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水洗日曬,卻沒弄懂咖啡蜜處理?

2022-01-01 CafeCulture啡言食語

對於水洗、日曬處理的咖啡豆,之前也科普過很多它們的特徵區別,沒弄懂的小夥伴可以轉到這裡【傳送門】!而對於蜜處理的咖啡豆,一直有小夥伴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風味如何的。今日就來給大家說說蜜處理是怎麼一回事!



目前我們所接觸最多的蜜處理咖啡豆就是哥斯大黎加了,而哥斯大黎加也正是蜜處理咖啡製法的發源地,當然,蜜處理一開始也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風味而使用的。這就要說到哥斯大黎加的地理環境了。哥斯大黎加種植咖啡豆地區都集中在塔拉曼卡山脈,那裡海拔1200-1650米,那麼雖然降水豐富,但由於在高山,無法蓄水,也難以支撐耗水量大的水洗處理,也不像非洲那樣有長時間的光照,日曬處理也風險大。於是便借鑑了巴西的半日曬處理法。

半日曬處理也叫去皮日曬法,簡單的概括就是把咖啡的果皮剝除,用水衝1小時,再平鋪進行日曬乾燥,這樣是為了解決巴西日曬豆在曬場上容易引發過度發酵而出現雜味的問題。而像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一眾中美洲咖啡產國,看到這樣的處理方式即不耗水,也能縮短光照的時長,於是紛紛效仿,改良至適合本國國情的處理方法,這這些中美洲國家就把這樣的做法稱為蜜處理。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蜜處理並不是使用蜂蜜浸泡咖啡豆發酵處理的。之所以被稱為「蜜處理」,是因為在去掉果皮與果肉的過程中,部分果肉與果膠粘在咖啡豆上,這裡粘稠的果膠猶如蜂蜜般的狀態,所以就稱為「蜜處理」。改良後的蜜處理製法,是先剝離咖啡果皮與部分果膠,因此使用了果皮去除機的精度更高,精準控制果膠的厚薄,然後滴水不沾直接平鋪在高曬架乾燥。而後來的蜜處理也細分出黑蜜、紅蜜、黃蜜、白蜜四種處理方式。這些不同顏色的蜜處理實質上的區別是保留果膠的多寡,例如只保留80%的果膠,乾燥後的帶殼咖啡豆呈現紅褐色,所以稱為紅蜜處理,而果膠層至保留50%,因為厚度較薄,乾燥後的帶殼咖啡豆呈現黃褐色,故稱為黃蜜處理。

黃蜜處理

「黑蜜處理」幾乎不去除果膠,因此乾燥用時最久,需要持續14天以上,過程中為避免乾燥太快,會用遮蓋物擋住太強烈的陽光,以讓糖分轉換更充分。

 

「紅蜜處理」保留80%果膠(各莊園具體做法有差異),日曬持續12天左右,過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

 

「黃蜜處理」保留40-60%果膠,接受最多光照乾燥,持續8天左右 。

 

「白蜜處理」保留40-60%果膠,乾燥時平鋪在曬床上更薄,乾燥時間更短。

保留的果膠越多,參與發酵的物質就會越多,甜感就會越高。

從生豆外觀上看,保留果膠越多,咖啡生豆的顏色就會偏向淡黃色,而保留的果膠越少,咖啡生豆的顏色就會偏綠色。這一點與日曬水洗的外觀頗為相似,顏色程度在這兩者之間。而咖啡熟豆的特徵則更偏向與日曬處理的咖啡豆,銀皮脫落徹底,無白色中線,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在咖啡豆的中線處一般會有較深的顏色,這是因為果膠(糖)殘留在這些縫隙裡,經過烘焙後焦糖化了。在品嘗蜜處理的咖啡豆時,一般表現會比較柔和,水果香甜的氣息濃重。例如前街的一款薩爾瓦多黑蜜處理的卡杜拉,在杯測中表現為,柔和而甜蜜的黑莓,葡萄,蜂蜜,口感柔順均衡。而另一款來自哥斯大黎加的紅蜜處理的維拉薩奇通過杯測表現為柑橘、蜂蜜、荔枝、百香果等甜感高的水果風味。總的來說,經過蜜處理的咖啡讓人有一種非常舒服、柔和的感覺,黑蜜處理因為保留全部果膠,在發酵的過程中會增加甜感,偏向與甜度高,果汁感飽滿的熱帶水果,而像紅蜜、黃蜜、白蜜因為去掉部分果膠,所以酸感會明顯一些,偏向柑橘類水果。

咖啡器具:沛文 - 183 1024 1636

課程諮詢:娟子 - 157 1118 0985

投稿轉載:芙蓉 - 188 0115 6061

商務合作:王迪 - 139 1067 0918

                David - CCMDAVIDP

                (微信ID,僅限英文交流)

相關焦點

  • 看懂咖啡店餐牌上的水洗、日曬和蜜處理
    咖啡豆的水洗和日曬處理就是建立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發酵機制上的。我們都知道溫度、溼度、細菌的品種和原料成分等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發酵結果,因此,水洗和日曬可謂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咖啡生豆處理前首先會去除浮豆(即成熟度不足、顆粒發育不良的咖啡實)、枝葉和土石等,然後簡單地清洗表面(適用於需要脫皮的處理方式中);水洗處理
  • 咖啡豆加工方式:日曬、半日曬、水洗和半水洗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將果子悉數倒入大水槽,成熟的果子和半青半紅的果子重量較大,會沉入槽底,而那些發育不全的小果子.熟過頭的爛果子.破損的果子和枝葉等較輕的會浮在水面上據此淘汰出無法入口的浮豆。水槽篩濾出的豆子,也就是好的豆子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日曬、半日曬和水洗、半水洗。下面就分別介紹這4種方式的不同和優劣之處。
  • 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日曬、水洗、蜜處理   則區分每種方法的依據是在咖啡乾燥之前,果實中有幾層物質被去除。▼最後,與日曬發一樣,水洗咖啡都也有挑尋和分級的過程,用來剔除瑕疵豆,並確保較佳的質量,再交給出口商賣到世界各地。【 自然水洗法: 利用高壓水洗機處理咖啡豆的方法 】
  • 蜜處理和日曬處理的咖啡為什麼甜如蜜?
    懂咖啡的人都知道有日曬、水洗處理法,你曾好奇咖啡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是什麼嗎?有比其他處理法的咖啡好喝嗎?此文帶你來探討什麼是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法、有什麼特色和差別、以及了解咖啡處理法對咖啡師和烘豆師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咖啡主要的處理法有分三大類:日曬、水洗、蜜處理。
  • 回頭課|日曬、水洗、蜜處理
    在本周的咖啡分享課上,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日曬、水洗、半水洗是什麼意思?對咖啡風味有何影響?課堂中老師口述了答案,在回頭課中,小米生活美學社將對這一問題再進行一次圖文並茂的詳細解答。咖啡樹是多年生植物,成年後每年都會結咖啡果,咖啡果裡的種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咖啡豆。
  • 咖啡處理法視頻 | 咖啡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區別
    :一、日曬處理法咖啡豆與水洗處理法咖啡豆處理步驟區別:咖啡日曬處理法日曬處理法步驟:咖啡果實採收(人工或者機械釆收)→果實分揀(浮選法)→日曬(直接晾曬)→去殼(當咖啡果實達到適當的含水率進行去殼)→儲存(咖啡豆在出口前會以去殼咖啡生豆進行儲存)咖啡水洗處理法
  • 咖啡師養成記 | 什麼是半日曬處理?半日曬與半水洗處理有什麼區別?
    ,但半日曬處理與半水洗處理大家就一臉懵懂了,這究竟是個怎麼樣的處理法呢,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呢? 半日曬?半水洗?其實半日曬處理法與半水洗處理法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同一種處理法,因為其處理方式正好都有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的過程,但其實它正確的叫法應該是Pulped Natural,即果肉日曬法。
  • 耶加雪菲咖啡日曬還是水洗好喝 日曬/水洗處理咖啡豆風味口感區別
    很多人來到前街咖啡館的小夥伴會被乾淨清新酸質明亮的水洗耶加雪菲所吸引到,有的則是被果汁口感甜感明顯的日曬耶加雪菲所吸引到。說到這裡,大家已經大致了解到水洗處理和日曬處理的耶加雪菲有什麼區別了,接下來前街就來細說一下這兩種處理法都是如何處理咖啡豆的。
  • 水洗瑰夏和日曬瑰夏 巴拿馬瑰夏咖啡豆水洗和日曬處理風味的區別
    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越來越多處理法處理瑰夏咖啡豆。這次前街咖啡就說一下關於兩種傳統的處理法日曬和水洗處理的瑰夏咖啡豆有什麼不一樣。瑰夏品種瑰夏指的是一種咖啡品種,英文叫「Geisha/Gesha」,又恰巧與日語中的「藝妓」(Geisha)同名,所以亦有人將瑰夏品種喚作藝妓。
  •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為什麼會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甜?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通常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更甜、更醇厚,而且通常具有更獨特的水果風味。
  • 如何區分日曬和水洗處理咖啡豆 日曬和水洗咖啡烘焙 淺烘咖啡手衝
    水洗處理利用水洗髮酵去除果膠層,特點是整體較為乾淨,更少的瑕疵,突出咖啡明亮的酸質,而缺點在於需要運用大量的水資源,在缺水地區比較難開展水洗處理。日曬處理保留完整咖啡果實進行長時間的日曬乾燥,特點是更飽滿的果香,可同時長時間的乾燥時間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
  • 咖啡知識乾貨:咖啡的三大處理方式,日曬、水洗、蜜處理
    我們通常把從咖啡果實到咖啡豆的操作過程稱為咖啡處理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等,這些處理方式各有不同。首先,一顆完整的咖啡果實除了最內部的咖啡豆種子外,還有一層銀皮,羊皮,果膠,和最外層的果皮部分。我們所說的「咖啡處理法「就是要把咖啡豆以外的部分去除掉。
  • 咖啡知識 | 日曬處理的咖啡為什麼比水洗處理的咖啡更甜?
    而我們的咖啡師總是會推薦日曬處理的咖啡豆,可能就會有小夥伴會問,日曬咖啡為什麼這麼甜?日曬處理的咖啡為什麼比水洗處理的咖啡更甜? 日曬處理咖啡豆的含糖量更多嗎?咖啡豆中的主要糖類存在的方式是蔗糖,佔總含糖量的九成,佔種子的5%到9% 。
  • 咖啡知識 | 一篇文章讓你明白咖啡豆日曬處理、水洗處理與蜜處理的區別!
    由於日曬處理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所以基本上每家每戶的小農都可以自行處理,也有一些專門的處理站收集咖啡集中處理。 水洗處理的規模與投入會比日曬高得多,想做水洗處理的產地會在產區附近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建立一座水洗處理站(廠)。首先咖啡果會通過浮選的方式去除壞果與雜物,然後通過果肉篩除機去掉咖啡果的外皮與果肉,剩下的是包裹著粘稠果膠的羊皮咖啡豆。
  • 你要真把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講明白,本姑娘就從了你
    就算沒遇見過這樣的高B格,哥自我意淫一下總可以吧。其實當你在剛剛學著去鑑賞一杯咖啡的時候,總是容易把水洗,日曬,半水洗,半日曬和蜜處理這些基本的術語搞混淆,即使看了某些介紹文章,即使當時感覺懂了,但事後一想,還是有點一頭霧水的感覺,對不對?因為戲法人人會變,卻各有巧妙不同。
  • 分享 ︳水洗、日曬、蜜處理,總有一種處理方式滿足你
    沒那麼懂咖啡的朋友,其實咖啡師說的,只是咖啡豆的處理方式而已。說句人話就是:從咖啡果實變成咖啡豆的過程稱之為咖啡豆的處理法。不同的處理方式,能讓咖啡豆呈現不同的口感和風味。這次,幾合君特意選擇了最常見的幾種方式,讓你一次讀懂「豆豆那些事兒」。咖啡樹為了傳宗接代,會生長出咖啡果實,咖啡果實是鮮紅色的,且由於外觀類似櫻桃的形狀,因此又被稱為「咖啡櫻桃」。
  • 衣索比亞西達摩維西之蜜咖啡豆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風味區別
    水洗處理的西達摩呈淺綠色,豆粒不大,成長橢圓形,果實飽滿,平均質量好,氣味芳香醇厚,一滴入口,回味無窮,具有野性的美。西達摩的咖啡風味非常多元,不同的土壤種類,微型氣候以及數不清的原生咖啡種,造就了城鎮所生產的咖啡有明顯的差異與特色。在2010——2012年度,連續獲得美國權威咖啡評估網站CR92——94的高分成績。由此可見本產區生豆的不同凡響。境內高聳山脈,高地,高原,山谷和平原,地形多樣化。
  • 咖啡師養成記 | 水洗處理咖啡和日曬處理咖啡有什麼不一樣?
    常見的處理方式包括日曬處理、水洗處理、蜜處理以及溼刨法等,而水洗日曬兩種更是經典處理法,但水洗和日曬處理法有什麼不一樣呢?今天便以兩者進行對比,以幫助大家了解日曬與水洗咖啡。  日曬處理日曬處理作為最古老最傳統的咖啡處理方式延續至今。
  • 江湖客 | 日曬和水洗是什麼?
    」,其實就是個從剝皮到曬乾最終留下種子的過程(咖啡果實含水量普遍在60%,處理後理想的生豆含水率是11%-12%之間),日曬和水洗就是比較常見的兩種生豆處理方法。(依次為水洗、蜜處理、日曬處理法的生豆圖)生豆處理法生豆處理法不同地區不同工廠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偏好採用不同的處理法來處理咖啡果實,這些處理法對後期咖啡的風味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從事「精品咖啡」買賣的商家,幾乎都會在自己的豆子上標註咖啡的處理法是什麼
  • 咖啡豆水洗日曬蜜處理法的咖啡豆風味區別 果丁丁 花魁 巨石莊園
    近年,咖啡豆處理法日漸創新,行業中也多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咖啡豆特殊處理法,例如厭氧發酵,酵素水洗等等等等。但是在咖啡豆處理法中,有三個最為常規的處理法: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這三種處理法在咖啡愛好者當中印象肯定也深刻,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聊聊這三種處理法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