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
每個人的命運就像風箏一樣,它往更高更遠的天空,但卻受著那根細細絲線的牽引而無法擺脫。
但也正是這根絲線的牽引,它才不至於消失在天際或者跌落塵埃。
而當這根絲線被割斷,要鼓起勇氣去追尋那飄落在遠方的風箏,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
人這一生也是不斷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的過程。我們需要鼓足勇氣,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風箏,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完成自我的救贖。
真正的愛孩子,是讓他成為自己
紀伯倫在《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中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和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對兒子阿米爾,他一直有很高的期許。
儘管認為兒子軟弱無能,但他還是不斷創造機會,他替阿米爾報名參加了足球隊,後來又帶著他觀看比武競賽。去美國生活後,他從事著加油站工作,供養兒子上大學,希望兒子能夠成材。
而為了得到渴望的父愛,阿米爾也努力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他佯裝熱愛足球、假裝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並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了風箏大賽的桂冠。
其實正如父親朋友拉辛汗所說,孩子又不是畫圖練習本,你不能光顧著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他有自己要走的路。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都有自己的優勢。阿米爾雖然個性敏感柔弱,卻在寫作上頗有天賦。
在父親不認同阿米爾時,是拉辛汗鼓勵他:親愛的阿米爾,最難忘的是你的故事飽含諷刺的意味,有些作家終其一生都對它夢寐以求,而你的第一篇故事就達到了,太棒了!
拉辛汗的鼓勵,給予了阿米爾寫作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隨著年齡的增長,阿米爾逐漸學會了按照自己的理性思考,來決定自己要走的路,他不再只做父親喜歡和期待的事,而是做自己所擅長的事。
當自我的思考同外部世界很好融合後,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
《追風箏的人》中的父親,其實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們期待著孩子能按自己為他們設計的軌跡走,卻往往疏忽了孩子其實有著自己既定的人生軌道。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其實真正的愛孩子,是讓孩子成為自己。因為孩子應是自己獨立的劇本,而不是父母的延續。
友情,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魯迅先生曾說:「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
而哈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友誼」的內涵。
當他和阿米爾遭到阿塞夫挑釁時,雖然他也很害怕,但為了保護阿米爾,他全力拉著彈弓嚇退了阿塞夫。
在被阿塞夫一伙人圍截,要他交出風箏時,因為他知道這是阿米爾獲取父親認可的唯一途徑。所以即便是被阿塞夫凌辱,他也依然守護著風箏,踐行著自己對阿米爾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戰火侵襲中,父親和阿米爾逃亡美國,將房屋交給朋友拉辛汗看管。因為拉辛汗日漸衰老力不從心,他懇求哈桑幫忙,善良的哈桑接受了託付,最後卻死在霸佔阿米爾房屋的壞人槍下,誓死踐行了對阿米爾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雖是下人、地位低下,但他內心自有一片聖潔的天地,他無條件地支持著阿米爾。
當阿米爾興致勃勃拿著自己寫的小說,念給他聽時,他高興地鼓掌:「阿米爾少爺,你太棒了,阿拉保佑你,你肯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全世界都會讀你的故事。」
當阿米爾臨陣退縮,不想參加風箏比賽時,他給他打氣:「記住,阿米爾少爺,沒有鬼怪,今天是個好日子。」
當阿米爾問哈桑:「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他回答:「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對於阿米爾來說,哈桑不過是他無聊時的一個玩伴, 一個唯命是從的僕人,他不僅骨子裡瞧不起他,還時常捉弄他,甚至還嫉妒哈桑分走了父親對自己的愛。
在恤孤院落成前一天,父親欲帶阿米爾和哈桑去喀爾卡湖,阿米爾卻謊稱哈桑有事無法前去;
當阿米爾目睹哈桑為自己撿風箏而遭人欺辱時,他不是為哈桑挺身而出,而是尋求自保;
為了不讓自己遭受良心的譴責,他甚至建議父親辭退哈桑父子。
即便如此,哈桑卻一直視阿米爾為自己永遠的朋友,他對阿米爾真誠相待不計回報,甚至願意為之付出生命。一個小小的孩子內心的隱忍強大得如同一個成年人,這也是哈桑的人格魅力所在。
友情,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你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真正的救贖,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中曾說: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安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深以為然。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源泉,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幸福教練,來拯救你自己。
《追風箏的人》中的父親、阿米爾和阿米爾的妻子,他們都通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實現了自我救贖。
阿米爾的妻子索拉雅,年少時因與一個阿富汗男人私奔,這成了伴隨她終身的汙點。當她向阿米爾坦露了自己的不堪過往後,收穫了靈魂的釋然,也得到了阿米爾的諒解。
而阿米爾雖然在美國完成了學業,收穫了愛情,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他內心卻由於年少時對哈桑所犯的錯而備受煎熬。
他真正的成長和蛻變,始於從拉辛汗口中得知自己一向尊重的父親竟然是一個竊賊,他發現自己與父親有著超乎尋常的相像,都背叛了願意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他意識到不敢為自己出頭的男人,永遠是懦夫,他決定要為自己和爸爸洗刷罪行。
他回到了祖國,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與阿塞夫生死決鬥,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卻很輕鬆,因為自己卑劣的靈魂得到了洗滌和救贖。
他歷經千辛萬苦,把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回了美國,他也不再是那個生性懦弱逃避的阿米爾。
面對將軍質疑索拉博身份時,他擲地有聲地說:
哈桑是是我父親和僕人老婆生的孩子,哈桑是我的兄弟,索拉博是我的侄兒,請永遠不要叫索拉博『哈扎拉男孩』,因為他有名字。阿米爾的父親,雖然曾經告誡過阿米爾盜竊是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可他自己卻是一個盜賊,他不僅盜走了哈桑作為兒子本該得到的財富、榮耀和肯定,也盜走了阿里作為男人的尊嚴。
雖然他有自私、怯懦的一面,但他盡力補償著對哈桑的父愛,用一輩子持續不斷的善行去救贖自己,因此他也得到無數人的愛戴。
在《追風箏的人》中,最打動我的是阿米爾帶著索拉博放風箏的場景。
他追著風箏,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他不在乎。風拂過他的臉龐,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為你,千千萬萬遍」,他把哈桑對他的愛傳遞到了索拉博身上。
人世間最真情的暖,就是愛的傳遞。在愛的傳遞中,阿米爾終於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海藍博士曾說:
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評判、對他人的評判,常常是困擾我們自己,影響與他人相處的原因。接納自己的完整,做錯事、說錯話,也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的是在感到難過的時候,接受完整的自己,關懷自己,而非責難自己。是啊,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個不斷尋找,不斷試錯,最終找到自我歸途的旅程呢?
林清玄在《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中寫到:
關於心、關於生命,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傷害,也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好,雨在下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對茉莉花是有好處的,但盛開的茉莉花可能因為一場微雨而凋落了;暴曬的陽光可能覺得自己會傷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種子卻因為陽光能青翠地發芽了。愛情的成熟與圓滿正是如此,只要不失真心,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真實的生命。願我們都能以一種接納的態度,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去完成自我的救贖,與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