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大概這是對友情最好的解釋了

2020-12-13 老段聊古今

「為你,千千萬萬遍。」從這句話看,我們可能以為講的是愛情,但實則,這是講的友情,而且還是「兄弟」情。

放風箏,追風箏。兩個男孩的友情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風箏還會在,但那份曾經的情感呢?

《追風箏的人》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是僕人,小阿米爾一歲還有天生兔唇,倆人出生之後都失去了媽媽,所以一起吃著一個奶媽的奶水長大,擁有情同手足一般的感情。

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總讓人心痛,阿米爾去上學,而哈桑在家幫少爺收拾好房間;少爺背書,哈桑不便仰頭聽得哈哈笑;為了幫少爺取得那支藍風箏,不惜被惡霸毆打;即使被栽贓「偷竊」但仍是自己一個人扛住了一切。

可是,貴為少爺的阿米爾,卻把這一切都當作了理所當然:看到哈桑被打,他選擇了逃避,設計將他們趕出家門。

那個追風箏的少年,那些相伴一起成長的日子,就這樣被阿米爾遺棄了。

有人說,哈桑這是愚忠,但難道這不是孩子的一種赤誠嗎?因他一直把阿米爾認作「朋友」,

而且還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絕大多數孩子學會說的第一個詞彙是「媽媽」,而哈桑說出的第一個詞彙卻是「阿米爾」。其實從心理上看,哈桑已經將阿米爾視為最親的人了。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獲得媽媽的愛,但每個人的方法確實不一樣,哈桑想要獲得阿米爾的愛,所以,不惜「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想要獲得爸爸的愛,甚至不惜將哈桑犧牲。

後來,已移居美國並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父親的好友拉辛汗的電話,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故事的轉折,故事的神秘性,似乎會發生,但似乎又不會發生,但字裡行間,卻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存在。

因為,這種千千萬萬遍,是為你的,也只是為你,千千萬萬遍,但哪怕千千萬萬遍

一定要去感受這種對友情最好解釋的千千萬萬遍。

小說中風箏只在兩個地方出現過,卻蘊含了豐富的意象。風箏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更是作者對未來希望的象徵。"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對阿米爾如此,阿米爾對索拉博亦如此。

用倆人用一生,解釋了這最好的友誼,講述了這千千萬萬遍。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而情感便是牽引風箏的線,但它又是如此的脆弱,可是不管我們經歷什麼,不管我們存在什麼,為了這根線,都應該以正確的眼光,堅定的信心,追到它。不要總以活得容易為藉口,去懦弱、去謊言、去奪取。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本書,我相信它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我們,因為會使我們潸然淚下的故事觸碰到的恰好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這本書中,最為經典的句子,哈桑可以為阿米爾千千萬萬遍

那我們呢?

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又有幾個人能在十年裡陪你成長,如果能遇見那個值得千千萬萬遍的,也一定要用盡心力取悅你,為你歡喜為你憂。為你,千千萬萬遍。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這隻風箏,你追到了嗎?
    這本書曾蟬聯亞馬遜排行榜130周,銷量驚人,好評如潮。下面,讓我們跟隨本書的推薦人景木兮一起走進《追風箏的人》的世界。《追風箏的人》建立在蘇俄入侵阿富汗的大背景之下,圍繞友情、親情、背叛和救贖的心路歷程徐徐展開,讓人不由為之動容。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Hello April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這部小說讓人為之震撼的不僅僅是書裡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誓言,並且也獲得了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的榮譽。《追風箏的人》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更是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故事。故事的起源便是一個阿富汗男孩無法面對由於自己怯懦膽小所犯的過錯,而選擇了謊言和卑劣,終為自己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
  • 悅讀|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我卻在永恆的傷害裡
    哈桑是一個勇敢、正直又十分忠誠的孩子,更是幫阿米爾追風箏的能手。可是阿米尓始終覺得父親並不喜愛自己,哪怕自己展露出了寫作的才華。相反,父親總是更加在意和關注哈桑,這令阿米爾十分吃醋,他十分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認可。
  • 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大約在讀了100多頁後,曾經一度擱置了下來,最近終於一口氣讀完。其實,由於對小說有偏見的原因,我在業餘的閱讀中,幾乎將小說排除在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還是小說居多。一方面應該是小說的受眾面更廣,另一方面是好的小說作品往往都是與特定的時代和背景結合,正如這本《追風箏的人》一樣。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對於這句話,我是承認的。自看完這本書至今,時隔幾個月,對於書中的一些細節已是模糊,但我卻無法消除它留下的某種情緒。或許,不會輕易被時間帶走的,才是最最珍貴的。我一直在琢磨,《追風箏的人》給我留下的究竟是一種怎樣複雜的情緒——是惋惜?是感動?亦或是欣喜?無解。我想,心境不同,感受便難相似;視角不同,情緒也會有差。為你,我仿佛有千千萬萬種情緒。
  • 【讀書心得】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走進書店,無論多麼眉飛色舞,聒噪喧譁的人,腳步都不由得慢了,音量都不由得低了,神情不由得平和了。  很喜歡在陽光燦爛的午後,挑一本好書,點一杯清茶,尋一個靠窗的位子,靜靜品讀書中的人生百態。《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讀完的。
  • 《追風箏的人》:致敬在千千萬萬遍等待中,默默爆發的人們
    為你,千千萬萬遍——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這本書,看名字《追風箏的人》,通過十幾年的中國教育,我覺得這是一本寓意十分深刻的書,不一定適合我,就擱置了。因為風箏大賽,哈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換來了那隻風箏,阿米爾卻因為這場大賽背叛了他們的友誼,日日痛恨自己的懦弱,因為自私還編出偷竊的事情誣陷哈桑,使得哈桑一家被迫離開。對於哈桑來說,阿米爾就是他心中的那個風箏,是他追逐的對象。他甘願為阿米爾付出所有,正向他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他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
  • 強烈推薦一本書《追風箏的人》,看完你絕不後悔
    很多年前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本小說《追風箏的人》。雖然只是粗略地一覽,但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年末。我網購買了了幾本工具書和這本我一直沒有忘卻的小說。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出生在阿富汗的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分崩離析的美麗國家阿富汗的故事。
  • 五一假期,天空五彩斑斕,做個追風箏的人
    她絢麗多姿,陽光燦爛,草綠花鮮,她把大地上的一切都變得生機勃勃;「沙沙」的風輪聲伴隨暖暖的陽光,牽在手上的細線,連著家庭的溫馨,在這春風和煦的日子裡,放風箏絕對是不錯的體驗,來一場與春日嬉戲的遊戲。疫情這段時間,讓不少家長都很苦惱吧!宅在家裡已經很長時間了,「神獸」們估計已經關不住了吧,加上外面春光正好,不妨去空曠地方放放風箏,但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每個人的命運就像風箏一樣,它往更高更遠的天空,但卻受著那根細細絲線的牽引而無法擺脫。但也正是這根絲線的牽引,它才不至於消失在天際或者跌落塵埃。而當這根絲線被割斷,要鼓起勇氣去追尋那飄落在遠方的風箏,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
  • 曾經為我千千萬萬次撿風箏的人已經逝去,人生錯過了就不會再得到
    我夢想你能回來,重溫童年時光,你會發現忠心的朋友在等著你——願神與你同在,哈山」只有遠離了烽火硝煙的戰爭,只有身處平靜和安寧,才敢回望那片飽經瘡痍的土地,才敢細細傾聽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也只有常懷善良和悲憫,只有對故鄉最深切的熱愛,對童年最真摯的回憶,才能創作出如此打動人心的作品。《追風箏的人》以追風箏為線索,描繪了生於阿富汗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的故事。
  • 店長來了·書單|金堂萬卷堂書店店長付玲:《追風箏的人》《荊棘鳥》
    萬卷堂淮口店店長付玲最喜歡兩本極具人文情懷的經典名著,分別是《追風箏的人》和《荊棘鳥》。《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最風箏的人》這本書中感動了萬千讀者的一句話。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40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
  • 《追風箏的人》:誰都不能寬宥我,除了我自己
    這是一個關於懦弱、救贖、友誼和寬宥的故事。被時代裹挾著命運《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於2003年棄醫從文後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縱觀數十年的阿富汗文學史,關於戰爭的龐雜描繪充斥著這個國度文學藝術的點滴。
  • 書香海口•好書推薦 | 一本暢銷十多年的書《追風箏的人》
    推薦書籍:《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一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故事,殘忍而又美麗。風箏一種象徵,代表了很多東西,是阿米爾人性中需要得到救贖的那個部分,亦是哈桑值得用生命去追隨的全部。——何素丹2006年5月,《追風箏的人》中文簡體版在中國出版。十年後,這本書在中國的發行量超過500萬冊!是什麼讓這本書暢銷十多年?
  • 你是否也曾懦弱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教會你如何變得勇敢?
    雖然關係好,但是你們性格差別很大,一個善良、懦弱,一個正直、勇敢,你一直保護他,或者他一直保護你,雖然你們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依然是當時最好的朋友,而你們是否有因為一些瑣事分道揚鑣、各奔東西,即使分開卻依然心系對方?《追風箏的人》便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 《以女兒之名》,我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這句話我一直記憶深刻,因為這世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為了他,不管做什麼,你都願意。人類所處的情境十分重要,教授即使發現了屍檢的不妥之處,但受制於世俗的種種壓力,他也無法幫助安德烈,唯有告知他這是一場無證可取的官司。奉勸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燒了這份資料然後忘記它。從教授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妥善的做法,順應社會的情境。社會情境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他們變得友善或無情,從眾或獨立。
  • 《追風箏的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和解
    引語:李繼宏說:"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此書描寫了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的故事,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僕人,但他們情同兄弟,從小一起長大。哈桑為了阿米爾,什麼都願意付出,視阿米爾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為他千千萬萬遍,也心甘情願。
  • 《追風箏的人》告訴我們,有些東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這句歌詞現在變成了現實,可我卻沒有了兒時的那種嚮往,有一天不經意間我發現我搞丟了很多東西,很多很重要的「東西」。那些曾經和我一起在田間奔跑,河裡捕魚,樹上摸鳥的「風箏少年」找不到了……不知道當時是出於什麼原因拿起那本叫做《追風箏的人》,我想或許是因為心裡那隻找不到的風箏吧。
  • 【追風箏的人】但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
    02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03 他的喉結吞咽著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為你,千千萬萬遍。」我聽見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