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咖啡分享課上,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日曬、水洗、半水洗是什麼意思?對咖啡風味有何影響?
課堂中老師口述了答案,在回頭課中,小米生活美學社將對這一問題再進行一次圖文並茂的詳細解答。
咖啡樹是多年生植物,成年後每年都會結咖啡果,咖啡果裡的種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咖啡豆。
咖啡豆經過脫膠、水洗和乾燥之後,成為顏色發綠的咖啡生豆,可進一步用於烘焙,最終用來製作飲品。
在咖啡種植戶會完成採摘咖啡豆工作後,需要將咖啡豆(種子)從果實中分離出來進行乾燥處理,不然咖啡果會腐壞。
部分咖啡種植戶會自行處理咖啡果,而加入了大規模合作社的種植戶,會將咖啡果送往集中處理站進行水洗或其他處理。
通常有3種常見的處理方法,分別是:日曬處理法(也叫自然處理)、水洗法、半水洗法(有時也叫蜜處理)。
日曬處理方式的根本緣由是,咖啡處理地區缺水,無法進行水洗(非洲地區)由於水資源匱乏或其他歷史原因,一些地區慣用自然(日曬)處理法。
具體做法是:將收穫的咖啡果直接放在曬架上,經過大約20天的日照,鮮紅的果實會失水、縮小、變黑。(日曬時需要定期耙一耙,確保每顆咖啡豆都能均勻地獲得日照,同時避免果實發黴或發酵。)等到咖啡果變幹、變硬,果肉變得與葡萄乾一般,就可以用機器將咖啡豆分離出來了
將咖啡果倒進一個大水槽未成熟的咖啡果(雖然果皮是紅色,但裡面的咖啡豆還沒有發育好)會浮在水面上,撇去這一部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脫膠。
脫膠機會將咖啡果劈開,分離咖啡豆和果肉。脫膠後,咖啡豆表面還是會黏著一層果肉,需要將其放進另一個空水槽,用塑料布蓋上,發酵12~24小時,依靠天然酵母分解果肉中的糖分,去除黏著的果肉。
此方法包含水洗法的第一步脫膠處理,然後將帶有果膠的咖啡豆直接曬乾。
日曬階段,果肉顏色會變深,根據表面果膠殘留的多少,有的豆子變成紅蜜(果膠殘留多),有的變成黃蜜(果膠殘留少)。通常,果膠殘留越多,所需日曬時間越長,咖啡最終的風味也會越豐富、甜度越高。
處理方法是繼產地、烘焙方式之後,對咖啡風味影響最大的因素。
水洗法:這種方法處理的咖啡容易凸顯其酸味,並具有輕盈至中等厚實度的口感,柑橘韻最突出。
日曬法:處理後的咖啡味道最「狂野」。可以甜如糖漿,其水果韻類似燉煮過的水果味,處理得比較好的還會有輕微的辣味或「酒」味。
半水洗法(蜜處理):結合了上述兩種方法的優點。酸味依然豐富,但是因為咖啡豆裡保留了更多的糖分,酸味更為溫和。同樣,因為糖分高,可以像糖漿一般甜蜜、醇厚。經蜜處理的咖啡味譜跨度最廣。
「小米生活美學社」是小米集團認證,集社交、學習、活動於一體的官方社團。
社團以「發現生活之美,做美的主人」為宗旨,向小米人倡導自然健康的美學生活方式。
通過花藝、咖啡、烘焙、展覽、詩歌、戲劇等美學項目,幫助小米人釋放工作壓力,回歸生活本真。同時,社團積極開展專業的培訓項目,令小米人擁有第二身份,掌握生活的別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