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筆華醫話》可以訂閱!
臨床辨治分隂陽 寒熱真假辨仔細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原文】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11)
【注】本條是舉例說明分辨寒熱真假的要點。發熱、惡寒是感病常見的表現,對於辨別疾病的表裡寒熱和寒熱的真假,皆有意義,故仲景之本條以其為例,提示根據病人的某些自身矛盾的症狀,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分辨寒熱真假的一個要點。
身體為表,藏府為裡,此以內外分表裡也。皮膚為表,骨髓為裡;六府為表,五藏為裡,此以身體之淺深,藏府之陰陽分表裡也。病人,已病之人也:身大熱,謂通身內外皆熱,三陽證也。反欲得近衣者,乃是假熱,雖在皮膚之淺,而真寒實在骨髓之深,陰極似陽證也。身大寒,謂通身內外皆寒,三陰證也。反不欲近衣者,乃是假寒,雖在皮膚之淺,而真熱實在骨髓之深,陽極似陰證也。
病人身大熱,反而怕冷,想要穿衣服,是熱在淺表,寒在內裡的外假熱、裡真寒證。身大寒,反而不怕冷,沒有穿衣服的要求,是寒在淺表、熱在內裡的外假寒、裡真熱證。切不可見發熱為熱證,見惡寒為寒證,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按】此以人之苦欲,測其寒熱真假,而定陰陽之證也。當與少陰、厥陰病論中表熱裡寒、裡熱表寒、脈滑而厥、惡寒不欲近衣、口燥咽乾等條參看。
【集注】
1、成無己曰:皮膚言淺,骨髓言深;皮膚言外,骨髓言內,身熱欲近衣,表熱裡寒也;身寒不欲近衣,表寒裡熱也。大抵表熱裡寒,脈必沉遲;裡熱表寒,脈必滑數,須當辨之。
2、鄭重光曰:皮膚者,骨髓之外,浮淺之分也;骨髓者,皮膚之內,沉深之分也。欲得近衣,借外以御內,此真寒也;體有著而成忤,不在衣之厚薄,此假寒也。不察人之苦欲,何以測其真寒、真熱而定標本乎?
3、程應旄說:「寒熱之在皮膚者,屬標屬假;寒熱之在骨髓者,屬本屬真。本真不可得而見,而表假易惑我以形,故直從欲不欲處斷之……情則無假。」
怎樣理解「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辨識「病人身大熱」的病證表現是自覺發熱而不是體溫明顯升高,或是體溫略微升高。
張仲景論「反欲得衣者」而強調「病人身大熱」是假熱,若是大熱證,一般不會怕冷欲穿衣或加被。
張仲景論「熱在皮膚」的特點是突出熱的病證表現在肌表。
張仲景論「寒在骨髓」的特點是強調寒的病機在裡。
根據張仲景既論「病人身大熱」而又論「寒在骨髓也」的另一辨證精神是強調辨表裡兼證,即在表是太陽傷寒證、或太陽中風證、或太陽溫病證,而在裡則是陽虛證。
怎樣理解「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辨識「身大寒」的病證表現是自覺怕冷而不是體溫下降,或體溫略微偏低。
張仲景論「反不欲近衣者」而強調「身大寒」是突出在外是假寒,若是大寒證,一般不會怕熱不欲穿衣或加被;如有怕熱不欲穿衣著被,則是陽氣暴脫,病情危重,難以救治。
張仲景論「寒在皮膚」的特點是突出寒的病證表現在肌表。
張仲景論「熱在骨髓」的特點是強調熱的病機在裡。
根據張仲景既論「身大寒」而又論「熱在骨髓也」的另一辨證精神是強調辨表裡兼證,即在表是太陽傷寒證、或太陽中風證、或太陽溫病證,而在裡則是陽熱證。
參加2015年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術年會(前排左二是筆者)
聯繫電話:18901516960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xiaoleiyisheng
本公眾平臺由王曉雷醫生管理,定期發表養生問題,健康知識。
王曉雷醫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就任於北京朝陽醫院、解放軍總政機關門診部長期從事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腫瘤科門診,現任陝西省萬鎖中醫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江蘇省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乳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