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抑鬱,他們問過我這些內容

2021-03-02 豆芽心理

常常有朋友諮詢小編一些問題,其中,抑鬱是一個高頻詞。回答了N次之後,小編將大家問到的主要內容整理成一篇文章,有需自取。

文章的信息包括:抑鬱狀態和抑鬱症的區別,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治療建議、醫院推薦,陪伴指南,自助書籍。

1.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抑鬱狀態,但只有一部分人得抑鬱症

幾乎每個人在某段時間都體會過這類感受:「心陰陰沉沉的」 「最近茶飯不思」 「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整個人蔫蔫的」……

這類感受就是「抑鬱」,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平常體會到的情緒都有顏色的話,抑鬱就像把所有顏色混合在了一起,是一種混沌的、灰色的心境,說不清道不明內心在感受著什麼,會吞噬掉我們所有的歡愉,鈍化我們的感知能力。

放幾張抑鬱狀態下的人畫的塗鴉,大家有更直觀的感覺:

一般來說,通過見朋友、做運動、寫日記、打坐冥想等各種方式,抑鬱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走出來。


2. 抑鬱症,一個「症」字,表明了它的性質:需要診斷和針對性的醫治

DSM-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即《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中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為(也可以跳過,直接看簡而言之版):

A. 在連續兩周內有5(或更多)項下述症狀,並且是原有功能的改變,其中至少有1項症狀是(1)心境抑鬱或(2)對活動失去興趣或者愉快感。

註:不包括雖然由軀體情況所致的症狀,或與心境不協調的妄想或者幻覺。

1.幾乎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心境抑鬱

  主觀體驗(例如,感到悲傷或空虛),或他人觀察到(例如,流淚)

  注意:兒童和青少年可以是易激惹。

2.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的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或者愉快感顯著減低

(主觀體驗或他人觀察到)

3.沒有節食時體重明顯下降,或體重明顯增加(例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都有食慾減退或者增加。

註:兒童要考慮體重沒有得到預期增加。

4.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5.幾乎每天都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者遲滯

(不僅主觀感到坐立不安或者遲滯,而且別人也能觀察到)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者缺乏精力。

7.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無用,或者有不恰當的過分的內疚

(可以達到罪惡妄想的程度:不僅是為患病而自責或者內疚)

8.幾乎每天都有思維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減退,或者猶豫不決

(主觀體驗或者他人觀察到。)

9.反覆出現死的想法(不只是怕死),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但無特定的計劃,或有自殺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殺計劃。

B.症狀不符合混合發作標準。

C.症狀引起具有臨床意義的苦惱或者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損害。

D.症狀不是由於物質(如成癮藥物、處方藥物)或者軀體情況(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直接生理效應所致。

E.症狀不能用喪撼反應(即失去親人的反應)來解釋,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或者症狀的特徵為顯著的功能損害、病態地沉浸於自己的無用感、自殺意念、精神病性症狀或精神運動性遲滯。

簡而言之版:持續兩周以上,心境持續抑鬱,喪失興趣,影響社會功能,睡眠飲食出現問題,甚至有自殺想法。


抑鬱症必須去正規醫院做診斷,不能自測或由心理諮詢師判斷:

診斷一般包括量表、生理指標檢測、訪談這幾大類方式。

醫院一般會給出:抑鬱狀態、輕度抑鬱、中度抑鬱症、中度抑鬱症等不同等級的診斷結果。

如果得了抑鬱症,先找到的是心理諮詢師,那心理諮詢師會建議去醫院做診斷,並告知推薦的醫院信息。

這裡,補充兩個額外的信息點:

1)雙相情感障礙(或稱躁鬱症),是抑鬱和躁狂兩種狀態交替出現的一種心理障礙。需要服用和抑鬱症不同的藥,去醫院診斷的時候會有排查。

詳見:http://www.baike.com/wiki/躁鬱症  

2)心境惡劣:可以簡單理解為持續的嚴重抑鬱狀態,但又未到抑鬱症的程度,也需要診斷和服藥的。

詳見:http://www.baike.com/wiki/心境惡劣&prd=so_1_doc 

3. 抑鬱症治療的核心原則:遵醫囑、遵醫囑、遵醫囑!

這是小編的個人觀點:目前抑鬱症的藥物治療算比較成熟了,所以找到靠譜的醫院和醫生後,遵醫囑服藥很重要!!!

不要認為吃藥丟人,不要私自減少藥量,更不要私自停藥。

服藥不可能兩三天就有效果,至少2-3周,有的人會更長一些。

不同的藥會有一些不同的副作用,在拿藥的時候,可以跟醫生詢問清楚,有個心理預期。

如果出現比較嚴重或者意外的副作用、服用一段時間後沒有效果、覺得治癒了需要逐步停藥,建議直接與醫生溝通,醫生需要在藥物類型、用量上面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調整。

和醫生溝通的信息包括:病情、服藥史(具體的藥物類型),服用方式(時間、頻率),副作用,自己的期待和擔心等。

詢問醫生是否需要同步做心理諮詢。

如果是重度抑鬱發作期間,可能需要住院。

4. 身邊人得了抑鬱症,我可以做點什麼?

核心點:理解和陪伴最重要,不要鼓勵TA振作起來

具體可以做的:

1)了解抑鬱症的基礎知識:知道抑鬱症不是懶惰、不是不求上進、更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是還挺嚴重的心理疾病。經歷抑鬱症的人,內心非常痛苦,在一個黑暗的世界掙扎,很不容易的。類比到身體,就像一條腿嚴重骨折一樣。

附上一個小視頻《我有一條黑狗,它叫抑鬱》

2)一些不要說和可以說的話:

想想我們會對一個骨折的人做什麼,類比過來,也是我們可以為抑鬱症親友做的事情。

我們不會跟一個骨折的人說,你快振作起來,去跑步去鍛鍊。那我們也不要跟抑鬱症的人說,你想開點,你去做點事情讓自己積極起來。

你可以說:雖然我無法真的感受到你有多痛苦,但我願意傾聽,也願意這樣靜靜地陪著你。

你可以做:尋找充分的信息,照顧好飲食起居但不強迫進食和睡覺,詢問TA是不是想做一些小事(散步、說會話、接觸一下大自然、做點手工等),鼓勵TA堅持服藥和治療,給TA一個接納溫和的環境可以休養。

如果TA有自殺想法/舉動,不要迴避。要和醫生詢問具體情況,跟TA直接表達擔心,做好具體的約定:如果有自殺想法,需要第一時間聯繫並溝通,不要在未告知的時候私自行動,表達對TA的看重。同時,要額外留意,保障TA的安全。

5. 一些自助書籍

1)《走出抑鬱》

作者: [美] Richard O'Connor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 讓藥物和心理治療更有效
原作名: UNDOING DEPRESSION: What therapy doesn't teach you and medication can't give you
譯者: 張榮華

這本適合抑鬱症的。

2)《走出抑鬱》

作者:  [英] 吉爾伯特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 走出抑鬱
原作名: Overcoming Depression
譯者: 宮宇軒 / 施承孫 
這本適合抑鬱狀態的,可以了解抑鬱情緒產生的背後的機制。

3)小編之前寫過一篇體驗式心理成長資源推薦的文章,可按需自取。

6. 抑鬱自測量表

1)一共有20條題目,每一個題目有ABCD四個選項,含義如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A:沒有或很少時間(過去一周內,出現這類情況的日子不超過一天)

B:小部分時間(過去一周內,有1-2天有過這類情況)

C:相當多時間(過去一周內,3-4天有過這類情況)

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過去一周內,有5-7天有過這類情況)   

1. 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2. 我覺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 我一陣陣地哭出來或是想哭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5. 我吃的和平時一樣多

6. 我與異性接觸時和以往一樣感到愉快

7. 我發覺我的體重在下降

8. 我有便秘的苦惱

9. 我心跳比平時快

10.我無緣無故感到疲乏

11.我的頭腦和平時一樣清楚

12.我覺得經常做的事情並沒有困難

13.我覺得不安而平靜不下來

14.我對將來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激動

16.我覺得做出決定是容易的

17.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過得很有意思

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生活的更好些

20.平常感興趣的事我仍然照樣感興趣

2)計分方式:

正向計分題A、B、C、D按1、2、3、4分計;反向計分題按4、3、2、1計分。

反向計分題號:2、5、6、11、12、14、16、17、18、20。

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

粗分乘以1.25,四捨五入取整數,即得到標準分。

標準分低於53分,說明心理狀況正常,超過53分說明有抑鬱症狀,分值越高,說明抑鬱症狀越嚴重。

自測量表的結果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先簡單寫這些基礎的信息,如有進一步想要了解的,歡迎後臺留言。

說點題外話:小編前兩周入駐簡單心理平臺了,點閱讀原文,就可以查看小編的信息啦。

相關焦點

  • 瀕臨抑鬱,我給你這6條建議,希望你可以開心過大年!
    很多人留言想問我過年了,自己太抑鬱怕不能融入家庭朋友等聚會環境中,我這裡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你走過這段時光。1、看到別人開心,你可以羨慕但別責怪自己很多抑鬱的朋友,最發愁的就是聚會,因為每次看到大家都開開心心顯得自己就像「異類」般格格不入。
  • 心理學:焦慮和抑鬱有什麼區別,哪些方面容易混淆?
    前幾天,有一名高三的學生跟我聊天,她告訴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我問她為什麼這樣想?她說:「我最近在學校的模擬考試中,兩次排名都在下滑,而且我花了很長時間背書,怎麼都背不下來,感到記憶力衰退。晚上總是失眠,每天都對自己的狀態很失望。我很煩躁、鬱悶,經常感到頭暈,無精打採。」
  • 「我只覺得他們吵鬧」:什麼是節假日抑鬱?19條應對的建議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因為悲傷、憂鬱、焦慮是一種非常「私人」的感受,而人與人之間的悲喜並不相通。換言之,每個人產生「節假日抑鬱」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你可能因為思念家鄉產生了這種感覺;他可能覺得工作壓力太大隻想好好休息;而我卻本能地厭惡節假日,因為我患有社交恐懼症,只想呆在家裡。話雖如此,「節假日抑鬱」有一些典型的來源,包括:壓力。疲憊感。
  • 抑鬱,還有真假?教你區別真假抑鬱|寫給陌生人的第12封信
    我試著和別人傾訴,但是結果更糟。不管是我的父母還是我的髮小,所有我曾經信任的人,他們好像都不能聽懂我說的話。大部分時候他們都覺得我只是在找藉口,好像我有這麼糟糕的感覺,全是我自己的問題。沒有人站在我的角度考慮,沒有人試圖真正的理解我。
  • 怎樣幫助他們走出抑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近幾年,網絡工具的存在讓我們了解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他們不希望被區別對待,但他們需要來自身邊的人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小編身邊也出現過患有抑鬱症的人,但是現在他們也都過得很好,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要奮鬥的目標。
  • 我是如何走出抑鬱的?
    ,其實我在小號寫過一篇具體的經歷,今天發在這裡給需要的朋友看看吧,現在已經基本好轉了,情緒什麼都比較正常了,就是睡眠還比較困難,現在在看失眠科,為什麼主號裡面龔大小姐系列更得比較慢,就是這個原因,不想壓力那麼大,還請大家諒解呀~今年上半年,5月份的時候吧,我感覺到我抑鬱了。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本文節選自安德魯·所羅門《正午之魔》最大阻礙可能仍是社會汙名,這種汙名只與抑鬱相連,其他疾病都沒有這樣的情況。NIMH的史蒂文·海曼稱之為「公共衛生災難」。我寫這本書時採訪的很多人都請我別用真名,不要公開他們的身份。我問他們,如果別人知道他們得了抑鬱,他們到底認為會發生什麼。
  • 抑鬱嘗試自殺8次,卻用紋身治癒了抑鬱
    這些看似幽默、正能量的人平時以笑容示眾,可獨自一人的時候也許痛苦的要死。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講過一個段子:一天,一個得了嚴重抑鬱症的人去看醫生。醫生說:「最近我們城裡來了一個特別幽默的人,已經在街上連續講了三天三夜的笑話,這幾天全城的人都特別開心,我建議你去找找他。」這個人說:「我就是那個特別幽默的人…」抑鬱等精神疾病的痛苦除了本身症狀帶來的痛苦外,就是他們需要不斷的偽裝,需要戴著一個面具來面對外人。
  • 我如何走出抑鬱,重獲新生(之一)
    幾年後,當我走出抑鬱回顧從前的生活,我不無懷念以前心思單純快快樂樂的日子。2005年我所在的單位發生股東變革,我作為執行股東的助理收到極大的牽連。單位人員分為兩派互相鬥爭,一時間人人自危,道路以目。人事鬥爭後來,我們在某些地方偶遇過三次,前兩次我裝作不認識,扭臉就過去了。第三次我已經回歸單位上班,也已經從抑鬱中走出,微笑主動打招呼,對方不無尷尬。
  • 真正抑鬱的人是什麼樣的?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問抑鬱症的表現——真正抑鬱的人是什麼樣的,看了很多的回答,其中關於抑鬱症表現的回答有很多,像患抑鬱症的人主要表現為情緒的長期低落,對於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意志活動消退並伴有絕望感,也常常出現自殘的行為。當然抑鬱情緒與抑鬱症也是不一樣的。
  • Terriers 專欄 | Cora是如何走出抑鬱的
    想認真說一件正經事兒,關於抑鬱症的。暑假曾經寫過那篇關於校園欺凌的美劇影評和提過我自己抑鬱症的經歷,微博收到一些私信。有一個小妹妹她問我,抑鬱症有多痛,僅憑忍受, 能否度過這一生 ?我回過神來的時候,臉頰上掛著大顆淚水。我曾經也選擇過去忍受,去無視。
  • 葉玉卿身家80億,女兒卻因太有錢抑鬱厭世
    古堡中高爾夫球場、私人飛機等奢侈之物應有盡有,關於這個古堡,先前港媒也曾經曝光過——胡兆明與葉玉卿早年投資有道,不但開設銀行,經營私人飛機生意,在美國還擁有知名連鎖超市。葉玉卿夫婦育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他們在生下長女Victoria後,更花10億港元買下了紐約的第二唐人街大廈,並以女兒名字命名。早在2010年,胡兆明身家就估計高達80億港元!
  • 抑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抑鬱,在這個時代的確很常見,但都是從社交媒體上聽說,身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人。其實,我對抑鬱有過些許的了解,我可能這輩子都與抑鬱無緣,但我卻想感受一下這樣的情緒。滿懷著好奇,我問了問他,抑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 一名15歲抑鬱孩子的哭訴:我好想去一個快樂島,沒有煩惱、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近年來,中國的抑鬱症正呈現出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不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鬱之苦。   像我們鬱金香的公眾號,就越來越多地收到孩子們的來稿,他們被抑鬱纏身,只能偷偷地通過文字來抒發自己內心的痛苦。每每閱讀到這些讓人心痛的文字,我都不禁想質問:家長在哪裡?學校在哪裡?為什麼孩子已然這麼絕望,卻依然無路可走。
  • 抑鬱將我關進了大腦的牢籠,我是如何從抑鬱的痛苦中掙脫出來的?
    當我達到了不抗拒,不執著的內在狀態後,我從抑鬱中走了出來!01 抑鬱將我關進了大腦的牢籠我在抗擊抑鬱症期間,有這樣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很多之前發生過的不好的事情,不受控制的在大腦中湧現。與之相伴的就極度的壓抑、焦慮、恐懼、失望、自責、自罪這些不好的情緒感受,這些感受讓我覺痛苦不堪。那種感覺就像是我被關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並且沒有門的籠子裡,這個籠子就是我的大腦,危險的來源是我對自己的否定,對過去的失望以及對未來的絕望。
  • 為何患抑鬱的人越來越多?恨不了別人,他們就恨起了自己
    成見和誤解的消除需要不倦地清滌,今天我想為大家解釋一些關於抑鬱症的誤解,以及為什麼「想開點」對抑鬱症是沒有用的。 悲傷狀態下的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地講述,是什麼在困擾著Ta們: 「我很傷心,因為我的家人去世了」 「又被辭退了,我沒辦法振作起來了」 「我的另一半總是對我很刻薄」 ......
  • 抑鬱:「你沒穿我的鞋,你永遠不知道我腳的感覺。」
    就連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也曾在讀書時得過幾年抑鬱症。 事實上,15%的人,在生活中都曾有過一次抑鬱體驗,這些體驗大多源自重大生活事件。這些抑鬱感雖然會在6到9個月後減弱,但其中20%的人依然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並持續至少兩年。這就意味著,任何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這個人,也許是我們自己,也許是我們的親人或朋友。
  • 抑鬱是否有進化的意義?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有過一段艱難的經歷。像許多年輕人一樣,我認為自己存在根本的缺陷,感覺到灼熱的隔離感。一眼望去已無所戀。我不再起床,我割傷自己,甚至我寫了一封遺書。那段時間讓人後怕,我不想任何人有此遭遇。真是奇怪,我那些自我毀滅性的行為卻讓我受益。
  • 正午之魔:面對暴力時,抑鬱的女性保護自己的能力更低
    如果我們不去追問女性抑鬱的問題,而是把男性的抑鬱率定為有問題、令人費解、需要澄清的,這時就可去問一個我們平時基本不問的問題:為什麼男性的抑鬱發生率低得如此不正常?睪酮是否影響了人性的、情緒敏感度的完全發展?」凡此種種。這些論點不斷出現,往往來自這一領域廣受尊重的學者,相關著作通常由主流大學的出版社出版。這些論點似乎聚焦於社會對女性抑鬱的妖魔化,好像抑鬱本身無傷大雅似的。
  • 如何應對抑鬱發作?
    當經歷抑鬱發作時,一個人可以嘗試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以幫助改善他們的情緒。抑鬱發作的症狀可持續數周或數月。不太常見的是,抑鬱發作持續了一年多。根據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的統計,美國約有1610萬成年人在2015年至少經歷過一次重度抑鬱事件。繼續閱讀以了解有關抑鬱發作的症狀的更多信息以及應對其中的12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