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十三五」期間,我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神經末梢」,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基層黨建服務中心大局——
黨旗飄揚新時代 領航揚帆更奮進
工程車往來不停,各種機械作業的轟鳴聲不絕於耳——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項目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桂林洋大道、美蘭機場東延路、海文高速聯絡線北延路等重點路網開工建設,臨空經濟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三期、四期、六期工程同步開工……日前,海口江東新區的一項項重大工程進展順利。這片幹事創業的熱土正處處洋溢著澎湃的活力。
澎湃的活力來自黨建的動力。不僅是江東新區,走在洋浦港碼頭、深入海南生態軟體園……各個項目工地隨處可見黨員突擊隊隊員的身影,他們胸前耀眼的黨員徽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全面改革開放推進到哪裡,黨建工作就要引領到哪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發揮體現到哪裡。「關鍵崗位,黨員頂上」「我是黨員,我先上」成為全省各行各業黨員面對只爭朝夕的自貿港建設最響亮的回答。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4·13」以來,我省堅持加強黨對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領導,以黨的建設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全面過硬,激發基層創造精神和幹事活力,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大組織力量——
盡銳出戰不獲全勝不收兵
12月4日,海南日報記者走進東方市東河鎮西方村,只見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剛剛收穫完一季水稻的村民正在村裡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種下一株株毛豆秧苗。
毛豆種植,正是西方村以「黨支部+企業+科研院所+貧困戶」發展模式,通過黨建引領讓西方村實現脫貧奔小康的一項幸福事業。
2018年,在西方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領下,西方村引進海南歐蘭德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村裡建起了「毛豆·南繁制種」產業精準扶貧示範基地。村民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把地租給基地種植兩季毛豆,除此外村民還可自己種一季水稻。
小小毛豆從此為村民帶來了幸福生活——村裡的黨員幹部帶頭幹起來,2019年貧困戶入股資金742.75萬元,每年分紅36萬元,共有貧困戶及其他村民362戶1660人受益。
西方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平斌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完善灌溉設施,加大科技服務力度,服務保障好毛豆種植·南繁制種基地,努力形成以西方村為中心向周邊村莊輻射的萬畝產業基地,確保發揮規模效益。
回望「十三五」,像西方村這樣的脫貧故事一個又一個地發生在瓊州大地。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項偉大事業中,省領導帶頭建立貧困村黨支部聯繫點,我省各級黨組織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選派最能打硬仗的幹部、組織各方面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集聚,和群眾一起譜寫了一首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交上了一份精彩的脫貧答卷。
「十三五」以來,各級組織部門打出組織措施、培訓措施、管理措施、獎懲措施等「組合拳」,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並舉,為抓黨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了基礎。
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一聲號令之下,全省上下盡銳出戰,精選最佳人員、挑選最強幹將——
截至目前,省委選派赴市縣掛職扶貧幹部94名、駐村第一書記1298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8583名,鄉村振興工作隊抽調人數佔全省公務員的13%,我省成為全國唯一實現鄉村振興工作隊覆蓋所有鄉鎮、村的省份。
對一線扶貧幹部的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推動他們在攻堅戰中拿出「戰」的作風、「戰」的行動、「戰」的成效——
11月9日,我省授予50個單位「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150名同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11月20日,省委組織部印發《關於優先做好優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通知》,優先選拔任用表現優秀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幹部,提出有領導崗位空缺的,可結合工作需要優先考慮表現優秀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幹部;沒有領導崗位空缺或沒有合適領導崗位的,應當優先考慮晉升職級。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全面增強農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能力,成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關鍵因素——
省委組織部開展兩次部務會集體調研,指導海口施茶村、瓊海沙美村等新標杆示範點創建工作。同時,實施農村基層黨建「先鋒引領」工程,打造40個省級農村黨建示範點,選樹300名省級農村黨組織書記標兵,培育2000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培養1萬名有模範帶頭作用的農村黨員。黨建強了,經濟也活了,今年全省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減少到362個,同比下降38.54%。
脫貧攻堅,各類型基層人才就是「金鑰匙」,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按中組部要求,我省建立「短期培訓、職業教育、持續提升」相結合的培養體系,推進農村黨員群眾「雙學歷雙輪訓」教育工程和四個「鄉土工程」,辦好脫貧致富夜校,先後有14758名農村黨員、群眾參加學歷教育,71.68萬人次參加分級輪訓,一大批「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在鄉村熱土建功立業。
5年來,我省湧現出無數勤勤懇懇、勇於擔當的優秀扶貧幹部,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了海南充滿希望的廣袤田野。還有像李龍生、韋求香、王才東、李夏冰等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犧牲的優秀黨員幹部,他們甘於奉獻、攻堅克難的光輝形象,將永遠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奮勇前行。
把黨組織建在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細胞上——
「戰鬥堡壘」就是「發展引擎」
「如何優化服務流程,減少顧客付款排隊的時間?」「如何提升商品推介能力,讓趕時間的顧客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到合適的免稅商品?」這是近日三亞國際免稅城黨委開展組織生活時,來自各個支部的黨員討論的話題。
今年7月,離島免稅政策調整後,三亞國際免稅城客流和銷量猛增。面對新形勢,三亞國際免稅城黨委開展了「免稅先鋒、紅色引擎」的黨建活動,把黨的旗幟樹在一線,把黨員先鋒崗設在櫃檯,為顧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以管窺豹,三亞國際免稅城以黨建促服務的故事,正是我省織密黨的組織體系、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生動案例。
近年來,兩新組織「兩個覆蓋」百日攻堅、機關黨的組織體系優化升級、城市黨建「賦能強基」、城鄉接合部等區域黨建「織網」等「四大行動」相繼啟動,「五級書記抓自貿港建設」的嚴密組織體系築牢了起來。
兩新組織黨建、園區黨建是自貿港黨建的「急先鋒」,省網際網路行業黨委等14個省屬綜合(行業)黨委相繼成立,示範帶動各市縣成立57個「兩新」組織綜合(行業)黨組織;11個重點園區全部成立黨委,黨建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全省兩新組織專職、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達3000名,大大加強了工作力量。
隨著「園區黨旗紅、企業發展強」等黨建創新工程深入推進,兩新組織「兩個覆蓋率」不斷鞏固提升。目前,全省非公企業黨的組織覆蓋率達82.53%,社會組織黨的組織覆蓋率達66.12%,工作覆蓋率達98%以上。
在戰爭年代,黨組織是「戰鬥堡壘」;在自貿港建設時期,黨的組織體系每個節點上的黨支部,就是強勁的「發展引擎」——
在省直機關,「當好排頭兵 建功自貿港」「黨建+優化營商環境」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2020(首屆)海南省直機關「椰樹杯」黨建創新引領工作創優大賽引起廣泛關注,97個單位的177個「黨建故事」,為優化自貿港營商環境添磚加瓦。
在海南生態軟體園的企業服務超市,通過黨組織強力驅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催生極簡審批,3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家企業的註冊,讓企業感受到了極大便利。
在各市縣的「候鳥」工作站、「候鳥」聚居的小區等,「候鳥戀紅巢」黨建工程深化推進。據介紹,針對我省「候鳥」黨員日漸增多的形勢,我省已創建「候鳥」黨支部85個,凝聚了各行各業「候鳥」黨員的智慧力量參與自貿港建設。
不管是在園區,還是在社區,無論是在旅遊景點打卡地,還是在項目工地,「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專題活動深入開展,哪裡有最難啃的「硬骨頭」、最難接的「燙山芋」,都是黨組織第一個「接盤」,都是共產黨員第一個「衝鋒」——
10個月建成博鰲亞洲論壇第二通道,社管平臺綜合樓項目開工後「平均5天一層樓」,「海南速度」不斷刷新……與自貿港建設逐漸匹配的黨的組織體系,正在迸發出更為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
用優質服務不斷刷新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打造社會治理的生力軍
「我是一名孤寡老人,行動不便。自從有了『長者飯堂』,每天有志願者送飯到家裡,還經常有人打電話過來問候……吃得放心、也開心。」12月1日,居住在三亞市天涯區儋州村社區的84歲老人孔學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老人不斷稱讚的「長者飯堂」,由三亞首個區級黨群服務中心——天涯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而敬老服務已經成為這裡黨建文化的重要內容。如今,「長者飯堂」也成了周邊老年人群體的「網紅」,大家紛紛來此「打卡」,乾淨、實惠、方便,成為眾多老年人點讚中的關鍵詞。
服務有溫度,黨建聚人心。不僅僅是「長者飯堂」,在三亞市,29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遍地開花的黨群服務中心,拿出真心真情,為群眾解決了一大批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十三五」以來,我省突出前瞻思維和系統思維,落實「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逐年加強以城市黨建為龍頭、把農村和兩新組織等其他領域黨建融入其中的系統建設、整體建設,創新探索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不斷地刷新著人民的幸福指數。
我省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打造「15分鐘黨建圈」,由黨員幹部組成的「網格員」走家串戶的繁忙身影處處可見——
群眾家裡要是遇到了難事,只需一個電話,網格員就會上門提供幫助。其中海口市投入5億元加大基層基礎保障,新建一批黨群服務中心,把黨建陣地延伸到樓宇、村民小組等基層。
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城市街道(社區)黨員幹部用「腳力」摸排疫情,推動黨領導下的「多網融合、一網聯動」模式,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宣傳防疫知識,服務好每一位市民——
疫情期間,海口市龍華區成立了82支以黨員為主體的「跑腿小分隊」,一對一、點對點服務保障好居家隔離人員健康管理和生活需求,做到了管理有「硬度」,服務有「溫度」。
在基層農村,面對各種社會治理中痛點難點問題,由黨員組成的「突擊隊」,正成為社會治理的「先鋒隊」,因此,三亞中廖村、儋州南羅村等10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瓊海沙美村案例被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丹村,村裡的黨員先鋒隊將「黨建+禁毒」「黨建+表率」以及「黨建+調解委員組」等融會貫通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運用多種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助力平安鄉村建設。如今,丹村吸毒人員為零,成為「無毒村」,村民都有了對新生活的盼頭。
黨旗飄揚新時代,領航揚帆更奮進。在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的海南各個領域,一面面鮮紅黨旗獵獵飄揚,黨組織挺在一線、黨員衝鋒一線已成為輝映椰風海韻的靚麗風景線。
各領域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宣誓,「十四五」時期,將牢牢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把每個基層黨支部都打造成堅強戰鬥堡壘的方向,堅定不移樹立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的雄心壯志,爭創自貿港建設基層黨建新標杆,更加有效地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在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勇挑重擔、再立新功。(記者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