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第一位僅靠投資成為世界首富的人,歐巴馬親自授予了他總統自由勳章。
2020年6月23日,沃倫·巴菲特以6000財富(億元人民幣)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4名,2020年4月7日,沃倫·巴菲特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名職業經紀人,當時是美國經濟蕭條的時期,在巴菲特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失業了。在父親創辦了投資公司後,家裡的經濟才得到了改善。
那時候,巴菲特每周的零花錢只有5分錢,他覺得,零花錢太少了。於是,5歲的他開始做生意,推銷可口可樂、雜誌、口香糖,並且每天給自己定下目標,必須完成才能回家。
11歲時,他就靠著股票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巴菲特在小時候就開始讀《賺1000美元的1000種方法》,從中,他了解了複利,複利在累積的過程中數字會發生爆炸性的增長,這也讓巴菲特在他一生的投資中,掌握了數以億計的金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理論和方法。
儘管巴菲特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但本人卻是十分的摳。比爾蓋茨曾經在信中就吐槽過巴菲特,他們倆在香港旅遊時決定在麥當勞吃晚餐,巴菲特說請客,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了幾張優惠券,之後,兩人哈哈大笑。
巴菲特曾經就提到過,他不會吃超過3.17美元的早餐,巴菲特說:「我早上一邊刮鬍子一邊對我的妻子說,早餐我要2.61美元,或2.95美元,或3.17美元,於是她就把這筆錢放入汽車裡我旁邊的這個小杯子裡。」
能每天吃到麥當勞早餐是他的快樂,但那天他選擇怎樣的套餐作為早餐,是由股市的波動來決定的。
「但我覺得今天情況不那麼好的時候,我也許會吃2.61美元的早餐,兩塊豬扒合在一起,然後我給自己倒一杯可樂。3.17元的早餐可以有一塊培根、雞蛋加奶酪鬆餅。如果今天股市下跌,那我就不會去吃3.17美元的,而是會選擇更便宜的早餐。」巴菲特說。
紀錄片《成為巴菲特》中,巴菲特開的車,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跑車或者名牌商務車,而是一輛開了8年的凱迪拉克,住的房子,還是在1958年的時候買的,當時只花了3.15萬美元,就連車牌上寫的,都是THRIFTY(節省)。
作為投資人的巴菲特對金錢十分敏感,賺多少錢就是他自我價值的證明,有十分強的佔有欲望。巴菲特的妻子埋怨他不懂回饋社會。
在妻子去世後,他開始思考更多關於財富的事情,於是,決定將個人財富的85%捐贈給蓋茨夫婦的基金會,用作慈善事業。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籤署捐款意向書,向5個慈善基金會捐款,捐出了個人財富的85%,約375億美元,是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慈善捐款。
2015年,巴菲特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28.4億美元,這也是他第十次年度捐贈活動……
巴菲特說,他不會花錢超過他賺的1%,他的錢,99%都將會給別人,錢對他來說,是個沒有用的東西。
巴菲特被美國人稱為「除了父親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巴菲特在投資方面有著自我的一套。1970年~1974年間,當時的美國經濟很差勁,持續的通貨膨脹讓股民一度像洩了氣的皮球,但巴菲特卻十分欣喜,因為他看到了有太多便宜的股票了,將來,財富是要滾滾而來的。
而他的想法和操作,也認證了這一點。
巴菲特認為,投資就是如觀察球場,等待那個最佳區域的球,賺錢重要的是時間,一個人不需要非常聰明,但是要有耐心,同時,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明確自己的優勢,找到能力圈,就知道遊戲是怎麼玩下去了。
巴菲特將他的工作經驗也傳達給了兒女,告訴他們,只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選擇是一項重要的事情,如果在錯誤的道路上,那再怎麼奔跑也是沒有用的。
兒子霍華德說:「他沒有影響到我們投資在什麼地方,但對我們如何投資影響深遠。」
因為,巴菲特三名子女,都進入了不同的領域去深耕。霍華德投身於扶貧領域,幫助農民提高產量,減少飢餓;蘇茜投身於兒童早教項目;彼得致力於提高婦女地位。
巴菲特激勵他們的兒女,不要害怕挑戰。霍華德說,感謝父親激勵他們,因此他們才能不畏懼困難的事。霍華德經常前往貧窮的地區,切身體會,去幫助農民所面臨的挑戰和難題。
巴菲特說,世界上沒有貧窮的口袋,只有貧窮的腦袋。他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讀書,他認為讀書是一件公平的事情,他在書中能得到的東西,其他人也有和他一樣成功的機會。
現年90歲的巴菲特,還在把最大的投資回報在自己的大腦和身體上,到現在還每天閱讀五六個小時,從閱讀中儲備知識。
巴菲特教育過兒女不少的投資和做人道理,後來有學者把他的名言警句整理成了《巴菲特寫給兒女的一生忠告》,這是一本讓人有力量的書,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只有擁有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穫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巴菲特告誡兒女。
《巴菲特寫給兒女的一生忠告》這本書記錄了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是打造人生、興趣、事業等好的學習範例。
積累財富和自我管理都是我們一生中要面對的話題,培養好自己的財商和對生活的態度,才能活出一個好人生,相信這本書,能給予你指導。
(如你需要,點擊下方連接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