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拾貝】母親的「縫紉機」

2020-12-13 澎湃新聞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母親的穿衣樸素觀,也因為這一點,母親換了一臺又一臺的縫紉機,每一臺縫紉機上都留下了她縫縫補補的勤勞樣子!

新婚的嫁妝「第一臺縫紉機」

1970年9月,母親嫁給了父親。在那個年代,沒有哪一家是比較富裕的,大家都是如此。母親嫁給父親時唯一的嫁妝就是一臺縫紉機,而這臺縫紉機,也是她當初未出嫁時,娘家擁有的唯一一臺縫紉機。

在外公家時,母親是家裡的老大,十多歲就學會了各種的針線活,紡線、織布、裁衣、做鞋,她沒有不會的,家裡兄弟姐妹六個都是母親一手做的穿戴。後來外公省吃儉用買了一臺飛人牌縫紉機讓母親用,並向母親許諾,等將來出嫁時送給她做嫁妝。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母親在縫紉機上也縫縫補補了十多年,也不知道為兄弟姐妹們做過多少的衣服。現在母親要出嫁了,外公果不食言,就將這臺縫紉機送給了母親。

母親過門後,便用這臺縫紉機為父親、小姑姑、祖父,又開始了各種的縫縫補補。後來有了我的大姐、二姐、還有我,我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母親在這臺縫紉機上製作的。在我幼時的記憶中,最清晰的樣子就是在縫紉機前不停的縫補,那縫紉機發出的噠噠噠的聲響,成為我兒時最動聽的童謠。

生活的奮鬥「第二臺縫紉機」

那臺母親唯一的嫁妝,在工作了二十多年後光榮的下崗了,雖然已不能使用,但母親還是將它保存完好,過一段時間就會看看摸摸它。

新的縫紉機接替了它的工作繼續為我們家裁縫著美好生活。

這臺縫紉機是父親從外地託人買回來的,也是父親結婚後送給母親的最貴重的禮物。母親因為老縫紉機不好用,一直耿耿於懷。父親買回一臺新的縫紉機,可把母親給樂壞了。因為它的到來,母親開心了小半年,每每見到左鄰右舍,總會情不自禁地說:有什麼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儘管說,俺們家新買了一臺縫紉機,可好用了!

我記得當時有很多的大娘嬸子都來我們家裁剪縫補衣服,母親看著一套套新衣服在她的縫紉機上成型,穿在別人身上,甭提有多開心!

我的少年生活也在這臺縫紉機上變得多彩許多。

日子在縫縫補補中快速前進著。我的兩個姐姐開始上中學了,母親專門為她們裁剪縫製了兩套新衣服,也算是對她們考上重點中學的獎勵。出去外地上學為了不顯得寒酸,母親又用自己紡織的粗布,在縫紉機上為她們做了兩個新書包,還在書包的正面用針繡了八個彩色的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新生活的希望「第三臺縫紉機」

時間來到了2010年,我們三個孩子都已經結婚生子,母親的縫紉機依然在不停的縫補著,以前是為了我們姐弟的成長,而今「裁縫」的是孫輩的未來。

結婚時,母親專門為我們精心縫製了好幾床被褥,我們的小寶寶誕生後,母親又不辭勞苦地為她們縫製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和小被褥。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時長有些不適,但就是手腳靈活眼不花,一坐到縫紉機前,什麼身體的不舒服都沒有了,只有認真仔細的縫紉狀態,在她的耐心細心下一套套的衣服、被褥、日常用品,都瞬間成型裁縫出來。

父親給家中買的這臺縫紉機隨著他們的變老,也開始不好用了,不是吃線,就是卡輪,隔段時間就要找人修一修,而且現在會修這樣老式縫紉機的人也越來越少,配件也不好找了。我跟母親說以後咱們不用縫紉機做衣服了,現在都時興買成衣,而且也貴不了幾個錢,您也休息休息。可是母親不依,她說:裁剪縫紉是我的生活,這些年能夠順順噹噹的過來,離不開縫縫補補的日子,況且這縫縫補補中每一件衣物都有我的情感在其中,你們用起來貼心,我看著也舒心。

其實,母親不是捨不得放下手中的針線活,而是勤儉已經成為她的生活習慣,自己動手,裁衣縫紉已經融入她的生命。

從小到大,聽母親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她的身上穿著自己縫製的衣服,每一件都穿十多年。

為了再為母親買一臺得心應手好用的縫紉機,我多方打聽,終於如願以償,從朋友的朋友那裡尋得一臺完好無損的老式蝴蝶牌縫紉機。

外公送了女兒一臺縫紉機,父親送了妻子一臺縫紉機,我送了母親一臺縫紉機。每一臺都是滿滿的愛,也是我們家愛的傳遞。

母親年齡大了,已經不能再夜以繼日的為我們縫縫補補,但是母親這種勤奮節儉、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已經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代的家中後輩。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日子就是在勤儉節約中豐富起來的!」幾十年來,母親用她自身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子孫後代樹立了做人的榜樣。我想,這種勤勞善美的家風,不僅是我們家庭的一種幸福傳承,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藝海拾貝】母親的「縫紉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藝海拾貝】童年的玩具——高粱杆眼鏡
    【藝海拾貝】童年的玩具——高粱杆眼鏡 2020-06-06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海拾貝】二八自行車
    【藝海拾貝】二八自行車 2020-07-2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海拾貝】詩佛王維筆下的清河縣
    【藝海拾貝】詩佛王維筆下的清河縣 2020-05-20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海拾貝】讀「家父家母」一文有感
    家裡什麼事我也不自己拿主意,但我們商量時她都是依著我,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家裡的長媳,在「老王家」給弟妹做好表率,尤其是跟我母親,兩個人相處的特別融洽,婆媳二人從沒紅過臉。嚴父慈母身行教子,使我們懂得了上行下效,我們兄妹始終堅持父母的教誨,本分做人、勤儉持家,不給父母丟人,不給「老王家」丟臉。回想從前,老父老母的一生真的不易。
  • 難忘母親的縫紉機
    母親從中年到現在搬了三次新家,每次搬家都少不了帶上她的縫紉機。母親的縫紉機是1969年從外地買回的,也是我們村裡最早的一臺縫紉機。當時,通過火車託運回來的,母親用架子車拉回來安放在我們娘兒幾個住的房間裡。
  • 馬英莉《母親的「蝴蝶牌」縫紉機》
    她像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揮官,在地圖(衣服)上比劃,然後拿起剪刀咔嚓咔嚓裁剪……等衣服裁好了,她便坐在縫紉機旁,一隻手壓著要縫製的布料,一隻手扯一下縫紉機的傳動軸,一雙腳熟練地踩著踏板,縫紉機發出「噠噠」聲,母親不時熟練地轉一下衣料的方向,一會兒便把一件衣服縫製好,讓我們試穿。這樣的場景反反覆覆。
  • 【方志四川•散文】汪斌 ‖ 母親的縫紉機
    母親縫紉衣服的效率很高,可縫紉機時常不配合,它將母親的手扎出血來。儘管手上傷口遍布,她從來不向我們抱怨,自己處理好傷口又繼續工作。夜深人靜,樓下的縫紉機在不停運作,只是聲音不像白天那樣接連不斷,令人煩躁。母親開了盞檯燈,放在跟前,橙黃色的燈光照在布料上,母親緊盯著布料,生怕自己不仔細而出差錯。她要求自己必須做完多少量,才去休息,我半夜起來時也看見母親工作的背影。
  • 母親的縫紉機:腳踩踏板發出的「嗒嗒」聲,成了一種滄桑的記憶
    在那個年代裡,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錶並稱為婚禮「四大件」,那個年代誰家要是有這些物品,是富足的象徵,縫紉機的到來,怎能不讓全家為之高興和激動呢。自從有了縫紉機,母親的負擔減輕了許多。原本費工費時的做衣服的難題也那裡變得輕鬆多了,大改小、舊翻新等好多縫縫補補的家務活,在縫紉機的幫助下可以很輕鬆地完成了。
  • 母親去世頭一年,用家裡那臺鑽石牌縫紉機,為自己做了一套壽衣
    文:桃之夭夭圖:來自網絡上世紀七十年代,家裡有一臺鑽石牌縫紉機。那臺縫紉機陪伴了母親幾十個春秋,為家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那個缺衣少穿的年代,吃飽飯都是奢侈,更別提買衣服了。我家孩子多,而且都是女孩,母親和父親一向秉承著富養女兒窮養兒的理念,家裡有一點閒錢寧可他們不吃不喝,也會買布給我們姐妹三個做衣服。厚到冬天的棉服,薄到夏季的裙子,母親總是在縫紉機旁,一坐就是一天。記得那時每天放學,我剛到大門口就聽到縫紉機的「咯噔咯噔」的聲音,知道母親又給我們做衣服了。
  • 母親去世頭一年,用家裡那臺鑽石牌縫紉機,為自己做了一套壽衣!
    那臺縫紉機陪伴了母親幾十個春秋,為家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那個缺衣少穿的年代,吃飽飯都是奢侈,更別提買衣服了。記憶中,父母好像一年到頭也添不了一件衣服,只有我們小孩子,每逢過年時,母親就會去集市上扯幾尺布,回來給我們趕製新衣服。母親心靈手巧,做服裝無師自通,自己學會了裁剪、碼邊兒,做衣服的活。從我記事起,家裡的那臺縫紉機幾乎沒休息過。
  • 難忘的童年記憶,母親的老式縫紉機
    作者本人拍攝的縫紉機照片今天回老媽家,80歲的老媽將她使用了50年的一臺蝴蝶牌老式縫紉機送給了我,這也是我一直想收藏的老物件,這臺縫紉機,早已深深印入了我的成長記憶裡。在上世紀70年代,能買上一臺縫紉機,對當時的一個家庭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是要省吃簡用好幾年才能攢下錢買到的。20世紀70~80年代有個流行詞叫「三轉一響」,「三轉一響」是什麼意思呢?它指的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這「四大件」,那時,結婚的新人有了這「三轉一響」,可是很風光的事,對當時的一個家庭來說,有了這「四大件」,就如同過上了「小康」生活一般。
  • 【藝海拾貝】 文字傳遞溫度
    雨宮鳩子是雨宮家的第十一代代筆人,是一位暱稱「波波」的二十四五歲的獨具女性;一位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從未見過自己親生母親的女生,更是一位溫軟婉約的正值青春的妙齡少女。代筆人這個職業,主要是按照客人的要求代寫各種各樣的書信,請柬,明信片,卡片甚至是菜單等,以此來賺取佣金。
  • 縫紉機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縫紉機編織的往日情懷    「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  改革開放後,縫紉機也開始升級蛻變,老式縫紉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市場上開始流行電動縫紉機、電腦自動縫紉機等「新模樣」。與此同時,工業用縫紉機不斷崛起並踏上「走出去」的新時代。  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老北京人都知道,買縫紉機要買「燕牌」的,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可謂「一機難求」。
  • 縫紉機上的四十個年輪
    中秋節前夕,父親用150元信用社貸款買了一臺哈爾濱產「飛鹿牌」縫紉機,機身上「飛」還是繁體「飛」,略顯誇張的美術字看起來很瀟灑。國慶節那天,父親和我用平板車把這個「大件」從城裡拉回來。全家人圍著鋥光瓦亮的機器左瞧右看,就像在迎接一位家庭新成員。從此,我每每聽到母親操作縫紉機時發出的聲音,就像聽一首首動人樂章,心裡感到非常踏實和溫暖。自從我們家買了縫紉機,有不少親友、鄰居也請我母親做衣服。
  • 那年那月之老三件·縫紉機
    每當我們想起這首詩的時候,我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樣,一定會想起母親,想起那個年代,想起那個「三轉一響」的老物件中的縫紉機!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們,一定會忘的,那個年代把「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叫「三轉一響」!結婚典禮除「衣服錢」,「首飾錢」外,那是必備的東西,否則女方家有權「不嫁」!
  • 深圳大芬藝海2020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本周日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第十六屆深圳創意十二月大芬藝海2020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將於12月27日(周日)下午14:30在龍崗區大芬油畫村達文西廣場老圍東七巷13號三樓藝海拍賣廳準時舉行。深圳大芬藝海拍賣行。據深圳大芬藝海拍賣行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克介紹,公司在線公眾號平臺和公司官網本場拍賣會籌備有半年之久,徵集精品畫作93幅,其中油畫作品58幅,書畫作品為2幅,國畫作品為33幅。本場拍賣會聚集全國各地及法國、韓國、朝鮮等優秀藝術家共62名,創作題材豐富,所有作品質量極高並保真。
  • 萬州時髦女孩用迷你縫紉機DIY手工棉麻物品
    得知網友製作的小清新棉麻物品,均是使用迷你縫紉機,配上彩線、各色紐扣製作而成的。「可以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出自己喜歡的物品,感覺好有意思。」黃瑩說。說幹就幹,黃瑩在網上買了迷你縫紉機,開啟了DIY手工棉麻物品之路。兒時記憶的縫紉機印象深刻沒過幾天,一臺嶄新的縫紉機就來到了黃瑩家。
  • 《三魅影》昨晚拉開藝海劇院回歸大幕
    昨晚,一臺匯集了世界頂尖音樂劇主唱和唱段的《三魅影》在藝海劇院亮相,這是「演藝大世界·上海音樂劇藝術中心」成立之後,在產業化發展上亮出的首個手筆。同時,這也宣告了暫別380餘天后,藝海劇院以全新面貌回歸。
  • 東營英昌鋼琴專賣店開業暨藝海琴行創立28周年慶典儀式隆重啟幕
    來自英昌樂器(中國)有限公司的廠商代表、全國各地的琴行同行、藝海琴行的新老客戶們、東營音樂人以及長期關心和支持藝海琴行成長的社會各界人士150多人,共同見證了這一輝煌而又隆重的時刻。▲藝海琴行總經理、藝海音樂藝校學校校長王海峰先生和出席開業慶典的貴賓為東營英昌鋼琴專賣店啟幕東營藝海琴行創立於1992年12月,28年來,公司秉承『客戶第一,信譽至上』的宗旨,以「貨品出門,負責到底」為口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廣大客商與新老用戶的廣泛信賴。
  • 《母親的香氣——金媛善拼布藝術》終於出版啦!| 藝海情針字字心
    |  小編序 曾有幸見到過金老師這部《母親的香氣》的手稿:不是抄寫整齊、裝訂精美的「手稿冊」,而是隨意在稿紙上信手寫下的一段段文字,然後刪刪改改,劃劃補補。應該可以想像到那幅場景吧?——摘自《母親的香氣》一書」多次參加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加拿大的拼布藝術展覽;2012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傑出手工品認證徽章」, 並收藏作品;2012年當選世界藝術拼布作家協會(Studio Art Quilt  Associates)中國區代表;作品2015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五所高校及聯合國總部展覽;2018年受聘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