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在搜集食譜的時候,搜到了大量歐包的美圖,美美的花紋,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秀色可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歐包都要割出花紋呢?今天小編找了些關於歐包的乾貨分享給大家,希望在以後的歐包製作中,能用的上~~
據說很早以前,歐洲的村莊裡共用一個大烤爐,人們做好生麵團後,會在麵團上做好標記,防止別人拿錯麵包,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了割紋。
除了為了讓造型更加美觀以外,割包更多是為了讓麵團的內部壓力得到釋放。歐包不同於甜麵包,因為發酵的不同,麵團在高溫烤箱內會急速膨脹產生洞洞,內部的麵團漲無可漲,會隨機在薄弱處衝破表面,形成難看的裂痕 。
歐包上的麵粉是麵團二發的時候撒在發酵籃裡防粘的,因為大多數歐包含水量比較高麵團很溼粘,一旦到處粘會變形影響美觀還會導致其中的氣體跑掉。
而且歐包上撒麵粉更容易看出割包後麵包在烤箱裡膨脹撕裂的紋路;如果你沒用發酵籃發酵理論上也是完全可以省掉這層麵粉的。
割包的深淺:
說甜麵團要割的深,歐包要割的深,等等。其實弄懂了上面割包的目的我們就知道,割包的深淺只和麵團在烤箱內膨脹的潛力有關。
如果麵團筋度很高,最後發酵只發到6,7分,烤箱溫度足夠高,那就可以割的深,因為這麵團在烤箱內會膨脹很多很快,可以在較深的表皮割痕被烤熟凝固前完全膨脹開。
但是如果麵團筋度低(有大量黑麥之類的原料),或最後發酵過頭,過烤箱溫度不夠高,那麼就要割得淺,甚至不割,否則麵團在烘焙過程中不膨脹,或膨脹很少很慢,表皮的割痕還沒被漲開就烤硬了。
割包的方向:
既然割包是為了麵團更美觀有控制的膨脹,那麼割包的方向就要根據麵團的形狀而定。
如果是圓形的麵團,那麼就要讓它的膨脹平衡地向四周擴散。如果是橢圓形或長棍型的麵團,就要讓它的膨脹力度向上和兩側擴散。
割包的角度:
這角度是指入刀的角度。圓形的麵團要求割痕對稱地漲開,所以入刀角度是和麵團垂直的;
對法棍或橢圓的麵團來說,好的割痕既要完全膨脹開,又要有明顯的邊緣,最好邊緣還微微上翹,以此造成「有控制的炸裂感」。為了製造這個邊緣,入刀不能和麵團垂直,而是要像削蘋果那樣,從45度方向入刀。
最後還要跟大家在說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對於割包刀來說,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要——鋒利!回頭小編在找找歐包花紋的詳細切割方法給大家,筆芯~~
微博:@良潤烘焙
郵箱:2201871649@qq.com
© 版權聲明:本文章內容版權來源於網絡 ,由良潤烘焙編輯處理,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