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新進資金被吞,多家公募基金終止與泰誠財富合作

2020-12-15 界面新聞

記者 | 胡穎君 黃慧玲

4月15日晚間,德邦基金、泰信基金雙雙公告稱,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自2020年4月16日起暫停泰誠財富基金銷售 (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誠財富」)辦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相關銷售業務。

不止是上述兩家機構,自3月下旬以來,包括景順長城基金、天弘基金、浙商基金、泰達基金、交銀施洛德基金、英大基金在內的家基金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將終止與泰誠財富的代銷合作關係。

「之前該代銷平臺曾在官網發公告稱,通過該平臺申購的基金只能通過基金公司方面贖回。基金公司擔心有業務風險,於是取消合作,一傳十十傳百,都取消了合作。前期通過泰誠財富平臺購買公募基金的投資者,資金安全並不受影響。」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另一位基金公司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我們當時了解到的情況是,公司突然無法聯繫上對方業務負責人,並得知他們已有大批員工離職,感覺事情不妙,擔心新進的資金會被泰誠財富吞掉,所以趕緊公告取消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泰誠財富成立於2011年,為證監會核准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截至2018年10月,公司管理規模250億,備案產品150款,主要業務涵蓋證券投資、不良資產收購處置、購房尾款ABS、地方PPP項目以及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擁有線下門店10餘家,旗下子公司泰誠資本和泰誠大通為中基協私募基金管理人。

事實上,基金公司們嗅到的風險並非空穴來風。

今年年初,有投資人曾發帖稱,2019年11月16日泰誠大通(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出現不能兌付客戶本金及利息的情況,公司公告產品目前全線停止兌付。

泰誠大通於2014年在中基協備案,註冊地上海,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法人代表程福剛,備案基金達125隻。

投資人稱,由泰誠財富銷售,泰誠大通作為管理人的多隻私募基金或涉嫌違規挪用:其中,南瞻益豐、南瞻匯盈兩隻私募基金以處置不良資產為名與上市公司吉艾科技合作,募資8億元,但審計查明吉艾科技僅收款7000萬元,剩餘7.3億元資金不翼而飛;以上海法拍房為投資標的募集1.5億元,但只籤署了意向性合同2000萬元,其餘1.3億元不知去向。

據大連廣播電視臺《城市直通車》欄目報導,泰誠大通此前曾以投資不良資產為名發行多隻私募產品,但到期後卻無法兌付,涉及投資人超400名,合計資金規模達10餘億元。

在該節目中,泰誠財富法人代表李春光現身採訪,承認相關違約產品所募資金並未投向約定的底層資產,並直言:「依我現在了解到的情況,錢可能最終是用於運營和前期產品的兌付了。」此外,其還表示,目前公司帳戶餘額僅剩2億元,無法補上十幾億的資金缺口。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份,上海證監局便對泰誠財富子公司泰誠大通下發了一份警示函。

圖片來源:上海證監局官網證監局調查顯示,泰誠大通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活動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所發行的「平陽富恆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產品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私募基金備案手續;二是「泰誠大通朱雀14號私募投資基金」產品的投資者人數累計超過二百人;三是向投資者承諾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墊付投資本金及預期收益。

上海證監局認為,上述行為分別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第105號)第八條第一款、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的規定。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故對泰誠大通予以警示。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泰誠財富,但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

相關焦點

  • 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吃多張監管罰單 多家基金公司終止合作
    自今年3月以來,包括金鷹、恆越、景順長城在內多家基金公司也對外發布公告,終止泰誠財富辦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相關銷售業務。泰誠財富「連吃」多張監管罰單時隔三個多月,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再吃」監管罰單。
  • 泰誠財富違約發酵 公募齊按代銷暫停鍵
    事實上,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這家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已被包括凱石、景順長城、廣發、國海富蘭克林等在內的至少1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終止或中止合作。 來自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11日,泰誠財富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多達1492隻,約佔公募基金產品總數量的20%。
  • 2020公募基金之年:新基民紛紛湧入,財富管理平臺解決痛點
    但對於公募基金來說,2020年卻是一派紅火。這一年,公募基金延續了2019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行情,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產品數量,還是新基金髮行情況都達到了歷史巔峰。2020年,無疑是公募基金之年。隨著越來越多「基民」湧入,也給基金公司的服務能力帶來考驗。
  • 博時基金代總裁王德英:公募基金年內募資超3萬億創歷史新高 公募...
    公募基金承擔著管理經濟財富,支持創新企業的紐帶作用,隨著註冊制全面實施,企業上市將迅速增加,公募基金應當發揮專業投資能力,通過深入、持續的基本面研究,優化社會資金配置,支持創新企業發展。未來在醫療、半導體、數字經濟等更多領域,將看到更多中國優秀企業的崛起,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加速形成,也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對於兩類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轉型升級的創新性資產,公募基金應加大投資的深度。
  • 1376份基金三季報透露持倉新動向 公募基金仍偏愛「喝酒吃藥」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有62隻基金在三季度期間新進了貴州茅臺,其中包括首次披露季報的次新基金,中銀順興回報一年持有混合、平安研究睿選混合等基金的新進動作較大;有154隻基金在三季度期間對該股有所增持,其中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華夏上證50ETF等基金增持較多。
  • 公募「牽手」科創板一周年 1561隻基金重倉101家公司
    摘要 【公募「牽手」科創板一周年 1561隻基金重倉101家公司】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中一支重要的機構力量,在科創板市場上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
  • 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將客戶的小...
    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女士在基金平行論壇發表了《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的主題演講。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多措並舉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談及今年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的現象,多家基金管理人表示,公募基金業的發展,尤其是權益類基金的大發展,根植於實體經濟的穩健運行與居民理財需求的持續增強,得益於良好的制度環境和資本市場環境。
  • 一文讀懂基金行業與145家公募基金管理機構
    (二)廣義上的基金管理公司應該包括145家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和79家基金子公司,其中145家公募基金管理機構還包括130家基金管理公司以及15家獲得公募基金資質的資產管理機構(如券商、券商資管和保險資管等)。
  • 景順長城康樂:資管行業回歸本源 公募基金五大維度助力資本市場
    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在深圳舉辦,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康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打破剛兌、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管行業回歸本源,各行業主體主動管理能力均得到提升, 促進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管行業整體良性發展。  「公募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業績積累,已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
  • 景順長城康樂:公募基金五大維度助力資管轉型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公募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業績積累,已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基金突出的賺錢效應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目前公募基金總體規模已突破18.3萬億,今年新基金髮行規模達3萬億,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近4萬億,佔A股全部流通股比例近7%。」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會議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要求,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以信義義務為根基、淨值化管理、規範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2020年給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9個百分點。
  • 公募REITs漸行漸近 多家基金公司上周已赴發改委進行答辯
    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暉 陳源 備受市場期待的公募REITs產品又迎來新進展。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近期,多家擬上報公募REITs項目的基金公司陸續赴發改委進行答辯,這意味著距離公募REITs產品正式出爐,又近了一步。
  • 從40億到180000億,公募基金做對了哪些事?
    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1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淨值合計已經超過了18萬億元。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 南華基金總經理朱堅:探索公募基金衍生品投資新藍海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與期貨市場的合作不斷深化。目前,公募基金參與期貨市場主要投資品種為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兩大領域。應用程度相對較廣的是利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做對衝交易,主要目的是為了套期保值。另外,公募基金還參與商品期貨投資,2019年8月首批商品期貨ETF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准,目前處於小範圍試點階段。
  • 遞交公募申請11個月後 證監會向利得基金連發11問 利得系旗下公司...
    ,利得科技參控股多家資管機構,如何防範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等各個方面。   不過針對上述情況,反饋意見中也提到:根據申請材料,利得科技參控股多家資產管理機構。請提交防範利得基金與利得科技參控股的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相關機制安排。   此外,在多年擴張道路上,「利得系」旗下多個公司出現了違規的現象。反饋意見中有兩條均提到違規問題。   1、利得資本所管理的多隻私募基金存在延期兌付和涉訴情況。
  • A股公募基金行為分析:公募基金的風格偏好可以持續嗎?
    截至 2Q2020,中國共有 129 家基金公司,共運營有 7289 只基金產品,其中開放式基金 6314 只,佔比 87%;對比 2012 年末,基金產品總數量增長了 521%,開放式基金產 品數量增長了 471%,封閉式基金產品數量增長了 1334%。當下中國公募基金整體 淨值達 17.69 萬億,較 2012 年末的 2.87 萬億增長 516%。
  • 「撈金」手段多 私募「跨界」買公募基金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後發現,不少私募基金也會購買公募基金產品,這樣的情況還不在少數,甚至有的私募機構出現在30多隻公募基金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行列。  不少機構在其多策略的產品中,配置少量公募基金來增加其策略的豐富性,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私募FOF(基金中基金)和指數增強類基金對公募的配置。
  • 參與定增一舉多得 公募基金扎堆出擊
    參與定增市場的主力,除了傳統的產業資本、公募帳戶、私募基金外,公募基金也紛紛積極積極參與。公募基金積極參與定增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累計參與定向增發獲配資金74億元,而去年全年僅25億元。在今年參與定增的基金中,有19隻基金參與定增項目的資金在億元以上,力度最大的是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該基金以5億元參與了康泰生物定增,獲配454.55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