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潮州吃貨"↑免費訂閱本刊
如果不曾流連於潮州的夜宵攤檔,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到過潮州。這裡的宵夜之豐盛、之壯闊、之鮮美,不到潮州的人絕對無法想像。都說潮汕人最會吃,絕不是虛有其名。
打冷是潮州的方言,潮州話中的「打冷」轉為廣東話的本意是打人。後外延為「吃潮菜」。傳入香港的時間大約是二十世紀中葉,五十年代。
為什麼把「打冷(打人)」歸意為「去吃潮菜」呢?話得從二十世紀中葉講起,那時香港時局混亂,幫會爭鬥厲害,經常有吃「霸王餐(吃飯不給錢)」的客。當時皇后街有許多潮州小食店,潮州人非常團結,如果遇上「霸王客」。各店之間就會很快的聯合起來揍這些人。於是習慣中就把「打冷(打人)」與潮菜館聯繫起來了。不過,現代繁華的香港,「打冷」失去了「打人」的原意而意義外延為「吃潮菜」了。
潮州夜宵美食之旅,舌尖上的誘惑,你準備好了嗎?
最經典的「潮州粿條面」,其實除了粿條、麵條還有米粉、餃子。可以選擇搭配豬肉、牛肉、豬肉丸、牛肉丸、豬雜、牛雜、甚至海鮮,再加上些許青菜,可煮可炒可「灌」,滋味各有不同。
潮州砂鍋粥是專用砂鍋煮出來的鹹香粥。粥是主料,配料一般有河海鮮、禽類、蛇、蛙、龜等。經典的粥品有砂鍋生魚粥、砂鍋海蝦粥、砂鍋膏蟹粥等。
煮潮州砂鍋粥一定要用砂鍋、生米明火煲粥,邊煲邊攪拌,粥七成熟的時,放原料在加配料煮成。煮出來的粥鮮香無比,香味在舌尖久久縈繞。
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是蠔烙的特點。這道菜品和廈門小吃海蠣煎以及臺灣小吃蚵仔煎異曲同工,是孿生兄弟,做法略微有點不同。
要製作出最正宗的蠔烙,每一個步驟都十分考究。從採用優質地瓜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青蔥須用本地珠蔥,配上具有潮州特色的魚露,這樣風味更加地道。
什麼,說了那麼多,居然沒有潮州夜宵大排檔!別急,潮州大排檔好吃的菜品實在是太多了。下面推薦的這幾樣,千萬不要錯過!
【豆醬焗蟹】
此菜譽為十大潮菜之一。螃蟹鮮香入味,金黃的膏質柔滑美妙。配菜蒜頭才是真愛,炸得粉香,一口一個絕對過癮。
【蠔珠】
不同於一般的蠔烙,地瓜粉放得極少,單純地突出了蠔的爆漿感,因此被譽為蠔珠。
【豆瓣剝皮魚】
【炒肥腸】
【金不換炒薄殼】
【生醃海鮮】
素有「毒藥」之稱的生醃海鮮令多少潮州人慾罷不能!常見的生醃海鮮有血蚶、蝦蛄、蟹類、牡蠣、蝦、薄殼等各類貝殼。將姜蔥蒜鹽、芫荽、魚露、辣椒、味精、醬油、香油等調料等按照比例做成醃料,既要滲入肉中,又不能太濃。將洗乾淨的活海鮮放進盆裡泡半小時——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如果你不喜歡這些「重口味」的菜品,那就來一碗清淡的潮州白粥吧!
水和米相濡以沫,最後水變成粥油。配菜有潮州雜鹹,也有滷味,更有生醃海鮮,曾經香港美食節目一碗白粥百種配菜真的是不誇張,如果你有選擇糾結症那就頭痛了。能讓屢屢遭受教唆的味蕾回歸本真,讓倍受酸甜苦辣折磨的腸胃回歸原有的彈性,還能滲入血脈敗敗心火!
以前潮州人窮,所以在能充飢下飯的同時,會窮中求變。於是,潮州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粥,他們把白粥叫做「糜」,而在廣州卻稱之為「三滾粥」。這種潮州白粥,就是把米擱在鍋裡和水煮滾,呈水米分開狀,有點像和了水的飯,不稠不幹。現在潮州人的傳統早餐一般還是白粥,但是單純一碗白粥,其配菜,卻多的超乎你的想像。酸鹹菜、鹹菜、蘿蔔乾、小魚仔、醃青瓜苗、醃蝦姑、橄欖、鹹蛋、欖菜、鹹乾花生、炸花生……鹹酸甜各種風味,多得不太記得了。於是,一碗潮州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服侍。
滷味,是潮人對鵝、鴨或豬腳、豬頭皮以至狗肉的一種很普遍、很經常的烹飪方式,很有特色。無論遊神賽會、祭祖拜神、節日或紅白喜事,以至平常日食、宴客,常有這種滷品。北方燒鵝、燒鴨雖香,但較幹韌,而潮人的滷鵝、滷鴨、滷肉類,肉中較含水份,韌爛度適口,且有滷湯可淋。
粿汁是潮州小吃之一,叫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滷汁,再點些滷豬腸、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這樣列舉下去這篇文章就真的沒有結束的那天了,潮州人的宵夜菜單實在是太長太長了,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都未必全部品嘗過。
PS:如果作為一名吃貨而沒有來過潮州,沒有走進過熱鬧非凡的潮州夜宵攤檔,你的人生絕對不完滿!
傳遞潮州旅遊、文化、美食信息,分享吃貨快樂生活。做潮州最有影響力的美食嚮導。更多分享盡在潮州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