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咖啡店餐牌上的水洗、日曬和蜜處理

2021-02-13 CafeCulture啡言食語

就像很多人沒有想像過棉花、花生和菠蘿還是植物形態的時候是怎樣的,可能很多人也並沒想過咖啡最原本的樣子,對咖啡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褐色的豆子或者粉末上;

阿拉比卡咖啡的植物形態

其實咖啡是一種茜草科的小型常綠喬木,而咖啡的果實就長在葉間節上;我們喝到的咖啡,就是這些咖啡果實中間的種子,那麼要實現咖啡果實到咖啡豆,就有了「咖啡處理法」這麼一說。

咖啡櫻桃的切面圖,從內到外分別是種子-銀皮-羊皮-果膠-果皮

從上面的咖啡果實的切面圖中,我們可以看見咖啡種子(咖啡豆)還從內而外包裹著銀皮(Silverskin)、羊皮(Parchment)、果膠(Flesh)、果皮(Pulp)等部分,而所謂的「處理法」,就是利用這些方法把咖啡種子以外的果皮和果膠去除掉的方法(羊皮和銀皮可以使用簡單的去皮機械處理掉)。

提到處理法就不得不說到一個關鍵詞了:發酵;發酵的科學解釋是指在微生物的基礎上,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在分解的過程中,好的發酵過程會產生更複雜多樣的副產物,這就可能為咖啡生豆帶來更多口感和風味上的可能性。

咖啡豆的水洗和日曬處理就是建立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發酵機制上的。我們都知道溫度、溼度、細菌的品種和原料成分等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發酵結果,因此,水洗和日曬可謂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咖啡生豆處理前首先會去除浮豆(即成熟度不足、顆粒發育不良的咖啡實)、枝葉和土石等,然後簡單地清洗表面(適用於需要脫皮的處理方式中);





水洗處理



使用去皮機去除外層的果皮和部分的果膠

去皮後的咖啡果實浸泡在乾淨的水中,以使殘留的果膠在水中發酵溶解(發酵的時間24-72小時不等)

清洗髮酵後的果實

曬乾或使用機器烘乾





水洗過程會把咖啡果實浸泡在水中發酵以去除果膠,並隨後衝洗乾淨,因此水洗豆具有乾淨的外表,生豆則體現為淺灰綠色





日曬處理



保留果實的形態平鋪在地面或乾燥床上進行2-3周的日曬曬乾

果皮乾燥變硬後,剝除果皮





日曬處理則將整顆果實曬乾處理,帶外皮和果肉完全乾燥後再去皮,生豆顏色偏黃,並常帶有過熟(lan)的水果、葡萄乾或威士忌的味道

在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下,一般來說最後的咖啡生豆會體現出以下這些特點:


水洗處理

日曬處理

口感

清新和乾淨

相對醇厚且複雜一點

酸甜感

清爽的酸甜感

香甜感更勝一籌

香氣

香氣上揚、輕盈

香氣飽滿,包裹的感覺

風味

清新的水果或植物風味,如茉莉花、姜花、佛手柑、柑橘、檸檬、茶感、石榴、甜桃、柑橘、藍莓等

味道濃厚的水果和食物,如菠蘿、芒果、百香果、菠蘿蜜、成熟的水蜜桃、紫葡萄、黑櫻桃、果乾巧克力、酒香等

說完了水洗和日曬,那麼就不得不提到還有一種在水洗和日曬兩種處理法中折中的處理法——蜜處理。蜜處理是將果皮去除後,保留果膠再進行日曬;根據保留的果膠比例不同,又可以分為白蜜、黃蜜、紅蜜、黑蜜等不一樣的蜜處理等級。由於是兩種處理法的折中,蜜處理的豆子通常會比水洗處理在層次感和複雜度上要更高,如果是保留果膠比例很高的黑蜜處理,豆子通常會帶有極其濃鬱的發酵味,如腐乳、臘腸等感覺。

圖中可見,蜜處理是將咖啡果實的表皮去掉,但保留部分的果膠再進行日曬處理

看完這些,是不是已經可以大概根據處理法的方式和相應的味道分類,可以比較容易地挑到自己感興趣的豆子了?不同的處理法會給咖啡生豆帶來不一樣的風味,但並沒有哪一種處理法更高級,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水洗、日曬和蜜處理是咖啡生豆處理的基礎,在未來,咖啡豆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傾向於定製特殊的變量,通過調整氧氣含量、發酵菌種甚至是直接採用生物酶等對生豆進行定向的處理,這也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味道的可能性。

茵娜咖啡


《Cafeculture 啡言食語》第17期

百度雲網盤(可直接下載高清版本PDF)

https://pan.baidu.com/s/1nhG02gqRiq3yOP17JFlg4w


微信投稿、轉載:188 0115 6061

雜誌投稿:183 1024 1636

廣告及其他合作:139 1067 0918

微信ID:CCMDAVIDP(僅限英語交流)

免費閱讀處:157 1118 0985

(手機號碼均與微信同號)

點擊閱讀原文,暢讀《Cafe Culture | 啡言食語》17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日曬、水洗、蜜處理   則區分每種方法的依據是在咖啡乾燥之前,果實中有幾層物質被去除。▼最後,與日曬發一樣,水洗咖啡都也有挑尋和分級的過程,用來剔除瑕疵豆,並確保較佳的質量,再交給出口商賣到世界各地。【 自然水洗法: 利用高壓水洗機處理咖啡豆的方法 】
  • 蜜處理和日曬處理的咖啡為什麼甜如蜜?
    懂咖啡的人都知道有日曬、水洗處理法,你曾好奇咖啡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是什麼嗎?有比其他處理法的咖啡好喝嗎?此文帶你來探討什麼是蜜處理和日曬處理法、有什麼特色和差別、以及了解咖啡處理法對咖啡師和烘豆師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咖啡主要的處理法有分三大類:日曬、水洗、蜜處理。
  • 回頭課|日曬、水洗、蜜處理
    咖啡豆經過脫膠、水洗和乾燥之後,成為顏色發綠的咖啡生豆,可進一步用於烘焙,最終用來製作飲品。在咖啡種植戶會完成採摘咖啡豆工作後,需要將咖啡豆(種子)從果實中分離出來進行乾燥處理,不然咖啡果會腐壞。部分咖啡種植戶會自行處理咖啡果,而加入了大規模合作社的種植戶,會將咖啡果送往集中處理站進行水洗或其他處理。通常有3種常見的處理方法,分別是:日曬處理法(也叫自然處理)、水洗法、半水洗法(有時也叫蜜處理)。
  • 看懂了水洗日曬,卻沒弄懂咖啡蜜處理?
    哥斯大黎加種植咖啡豆地區都集中在塔拉曼卡山脈,那裡海拔1200-1650米,那麼雖然降水豐富,但由於在高山,無法蓄水,也難以支撐耗水量大的水洗處理,也不像非洲那樣有長時間的光照,日曬處理也風險大。於是便借鑑了巴西的半日曬處理法。
  • 咖啡知識乾貨:咖啡的三大處理方式,日曬、水洗、蜜處理
    我們通常把從咖啡果實到咖啡豆的操作過程稱為咖啡處理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等,這些處理方式各有不同。首先,一顆完整的咖啡果實除了最內部的咖啡豆種子外,還有一層銀皮,羊皮,果膠,和最外層的果皮部分。我們所說的「咖啡處理法「就是要把咖啡豆以外的部分去除掉。
  • 從頭認識咖啡05 | 咖啡的水洗、日曬、蜜處理究竟是什麼?
    👉點我複習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區別從咖啡果實到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即把咖啡種子以外的東西全部去除的方法,稱為咖啡處理法。常見的咖啡處理法有三種:水洗處理、日曬處理和蜜處理。採收後的咖啡漿果,先用去果皮機將外果皮及大部分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
  • 咖啡知識 | 一篇文章讓你明白咖啡豆日曬處理、水洗處理與蜜處理的區別!
    一般咖啡農將採摘後的咖啡果放在地上或曬架上進行3-4周的日曬乾燥,將咖啡果實的含水率降低到11%的程度(即外殼堅硬,呈深紅黑色),就碾碎外殼取出帶羊皮的咖啡豆。直至水洗處理法出現之前,全球的咖啡豆處理都是使用日曬的方式。
  • 咖啡生豆處理法,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自然日曬處理法:保留所有物質        巴西式半日曬:自然脫除果膠  2.   完全水洗法:利用水洗和發酵的方法去除果皮果肉及黏膜.        自然水洗法: 利用高壓水洗機處理咖啡豆的方法        半水洗法: 含有水洗法和乾燥法兩者的特色  3.
  • 咖啡處理法(二)︱半水洗&蜜處理&果肉日曬法
    半水洗處理法(Semi washed)可以說是日曬法與水洗法的結合。其理念是用比水洗法更少的水資源,生產出比日曬法風味更淨、比水洗法口感更厚的咖啡,此處理法盛行於印尼,曼特寧等地,巴西近年也開始使用半水洗法。
  • 日曬?水洗?
    有時候咖啡店的菜單上還會看到幾個字「日曬」、「水洗」、「蜜處理」等尤其點手衝咖啡的時候最容易看到但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 你要真把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講明白,本姑娘就從了你
    你要真能把日曬、水洗、半水洗和蜜處理給我講明白,本姑娘今晚就從了你。女神要真能跟我這麼說該多好啊,這可比租輛瑪莎拉蒂帶她兜風實惠多了。
  • 分享 ︳水洗、日曬、蜜處理,總有一種處理方式滿足你
    再來是將整顆連肉帶皮帶子的咖啡果實,放到曬豆場上去日曬,自然乾燥到含水量約12%,所需時間約二至四周,依據產地氣候而定。將完成自然乾燥的果乾,以去殼機器打掉幹硬的果皮、果肉和銀皮,生豆就出現了。2.生豆在果肉內自然乾燥,吸收果實精華,所以果香濃鬱,甘甜明顯,醇厚度優。1.有些產區日曬處理沒有篩除浮豆,造成品質起落參差。
  • 咖啡課堂|咖啡生豆的三種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
    每一杯咖啡的誕生都是有靈魂和溫度的。這也是很多人熱愛咖啡的理由。隨著咖啡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大眾對咖啡的認知需求也愈加廣泛和深入。一杯咖啡在最終出品之前,實際上經歷了一系列專業處理和人工調配,是非常複雜的。我們都知道,咖啡是由咖啡豆製作而成,那麼咖啡豆的品質必然會影響咖啡的口感。
  • 日曬/水洗/蜜處理/厭氧發酵……1次搞懂咖啡處理法!
    水洗、日曬、蜜處理是最常見的三種後制處理法,影響咖啡風味的走向至關重要。⚫蜜處理法⚫為了減少水資源浪費!水洗法生產一公斤生豆要消耗40公升以上的水,為改善此點,蜜處理改用機器刮除果皮與果肉,剩下一點點果肉及果膠再用發酵方式分解洗去。
  • 水洗瑰夏和日曬瑰夏 巴拿馬瑰夏咖啡豆水洗和日曬處理風味的區別
    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越來越多處理法處理瑰夏咖啡豆。這次前街咖啡就說一下關於兩種傳統的處理法日曬和水洗處理的瑰夏咖啡豆有什麼不一樣。瑰夏品種瑰夏指的是一種咖啡品種,英文叫「Geisha/Gesha」,又恰巧與日語中的「藝妓」(Geisha)同名,所以亦有人將瑰夏品種喚作藝妓。
  • 水洗、日曬、蜜處理瑰夏咖啡豆風味特點
    相信接觸過手衝咖啡的小夥伴對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一點都不陌生!日曬處理法接下來前街聊的是日曬處理法。前街認為日曬咖啡與水洗處理和蜜處理咖啡相比,酸度最低、甜度最高、觸感最清楚、但乾淨度略低。風味上會產生更多的漿果類的調性,也更為複雜。生豆表面略帶銀皮,呈黃綠色,熟豆中間沒有銀皮線。
  • 【日曬、水洗、蜜處理】不同的咖啡豆處理方法對咖啡的風味有什麼影響?
    咖啡果是形似紅櫻桃的果實,每個果實裡內有2顆咖啡豆,將咖啡果、咖啡豆經過處理後,才會是我們平常看見的樣子。一杯咖啡的製作包含了採收、處理、去皮、挑豆、烘焙、儲存、研磨、衝泡等過程,其中「處理」這個步驟,就是影響咖啡風味的初步關鍵之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水洗法、日曬法、蜜處理法等諸如此類的名詞?到底這些不同的咖啡豆處理方法對咖啡的風味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 咖啡豆加工方式:日曬、半日曬、水洗和半水洗
    區分浮豆和沉豆:  從咖啡田摘下的咖啡果,不得當誤,必須當天送往處理廠,去處發育不全.未成熟的.熟爛的果子保留成熟的紅色果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將果子悉數倒入大水槽,成熟的果子和半青半紅的果子重量較大,會沉入槽底,而那些發育不全的小果子.熟過頭的爛果子.破損的果子和枝葉等較輕的會浮在水面上據此淘汰出無法入口的浮豆。
  • 精品手衝 日曬處理 水洗處理 紅蜜處理耶加雪菲手衝咖啡風味區別
    以霧谷(Misty valley)為代表的裂谷裡,終年霧氣瀰漫,四季如春,微風徐徐,涼爽溼潤,數千種咖啡樹茁壯繁衍,孕育出耶加雪菲獨特的花香和果香曖昧交織、變幻莫測的獨特風土氣息。在前街咖啡的菜單上可以看到的耶加雪菲咖啡有三種不同處理法處理,分別是水洗處理,日曬處理和紅蜜處理。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處理法處理的耶加雪菲風味有什麼區別。
  • 咖啡處理法 | 溼刨法、半日曬、果肉日曬以及蜜處理
    昨天我們聊了一下日曬跟水洗處理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介於日曬和水洗處理法之間的那幾種處理法:溼刨法、半日曬處理法、果肉日曬以及蜜處理,這幾種處理法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