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之道:做人最可貴五種美德

2021-02-19 青少年國學堂


「唯天下至聖」

為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也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

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

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中庸》為聰明懿德的君子提出了五項基本原則。

「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一個耳聰目明,充滿了智慧的人,才可以去統治天下,才有能力去駕馭天下。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廣博寬恕,溫柔敦厚,才可以包容萬事萬物。「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奮發自強剛正不阿,才可以把他的事做得非常完善。「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齊」即整齊恭敬,「莊」即莊重,「中」即中庸不偏不倚,「正」即中正正直,自然會達到虔敬頤和的狀態,文章條理周密而洞悉時事,自然明辨是非,明察秋毫。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廣大無邊的深淵,能夠時時地噴湧出來,廣大無邊像天一樣,泉水就像深淵一樣。如果表現出來這種崇高偉大的形象,老百姓就沒有一個不去崇拜崇敬的;只要有如此高的德行威望,老百姓就沒有不跟隨的;如果這種美德和精神付諸行動,老百姓沒有不高興的。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這樣美好的名聲不僅廣泛流傳於中原地帶,並且傳到蠻荒之地。只要車船能到之地,只要人跡所能達,只要天之所蓋、大地所承的地方,只要是日月照耀、霜露墜落的地方,其凡有血氣的生物,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們的。

總之,整個天地之下人間社會,只要人的德行達到了高境,人們都能感受其光輝和崇高。君子的行為和自然規律人類社會規律相吻合,人們莫不歡欣鼓舞,唯君子是從。

這是對一個至聖或君子中的君子的要求。只要有了這五項美德,君子的名聲和施政綱領,就會被人們欣然接受。君子偉大的理想,才會變成偉大的實踐。「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唯獨普天之下最真誠的人,才可以統治天下。如果統治天下的領袖或者領導人是些虛偽的騙子,或者是不為老百姓所接受的人,這個國家這個地區能治好嗎?所以這句話沒有過時。

天下最真誠的想為老百姓鞠躬盡瘁地去服務的那些人,才可能把這個地方治理好。他才可能樹立普遍根本的原則,才可以認識天地自然的規律而生養萬物。除了「誠」,沒有什麼能達到這三者——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這三個偉大實踐都必須是「至誠」的,沒有了「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真誠誠懇的樣子,表現出他的仁愛。他的思慮像水一樣地深,他的美德像天一樣高。如果不是耳聰目明聖哲和有德行的人,誰能夠知道他的偉大呢?所以需要知音,需要人民擁戴他。

偉大的人不能離開偉大的人民的支持,偉大的人民如果沒有自己的偉大領袖,沒有自己的至誠君子來為自己服務,成為自己思想的領路人,那麼這個國家同樣是治理不好的。

《中庸》第三十一章闡述至聖之道,提出了至聖所必須具備的五種美德,同時熱情讚美了至聖之道高可及天,深可入淵,民眾無不對之心悅誠服。


相關焦點

  • 商人必看 ,做人之道
    ,厚道一些不吃虧2.最好的擔保人就是自己3.誠信是立業之本4.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5.別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6.誠實做人,誠信經商7.講誠信的人才能把事業做大8.誠實是你最好的廣告9.騙子最終會被欺騙第四章  真情付出,才有回報
  • 柳下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萬世典範
    ——《論語•顏淵》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孟子•盡心下》在《論語》裡孔子多次盛讚柳下惠,孟子更是將柳下惠與伯夷、伊尹和孔子一起並稱為「四大聖人」,稱柳下惠為「聖之和者也」,後世尊之為「和聖」。
  • 【美德少年】王若彤:讓美德之花綻放異彩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少年自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教體局以樂於助人、自強自立、誠實守信、尊老愛親、文體之星為主要內容
  • 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
    1.淨空法師: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諸佛經道』,佛所說的一切經,佛所教人修學的一些方法,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佛在經論裡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人身在六道裡面,在我們現在這個狀況之下來看,壽命非常短促,壽命不長。而且人身非常難得,六道裡面去輪迴投胎,能夠投胎到人道的機會最少。
  • 《詩意中國》弘揚傳統美德 黃國倫夫婦新解詩意生活
    中新網11月2日電 今晚21:15,由南方黑芝麻糊獨家冠名的深圳衛視《詩意中國》探尋文明之源,追溯美德之本,「詩意團」成員趙普、酈波、龐瑋暢談「修身立德」的千年風骨,範明、黃國倫、寇乃馨揭秘「好家風」傳承背後的故事。
  •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才是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出生於農民家庭,祖父、父母的文化都不高,他卻最終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 儒道至聖微信提現版下載
    儒道至聖微信提現版下載遊戲簡介: 儒道至聖紅包版是玄幻神話題材的紅包仙俠手遊,架空的玄幻世界為背景,加入諸子百家等特色文學元素而研發的arpg手遊。
  • 《滅苦之道》——苦集聖諦四- 四食
    《滅苦之道》——·苦集聖諦·四、四食
  • 蘇軾: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但蘇軾告訴你,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蘇軾苦中作樂,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 五種致命的性格缺陷!掌握彌補之法,助你轉劣為優
    下文分享五種致命性格缺陷的彌補之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性格缺陷:衝動易怒;彌補之法:保持理智,不要太情緒化一個人無論再怎麼優秀,如果在性格上過於情緒化、衝動易怒,那一切都可能會因失控而毀掉,而彌補這個弱點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理智,不要太情緒好。
  • 大學之道與格物致知
    若格除此幻妄不實之私慾,則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一舉一動,悉合情理,了無偏僻。此聖人為天下後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齊治平在是。超凡入聖亦在是。於此用功最省力。而其所得之利益,隨各人之工夫淺深,為賢為聖,乃至為佛,悉由是得。況其下焉者乎? 惜後儒不察,以物為事物,以知為知識。
  • 希賢希聖、學為聖賢:「學為成人」是儒家為學的出發點
    人非學不足以成人,孔子提倡「學為成人」,為學之道就是《論語》乃至整個儒學的出發點和基礎。先學做人「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這裡孔子講了為學的次第和重心,實踐孝、悌、謹、信、泛愛眾五事是人生的根本,有餘力了再去研究學問。即首先學做人,處理好各種人倫關係,在生活中修行仁道,其次才是學習書本上的文化知識。為學要先立本,本即做人。由孝悌而謹信而愛眾而學文,是一種順承關係。
  • 做人,不得不懂的七種「心計」!(行走社會必備)
    唯有悟透做人的「心計」,才能踏上一條成功的人生之旅。以下分享做人,不得不懂的七種「心計」!人群中,真正厲害的人,做人往往都有這七種心計,周圍人高看一眼。「心計」二、做人要誠實:欺騙別人一次,別人騙你一生真誠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鑰匙,它能打開一道道緊鎖的心靈之門,使你暢通無阻。人們不喜歡假話,哪怕是多麼裝腔作勢,多麼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天平,做人不誠實,能騙人一時,卻不能騙人一生,相反,一旦被人發現,只會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
  • 五倫八德,做人之標準
    基本介紹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此之謂道;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越的做人,此之謂德周朝,享國八百年,就是實施仁政,以「五倫」,「八德」來治理天下!修天道由人道修起,古聖云:「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轉運;地有道:四季分均;人有道:人倫道德不虧可為人也。
  • 須陀洹聖者的美德
    道智截斷輪迴《清淨道論》說須陀洹聖者的道智枯竭了無止盡的輪迴汪洋,還摧損了貪愛之圍牆。「無止盡」這個詞表示輪迴沒有起點。這意味著輪迴有無限的過去,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能夠自我解救出來,已過去的那些不能改變。然而,我們必須設法切斷輪迴,以便將來不再出生。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做,它將在未來生構建出無止盡的苦。
  • 儒道至聖,一個讀書人的世界
    叫《儒道至聖》,我的幾個文學素養很高的朋友都看的每天發瘋!!!說完用食指在空中劃了三個感嘆號。  老魷魚最是經不住好書的誘惑,更何況是美女推薦的好書,還是一個文筆不錯的美女。俺遇到一本好書,常常是廢寢忘食,白加黑五加二,拋家舍子……嗯,這個說重了一點,家與兒子還是不敢拋的,俺不被拋就算不錯了。總之如果有本好書在手,那俺心中除了上班外,其他就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了。
  • 苦集滅道四聖諦
    苦集滅道四聖諦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為做人之本
    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孩提知愛,稍長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齒於人類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是八個支柱,有了它們才能撐起人生的天地,有了它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聖賢開口便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就是因為這兩個方面都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否則就沒有資格做人了。
  • 做事先做人!成大事的人,往往有五種深藏不露的「心機」,錯不了
    做事先做人!一個人,想要成大事,先要修煉並非做事的能力,而恰恰是做人的本領。做人的本領有很多,其中的一個關鍵是要有低調做人、深藏不露的「心機」。具體而言,成大事的人,往往有以下五種深藏不露的「心機」,錯不了;一個人,想成大事,也需具備這五種深藏不露的「心機」,否則一事無成。
  • 一個日本人,創造6萬億日元,王陽明心法《做人》:揭示成功之道
    在我看來,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不過是王陽明的「聖人之路」。可惜的是,中國的商人很少有把王陽明的心法貫徹到生意上的,更別提替王陽明宣傳了。所以,當我看到《做人》這本書時,心頭為之一振,這是王陽明心學的真正傳習,雖然它的名氣沒那麼大,沒有那麼多大佬推薦,可我還是忍不住要為它寫一篇書評,因為王陽明的心學值得發揚光大!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