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不像自然科學領域的數理化那樣的抽象與現實世界的符號一樣,不是精確地唯一的意義指向,比如說代數式A/B/C單個的字母,表示的含義,在任何的語境下,或者是任何的場合,都是唯一的,換句話說,都只有一個身份,沒有一次多意的現象。而漢語的符號是不一樣的,是有些詞彙存在一次多意的現象,多音字,不同的音也表示的意義不一樣。比如小人,就表示很多的含義,當然,還有很多,不勝枚舉,就不在此,一一說明,相信,聰明的讀者應該一點就通。
同樣,那麼自信,到底什麼是自信呢?當我們談論自信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同一個東西嗎?就好比如說,我嘴裡的自信表示的是A,你理解的卻是B,所以,本來就不是同一個事物,就造成溝通上的歧義和誤會。當我們找來一些讓人變得自信的文章,以便我們可以認為我們通過這些文章的啟示可以找回失落的自信。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認為自己缺乏的自信,與別人口中的自信是不是說的同一個事物,假如不是的話,那麼猴年馬月才會建立所謂的自信呢
那麼什麼是自信呢,也即是說我們口口聲聲說的自信是個什麼東西?我越來越發現一個現象,現在自信這個詞是越來越流行了,似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想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沒有自信,或者說,我這種沒有自信的狀態是不是一種不正常呢,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呢?
似乎人的絕大多數心理問題或者說情緒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自信或者不自信的問題。膽怯,恐懼,羞恥,嫉妒,憤懣,緊張,敏感;這些原本是精神現象順應環境自然的一種刺激反應,都可以歸結為自信不自信的問題。你去見領導,有點緊張,也可以說這是不自信,你去超市買菜,排隊,看見個美女在看你,你有點不還意思,你還是認為自己缺乏自信。你剛去大城市,看到地鐵不會做,會突然想,太不自信了,連地鐵都不會做,產生的羞愧感。這些統統,難道都可以歸結為自信不自信的範疇嗎?
當然,心理學界主流心理學自然有關於對自信的定義。心理學和自信靠得近的一個概念,叫自我效能感,舉個例子,讓我一巴掌把一個西瓜拍爛,這個時候我認為自己能還是不能做到這件事情,這種對於即將要做的這件事的判斷能還是不能的這種狀態稱之為自我效能感。
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事我能還是不能做到。
而我們大多數人談論自信的時候,是在說什麼呢?打開網絡進入知乎的時候,裡面總是會有如何建立自信呢,總是陷入不如人的壓抑情緒怎麼辦?如何穿個拖鞋進入五星級酒店還能自信,面對比自己強的人如何自信?
每次我看到這樣的字眼,總是覺得匪夷所思,覺得無法理解這些想法的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比如:例一:我不如別人,怎麼才能自信呢?
你都說了自己不如別人,竟然還問自己怎麼才能自信呢?你怎麼不說,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怎麼才能不驕傲呢?我幾乎從來沒有見過有人這麼說過,或許會有人認為,對啊,比自己差的人,我感覺自信,我覺得自己很好,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嗎,很正常的事情嗎?對啊,這事情很正常,那反過來,當你比不過別人的時候,你難道不應該產生一直相反的情緒嗎,覺得自己很差,不自信的感覺?為什麼這個時候認為自己的這種情緒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是我不想要的,我只想要自信的感覺?我一個旁觀者的看法是,這都叫不要臉了,而非不自信
例二:當我面對那些權貴,富豪,不自信怎麼辦才好呢?
言下之意是我面對那些成功者,我似乎也要變得自信我才是心理正常的,現在的這種狀態是我不想要的,我認為我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方法改變自己,讓自己達到一種自信的狀態?
當然,你是可以達到的,那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欺騙,自我催眠,通的地說,意淫。
當我們還是一個人,當我們還是一個俗人,在這個世俗的社會裡,當我們面對這些成功者,其實我們不自信才是正常的一種狀態,因為,那些東西是世俗社會成功者的象徵,什麼叫做成功者,那就是,當我們不成功的時候與成功的時候的心理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面對那些成功者沒有自信是正常的,那種心理狀態到底是什麼呢/我想,不同的人呢會不一樣的感受吧,或有的嫉妒,或有的感到羞恥,或有的感到崇拜,或有的感到緊張恐懼。
這些感受,或許,真的可以說就是這些感受,難道非要用不自信來概括嗎?
當然,可舉的例子還有很多,重要的不是例子,而是我下面想說的
當我們大多數人談論自信的時候,其實我們都不願意承認,我們嘴裡所謂的自信其實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比較,我們追求的是一種擊敗別人處於優勝的地位,其實是優越感;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自戀在起作用,完整的來說不自信的表述其實是,未被滿足的自戀,或者自戀受到破壞。當然,自戀是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其實,這份自戀,這種自戀的面貌就是驕傲。
說白了,我們大多數人口中所謂的自信,就是驕傲的感覺。其實,雖然說驕傲是一個雙性詞彙,既是一個褒義詞也是一個貶義詞,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
其實都把驕傲當作一個貶義詞在排斥,排斥的結果就是我們給他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做自信。
驕傲才是人的本性,當我們這個民族普遍都把驕傲當作不好的東西,當作貶義詞來處理,我想恐怕不是我們的民族擁有謙虛的美德。真正的原因或許就是,當你驕傲了,你就傷害了其他人的自尊心,你就相當於給自己埋了一個障礙,所以,為了不引起別人的妒忌,要謙虛一點,是明哲保身的帽子戲法,是來騙別人的。這樣做的一個後果,就是壓抑了自己的這種自戀心理,其實人的本性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這是人的最本質的特點。不允許自己驕傲,就是自己的自戀沒有被充分滿足,一直處於饑渴的狀態,所以,才會那麼缺乏自信,因為,基本的自戀如果得到很好的滿足,就會不太會在意自信與否這件事情,所以,欺騙別人可以,欺騙自己就未免顯得有點和自己過不去,或者別把自己當作聖人,或許你的道德觀念裡面,謙虛是美德,那還真是你的道德觀念,只是你自欺欺人的以為。
當然,還有那些與之相反的情況,是那些真的很不自信的朋友,或許,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表述,弱者。這些朋友不能叫不自信,而是應該叫做弱小感,自弱,或者說,一個這麼弱的人如何才能自我感覺良好了,如何才能滿足自己的可憐所剩無幾的自戀,或者說如何才能保護自己最後的陣地,最後自戀的陣地,就是因為本錢太少,所以這些朋友追求自信的願望估計和那些自負的朋友維護自己的自尊的動力是一樣的。對了,告訴這些朋友,一個比較快的,見效快的辦法,那就是貶低別人,讓別人感到更弱小,或者找出那些你認為比你強的人其實人品比你差,再或者,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好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保護你的自戀。
當然,無論哪一種情況,其實我們都是在和人類的本性作鬥爭,其實假使我們承認自己的真正的追求,或許就會撕下這層遮羞布,所謂的自信其實不過是驕傲的障眼法罷了。當然,這是對社會的大多數人而言,當然不包括那些真的所謂沒自信的人的沒自信的情況。
最好,你我可以有一點自知之明,不要自欺欺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