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變荒沙地為「寶地」 小地瓜成「致富瓜」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關工作部署,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省開展「萬名老兵創業行動暨百站創百業活動」。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聯合海南日報推出「建功自貿港 有我有擔當——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系列專題,挖掘退役軍人創業事跡,展示退役軍人創業風採,激發退役軍人創業熱情,引導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積極投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努力營造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是8年的軍旅生涯鍛鍊了我,讓我在創業路上始終保持吃苦耐勞的幹勁,朝著打造『地瓜王國』的目標一步步邁進。」12月的海南溫暖如春,農作物在陽光的沐浴下迅速生長,在東方市四更沙村劍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內,理事長李劍飛悉心地看著茂盛的地瓜田由衷地說。

  軍人退役不褪色,小小地瓜映出軍人優良本色。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李劍飛在退伍後,發揚優良傳統,永葆軍人本色,在種植特色農產品的道路上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地瓜種植增收致富。同時不忘初心,幫扶更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發展特色種植產業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李劍飛是東方市四更鎮人,2000年應徵入伍,在部隊期間曾多次榮獲「優秀士兵」稱號,2008年退伍後主動放棄組織分配的工作,回到家鄉自主創業。

  「退伍後我發現,家鄉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土地因長期沒有人打理成了荒地。怎麼讓『荒地』變成鄉親們致富的『寶地』,找到產業是關鍵。」李劍飛說。

  由於東方年降雨量偏少,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24℃~25℃,加上四更鎮屬於沿海鄉鎮,獨特的沙質土壤環境為地瓜的生長提供絕佳的自然條件。為此,李劍飛開始著手探索地瓜種植產業,並承包了當地120畝地種植地瓜,通過不斷嘗試和努力,在第一年就獲得豐收,達到了畝產4000多斤。

  為將地瓜產業做大,2009年7月,李劍飛牽頭成立東方市四更沙村劍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農村分散的土地、資金和勞動力進行整合,當地村民可通過資金、土地或勞動力的形式入股。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地瓜種植面積已達4000餘畝。

  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也讓許多村民有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據了解,該合作社輻射帶動東方市四更鎮、三家鎮和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海尾鎮、烏烈鎮等5個鄉鎮的村民就業增收,還幫助45戶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

  「目前我們的地瓜品種主要是香薯和高系十四,產品品種優良,在市場上廣受消費者好評。並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瓜已經成為眾多家庭餐桌上的綠色佳品,我們對這個產業的前景很有信心。」李劍飛表示,接下來將把地瓜種植推廣到周邊更多的鄉鎮,讓小小地瓜變成幫助村民增收的「致富瓜」。

  搭建平臺幫扶戰友

  勇於擔當展軍人風採

  「我的成績離不開部隊的培養,是部隊的生活鍛鍊了我。」李劍飛介紹,從事地瓜種植12年以來,無論是在田地裡種植、施肥、中耕、打藥,還是除秧、收瓜、裝車等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幹,從初步了解種植技術到慢慢地摸索出地瓜前期、中期、以及後期的管理技術要點,從最初的十幾畝地到現在4000餘畝地的種植,李劍飛始終保持著軍人敢打敢拼、堅持不懈的作風。

  創業路上,李劍飛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不忘戰友情,為更多退役軍人搭建起就業創業平臺。他主動邀請4名退役軍人加入合作社,並扶持多名退役軍人發展種植產業,為他們提供種苗、傳授種植技術,幫忙拓寬銷售渠道、助其進行創業。今年,李劍飛牽頭創辦的合作社被授予海南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範基地稱號。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李劍飛始終把「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的話牢記於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李劍飛主動籌集32噸東方地瓜支援湖北抗疫一線,並向東方抗疫一線工作人員、以及封閉小區的居民送去慰問物資2000件。

  「找準目標,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李劍飛表示,接下來將以合作社和東方市甘薯協會為平臺,壯大地瓜種植產業,拓寬產品銷路,帶動更多村民和退役軍人致富奔小康。

  (撰稿/容朝虹)

相關焦點

  • 青島即墨這個村年銷蜜薯5000噸 小地瓜成了農民致富「搖錢薯」
    憑藉著有機種植、口感香甜的特點,這些小地瓜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也成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搖錢薯」。 在即墨的河東村,由於這裡的山嶺沙地富含地瓜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加之脫毒栽培技術的推廣種植,這裡的地瓜不僅抗病性強、瓜形好看,產量更是翻倍。
  • 藍田鄉烏殊村:一根地瓜藤串起致富路
    近年來,藍田鄉烏殊村抓住機遇,因地制宜,改造低產低效茶園,引進地瓜新品種——「西瓜紅」,成立專業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農產,念起地瓜「致富經」。「我們這裡地勢高,晝夜溫差大,沙地裡種植,生長周期又長,地瓜一年到頭吹著山風喝著山泉水,享受著陽光浴,怎能不香甜?」烏殊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王欽良笑呵呵地說。據悉,2019年開始,村兩委多次邀請省農科院專家丁洪到烏殊村實地考察,參與試驗,並協調23噸土壤調理劑改良土壤酸性問題,研究更適合當地環境的「西瓜紅」品種。隨後,免費發放8萬株瓜苗全鄉推廣,鼓勵引導村民種植「致富薯」。
  • 紅的 白的 紫的 彩色地瓜讓她增收致富!
    苟村集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積極引進新技術,培育新品種,通過建立農業產業基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眼下,雖然不是地瓜的收穫期,但在苟村集鎮王莊村村民郭福榮的地窖裡,地瓜堆積成山。郭福榮正在給地瓜裝箱稱重,這批地瓜已經被早早地預定了出去。看著一個個圓滾滾的地瓜,她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去掉人工、地租,畝產淨剩純利潤就是3000來塊錢左右。」郭福榮高興地說。別看如今郭福榮的地瓜如此暢銷,但在以前她也沒少吃了苦頭。十多年前,在外地打工的郭福榮回到家鄉種植蔬菜,由於蔬菜價格不穩定,賠了不少錢。
  • 來自山東沙地的 紅心地瓜幹
    說實話,一進入秋季,網絡上,超市裡,朋友圈裡,就出現了大批地瓜幹的圖片,有一次我和濤哥去批發市場買大白菜,路過成片的地瓜幹零售的銷售攤位,我本能的對那種用糖希蒸煮後再製成的甜甜的地瓜幹,本能的離得遠遠的。
  • 二團 山東沙地的 紅心地瓜幹
    說實話,一進入秋季,網絡上,超市裡,朋友圈裡,就出現了大批地瓜幹的圖片,有一次我和濤哥去批發市場買大白菜,路過成片的地瓜幹零售的銷售攤位,我本能的對那種用糖稀蒸煮後再製成的甜甜的地瓜幹,本能的離得遠遠的。
  • #11.12菜品回顧#滋補湯菜—小瓜竹蓀燉雞;家庭版小吃—清蒸藕盒;巧吃地瓜—地瓜酥
    在家試試就知道啦~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小瓜 竹蓀 雞腿 木耳 蔥姜蒜 小米辣 雞汁 香油 料酒 醬油 鹽 糖第一步:雞腿切塊,涼水下鍋焯制,加入料酒,撇清浮沫,撈出衝淨備用。第四步:蔥姜改刀,碗中放入醬油、蔥花、薑末、蒜蓉、小米辣、香油、雞汁、白糖、涼開水攪拌均勻。第五步:絲瓜切塊,下鍋煲制10分鐘。
  • 地瓜 煎餅
    不禁一笑,笨地瓜也成養生新貴了!據說,菲律賓的權貴們曾視其為珍品,嚴禁外傳,違者要處死,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好友緊跟著發來一句話:「把老家的地瓜捎些來。」後面跟著攥拳、抱拳兩個表情,看來非成全不可了。妻子聽說,趕忙往院子裡跑。牆角下那堆地瓜,從地裡刨來一直沒工夫收拾,不提防,搖身一變成了城裡人的稀罕物。
  • 地瓜稀飯
    上個周六,老人便從菜園裡刨了一些地瓜回家。地瓜上還留有泥土特有的質樸和清新,紫紅的表皮也份外誘人,兒子見了,非常興奮,一個勁的喊著要吃地瓜稀飯,想是源於有幾次我在給他講過去的事情中提到了地瓜稀飯的緣故。  於是,我打來清水,把地瓜一個個洗乾淨,然後削皮,再用菜刀切成小一些的丁。兒子在旁看見了,說地瓜丁紅黃相間很是好看。
  • 筠連:治理生態傷痕 「廢地」蝶變「寶地」
    為修復生態傷痕,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筠連縣把綠色發展理念根植於心,把地質災害治理和產業發展融合,讓生態傷痕蝶變綠色引擎,讓廢地變成了寶地。地災治理 茶韻飄香入冬後,筠連縣沐愛鎮金鑾村的6000餘畝茶園,碧綠常青,雲霧繚繞,茶韻飄香。
  • 趙素馥 || 地瓜的記憶
    我時常一邊吃著香甜美味的地瓜,一邊問媽媽:「地瓜這作物最早是誰發明的?真的應該感謝這位聰明的發明者,讓我們吃上這麼好的食品。」媽媽笑著告訴我,關於地瓜的來歷還真有個故事。在很早以前我們村裡是沒有地瓜,直至晚清,一位在外省為官的嶽姓舉人,告老還鄉,帶回幾隻種薯。開始,只試栽在自家的院裡,對外秘而不宣。誰料,當年秋後一位長舌夥計無意中洩露消息。
  • 澄邁橋頭鎮的地瓜火了,矛盾也來了……
    澄邁縣橋頭鎮的富硒地瓜近年來很「火」,在「地瓜經濟」的刺激帶動下,當地農民破土開墾種地瓜的激情熱火朝天,因種地瓜而引發的摩擦爭執糾紛警情也越來越多。 「別看地瓜引發的是小矛盾,處理不好,村民間結下仇,下一步就是大動幹戈,引發大矛盾!」
  • 漳浦六鰲地瓜成「網紅」遠銷日韓東南亞 網年銷4000萬元
    ­  漳浦縣有一座風光秀麗的六鰲半島,這裡不僅擁有「翡翠灣」「抽象畫廊」等得天獨厚的觀光美景,更擁有連片的沙田,在溼鹹海風的吹拂下,這片疏鬆的沙地土壤裡常年生長著漳浦久負盛名的地標產品——六鰲地瓜。­  近年來,藉助迅猛發展的電商平臺,六鰲地瓜品牌價值不斷被發掘,變身為「網紅」美食,暢銷網售平臺。
  • 冬天裡的地瓜,給你最溫暖的甘甜~
    地瓜雖然是榮成人的救命糧,可那年月天天頓頓的吃地瓜,再好吃也吃夠了。當有了大白面餑餑,會發狠話說「我這一輩子再也不吃地瓜了!」。但是現在,久違了的地瓜又成了人們的新寵,先進的地瓜種苗培育技術取代了過去的地瓜窖子。地瓜記載下的鄉愁值得人們去深思——現如今地瓜搖身一變成了新寵也確有說頭。榮成地瓜是國家地理標誌性農產品。
  • 有種「長壽地瓜」比肉還貴!今天我才知道!
    讓人最懷念卻又最恐懼的回憶就是:永遠不變的地瓜粥、地瓜飯那時吃的快吐的食物現在卻成了最讓人懷念的老味道!8090年代那時沒有電腦、手機野地裡烤地瓜就是最有趣的事相約夥伴去鄰村偷地瓜不為飢餓,只為刺激說橋沙地瓜不得不提「地瓜書記」王文克了。2007年,工作7年的王文克放棄市區優越的待遇,回家鄉種植地瓜,要以一個小小的地瓜託起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夢。可是嘲笑質疑也隨之而來,一個門外漢能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 寶寶能吃地瓜嗎?0差評的富硒地瓜全家都愛!
    七十年代那是個物資短缺的年代油水、米飯不足,只能靠地瓜填肚在飢腸轆轆的日子裡相約幾個夥伴去公家田地偷瓜填補飢餓的胃八零、九零年代那時沒有電腦、手機野地裡烤地瓜就是最有趣的事相約夥伴去鄰村偷地瓜不為飢餓,只為刺激
  • 沒想到地瓜還能這樣玩,現在知道還不晚
    香 甜 地 瓜 幹 地瓜除了做成地瓜幹,還能做成香甜鬆軟的地瓜發糕!地 瓜 發 糕 ,蒸十分鐘至熟,用擀麵杖的一頭把蒸熟的地瓜搗成泥;這樣的大冬天,再煮一碗地瓜甜湯吧~暖暖的喝上一碗,簡單美味又熱乎,排出體內毒素。地 瓜 甜 湯
  • 小香瓜 開闢「甜蜜」致富路
    李凱在瓜田裡收穫香瓜。夏日炎炎,又到瓜果成熟季。在賓縣賓白公路沿途,飄著陣陣瓜香。不少過往行人忍不住總要駐足買上幾個香瓜。沿線的村民也靠著種植香瓜,把日子過得越發甜美,一幅瓜熟人忙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 昔日「癮君子」今成致富帶頭人
    昔日「癮君子」今成致富帶頭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7:32 星期日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翟小功 6年間,潘刻文投資近百萬元建成合作社,承包625
  • 靖邊高山冷涼蔬菜成農民致富「金蛋蛋」
    靖邊高山冷涼蔬菜成農民致富「金蛋蛋」 2020-12-14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素食| 地瓜吃法大全來啦!
    1地瓜洗淨泥土,擦乾。一般的大烤箱可以一次烤5-6個。如果你的烤箱小,可以少放幾個,或者把地瓜切塊。1地瓜洗乾淨,切成厚片,上蒸鍋蒸熟或用微波爐叮熟,趁熱用勺子壓成泥。2一點一點慢慢放入麵粉和白砂糖,和成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