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對於身體的生長和修復至關重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人體胃裡被分解成為胺基酸,在小腸內被吸收,然後肝臟會從中挑選出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其餘的則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現在,我們很多人會有意識地吃高蛋白食物,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唾手可得,但是人體究竟需要多少蛋白質?過量攝入蛋白質會有哪些危害呢?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減肥嗎?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
一般說,蛋白質約佔人體全部質量的18%,並且與生命現象有關。此外,蛋白質還能提供人體能量,1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後可以提供約4千卡的能量。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質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時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而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較低。
蛋白質攝入量過高不但對食物蛋白質資源的浪費,會引起身體的肥胖,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有害。
1、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
正常量蛋白質進入胃腸道後經過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後轉變成胺基酸,然後被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繼而被合成人體自身組織蛋白質。人體對任何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有一定限度,對蛋白質也一樣。
如果蛋白質攝入量過高,部分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這些未被消化的蛋白質和已被消化而未被吸收的胺基酸被腸道細菌分解,發生腐敗作用,形成大量腐敗產物胺(酪胺、屍胺、腐胺、組胺及色胺等)。
此外,腸細菌通過腐敗作用還產生苯酚、吲哚、甲基吲哚以及硫化氫等物質,這些腐敗產物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及對人體產生有毒作用。
2、肝臟解毒負荷增加:
正常情況下,一部分胺、氨及其他有毒物質隨糞例排出體外;另一部分被吸收進入血液中,血液流經肝臟而被分解,故不會發生中毒現象。如果蛋白質攝入量過高,腐敗產物量過多,肝臟解毒負荷增加。這樣,毒物會損壞肝臟,對整個人也會造成危害。
3、腎臟排洩負荷增加:
人體對蛋白質的作用有一定限度。雖然蛋白質攝放量增加,吸收量也會有所增加,但由於不能被人體所利用而產生大量代謝廢物。這些代謝廢物如尿素、肌酐、肌酸和尿酸須經腎臟濾過進入尿中,繼而排出體外。
由於代謝廢物量大,腎臟濾過量也大,從而加重了腎臟排廢功能。如果腎臟負荷長期增加,則會致使功能和結構受損,繼而危害整個人體健康。
總之,經常大吃大喝必定損害人體的胃腸道、肝臟、腎臟等功能。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常見的胺基酸大約有20多種。雖然我們在談論蛋白質的需求,實際上,人體需要的是胺基酸。
我們常吃的牛排中,胺基酸所佔的重量只有16%左右。所以,當你吃掉56克牛排時,你的身體並沒有得到56克蛋白質。要想攝入56克蛋白質,你需要吃大約6倍以上重量的牛排。
人體內的蛋白質處於不斷被降解,不斷再合成的狀態中。老的蛋白不斷被降解成為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又被身體重新吸收,用於合成新的蛋白質。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胺基酸會流失,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飲食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胺基酸主要是通過糞便和尿液丟失。汗液、頭髮、指甲等導致胺基酸流失的比例微乎其微。
胺基酸不能被身體作為長期能量源儲存起來,所以過量食用的任何蛋白質,多餘的胺基酸,就可能變成脂肪。
長期以來,蛋白質攝入與減肥密切聯繫在一起,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例如:原始飲食法和「阿特金斯飲食法」,有望延長飽腹感。
人們經常因為感覺到飢餓,而無法成功減肥,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一頓高蛋白早餐可以抑制人們對食物的渴望。
阿伯丁大學的亞歷克斯·約翰斯通(Alex Johnstone)說:「有充足的證據表明蛋白質具有飽腹感,如果你想減肥,早餐吃蛋白質食物比營養品更加重要,例如:牛奶冰沙和烤麵包。」
但是她並不提倡「阿特金斯式」飲食,她發現不吃碳水化合物對腸道健康有負面影響,我們目前知道保持腸道健康對於人們的健康和幸福都是至關重要的。
相反,約翰斯通建議超重人群吃高蛋白和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這些食物由30%的蛋白質、40%的碳水化合物和30%的脂肪組成,而日常飲食中大約有15%的蛋白質,55%的碳水化合物和35%的脂肪。
營養學家們給普通成年人推薦的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克。如果你想減肥,一般來說蛋白質攝入量應佔每天總熱量的20%左右。
常見蛋白質來源有動物性蛋白質包括雞肉、魚肉、牛肉、羊肉、豬肉、水產海鮮、蛋、奶等;植物性蛋白質包括豆類、堅果、雜糧等。只要你在攝入蛋白質時,控制動物蛋白質的攝入,讓飲食的主要成分變為蔬菜、水果、穀物、豆類和堅果....多注意飲食均衡就好啦!
- - -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