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適合母親節讀的一首詩,短短30字,千年來廣為傳誦,人人會背

2020-12-17 騰訊網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對於母親形象的塑造,歷來是詩人創作的重要主題。在創作中,儘管所表現的意境不同,但都是為了突出母親的慈愛,歌頌母愛的偉大。如司空圖《步虛》:「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黃景仁《別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杜甫《遣興》:「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等,數不勝數。

而說到關於母親的詩歌,最膾炙人口的便數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雖然它只有短短30字,也沒有藻繪與雕飾,但是在質樸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中,卻蘊含著偉大和無私的母愛。因此《遊子吟》這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名列國人必背唐詩之一。甚至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向世界各國推薦的學生優秀讀物。

根據孟郊在這首詩下的自註:「迎母溧上作」來看,我們可以得知它寫於詩人任職溧陽(今屬江蘇)縣尉時。值得注意的是,孟郊一生漂泊無依,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獲得了這個卑微的溧陽縣尉之職。所以孟郊深感親情之可貴,便將母親接來同住,然後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如果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首先,詩的開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即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雖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很簡單,但想要準確理解其中的情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能夠穿到母親親手縫製的衣衫了。另一方面,想要理解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還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作為支撐的。

因此這裡的「線」與「衣」,儘管都是生活中極其尋常的東西,但是卻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它所表現的是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亦是母親慈愛的高貴品格的體現。然後,我們來看詩的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緊承前兩句的詩意,即母親在兒子臨行前,千針萬線,密密地縫綴,就是怕兒子回來得晚。

對於這兩句詩,我想年輕時候有母親給自己縫製過衣衫經歷的人,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是出遠門,長時間難以回家的話,母親更是會考慮到身高的增長,將幾年來的衣衫都提前縫製好。它所表現的就是母親對孩子的一片深篤之情,而這種偉大和無私的情感,正是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

最後,我們來看詩的五六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即又有誰敢說,我們子女如同小草般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一樣的慈母恩情呢?從寫法來看,這兩句詩採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即兒女的孝心像小草,母愛卻如同春天的陽光,自然不能報答母愛的萬分之一。其意思就是旨在歌頌母愛的偉大。

雖然說今天是母親節,我們更容易想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歌頌的母愛的偉大。但是我們也決不能只在母親節這天,才會想起母愛的偉大。縱觀孟郊的這首《遊子吟》,詩人顯然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而詩中所歌頌的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卻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產生共鳴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
    而要說當中有哪些詩是廣為傳誦的,恐怕要數《唐詩三百首》了。它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杜甫詩在數量上最多,有38首。其次,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因為《唐詩三百首》是在《全唐詩》近五萬首的基礎上選編的,所以別看當中有個別詩人,可能只有一首詩入選,那也是千年來被廣為傳誦的佳作,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愁情憂思的吟唱。正如梁啓超所說:「千餘年中國文學,都帶悲觀消極氣象」。這是因為春秋之後,漢魏六朝以來,文學創作就逐漸形成了以悲愁為美的審美心態和悲情文化。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詩歌,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詩的就不在少數。
  • 詩詞|一首詩,驚豔千年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讀幾首以「孤篇」橫絕中國詩歌史,驚豔了千年時光的絕美詩篇。《楓橋夜泊》唐代: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淨,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網師園唐詩箋》: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也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首。相信很多人都會背,因為這首詩很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情感基調很是歡快活潑。此詩寫於什麼時候?這首詩寫於杜甫52歲之時,當時的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下來。人生已經到了暮年,為何杜甫此詩中沒有憂國憂民之心呢?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
  •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蘇軾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詞人,政治家,教育家。除了他的詩歌和坎坷磨難的人生人生經歷,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和弟弟蘇轍的兄弟情了。蘇軾和蘇轍,相差兩歲,性格迥異。蘇軾為人外向,天性豪放灑脫,不拘禮法,猶如其詩詞,縱橫恣肆,揮灑自如;蘇轍則為人內向,謙虛謹慎,忠厚樸實,善於守拙。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標題僅一個字全文僅20字,小學生會背卻不懂
    推薦語:山的壯闊和高低沒有關係,水的風採和深度也不相關,一首詩的精彩與否和字數也是不搭嘎的。試問古代眾多朝代當中哪一個朝代的佳作最多,出的詩人最令後世敬佩,相信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唐朝。他們的佳作在後世廣為流傳,這其中小學生最喜歡的詩人就是王維了。
  • 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不過與杜甫的「三吏」和「三別」等詩不同,這首《絕句》的沉鬱頓挫並不明顯。即整首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所描繪的大自然風光也都美如畫卷,但是它的背後,尤其是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裡船」卻有著深意,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都是杜甫的辛酸淚。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就不得不提杜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都知道杜甫一生漂泊無定,為避安史之亂,更是流離失所。
  • 清代最「聰明」一首詩,僅20字卻能讀出40首詩,當真是高手在民間
    於是我們有了題在心愛女子家牆上的詩,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了寫在旅舍裡的詩,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有了寫在葉子上的詩,無名宮女的「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刻在茶壺上的詩,這是一個清代茶壺,壺其貌不揚,但詩卻寫很聰明。詩沒有落款,大概出名一位民間文人之手。全詩呈圓形排列,寫在壺身上,短短20個卻一口氣讀不完。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黃檗禪師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他留下來的詩作並不多,但在當時極具影響力,其中有一首叫《塵勞迥脫事非常》。
  • 杜甫一首春日小詩,用一個字點亮整片山河,驚豔世人千年
    春天「詩聖」杜甫也曾寫下不少有關春天的詩作,他寫春雨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他寫春鳥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他尋春花時作「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他將春光寫得最具感染力、最溫暖人心的,還是在他的一首小詩中
  • 這位詩人籍籍無名,寫了一首詩卻傳唱千古,現如今人人都會背
    不過也有的詩人和李白、杜甫、王維他們比起來並不出名,寫的詩也不多,但是卻能夠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共三十六句,比較沉長。但是每四句一換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且非常的連貫。並融合了詩情、畫意、哲理,稱得是上上之作。
  •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蘇軾是那個5000年來活的最精彩的中國人。雖然他的人生充滿挫折,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永遠充滿著曠達的心態。不過當蘇軾一個人經歷人生苦難的時候,獨自品味孤獨人生的時候,也寫出了不少的婉約宋詞。
  • 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有的人是夜晚好睡覺,到早晨也醒不來,還是窗戶外面一陣一陣的鳥叫聲把他們吵醒。今天我們要講的孟浩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去求官又求不上,皇帝嫌他說「不才明主棄」。他求丞相張九齡,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結果也不中用。
  • 韓愈19歲寫下的一首16字奇詩,卻不像詩不像詞,歷來為人稱誦不已
    韓愈寫詩以雄大氣勢見長,以追求怪奇意象著稱,他天生浪漫氣質,骨子裡就喜歡新鮮奇異的東西,因此寫下的詩歌酣暢淋漓、氣豪勢猛,但有時也會令人看不太懂。不過,韓愈19歲時寫的這首詩卻在其作品之中別具一格。唐貞元二年,韓愈十九歲,正值風華少年,還尚未嘗到生活和仕途的苦,因此胸懷遠大,自小就刻苦攻讀詩書的他,立下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
  • 韋應物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臨其詩境】在逛大明湖的時候,因為下雨嘛,荷葉上會有許多水珠滾來滾去,看著露珠的時候想起韋應物的一首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在當時的場景下竟一度失語,覺出一些哲學的意味。這首詩中,詩人所描述的是秋天的露水落在荷葉上,與我所見並不相同。
  • 王安石一首經典梅花詩,僅20字流傳千年,人人都能背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過不少梅花詩,據統計,他的梅花詩共計有30多首,其中,「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知憶舊遊還想見,西南枝上月徘徊」「淺淺池塘短短牆,年年為爾惜流芳」等詩句均能打動人心。臘梅不過,王安石最經典、最為人所稱道的梅花詩,還是選入小學課本的這首《梅花》,短短二十字,將梅花刻畫得生動清絕,隔著千年的時光都能聞到梅花的幽香。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是盛唐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可以比肩李杜的大文豪,他的詩意境唯美,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字裡行間充滿詩情畫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譬如《相思》、《終南別業》、《竹裡館》、《鳥鳴澗》、《鹿柴》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每一首都很唯美,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