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女性主義的五點錯誤認識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女性已經獲得平等,這個想法經常被我們所生活的資本世界所強化。被各種消費品包圍的我們,常常被誘導去把解放和購買這些商品的自由混淆起來,把真正的解放和在特定小領域裡面的選擇混淆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女性主義遭受著形象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常常與女性主義的進步一同加強,甚至形成了一個制度性的向女性主義所獲成果的衝擊。例如,某些團體相信他們將會在權力再分配中失敗,所以不懈地詆毀和破壞女性主義運動,為女性主義刻上負面的烙印。這種觀點叫做反女性主義(anti-feminism)。

這衝擊的其中一個後果是,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這一概念的產生。有些人承認,女性主義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時他們相信,女性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女性主義應該被放棄。他們認為,「我們已經被解放了。」一如所有的總結性發言,這一條也似乎包含著一些真東西:在某些領域裡女性的狀況的確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而,儘管事實上20世紀後期美國女性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我們與真正的平等還相距甚遠。僅僅舉幾個例:貧窮率、暴力、色情物品、HIV/AIDS。在這些問題上,還有更多更多的問題上,女性的狀況甚至是歷史上最差。在許多領域,女性的狀況還有待提高。世界上大部分女性的生活依然艱苦。

女性已經獲得平等,這個想法經常被我們所生活的資本世界所強化。被各種消費品包圍的我們,常常被誘導去把解放和購買這些商品的自由混淆起來,把真正的解放和在特定小領域裡面的選擇混淆起來。當身體變成了潮流、髮型、裝飾、身材的焦點時,個人風格被誤以為是個人自由。我們也被誘導去把表達的自由理解為平等和社會正義意義上的自由。其中,大眾文化和媒體理所當然地起到極大作用。我們常常在享受著部分由女性主義所帶來的自由,卻同時忘記了維持這些自由的掙扎和努力。

大多數要唱衰女性主義的人、團體和體制會把女性主義與這些觀念結合在一起:

(1)女性主義者都是一些憤怒的、發牢騷的女人,她們摩拳擦掌,毫無幽默感,隨時誇大女性的狀況;

(2)女性主義者們要麼憎恨男人,要麼希望變成男人,自私地想要獲得駕馭男人的權力;

(3)所有女性主義者都是拉拉,都是希望與其他女人形成愛情關係的女人;

(4)女性主義者都反對母親的角色,將孩子看作負擔,拒絕任何女性特徵;

(5)女性主義者僅僅只是中產階級白人女性消遣時間,嘗試改變社會經濟問題的活動而已。

這些都是非常容易被粉碎的神話。首先,儘管存在著某些以憤怒回應社會不正義的女性主義者,但大部分女性主義者事實上在很耐心地工作著。事實上,男性在社會上展現出比女性多得多的憤怒。通常,男性的怒氣還通過暴力、戰爭、校園槍擊等等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是我們常常卻把男人的憤怒僅僅看作是對環境的自然的人類反應而已。大男子主義顯而易見。不過是幾個憤怒的女性主義者比其他同樣希望改變現狀的大部分獲得更多的曝光率而已。真正的問題應該是,面對著當下美國以及全世界範圍內不同程度的不正義,女性為什麼還不憤怒?女性主義者並非在誇大這種不正義;不正義是當代社會的中心組織形式。我們應當審問,為什么女性的憤怒會引發這麼多的負面反應?這些強烈的負面反應原因很簡單:因為女性的憤怒衝擊了我們社會裡面的禁忌,而這些禁忌剛好就是讓女性放棄反抗、繼續屈從的武器。這些禁忌讓女性變得被動。憤怒被看作是摧毀性和不恰當的,與我們社會中對女性的想像格格不入。所以,女性的憤怒的表達被詮釋為敵意。

第二,女性主義者被說成憎恨男人。女性主義者認同女性和女性對移除不平等的追求,女性主義者要求男性去理解性別特權如何在男性的生活中起作用。許多男性也很樂意這樣做,因為社會上的男性性別特權同時也會限制男性的發展。要求清算性別特權不等於憎恨男人。為什麼這兩者會被誤解?為什麼男人從來不會被說成憎恨女人?厭女症(misogyny)比比皆是。我們每天都看到厭女症如何影響甚至毀滅一個女人的生活的例子。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女性主義者都與男性有著親密關係並且某些女性主義者是男人。一些男性很樂意稱自己為女性主義粉(pro-feminist),因為女性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管如何,女性主義憎恨男人的神話,就是為了阻止那些仍然喜歡男人的女人成為女性主義者。她們常被灌輸避免任何的政治立場,因為這樣會得罪男人。

女性主義者回應這一神話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看一下,這種言論背後所體現的男人害怕失去權力的過度敏感。只有男性中心社會(patriarchal society)才會把女性的參與當作男性失去權力的標誌和對男性權力的威脅。這正好反映了,我們現在的確生活在一個競爭性的男性中心社會,女性主義立場被假設成要奪取統治男人的權力。並且,僅僅只有在大男人社會裡面,男人佔據舞臺中心的時候,另一群體的參與才會意味著把原來的群體趕走。簡言之,男性統治鼓勵人們認為,凡是認同女性就等於憎恨男人,女性對權力共享的追求就等同於奪權。男性中心的邏輯就是有人收穫,有人就要失去。

回應「女性主義者都希望成為男人」的說法。女性主義者的確想要在社會上獲得與男人同樣的權利和權力。但是,女性主義者不是要鼓勵女性成為男人,而是重視作為女人的價值。反對女性主義的人常常混淆什麼是相同(sameness),什麼是平等(equality)。他們說女人永遠不能跟男人平等,因為男人女人本身是不一樣的;平等是危險的,因為這樣會使女人不再女人。女性主義者當然知道和認同差異,女性主義追求的僅僅只是這些差異必須獲得平等的尊重。

第三,女性主義者被認為都是拉拉,這樣說是為了防止女人加入女性主義運動的陣營。這個策略叫做「lesbian baiting」(故意將你說成是拉拉來惹你厭惡)。女性主義者當然鼓勵女性自由選擇自我和追求愛情。儘管有些拉拉是女性主義者,大部分拉拉不是,並且大部分女性主義者是異性戀者。女性主義者並不把被稱為拉拉看作是一種侮辱。相反,恐同(homophobia)才把這看作侮辱。把所有女性主義者叫作拉拉,正是恐同者想要拉攏女性,防止她們成為女性主義者的策略而已。這個神話也和憎恨男人的神話緊密聯繫,因為拉拉常常也被認為是憎恨男人的。再說一次:就算拉拉喜歡女性,這不必然等於,拉拉憎恨男人。

第四,女性主義者沒有反對母親的角色,而是嘗試去改善女性成為母親的狀況。女性主義反對附在「女人」這個社會形象中的各種限制,例如以往的束腹和各種危險的所謂使得女人美麗的用具和活動。許多女性主義者追求的是賦予真正的女性價值和尊重。

第五,女性主義被認為只是中產階級白人女性的消遣而已,跟其他群體的女性毫無關係。這種看法使得女性研究被認為僅僅是關於中產階級白人女性的生活而已。(換在中國,就是僅僅關於中產白領女性。——譯者注)這種批評是重要的,因為歷史上的女性運動的確也存在某些明顯或不明顯的種族歧視,白人女性現在佔據各種社會的權力地位和權威。底層女性並沒有被很好地代表。大學裡面做女性研究的教職工和學生大多是白人和經濟上較富裕的女性。不過,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把女性運動的成果轉化為對所有人的生活都產生影響的社會運動。作為一門學科的女性研究也在努力提高校園裡面的多元化,儘管仍需加油。承認和鼓勵多元,改變社會的各種壓迫,正是女性研究的中心工作。Bell Hooks在《女性主義政治》一書中認為,女性主義正是如此這般的運動。她強調,任何女性運動都包括要求白人女性拷問白人特權,理解性別角色、種族、社會階層等等的相互聯繫。

……

第一次和第二次女性運動對當代美國女性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但許多問題仍然需要面對。女性仍然面對著工作場所的歧視和性騷擾,家庭暴力,強姦與虐待,教育不平等,貧窮,種族主義,恐同等等等等的問題。女性研究提供了定位這些問題的場所,來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展望一個正義和平等的世界,提供改變的策略。

(摘譯自:「What Are the Myths Associated with Feminism?」, in Women’s Voices, Feminist Visions.)

相關焦點

  • 後現代女性主義認識論 | 女性主義讀書會
    通過前面對哈丁和娜若嫣文章的閱讀,我們對女權主義認識論——尤其是這其中的經驗論和立場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正如我們所總結到的,經驗論和立場論都非常重視女性(作為一個切實存在的群體)受到壓迫的經驗。而這種從女性受壓迫的經驗出發的方法論卻並非所有女性主義認識論學者的共識,許多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理論家就對此提出了質疑與批判。
  • 國際關係理論: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研究者在有關戰爭與衝突方面、安全與共同體問題、國際機構中的政策制定問題,外交政策、社會性別維度的全球化和全球重組、倫理與人權、種族、社會性別與階級等一系列國際關係議題上發出女性的聲音。正如著名女性主義國際關係學者辛西婭·安羅(Cynthia Enloe) 在一次訪談中講到, 「如果你走人某個政治科學系,發現他們沒有設立任何有關社會性別的課程,你就可以認定這是一個的已經落伍的系」。在把女性主義對國際關係理論的介入的進行全面的梳理後,可以看到,女性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在其已有的成果中,有成功也有不足。
  • 後現代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被誤解的女權(4)
    最近關於「女權」的話題,引起廣泛討論和關注,有人認為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種極端女權的迷惑行為,大眾普遍對「女權」認識不夠清晰,甚至有不小的誤解。
  • 生態女性主義之辨
    第三,這些研究對於主流哲學的重要意義。不能盡數,唯求敷用。正如女性主義本身的多樣性,生態女性主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生態主義的女性主義」這個詞的背後,是以各種不同的視角、看待對於女性的壓迫和對於自然的壓迫二者之間的關聯之本質。這些視角的不同亦反映了其對於自然的不同理解、對環境問題的不同態度。所有生態主義色彩的女性主義哲學,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可稱為「生態女性主義」,沒有標準的答案。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然而「gender」這個詞作為女性主義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所具有的含義就絕不僅僅是這麼簡單了。在2000年出版的由洛蘭·科德主編的《女性主義理論百科全書》中,有關社會性別的詞條中談到:在普通字典的定義中所遺漏的正是社會性別——基於生物學的性別基礎上的社會角色——對於女性主義思想的意義。
  • 觀點 | 女性主義藝術:重新認識你自己
    為了反抗男性的話語霸權,當時的女藝術家們開始從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各種家庭與社會遭遇等角度開始創作,其中不乏一些激進的社會介入行為。隨著女性主義藝術的不斷拓展,它成為20世紀後半葉藝術界的一道獨特景觀。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無數女藝術家為女性主義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代表性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 女性主義讀書會丨生態女性主義
    》系「婦女與社會性別」譯叢之一,根據女性主義的歷史演進,對各派理論給予了細緻的說理和精當的評價,力求作出辯證的分析,既討論其優點,也指出其不足。圖源丨網絡生態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即是與自然生態環境等相關理論聯繫的女性主義思想。而其具體的聯繫,也可簡單概括為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與對自然的損害之間的類比和聯繫。
  • 女性主義
    官方通報中沒有公布具體原因,只說是婚姻糾紛,但我想歸根結底這與錢有關,於是評論中有說女方漫天要價,男方行為事出有因的。我想起去年我校的一名女教師被丈夫殺死,便有謠傳這名教師出軌,丈夫惱羞成怒的。還有幾年前鄰縣一位中年女性被人在荒野焚屍,大家便猜測她是妓女,實際是兇手與被害者約定去賭博,途中兇手見財起意,將該女子殺死。
  • 李銀河:《女性主義》
    十五年前李銀河寫作的女性主義入門書,因為強調平等而使用「女性主義」而非「女權主義」的表達。但直到今天,我們關於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的公共討論仍然缺乏基本共識,情緒化表達幾近驅逐了理性辯論。不過,女性主義在西方社會也是經歷了長久的時間才逐漸發展出較為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我們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李銀河《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綜述&基礎必讀
    下面是引用知乎用戶@女木水回答的摘錄: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是feminism一詞在國內的兩種譯法,實際上更準確的翻譯當然是女性主義,feminine(女性氣質的;陰性的;陰柔的),female(女性的;雌性的),femin+ism=女性+主義(也曾有人翻譯成「雌性主義」或「陰性主義」)。
  • 我們為什麼要談女性主義
    根據本次問卷的調查結果,我們將就「樣本性別比例偏差的原因」、「對女性主義的了解與參與意願」、「對女性主義者特質印象的剖析」、「如何推進『女性主義』的發展」「改變性別不平等的建議」五個問題展開分析。2.對女性主義的了解與參與意願在本次調查中有95.35%認為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存在差異,並且有91.86%對女性主義有一些基礎認識,其中在對女性主義了解的調查對象中
  •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辯護 | 女性主義讀書會
    在上一章節有關女權主義認識論的討論中我們了解分析到了其中的三個主要流派,即女權主義經驗論、女權主義立場論以及女權主義的後現代理論。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發現在經驗論者與立場論者主要關注婦女作為群體而受到壓迫的(經驗)事實之時,一部分後現代主義女權者對這種將經驗作為歷史研究之基礎的方法論進行了質疑與批判。而與此同時,後現代女權主義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 女性解放與跨性別女性主義
    然而,跨性別者早已通過不同的途徑而被編織進了所有旨在重塑身體、機構、幻想、法律、文化、時間和空間的物質性根本規則的女性主義介入的構造當中。我的論點是,英國女性解放運動[4]的行動的認識論和本體論遺產,就英國的「性別批判論」女性主義者如何大肆表達其關於女性主義為何以及女性主義者是誰的那些論點而言,可悲而又不負責任地缺席了。
  • 列維納斯與女性主義
    例如,伊瑞葛來的討論就有把女性錯誤地實體化為女性的身體的危險,因此, 批評她的闡釋具有本質主義傾向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桑佛德的結論是 ,列維納斯關於女性的論述對女性主義毫無貢獻 , 這是因為他筆下的女性基本上是一種書齋式的抽象的哲學範疇 , 而與經驗意義上的女性毫無關係。
  • 女性主義藝術
    在1970年8月(第十九次憲法修正案實行的五周年慶,該法案賦予了女性投票權),婦女們評定她們從1920年以來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進步,但結果令她們感到失望。在藝術領域,女性藝術家大概佔藝術家總數的一半,但在紐約,只有18%的商業畫廊願意展出女性的作品。在1969年惠特尼年展(現在是雙年展,美國為在世藝術家所舉辦的最重要的展覽之一)上的143位藝術家之中,只有八位是女性。
  • 沉默規則打破者:女性主義四人談
    其最終尋求的,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的解放,而這些「解放」的實現,則要基於對於「人」,對於身體,對於愛之認識的不斷重新發現。1女性主義:社會革命與身體革命沈睿:眾所周知,雖然英文詞只有一個feminism,但在漢語語境下卻被翻譯成兩個有不同側重的中文詞:「女性主義」強調女性性別的被壓迫,「女權主義」強調女性的權利。
  • 女性主義藝術 Feminist Art (之五)
    【藝術系譜】女性主義藝術  Feminist Art (之一)【藝術系譜】女性主義藝術  Feminist Art (之二)
  • 當下,我們還需要女性主義嗎?
    《喬芙蘭夫人的沙龍》勒芒尼耶繪女性主義,是一種特殊的伸張。
  • 社研說 |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概述——《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讀書筆記(一)
    對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批評主要由兩點引發:1)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認為政治權利的重要性高於經濟權利;2)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傳統上強調婦女和男性同一性的傾向。一、婦女應該/願意/能夠和男人一樣嗎?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強調個人利益高於共同利益,選擇高於承擔。
  • 生態女性主義:性別、文化與自然
    與此同時,作為生態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合體,生態女性主義這一概念自身亦存在一些不妥乃至悖論,在發展中面臨著各式理論和實踐困境,這些正是生態女性主義所力圖解決和克服的。關懷倫理作為女性主義重要組成部分,其強調關懷、關係、情境和同情,顯示出對生態女性主義批判和困境的可能解決的巨大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