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時,近90%已婚女性被問過生育計劃!3成女性曾隱瞞懷孕事實

2021-02-23 勞資問題研究解決

近九成已婚未育女性求職時被問過生育計劃,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

11月16日,BOSS直聘發布《2020職場女性生存狀況觀察》,觀察以8629位職場女性調研反饋為基礎,結合其不同的婚戀、生育狀態,圍繞個人價值實現、職場晉升、平衡工作和家庭等維度進行展開。

Photo by dylan nolte on Unsplash85%已育媽媽晉升受到嚴重影響

BOSS直聘數據顯示,近九成已婚未育女性求職時被問過生育計劃。

在她們決定是否生育考慮最多的問題中,排在首位的的是「懷孕和生產時間較長,可能影響職場晉升」,佔比達38.8%。

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三成已育女性在發現自己懷孕後糾結了很久才告訴上司,35%的上司一得知下屬懷孕即開始招聘接替人選。「為了保住這個位置,我進產房前還在發工作郵件。」受訪者寶媽丫丫表示,在生育前已經有機會能夠晉升,但遺憾的是現在還在原來的崗位。

已婚未育女性考慮較多的另外兩個問題是生育後的工作、家庭平衡問題和開支增加的壓力。而針對這些女性擔憂的問題,僅有一半的家庭成員認真對待,一起探討解決方案。此外,近三成的家庭會認為是女性「想多了,生了自然就有辦法解決」。

近半女性生育後至少離開職場一年

BOSS直聘數據顯示,近半數女性生育後離開職場至少一年做全職媽媽,其中20.9%做了多年全職媽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做全職媽媽,但這事真的發生了。」做寶媽三年準備再就業的小於表示,曾經恨不得7*24小時撲在工作上,現在天天圍著孩子轉。

養孩子是大部分職場媽媽一個人的「重頭戲」。近三成職場媽媽認為,成為母親後最大的改變是生活重心的調整,家庭放首位,工作其次。這樣的方案不全是職場女性的主動選擇。

在被問及伴侶每周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時,職場媽媽最多的答案是其「基本沒有時間管孩子」,佔比達39.7%。超半數的職場爸爸們沒有休完陪產假,其中甚至有20.5%根本沒有休陪產假。

41.1%未婚女性因工作不想結婚生育

在是否要邁入結婚、生育人生新階段這個問題上,41.1%的未婚職業女性想再等等,多拼幾年事業,34.9%的未婚女性表示還在糾結搖擺,不知道該作何選擇。

已經工作8年的琳琳今年30歲了,她想等到提拔後再考慮結婚。「這個歲數不上不下,如果這個時候選擇結婚生育,那之前的時間都白幹了。」可父母每日的催婚問候也總是如期而至,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到了結婚生育的年齡」的爭辯是琳琳忙完工作的日常功課。「我現在的生活很充實,工作之餘會去學習舞蹈,跟朋友聚會,對於進入下個階段還是挺忐忑的。」琳琳表示。

溫馨提示:

由於微信推送規則的更改,需讀者經常留言或「點讚」「在看」,否則會逐漸收不到我們的推送!如果你想要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可以將【勞資問題研究解決】設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後戳一戳最下方↘的「點讚」及「在看」,增加與我們的互動,謝謝你!


相關焦點

  • 婚育成事業「負擔 」?求職平臺:AI時代或給女性更多機遇
    【解說】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在此前智聯招聘聯合寶寶樹發布的《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相同的職位,女性的收入仍然比男性要低,六成以上受訪女性認為生育是女性職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還有一部分,比如說兩性生理差異、社會分工,很多我們對於兩性差異的非常具體而細節的認知的差異來導致最後的這樣一個結果,我們把它說成是一個整體職場對於女性就業的環境的一個結構性的不友好。【解說】《報告》中還提到,職場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多源於性別。
  • 35歲單身女性謊稱「已婚已育」只為一個工作機會:職場潛規則有多可悲?
    其實更現實的問題是,已婚已育這件事情真的可以假裝嗎?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大家在閒聊時的話題永遠都是那麼幾個:你家孩子多大了,報了什麼班,跟小夥伴關係怎麼樣,平時都在哪活動,最近什麼玩具繪本很流行……各種細枝末節的問題太多,你如果不是真的已婚已育,分分鐘就會聊不下。
  •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高齡生育話題也不斷升溫, 在社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度…… 很多女性覺得高齡生孩子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那究竟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幾歲呢?
  • 高齡女性想懷孕,最晚生育年齡是多少歲?
    但我們可以看看世界上女人生育年齡之最的幾個極端個例:2003年,65歲的印度婦女薩特亞布哈馬·馬哈帕特拉終於生下第一個孩子。醫生利用她的卵子與她丈夫的精子在人工授精後植入她的體內,順利懷孕、分娩。羅馬尼亞的退休大學教授伊麗斯庫女士接受了長達9年的荷爾蒙注射,成功地延長了經期,利用別人捐贈的精子人工懷孕,67歲生育了兩個女孩。
  • 我國女航天員選拔是否要求必須已婚生育過?
    我國女航天員選拔是否要求必須已婚生育過?不拐彎抹角,我國在選拔女航天員的時候,根本沒有哪個條款要求必須已婚已育,多年以前,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相關負責人就曾經明確表示過這一點,只是不知道怎麼到現在還有人把女航天員少的主要原因歸咎於這條要求。而且,大家也只需要從我國女航天員被正式確認身份的時候,到底是不是處於已婚已育狀態就知道了!
  • 你沒想像過的女性心酸!
    因為我有子宮內膜異位,服用避孕藥能舒緩疼痛。那妳們呢?為什麼你們需要事前避孕藥?」2.「我用事前避孕藥,因為我的身心、經濟、心靈上都還沒準備好成為一個母親。」因為懷孕,是一件需要好好準備的事。3.「我用事前避孕藥,因為我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事前避孕藥讓我能有規律的月經。」註:PolycysticOvary syndrome 多囊性卵巢症侯群。
  • 女性是否生育過,看這3個位置的變化就知道,不妨對照自查一下
    生兒育女是每個女性一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好不容易生完孩子,發現身材變形了,水桶腰、大象腿,連讓人自以為傲的胸部都出現下垂,讓女人本該有的美麗失去一些氣質,心情變得沮喪。尤其是生活在一個「顏值擔當」的時代,沒有勇氣去照鏡子,更無言走出家門面對世人。生過孩子的女性,最明顯的身體變化有哪些呢?
  • 科學表明:女性血型影響生育,「易孕體」多是這種血型,你是哪種
    章子怡再度被爆懷孕章子怡被媒體爆出懷第3胎,只見視頻裡章子怡好友和女兒一起逛街,衣著寬鬆,腹部微凸,手託腰部,疑似懷孕。不少網友驚呼:這也太快了吧,剛剛在國外卸貨產子,也有網友表示羨慕這種易孕體質。不過後來章子怡親自澄清:未懷孕。
  • 「最強壯女中醫」懷孕了:事實證明,女人練肌肉不能懷孕是假的
    文|好孕姐在傳統觀念裡,許多人對女人進行力量運動持否定態度,因為認為過多的力量運動會讓女人變得強壯,甚至跟男人一樣,體型健壯但是不能生育。山東的美女中醫師袁合榮,就曾遭受過這樣的誤解。袁合榮從小熱愛運動,3年前她為了自己的體態更加強壯,接受嚴格的重度健身訓練,著手練習瑜伽,後來發現瑜伽對增肌沒有作用,就聘請私人教練幫助健身。袁合榮慢慢練出了二頭肌、大腿肌、六塊腹肌,身上的肌肉比普通男人都要多。這種變化為袁合榮在網絡上贏得了數十萬的粉絲。當然,她也遭到很多人攻擊,說女人沉迷戀肌肉,會導致不能懷孕。但是,事實證明這一說法是假的。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無論家庭教育還是照料都需要大量時間,根據國際經驗,生育兩個孩子以上會極大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而且不可恢復。王蓉告訴第一財經,她是生完兩個孩子後從廣東打工地返鄉的,當她回家探親時看到作為留守兒童的女兒們滿身泥巴地迎接她時,就決定把兩個孩子帶到打工地撫養,但去了廣東之後發現教育費、生活費都大增,最後決定回鄉自己帶孩子。
  • 流金歲月:想要高薪先承諾5年不結婚,職場對女性到底有多大惡意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這就是現實,大多數女性在職場中都處於弱勢,但如果電視劇也在有意無意中輸出這樣的價值觀,到底影響有多壞?幾年前曾經有個新聞,一名研究生,因為自己女性的身份在求職市場不斷碰壁,後來不得已在簡歷中立下「工作五年不結婚」的軍令狀,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按照正常的年齡讀書、畢業,研究生出來找工作的年齡大概是27、28歲左右。
  • 產檢時,被問「之前生過嗎」是什麼意思?不說實話的後果要清楚
    面對醫生時,孕婦往往會被詢問很多問題,多數都會涉及到隱私,有些孕婦因此產生反感情緒。不願醫生追問隱私問題?都是為了產婦好小林已經懷孕三個月了,新婚燕爾就傳出喜訊,老公對這個孩子的到來也是十分欣喜,還特意請假陪同小林去產檢。
  • 壓在女性身上的生與死|《氣球》背後的生育困境
    影片聚焦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個普通藏區牧民家庭的生活[2],展示了生與死帶來的重重困境——懷孕的女人,生就面對著超生的罰款和不堪重負的身體;不生則面臨宗教「轉世」和家人「團圓」觀念的壓力。路在何方?路又豈是她能決定?
  • 已婚未育是女性找工作的大坑?老闆:入職就懷孕,生娃就離職,我頭疼!
    職場中流傳著一句話:「找工作,已婚有子的女性要比未婚的好找工作,未婚的要比已婚未孕的好找。」
  • 女性懷孕以後,「大姨媽」都去哪了?醫生沒告訴,女性心裡要有數
    女人的辛苦只有女人知道,每個月都有「親戚」上身拜訪,到了年齡還要結婚生子,生育是最辛苦了,很多女性都知道懷孕以後,「大姨媽」就會停,那麼,「大姨媽」去哪了呢?沒人明面兒講,但是女性心裡要有數。可是,後來玲玲發現自己月經推遲了快兩個星期了,而且身子感覺不舒服,胃口也差,以為自己生病了,於是男朋友就帶著玲玲去醫院看醫生了,結果讓兩個人大吃一驚,原來是玲玲懷孕了,兩個人都愣住了,因為事發突然,誰都沒有心理準備。然後玲玲問了一個讓姐姐一個問題,姐姐當場就笑出來了,玲玲問:「那我的大姨媽去哪了?」
  • 職場女性懷孕了怎麼辦?該如何保護自己?
    而其在新播出的律政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中,提到『職場女性不敢懷孕』,這一番話擊中了正在職場中奮鬥的女性朋友的心,也在微博上引發了話題討論「職場女性懷孕該不該離職?」筆者在本文中不提該不該,只針對職場中女性懷孕的權益保障入手分析:懷孕的職場女性所能享有的待遇和在面臨被辭退困境時的權利保障。
  • 美柚:90後女性備孕佔比超40%成主力 相關食用保健品市場今年超千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90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育的主流人群。日前,美柚聯手MobTech袤博發布的《2020中國女性健康白皮書》顯示,90後在備孕女性總體中的佔比超過四成,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主流人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孕期內食用營養保健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今年突破千億元。
  • 女性題材劇成新寵 直面女性多元選擇困境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由檸萌影業出品,選取了女性從大學步入社會的「20+」,和橫跨著單身未婚、已婚已育和已婚未育的「30+」,在不同人生節點的不同人生狀態。《二十不惑》乍看上去是一部講述大學生畢業後接受社會錘鍊的青春劇,但四位女性主角的群像設定,更像是對90後年輕人跨入社會後的素描。
  • 義大利式生育困境:福利缺位時,女性只好選擇少生或不生
    汪洋選擇翻譯這本書,是緣於她對女性成為媽媽後各國出臺政策的關注。她說,瑞典從昔日「大男子主義流行」到如今共同育兒,成功轉型的背後顯示了政府的決心。而義大利從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滑到最低,如此大的反差背後則表明,當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缺位時,無助的女性只好選擇自我保護,那就是少生或者不生。
  • 血型能夠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有這種血型的女性,大多有心難孕
    正當兩人準備放棄時,倆人一個當醫生的朋友向張姐夫婦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研究發現,血型可能對生育能力造成影響,倒不如放鬆心態,儘量不要著急和緊張,看看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