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怨恨與憤怒轉變為平靜與寬恕

2021-02-19 凱西身心靈

我的怨恨與憤怒轉變為平靜與寬恕:謝謝你,凱西!

 

這個很私人的故事,是在我生命中最關鍵的時刻,我受益於凱西的相關信息。

 

愛德加·凱西提供給我們的,一直是無價之寶。很遺憾我故事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會冒犯一些人。因為我會揭示幾十年來我一直試圖掩飾的事。雖然我對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感到羞愧。但我知道我必需走過這些必經之路,才能到達我所在的地方。非常感謝我的好友Marcia Grimsley。我們的友誼快50年了,她是一位住在Fredericksburg(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城市)的生命教練。

 

最近一次看到在Charlottesville(維吉尼亞州的中部城市)街道上舉行的白人至上主義者的遊行時,激起了我心中巨大的恐懼,但並不是因為人們可能認為的原因。50年前,我是美國納粹黨的一員,並且持有相似的觀點。後來我很幸運的加入了「探索上帝」學習小組,成為了一個專注於凱西解讀的學生,一個愛好和平的大學教授。

 

我猜測去年在Charlottesville街上遊行示威的那些憤怒的年輕人,和我有一個共同點---都有著混亂和殘酷的童年。每個人的故事可能會不一樣,但有些人並不是成長為對世界和他人伸出援手的青年,一些人懷有會引起憤怒的強烈恐懼和不公正的感覺,越是遠離主流社會,越是放大對不公正的感覺,人們就越容易陷入偏激的想法,就像曾經的我一樣,無論這些想法是多麼的不合邏輯。

 

我14歲時閱讀了美國共產黨的宣傳,那時開始對極端的政治觀點產生興趣。雖然我是在基督教浸信會信仰環境長大的,我還是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無神論者和共產主義者。在這條路上,我開始樹立了平等的觀念也發現了它對我似乎並不適用。

 

我的父親是一位合作社農民,繼父是機修工,別人可能有的機會我好像從來沒有過,我對此感到無能為力。後來還加諸了一個讓我中毒的部分--種族主義(很不幸的,這曾經是維吉尼亞州的常態,我的少年時代有三年在那裡度過),從15歲到18歲,我極大程度的去忽略政治(但古怪的是,在總統選舉投票時,我強烈的支持兩個人,民主黨人約翰F甘迺迪,公民權利的支持者,總統任職期間和共產主義國家的關係非常緊張。另一位,共和黨人巴裡戈德華特,他反對廢除種族隔離和1964年民權法案。)19歲時,我加入了美國納粹黨,21歲時,我加入了一個新納粹主義的組織-國家青年聯盟(Notional Youth Alliance)有四年的時間。

 

1972年,我住在里奇蒙(維吉尼亞州首府),正在經歷離婚,並參與了我不願記得,還有不願意向人敘述的活動。那時我聽說有一個本地的讀書小組,每周有一個夜晚的聚會來討論輪迴這個主題。我想到這個主題如此可笑,花上一個夜晚的時間去擾亂這些人一定非常有趣。

 

事實證明這個夜晚永遠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個聚會在已故的Micki Kluge家舉行,有六位ARE(探索與領悟協會)的成員參加。很奇怪,我並不確定輪迴這個主題是否在那個夜晚出現過,那天倒是討論了《探索上帝》這本書其中的一個章節。我的直觀印象是,這些人和我曾經認識的人是如此的不同。他們似乎是特別正派,照顧他人,關心他人,好奇心特別強的人。對我來說,最奇特的是這些人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開始疑惑我是不是在體驗和感受愛,這種我聽說過,但是不知道會以這種方式經驗的愛。離開聚會的那個夜晚,我腦海裡沒有任何疑惑的確信自己下周一定會再來。

 

加入這個小組以後,有一個新人也開始參加我們每周的聚會,Marcia是一個猶太人,她剛剛從波士頓搬到里奇蒙。她是我認識的第一個猶太人,她很早就接觸了凱西的靈性資料,她的母親在自己家裡主持「探索上帝」學習小組。雖然她很聰明,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情緒成熟且平衡。她成為了我的榜樣,我開始更少的去評判,更多的去接受他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沒過多久,我就感到不得不告訴她我的過去。

 

在Marcia和其他人的幫助下,我開始了一個把支離破碎的童年回憶拼湊起來的漫長過程,把這些碎片變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並正視他們本來的樣子。這樣做需要我去重溫部分被我限制在無意識中的那些令人不快的可怕的童年體驗。我將這些記憶帶入意識之光中並使它們變的完整。我在努力中取得了適度的成功並對Marcia的幫助充滿了感激。我們變成了更好的朋友。

 

在我遇見Marcia後的一年內,我工作的公司關閉了,我得到了一筆不菲的離職補償金。這給了我很多時間來閱讀靈性資料(大部分是凱西的),並且每天進行多次的祈禱和冥想。這對我來說是個人成長的主要時期。我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那些尖酸刻薄的種族主義觀點完全消失了。後來,我另外獲得了一個教學學位並成為了一個大學教授,我遇見了我的第二任妻子。在合適的時間,我們有了孩子並搬到了西南方,一起愉快的生活了三十多年。

 

然而,當我早期加入過新納粹聯盟這件事在校園公開後,我的過去很快讓我遭遇自我。

 

一些已經友好相處了幾年的同事,或者是我認為的朋友,完全終止了和我交往。當我們在校園遇到時,他們會轉移目光並忽視我的問候,其他人則會向我瞪眼。有一次,我還受到了噓聲。最驚訝的反應來自於少數幾個看起來對我很憤怒的同事--不是因為我曾經相信種族霸權主義,而是因為我不再相信這些了。

 

在這段充滿嘈雜聲的時期,我已經有合格的資質晉升為副教授。我假裝自己能順利的度過這個過程,但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上級甚至不讓我晉升。從我相信自己應該晉升時,我感到煩躁,覺得自己被不公正的對待了。我想要重新走一遍晉升的流程,如果被拒絕了,我可以提請法律訴訟。再一次,不知何故,我知道我所感覺到的憤怒與怨恨與我所相信的價值觀是相違背的。

 

我去查找凱西的資料並尋求幫助,寬恕是答案的一部分:

 

將這些錯誤最小化,就像你會想被原諒一樣,去原諒他人...所以在你自己的經驗裡,溫柔的語言可以轉化憤怒,痛苦的語言會挑起怒火。播撒靈性的種子會帶來和平。播撒衝突的種子會帶來對抗。」(凱西解讀1541-11)

 

未來的幾十年,我打算優雅的踐行凱西的建議。具體來說,我的工作是遵循耶穌和平的榜樣,沒有抵抗。我現在練習對傷害回報以善意。

 

我想自己是極其幸運的,偶然發現了凱西的相關資料--或者說是它找到了我,它也是我保持清明和生命質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凱西的資訊為我提供了一個靈性的鏡頭,讓我更準確的看到他人和自己--展示給我聯合,或者說同一的生命。凱西的資料教給我什麼是靈性,而它的用途對我來說是真實有效的。凱西的貢獻同時也讓我對平等的概念,有了一個更完整的了解。我相信,儘管我們的文化可以滿足多數公民的基本物質需求,但卻不能為一個人或者所有人提供靈性上的理解。因此,造成了很多個體和國家的傷害。凱西資料教給了我什麼是靈性,而且它在我的身上發生了真實的效果。

 

作者:David Newcomb,最近剛退休,他之前在德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馬州教書。他一直對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神秘學保持著積極的興趣。他的熱情在木工製作,建造/重塑,還有和他的愛人Kris分享時光。

 

翻譯:周婷 校對:雲思騰

相關焦點

  • 一切寬恕,從自己開始
    「情緒過不去,理性就出不來」,寬恕是一個歷程,它不是一蹴可就的。生命是一種「緩抵達」,請切記。我承認,寬恕是一種美德,對於很快能夠寬恕他人的人我很佩服。但是,如果把寬恕當作像公民道德那樣的規訓來實踐,恐怕就有問題。
  • 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讓自己自由
    當你想起或看見對方時,只有了解與愛,沒有一絲憤怒或憎恨,處於完全平靜的狀態。你必須了解,寬恕並不是忘記,而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寬恕的過程是個解脫的經歷,但不代表你同意他人對你所做的事,也不表示你可以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
  • 《我在北京,挺好的》憤怒的曉園怨恨小愛
    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那時候的北京多繁華啊,直到現在,每年大學生一畢業都是直奔北上廣的為多,那個時候,談小愛看到了北京的繁華和美麗,他還願意回去嗎?她看到了北京的機會,她願意回去嗎?而且她還是一個不怕挑戰,不畏難的女人。雖然胖,雖然不漂亮,雖然身上總有股農村味,但是她從來沒有自卑過,面對徐曉輝的求婚,她大聲的說,你敢娶我就敢嫁。
  • 寬恕別人,亦是成全自己
    盧梭笑著說:「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就成了我的新娘。」朋友繼續說道:「當初他帶給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著親戚們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朋友以為盧梭聽到這番話會很高興,沒想到盧梭卻對他說:「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裡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以為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 釋放憤怒和壓抑:愛與寬恕的祈禱文
    我理解,攻擊我、傷害我、對我不友善的人,他的內心必定是傷痕累累,他真的受過傷,他曾經經過很深的痛苦和折磨,他的內心儲藏著一顆憤怒壓抑的種子,他受了傷,受了苦,導致周遭的人也跟著他一起受苦,他是在向外投射他過去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的痛苦。但是不管怎麼樣,他也和我們一樣渴望圓滿與被愛。我知道,愛與寬恕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我願意敞開我的心,將愛與寬恕傳達給曾經傷害過我的人。
  • 釋放憤怒和壓抑:愛與寬恕的祈禱冥想文
    在現代科學界,稱這種事件為「吸引場」,內心情緒能量越多,吸引場也就越強大。心臟數理研究機構的人發現,持續表達的消極情緒會緊緊纏繞於你的DNA之上,並妨礙你生命的精神與物理能力。你向宇宙發射出去的消極情緒和消極感受的能量,只會招致更多與之共振共存的同類能量的到來。簡言之,在你扮演受害者角色時,或者對他人大發雷霆時,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誰呢?是你自己。
  • 寬恕的原則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毫無原則的寬恕,小孩玩火的話,你可能會對斥責他,但必須將他帶離開火,這也是種無條件的愛。2017年2月2日訊息柯博拉與土耳其準備轉變團隊的訪談 Q44: 「愛它所是,接受它所是,一切都是完美的,原諒每個人。」這個說法讓人成為靈性的和平主義者。
  • 愛與寬恕祈禱文
    為什麼要寬恕?因為柔軟的心受傷了。以蚌蛤為例,我們本初的心正如蚌蛤的肉般,是鮮嫩、柔軟的,當蚌蛤毫無戒心的打開它的殼,我們如果用牙籤去戳它的肉,它會立刻緊縮,把自己緊緊地封閉起來!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因為經不起一再的受傷,而把自己一層一層地武裝、防衛、封閉起來!因此,寬恕的祈禱就是幫助我們接受自己、接受別人的過程!
  • 兩性平權│ 為什麼我越是努力想要原諒他,卻越是憤怒?
    虛假的寬恕令人憤怒牛津有位哲學家叫納斯邦(Martha Nussbaum),她有一本書叫《憤怒與寬恕:怨恨、慷慨、正義》(Anger and Forgiveness:Resentment, Generosity, and Justice)。寬恕有一個更加日常的說法,叫做「原諒」。
  • 世界上沒有化解不了的仇恨,人與人之間,需要諒解和寬恕
    人生在世,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身處塵世之中,要寬恕別人的錯誤,不管他有多壞,犯的錯誤有多嚴重,即使他曾深深地傷害過你,你也要放下對他的仇恨,這樣你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驟: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那是不公平的,本來我是一個神聖的生命,你卻告訴我咱們不能和別人比,本來我們應該為自己講話,你卻出於害怕要我逆來順受。」 「那是不公平的,你身為父親,你的強大是本應用來保護和支持我,你卻用來威脅和命令我。
  • 真正的寬恕,並不是勸自己原諒和放下
    什麼是真正的寬恕?真正的寬恕,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過程。真正的寬恕並不是勸自己原諒和放下,而是在療愈的過程中,經過探索,找到自己內心怨恨、恐懼、內疚等各種狀態的真正來源。然後用我們的方法來穿越和化解。當這些部分真正地被化解時,才能談得上真正地放下。
  • 寬恕,這可能是最難抉擇
    在查明這是一起蓄意縱火案後,整座城市的人們頓時憤怒了,市長表示一定要將罪犯抓捕歸案,讓他們接受嚴厲的懲罰。警察開始四處追捕,那兩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的頭像也開始出現在各個角落。而這一切都不是這兩個少年最初想像的,他們只能驚恐地離開這座城市,四處流竄。聽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憤怒的聲音,他們陷入深深的悔恨、無奈和恐慌之中。
  • 寬恕的力量
    父親特別憤怒,拒絕她來看望孩子,並將她給孩子做的鞋子扔出去。從此,母親再沒有出現過。2000年,父親意外身亡,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便成了孤兒。本家叔叔口頭答應照顧他們,還開了會商量,實際上,真正照顧他們的只有奶奶,還只是指導性的嚴格要求他們,兩個未成年的男孩和他們的姐姐包攬全部農活,以及做飯洗衣等家務。
  • 寬恕就是愛 | 譯者序
    恐懼與憤怒,和酒精一樣,也是一種"癮",它的毒根早已蔓延到我們的血管或筋骨裡了,我們想要斷根都不易找到一個下手之處。這些年來,我四處介紹《奇蹟課程》的"寬恕"理念時,便常聽到讀者的嘆息:   "我又不是聖人,為什麼要寬恕對不起我的人?"   "我知道應該寬恕別人,也很想寬恕自己,但就是做不到!"
  • 愛與寬恕的祈禱文
    我理解,攻擊我、傷害我、對我不友善的人,他的內心必定是傷痕累累,他真的受過傷,他曾經經過很深的痛苦和折磨,他的內心儲藏著一顆憤怒壓抑的種子,他受了傷,受了苦,導致周遭的人也跟著他一起受苦,他是在向外投射他過去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的痛苦。但是不管怎麼樣,他也和我們一樣渴望圓滿與被愛。
  • 《三塊廣告牌》:憤怒源於心理創傷,和解與救贖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單純說概念,很多人覺得抽象不好理解,那麼,我就從影片中突然出現、赫然刺目的廣告牌帶給人們的衝擊,來探討心理創傷及其成型原因究竟是什麼樣的。1、憤怒的母親背後,隱藏著家暴和對自己的無法原諒。在影片中,這兩個人物的出場,粗暴的舉止、剛烈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是他們身上顯著特徵,他們均選擇了以暴制暴的解決方法,即使將事情搞砸而毫不自知。「三塊廣告牌」作為載體,將每個人心中的創傷都轉化為了憤怒。沉迷於創傷後果是什麼?
  • 彌撒講道 | 寬恕來自天主的愛
    所以,我在設計告解亭的時候,特別把中國儒家文化思想的「忠」和「恕」刻上。神父的神功架門口寫著「恕」,代表寬恕是天主的本性。教友端跪的小房間的牆上寫著「忠」,我們要忠於天主,忠於家人,忠於我們偉大的祖國,忠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更要忠於我們的慈母聖教會。當我們不忠的時候就犯了錯,當我們跪俯在天主臺前,求天主赦免我們的罪過時,神父代表耶穌基督以仁慈為懷,寬恕我們每一個罪人。
  • 《控制憤怒》:發洩憤怒、壓抑情緒就能減輕憤怒?這樣只會更憤怒
    在工作關係中,我們或許會經常因為同事的一句玩笑話而大發雷霆、心生怨恨;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或許會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怒火衝天、唇槍舌戰;在親子關係中,我們或許會經常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火冒三丈、揚聲惡罵。這種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然而,事後我們卻又常常為自己表現出的憤怒情緒,感到後悔和內疚。
  • 寬恕別人給你帶來的12種好處
    第四,控制憤怒。幾年前,一個朋友去參加老同學聚會。多年不見的人見了不是噓寒問暖,相反卻把幾十年前求學階段的恩怨重新拾起。看那架勢,儘管過了幾十年了,憤怒還是沒有消退。對那些善於寬恕他人的來講,莫說幾十年前的事情,就是幾天前的是非曲直都能忘得一乾二淨。記住那些不快之事對自己毫無益處,聰明人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找出理由寬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