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課|日曬、水洗、蜜處理

2021-12-21 米生活美學社

在本周的咖啡分享課上,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日曬、水洗、半水洗是什麼意思?對咖啡風味有何影響?

課堂中老師口述了答案,在回頭課中,小米生活美學社將對這一問題再進行一次圖文並茂的詳細解答。

咖啡樹是多年生植物,成年後每年都會結咖啡果,咖啡果裡的種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咖啡豆。

咖啡豆經過脫膠水洗乾燥之後,成為顏色發綠的咖啡生豆,可進一步用於烘焙,最終用來製作飲品。

在咖啡種植戶會完成採摘咖啡豆工作後,需要將咖啡豆(種子)從果實中分離出來進行乾燥處理,不然咖啡果會腐壞。

部分咖啡種植戶會自行處理咖啡果,而加入了大規模合作社的種植戶,會將咖啡果送往集中處理站進行水洗或其他處理。

通常有3種常見的處理方法,分別是:日曬處理法(也叫自然處理)、水洗法、半水洗法(有時也叫蜜處理)。

日曬處理方式的根本緣由是,咖啡處理地區缺水,無法進行水洗(非洲地區)由於水資源匱乏或其他歷史原因,一些地區慣用自然(日曬)處理法。

具體做法是:將收穫的咖啡果直接放在曬架上,經過大約20天的日照,鮮紅的果實會失水、縮小、變黑。(日曬時需要定期耙一耙,確保每顆咖啡豆都能均勻地獲得日照,同時避免果實發黴或發酵。)等到咖啡果變幹、變硬,果肉變得與葡萄乾一般,就可以用機器將咖啡豆分離出來了

將咖啡果倒進一個大水槽未成熟的咖啡果(雖然果皮是紅色,但裡面的咖啡豆還沒有發育好)會浮在水面上,撇去這一部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脫膠。

脫膠機會將咖啡果劈開,分離咖啡豆和果肉。脫膠後,咖啡豆表面還是會黏著一層果肉,需要將其放進另一個空水槽,用塑料布蓋上,發酵12~24小時,依靠天然酵母分解果肉中的糖分,去除黏著的果肉。

此方法包含水洗法的第一步脫膠處理,然後將帶有果膠的咖啡豆直接曬乾。

日曬階段,果肉顏色會變深,根據表面果膠殘留的多少,有的豆子變成紅蜜(果膠殘留多),有的變成黃蜜(果膠殘留少)。通常,果膠殘留越多,所需日曬時間越長,咖啡最終的風味也會越豐富、甜度越高。

處理方法是繼產地、烘焙方式之後,對咖啡風味影響最大的因素。

水洗法:這種方法處理的咖啡容易凸顯其酸味,並具有輕盈至中等厚實度的口感,柑橘韻最突出。

日曬法:處理後的咖啡味道最「狂野」。可以甜如糖漿,其水果韻類似燉煮過的水果味,處理得比較好的還會有輕微的辣味或「酒」味。

半水洗法(蜜處理):結合了上述兩種方法的優點。酸味依然豐富,但是因為咖啡豆裡保留了更多的糖分,酸味更為溫和。同樣,因為糖分高,可以像糖漿一般甜蜜、醇厚。經蜜處理的咖啡味譜跨度最廣。

「小米生活美學社」是小米集團認證,集社交、學習、活動於一體的官方社團。

社團以「發現生活之美,做美的主人」為宗旨,向小米人倡導自然健康的美學生活方式。

通過花藝、咖啡、烘焙、展覽、詩歌、戲劇等美學項目,幫助小米人釋放工作壓力,回歸生活本真。同時,社團積極開展專業的培訓項目,令小米人擁有第二身份,掌握生活的別樣美。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日曬、水洗、蜜處理   則區分每種方法的依據是在咖啡乾燥之前,果實中有幾層物質被去除。▼最後,與日曬發一樣,水洗咖啡都也有挑尋和分級的過程,用來剔除瑕疵豆,並確保較佳的質量,再交給出口商賣到世界各地。【 自然水洗法: 利用高壓水洗機處理咖啡豆的方法 】
  • 咖啡知識乾貨:咖啡的三大處理方式,日曬、水洗、蜜處理
    我們通常把從咖啡果實到咖啡豆的操作過程稱為咖啡處理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等,這些處理方式各有不同。首先,一顆完整的咖啡果實除了最內部的咖啡豆種子外,還有一層銀皮,羊皮,果膠,和最外層的果皮部分。我們所說的「咖啡處理法「就是要把咖啡豆以外的部分去除掉。
  • 咖啡知識 | 一篇文章讓你明白咖啡豆日曬處理、水洗處理與蜜處理的區別!
    哥斯大黎加把去果皮日曬法與自身國情相結合,針對保留果膠量的多寡,乾燥時間的長短改良成為蜜處理法。從而也分化出更加明細的黑蜜處理,紅蜜處理、黃蜜處理、白蜜處理。  水洗處理:浮選→去除果皮果肉→12-48小時發酵→水洗清洗咖啡豆→乾燥→入庫 蜜處理:浮選→去除果皮與部分果膠→日曬乾燥→入庫 由左往右分別為日曬處理(未去殼)、水洗處理(未去羊皮)、蜜處理(未去羊皮)日曬處理的成本是最低的
  • 咖啡生豆處理法,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自然日曬處理法:保留所有物質        巴西式半日曬:自然脫除果膠  2.   完全水洗法:利用水洗和發酵的方法去除果皮果肉及黏膜. 蜜處理法:去除果皮果肉,保留部分或所有黏膜(蜜)二、分析每種生豆處理方法:  1.
  • 看懂咖啡店餐牌上的水洗、日曬和蜜處理
    咖啡豆的水洗和日曬處理就是建立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發酵機制上的。我們都知道溫度、溼度、細菌的品種和原料成分等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發酵結果,因此,水洗和日曬可謂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咖啡生豆處理前首先會去除浮豆(即成熟度不足、顆粒發育不良的咖啡實)、枝葉和土石等,然後簡單地清洗表面(適用於需要脫皮的處理方式中);水洗處理
  • 咖啡處理法(二)︱半水洗&蜜處理&果肉日曬法
    半水洗處理法(Semi washed)可以說是日曬法與水洗法的結合。其理念是用比水洗法更少的水資源,生產出比日曬法風味更淨、比水洗法口感更厚的咖啡,此處理法盛行於印尼,曼特寧等地,巴西近年也開始使用半水洗法。
  • 你要真把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講明白,本姑娘就從了你
    你要真能把日曬、水洗、半水洗和蜜處理給我講明白,本姑娘今晚就從了你。女神要真能跟我這麼說該多好啊,這可比租輛瑪莎拉蒂帶她兜風實惠多了。
  • 分享 ︳水洗、日曬、蜜處理,總有一種處理方式滿足你
    在種子外層有外果皮、果肉、果膠、內果皮與銀皮等構造,而加工處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這些外部的構造,以取得內部的咖啡種子。各種處理法,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去皮取豆。基於成本的經濟考量,也包含氣候等天然環境條件的不同,使得取豆的處理過程不見得一樣,但是,過程,確實會影響結果!日曬法是最古老、省事的生豆處理法。
  • 咖啡課堂|咖啡生豆的三種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
    由外至內依次為:外果皮 → 果肉→果膠→羊皮紙 → 銀皮(緊貼豆子) → 咖啡生豆市場上常見的咖啡豆基本是通過日曬、水洗、蜜處理三種處理方式所得,但咖啡處理法的革新也從未停止。比如近年來在專業賽事中便有選手創新使用了紅酒處理法 /類紅酒處理法 。
  • 日曬/水洗/蜜處理/厭氧發酵……1次搞懂咖啡處理法!
    水洗、日曬、蜜處理是最常見的三種後制處理法,影響咖啡風味的走向至關重要。⚫蜜處理法⚫為了減少水資源浪費!水洗法生產一公斤生豆要消耗40公升以上的水,為改善此點,蜜處理改用機器刮除果皮與果肉,剩下一點點果肉及果膠再用發酵方式分解洗去。
  • 從頭認識咖啡05 | 咖啡的水洗、日曬、蜜處理究竟是什麼?
    👉點我複習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區別從咖啡果實到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即把咖啡種子以外的東西全部去除的方法,稱為咖啡處理法。常見的咖啡處理法有三種:水洗處理、日曬處理和蜜處理。採收後的咖啡漿果,先用去果皮機將外果皮及大部分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
  • 水洗、日曬、蜜處理瑰夏咖啡豆風味特點
    相信接觸過手衝咖啡的小夥伴對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一點都不陌生!日曬處理法接下來前街聊的是日曬處理法。前街認為日曬咖啡與水洗處理和蜜處理咖啡相比,酸度最低、甜度最高、觸感最清楚、但乾淨度略低。風味上會產生更多的漿果類的調性,也更為複雜。生豆表面略帶銀皮,呈黃綠色,熟豆中間沒有銀皮線。
  • 【日曬、水洗、蜜處理】不同的咖啡豆處理方法對咖啡的風味有什麼影響?
    咖啡果是形似紅櫻桃的果實,每個果實裡內有2顆咖啡豆,將咖啡果、咖啡豆經過處理後,才會是我們平常看見的樣子。一杯咖啡的製作包含了採收、處理、去皮、挑豆、烘焙、儲存、研磨、衝泡等過程,其中「處理」這個步驟,就是影響咖啡風味的初步關鍵之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水洗法、日曬法、蜜處理法等諸如此類的名詞?到底這些不同的咖啡豆處理方法對咖啡的風味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 蜜處理和日曬處理的咖啡為什麼甜如蜜?
    懂咖啡的人都知道有日曬、水洗處理法,你曾好奇咖啡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是什麼嗎?有比其他處理法的咖啡好喝嗎?此文帶你來探討什麼是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法、有什麼特色和差別、以及了解咖啡處理法對咖啡師和烘豆師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咖啡主要的處理法有分三大類:日曬、水洗、蜜處理。
  • 咖啡師養成記 | 什麼是半日曬處理?半日曬與半水洗處理有什麼區別?
    ,但半日曬處理與半水洗處理大家就一臉懵懂了,這究竟是個怎麼樣的處理法呢,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呢? 半日曬?半水洗?其實半日曬處理法與半水洗處理法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同一種處理法,因為其處理方式正好都有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的過程,但其實它正確的叫法應該是Pulped Natural,即果肉日曬法。
  • 精品手衝 日曬處理 水洗處理 紅蜜處理耶加雪菲手衝咖啡風味區別
    在前街咖啡的菜單上可以看到的耶加雪菲咖啡有三種不同處理法處理,分別是水洗處理,日曬處理和紅蜜處理。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處理法處理的耶加雪菲風味有什麼區別。前街咖啡認為日曬法是讓咖啡果實自然乾燥,咖啡豆得以在果實內部自然熟成,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幹擾,因此日曬法所處理的咖啡豆會將本身的風味放大,醇度濃厚,風味濃烈,且會散發出甜味。代表咖啡——前街咖啡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日曬紅櫻桃
  • 看懂了水洗日曬,卻沒弄懂咖啡蜜處理?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之前也科普過很多它們的特徵區別,沒弄懂的小夥伴可以轉到這裡【傳送門】!哥斯大黎加種植咖啡豆地區都集中在塔拉曼卡山脈,那裡海拔1200-1650米,那麼雖然降水豐富,但由於在高山,無法蓄水,也難以支撐耗水量大的水洗處理,也不像非洲那樣有長時間的光照,日曬處理也風險大。於是便借鑑了巴西的半日曬處理法。
  • 咖啡處理法 | 溼刨法、半日曬、果肉日曬以及蜜處理
    昨天我們聊了一下日曬跟水洗處理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介於日曬和水洗處理法之間的那幾種處理法:溼刨法、半日曬處理法、果肉日曬以及蜜處理,這幾種處理法是怎麼樣的
  • 咖啡的處理方法 | 印尼溼刨法,去果皮日曬,蜜處理
    一般來說有三種處理法,分別是:  日曬法  水洗法  介於日曬與水洗兩者之間的處理法:包括半水洗(溼刨法)、巴西去果皮日曬法、蜜處理法      蜜處理法既保留了水洗法的乾淨,儘管沒有水洗處理的那麼明亮,但是卻增加了甜度與焦糖口感。
  • 水洗瑰夏和日曬瑰夏 巴拿馬瑰夏咖啡豆水洗和日曬處理風味的區別
    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越來越多處理法處理瑰夏咖啡豆。這次前街咖啡就說一下關於兩種傳統的處理法日曬和水洗處理的瑰夏咖啡豆有什麼不一樣。瑰夏品種瑰夏指的是一種咖啡品種,英文叫「Geisha/Gesha」,又恰巧與日語中的「藝妓」(Geisha)同名,所以亦有人將瑰夏品種喚作藝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