化子在低溫下會出現一個單一的寬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這種行為與人們從量子漲落和量子相變標準理論中所預期的根本不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優雅的變分方法,其中包括雜質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之間的多體關聯,從而超出了該領域的當前技術水平。

最值得注意的是,對玻色極化子基態能量的理論結果與更密集的量子模型和實驗非常吻合。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雜質,具有可調諧的玻色子-雜質相互作用,這樣的玻色極化子被預測在有限溫度下表現出一個有趣的能譜,當溫度從零開始升高時,基態準粒子均勻地分裂成兩個分支。為了研究這一理論預測,採用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變分方法,系統地包含了雜質和有限溫度介質之間的多體關聯,從而使研究可以超越以前的有限溫度方法。

最重要的是,研究發現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的空穴激發數來設置,這樣包括最多一個空穴就會產生一次分裂,包括兩個空穴就會產生兩次分裂,以此類推。此外,這種效應與雜質質量無關。因此,精確的基態準粒子將演化成單一的寬峰溫度。在低溫和足夠弱的玻色子-玻色子相互作用下,在零溫極限下,研究計算的基態極化子能量與量子蒙特卡羅結果和實驗符合得很好。

博科園|研究/來自:ARC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

研究發表期刊《物理評論A》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在1947年,量子漲落就已通過實驗驗證了
    圖註:在亞原子級,粒子不僅彼此相互作用,而且還與空間固有的量子場相互作用,這既是由於帶電源的存在,也是由於(否則)空空間本身的量子真空。真實、實驗和觀察的世界,充滿數量和屬性,我們可以通過足夠的設置進行高精度測量。
  • 愛因斯坦對量子概念的堅守
    對愛因斯坦來說,這並非問題的全部,他繼續寫道:「如果輻射理論接觸到了事物的核心,那麼我們必須期望在其他熱學理論領域中也可以發現現代分子運動論和經驗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可以用這裡所採取的方法來消除。」愛因斯坦將量子化的概念應用於固體原子的振動,這是理解熱特性,特別是比熱的溫度依賴性所必需的。
  • 量子漲落影響巨大,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數據,結果讓人吃驚不小
    量子研究在科學界一直是一個重中之重,特別是量子力學在實際操作方面,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所以如果能夠把量子研究,和傳統的物理學統一起來,那麼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幫助。當然,這一笑研究並非那麼簡單,因為現在量子力學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物理科學是完全不同,想要將兩者統一起來,這需要一次巨大的發現,當然這種發現目前正在不斷地推進。科學家試圖努力找到,量子力學中的一些深層次奧秘,這樣就能夠讓量子力學更好服務於人類。朋友們喜歡最新科學研究的文章,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每天都會給大家推出相關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樂趣。
  • 「量子」是我們的老朋友
    德布羅意所說的物質波本質上就是波函數。因為是一種波,所以有幹涉效應,兩種可能性疊加的概率不一定是原先兩個概率相加。 量子力學建立以後,成為整個微觀物理學的理論框架,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1]。 量子力學解釋了化學。
  • 物質波和量子碎片:長達188年的「法拉第波」之謎終於被驗證!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物理學家蘭迪·休萊特(Randy Hulet)說:同樣的量子系統可以產生如此不同的現象,這是很了不起的。這些狀態之間的關係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關於複雜量子多體現象的知識。這項研究是與奧地利維也納理工大學(TU Wien)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物理學家合作進行。這些實驗印證了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831年的一項發現。
  •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普林斯頓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他們在一種由鎢製成的絕緣體中觀察到了量子振蕩。這種現象通常在金屬而不是絕緣體中觀察出現。該發現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見解,也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新航向,量子點量子計算機或誕生
    【量子客導讀】科學家首次創建了成對的量子點,成功將其成像並進行了觀測。該成果可能提供一種存儲量子信息的新方法,開啟一個新航向,即量子點量子計算機。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首次創建並成像了一對新的量子點(Quantum Dots),即一對微小的約束電荷島,其作用類似於相互作用的人造原子。目前的量子物理學模型還無法完全解釋島中的電荷模式。這樣的「耦合」量子點可以用作量子計算機的基本信息單元——量子比特。
  • 這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擬量子時空
    一個名為「圈量子引力」的量子理論,就提出了離散時空的概念。現在,一項由多位華人科學家主導的研究,讓該理論進入全新的階段——在實驗室中模擬圈量子引力中的時空量子態。20世紀上半葉,量子理論的出現讓物理學進入全新的階段。這時,離散化成為物理學的新潮流。
  • 研究人員首次實現對「分子量子」的控制,打開了新的物理理論大門
    圖中是鉀銣極性分子氣體(左圖)密度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達到量子簡併態(右圖),在此狀態下,單個分子的物質波重疊,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的系統。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工具來開啟超冷分子的量子氣體,從而獲得對遠距離分子相互作用的控制,為量子計算和模擬等潛在應用編碼數據。
  • 量子十問之一:量子究竟是什麼?讀過你就不會相信「量子水」了
    普朗克  普朗克假定,光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其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一份「能量」就是1900年,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用來解決困惑物理界的「紫外災難」問題。  普朗克  普朗克假定,光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其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一份「能量」就是所謂量子。從此「量子論」就宣告誕生。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反物質在粒子物理學中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如同普通物質是由普通粒子所構成的。例如一顆反質子和一顆反電子(通常稱為「正電子」)能形成一個反氫原子,如同電子和質子形成一般物質的氫原子。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計算機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應用。由於它的計算能力,量子模擬將有廣闊的前景。對於發現具有全新特性的新材料,或解決化學和生物學中計算量巨大的任務,例如蛋白質摺疊,將發揮巨大的作用。現在來看量子物理學的有關學科領域(從左至右):量子生物學研究量子力學在生物系統中的作用,關於能量的傳輸、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生物學中有許多過程。
  • 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揭曉 三位量子精密測量研究者獲獎
    卡爾頓·凱夫斯獲獎是憑藉其在量子精密測量及量子信息理論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尤其是闡明幹涉儀中的基本噪聲及其在壓縮狀態下的抑制作用方面的工作;香取秀俊和葉軍則是由於其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特別是在開發極其穩定和精確的光學原子鐘方面的成就。
  • 墨子量子獎解讀:從引力波探測中的壓縮光到光原子鐘
    獲獎理由:憑藉他們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特別是在開發極其穩定和精確的光學原子鐘方面的成就。 本文按照作者理解,評介獲獎科學貢獻以及相關研究領域。 1.用壓縮光探測引力波 這是引力波探測中的量子噪聲問題。
  • 接近絕對零度的死寂,卻是探索量子計算的秘境|經典回顧
    然而,正是在這個冷卻的過程中,被環境溫度所掩蓋的各種凝聚現象得以逐步展現,形成各種複雜的物質和材料,構成我們多姿多彩的世界。當溫度逼近絕對零度時,我們甚至發現,那裡隱隱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科學研究的基礎——創造低溫環境的低溫技術。
  • 潘建偉團隊量子研究再獲突破,登上《自然》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突破。  示意圖:規範場理論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
  • Nature:記錄光子流動的新型量子顯微鏡
    超快自由電子和光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引入了一種以前未知的量子物質,量子自由電子波包。迄今為止,腔體中的光與量子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子、量子點和量子電路等束縛電子系統上,這些束縛電子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固定的能態、光譜範圍和選擇規律的限制。而量子自由電子波包沒有這樣的限制,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實驗表明光子腔對量子自由電子波包的影響。
  • 【量子物理】量子物理學實驗驚人證明 !
    很多還沒有什麼修為的佛弟子有過這樣的體驗: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再獲突破《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