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2021-03-05 十點讀書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

每個人的命運就像風箏一樣,它往更高更遠的天空,但卻受著那根細細絲線的牽引而無法擺脫。

但也正是這根絲線的牽引,它才不至於消失在天際或者跌落塵埃。

而當這根絲線被割斷,要鼓起勇氣去追尋那飄落在遠方的風箏,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

人這一生也是不斷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的過程。我們需要鼓足勇氣,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風箏,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完成自我的救贖。

真正的愛孩子,是讓他成為自己

紀伯倫在《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中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和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對兒子阿米爾,他一直有很高的期許。

儘管認為兒子軟弱無能,但他還是不斷創造機會,他替阿米爾報名參加了足球隊,後來又帶著他觀看比武競賽。去美國生活後,他從事著加油站工作,供養兒子上大學,希望兒子能夠成材。

而為了得到渴望的父愛,阿米爾也努力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他佯裝熱愛足球、假裝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並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了風箏大賽的桂冠。

其實正如父親朋友拉辛汗所說,孩子又不是畫圖練習本,你不能光顧著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他有自己要走的路。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都有自己的優勢。阿米爾雖然個性敏感柔弱,卻在寫作上頗有天賦。

在父親不認同阿米爾時,是拉辛汗鼓勵他:親愛的阿米爾,最難忘的是你的故事飽含諷刺的意味,有些作家終其一生都對它夢寐以求,而你的第一篇故事就達到了,太棒了!

拉辛汗的鼓勵,給予了阿米爾寫作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隨著年齡的增長,阿米爾逐漸學會了按照自己的理性思考,來決定自己要走的路,他不再只做父親喜歡和期待的事,而是做自己所擅長的事。

當自我的思考同外部世界很好融合後,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

《追風箏的人》中的父親,其實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們期待著孩子能按自己為他們設計的軌跡走,卻往往疏忽了孩子其實有著自己既定的人生軌道。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其實真正的愛孩子,是讓孩子成為自己。因為孩子應是自己獨立的劇本,而不是父母的延續。

友情,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魯迅先生曾說:「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

而哈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友誼」的內涵。

當他和阿米爾遭到阿塞夫挑釁時,雖然他也很害怕,但為了保護阿米爾,他全力拉著彈弓嚇退了阿塞夫。

在被阿塞夫一伙人圍截,要他交出風箏時,因為他知道這是阿米爾獲取父親認可的唯一途徑。所以即便是被阿塞夫凌辱,他也依然守護著風箏,踐行著自己對阿米爾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戰火侵襲中,父親和阿米爾逃亡美國,將房屋交給朋友拉辛汗看管。因為拉辛汗日漸衰老力不從心,他懇求哈桑幫忙,善良的哈桑接受了託付,最後卻死在霸佔阿米爾房屋的壞人槍下,誓死踐行了對阿米爾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雖是下人、地位低下,但他內心自有一片聖潔的天地,他無條件地支持著阿米爾。

當阿米爾興致勃勃拿著自己寫的小說,念給他聽時,他高興地鼓掌:「阿米爾少爺,你太棒了,阿拉保佑你,你肯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全世界都會讀你的故事。」

當阿米爾臨陣退縮,不想參加風箏比賽時,他給他打氣:「記住,阿米爾少爺,沒有鬼怪,今天是個好日子。」

當阿米爾問哈桑:「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他回答:「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對於阿米爾來說,哈桑不過是他無聊時的一個玩伴, 一個唯命是從的僕人,他不僅骨子裡瞧不起他,還時常捉弄他,甚至還嫉妒哈桑分走了父親對自己的愛。

在恤孤院落成前一天,父親欲帶阿米爾和哈桑去喀爾卡湖,阿米爾卻謊稱哈桑有事無法前去;

當阿米爾目睹哈桑為自己撿風箏而遭人欺辱時,他不是為哈桑挺身而出,而是尋求自保;

為了不讓自己遭受良心的譴責,他甚至建議父親辭退哈桑父子。

即便如此,哈桑卻一直視阿米爾為自己永遠的朋友,他對阿米爾真誠相待不計回報,甚至願意為之付出生命。一個小小的孩子內心的隱忍強大得如同一個成年人,這也是哈桑的人格魅力所在。

友情,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你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真正的救贖,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中曾說: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安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深以為然。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源泉,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幸福教練,來拯救你自己。

《追風箏的人》中的父親、阿米爾和阿米爾的妻子,他們都通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實現了自我救贖。

阿米爾的妻子索拉雅,年少時因與一個阿富汗男人私奔,這成了伴隨她終身的汙點。當她向阿米爾坦露了自己的不堪過往後,收穫了靈魂的釋然,也得到了阿米爾的諒解。

而阿米爾雖然在美國完成了學業,收穫了愛情,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他內心卻由於年少時對哈桑所犯的錯而備受煎熬。

他真正的成長和蛻變,始於從拉辛汗口中得知自己一向尊重的父親竟然是一個竊賊,他發現自己與父親有著超乎尋常的相像,都背叛了願意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他意識到不敢為自己出頭的男人,永遠是懦夫,他決定要為自己和爸爸洗刷罪行。

他回到了祖國,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與阿塞夫生死決鬥,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卻很輕鬆,因為自己卑劣的靈魂得到了洗滌和救贖。

他歷經千辛萬苦,把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回了美國,他也不再是那個生性懦弱逃避的阿米爾。

面對將軍質疑索拉博身份時,他擲地有聲地說:

哈桑是是我父親和僕人老婆生的孩子,哈桑是我的兄弟,索拉博是我的侄兒,請永遠不要叫索拉博『哈扎拉男孩』,因為他有名字。

阿米爾的父親,雖然曾經告誡過阿米爾盜竊是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可他自己卻是一個盜賊,他不僅盜走了哈桑作為兒子本該得到的財富、榮耀和肯定,也盜走了阿里作為男人的尊嚴。

雖然他有自私、怯懦的一面,但他盡力補償著對哈桑的父愛,用一輩子持續不斷的善行去救贖自己,因此他也得到無數人的愛戴。

在《追風箏的人》中,最打動我的是阿米爾帶著索拉博放風箏的場景。

他追著風箏,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他不在乎。風拂過他的臉龐,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為你,千千萬萬遍」,他把哈桑對他的愛傳遞到了索拉博身上。

人世間最真情的暖,就是愛的傳遞。在愛的傳遞中,阿米爾終於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海藍博士曾說:

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評判、對他人的評判,常常是困擾我們自己,影響與他人相處的原因。接納自己的完整,做錯事、說錯話,也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的是在感到難過的時候,接受完整的自己,關懷自己,而非責難自己。

是啊,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個不斷尋找,不斷試錯,最終找到自我歸途的旅程呢?

林清玄在《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中寫到:

關於心、關於生命,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傷害,也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好,雨在下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對茉莉花是有好處的,但盛開的茉莉花可能因為一場微雨而凋落了;暴曬的陽光可能覺得自己會傷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種子卻因為陽光能青翠地發芽了。愛情的成熟與圓滿正是如此,只要不失真心,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真實的生命。

願我們都能以一種接納的態度,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去完成自我的救贖,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相關焦點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有一天,他從屋子裡走出來,哈桑與父親正在一起忙活著些什麼,他們遠遠望著彼此,卻不再像從前一樣飛奔到一起,做遊戲或是說故事。那一定是哈桑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店長來了·書單|金堂萬卷堂書店店長付玲:《追風箏的人》《荊棘鳥》
    萬卷堂淮口店店長付玲最喜歡兩本極具人文情懷的經典名著,分別是《追風箏的人》和《荊棘鳥》。《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最風箏的人》這本書中感動了萬千讀者的一句話。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40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我一直在琢磨,《追風箏的人》給我留下的究竟是一種怎樣複雜的情緒——是惋惜?是感動?亦或是欣喜?無解。我想,心境不同,感受便難相似;視角不同,情緒也會有差。為你,我仿佛有千千萬萬種情緒。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為一件事情糾結,這種茫然的情節似乎在善意提醒著我——只要青春依舊,誰都可以迷茫。
  • 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大約在讀了100多頁後,曾經一度擱置了下來,最近終於一口氣讀完。其實,由於對小說有偏見的原因,我在業餘的閱讀中,幾乎將小說排除在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還是小說居多。一方面應該是小說的受眾面更廣,另一方面是好的小說作品往往都是與特定的時代和背景結合,正如這本《追風箏的人》一樣。
  • 《追風箏的人》:這隻風箏,你追到了嗎?
    今天我們要讀《追風箏的人》,該書篇幅較長,並涉及戰爭、宗教和種族問題,稍顯複雜,因此適合初中以上且有較寬閱讀面的孩子去讀。小說蘊含的道理比較簡單,故事情節極吸引人,孩子們會感興趣。下面,讓我們跟隨本書的推薦人景木兮一起走進《追風箏的人》的世界。
  • 《追風箏的人》:致敬在千千萬萬遍等待中,默默爆發的人們
    為你,千千萬萬遍——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這本書,看名字《追風箏的人》,通過十幾年的中國教育,我覺得這是一本寓意十分深刻的書,不一定適合我,就擱置了。直到看了《朗讀者》張一山的朗讀,突然發現,咦,是不是錯過了什麼,於是開始閱讀,讀過一遍之後,默默感嘆,還好沒錯過。《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賽尼的成名作品。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 《追風箏的人》:誰都不能寬宥我,除了我自己
    被時代裹挾著命運《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於2003年棄醫從文後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縱觀數十年的阿富汗文學史,關於戰爭的龐雜描繪充斥著這個國度文學藝術的點滴。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關於自己的故事既是時代見證,也是歷史記憶。
  • 活著,終其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辛夷塢無意間看到這句話,缺思考了一番,我們這終其一生是為了什麼。當我在面對這句話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樣算不算思考,還是一種延伸,這樣堅持是為了什麼,有點難過有點悲戚,不知道這樣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該捨棄還要不要繼續,即使我知道不會放棄,但也會自我懷疑,捨棄於繼續並存,猶豫有時候也顯得可貴起來。
  • 《追風箏的人》:哈桑奴性的悲劇性格,毀了他和阿米爾的幸福一生
    但在一次放風箏比賽後,兩個小夥伴卻開始漸行漸遠,阿米爾甚至用自己的錢和手錶陷害哈桑,逼迫他離開自己的家,這到底是所謂何事呢?原來,阿米爾贏了放風箏比賽的冠軍,他成功切斷了所有和他較勁的風箏,而哈桑是追風箏好手,最後一隻被打敗的藍風箏,由哈桑負責奪回。
  • 書香有線丨員工薦書——《追風箏的人》
    會關注到這本《追風箏的人》,是因為當時在當當網上給女兒買書時,無意間注意到這本書的排名很高,心想追風箏的人應該也會渴望像風一樣自由吧。細細讀來,被文中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童年友誼而感動,但兩人之間的友誼備受考驗,就像放飛的風箏一樣既堅韌又脆弱,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情,阿米爾因無法面對自己心裡的自責和痛苦,用計逼走了哈桑。自己也跟著父親逃亡美國,但是阿米爾心裡的內疚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他,最終他踏上了救贖之路。
  • 悅讀|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我卻在永恆的傷害裡
    終於,阿米爾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終於拿到了第一名,哈桑作為追風箏的能手連忙去了追風箏,卻遇到阿塞夫一伙人的圍攻,哈桑為了保護風箏被阿塞夫強姦。而阿米爾追上去看到那一幕時,選擇了逃避,沒有出面保護哈桑。哈桑最終還是幫阿米爾拿下了第一名,阿米爾也終於得到父親的肯定,但是自己內心的痛苦與自責卻隨之而來。
  • 燻君:他是男版「香妃」,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她的倩影
    春雨中樹上的水點滴在人身上,便有許多人衣香不散……凡他所採摘過的花,香氣都特別馥鬱」。燻君從小和光源氏的外孫匂皇子一起長大,兩個人既是好朋友,又是感情上的競爭對手。然而,因為身世的關係,燻君總是對自己的命運帶有一種自卑的惆悵情緒。少年燻君是一位清秀脫俗的公子哥,受到其母親的影響,他在佛法方面悟性很高。和名義上的父親光源氏不同,燻君性格溫柔體貼,對待感情很頗為專一,這一點相當難能可貴。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被各行各業的人推崇,便是揭示人性的力作。它講述了一對少年好友,因為一次變故,主人公阿米爾最終走向心靈救贖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虛偽、痛苦和救贖。透過這種救贖,人生的一個真相也讓人頓悟:人性,是面鏡子。這面鏡子,能照見不同的自己,照見真實的你我。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大概這是對友情最好的解釋了
    放風箏,追風箏。兩個男孩的友情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風箏還會在,但那份曾經的情感呢?《追風箏的人》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是僕人,小阿米爾一歲還有天生兔唇,倆人出生之後都失去了媽媽,所以一起吃著一個奶媽的奶水長大,擁有情同手足一般的感情。
  • 五一假期,天空五彩斑斕,做個追風箏的人
    她絢麗多姿,陽光燦爛,草綠花鮮,她把大地上的一切都變得生機勃勃;「沙沙」的風輪聲伴隨暖暖的陽光,牽在手上的細線,連著家庭的溫馨,在這春風和煦的日子裡,放風箏絕對是不錯的體驗,來一場與春日嬉戲的遊戲。疫情這段時間,讓不少家長都很苦惱吧!宅在家裡已經很長時間了,「神獸」們估計已經關不住了吧,加上外面春光正好,不妨去空曠地方放放風箏,但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 書香海口•好書推薦 | 一本暢銷十多年的書《追風箏的人》
    ▲推薦人:沙畫家,中國沙畫協會副會長何素丹推薦書籍:《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一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故事,殘忍而又美麗。風箏一種象徵,代表了很多東西,是阿米爾人性中需要得到救贖的那個部分,亦是哈桑值得用生命去追隨的全部。——何素丹2006年5月,《追風箏的人》中文簡體版在中國出版。十年後,這本書在中國的發行量超過500萬冊!是什麼讓這本書暢銷十多年?
  • 我們終其一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大多數人並不會有什麼非凡的機遇,所以能看到的那些遙遠的路,也只有那麼有限的幾條,可能我們並不明白,地球是圓的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於是,未來的迷茫終於來了。有的人叛逆父母之後,又開始聽從父母的建議,或是回到家鄉,或是考公務員等等,準備向著可以看到的歲月靜好出發。
  •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濃縮成4句話,總有一句讓你感同身受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首版於2003年。作品以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友情為主線,用溫暖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26年之久的自我救贖故事。0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願你勇敢去追《追風箏的人》在豆瓣圖書Top250中位列33,超過66萬人為這本書打出了8.9的綜合評分。讀者群之廣,受歡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我們常說,書讀百變,其義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