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擁太行山,右攬黃河水,太行山在陵川縣拐了個彎,由南北向折向西南,黃河在芮城拐彎,由北向南流淌轉向東偏北方向,太行山與黃河水在垣曲相遇,太行山就此消失,黃河水遇阻後轉向東南流去。太行山和黃河成為山西與周邊河北、河南、陝西的分界線。在山西,太行山與黃河互為表裡,因此山西被稱為表裡山河,山西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表裡山河地形的省份。也因此,山西成為全國轄區最為穩定的省份。
今日之山西省,與唐朝之河東道高度重合。
雖然山西的東南西三條省界與臨省有山河相隔,但北部卻沒有連續的山脈或河流可用作天然省界。因此,山西北部的轄區多次被劃入外省,這些被劃入外省的地方,有些又回歸了山西,有些則留在了外省。今天我們說一下曾經短暫被劃入察哈爾省的大同市及雁北十三縣。
自漢代以來,大同及雁北地區除南北朝和宋遼金這兩個大分裂時期不屬於山西外,在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與雁門關以南同屬一個行政區管轄,包括民國時期。
雁北是何時從山西劃入察哈爾省的呢?答案是1949年。
1928年-1948年的察哈爾省
1949年初,內戰進入尾聲,戰爭勝負已定。一些具有權宜性質的省份進入了調整期。
其中,1928年設立的塞北四省和1947年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為行政區劃調整的重點區域。原屬察哈爾省的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省只剩下察北、察南兩個專區和張家口、宣化兩個市,兩區兩市的規模相當於今天的河北省張家口一個市,如此小的規模顯然撐不起一個省。於是,在1949年1月15日,與察哈爾省相鄰的山西省大同市和雁北專區劃入了察哈爾省。相當於由今天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和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組成了一個省。
然而,這個省依然太小。總人口只有三百來萬人,分屬張家口、宣化、大同3個市和懷安、蔚縣、延慶、涿鹿、陽高等32個縣。
3年後,這個微型省份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1952年11月15日,設立了24年的察哈爾省正式撤銷,原屬山西省的大同市及雁北十三縣復歸山西省,原屬直隸的張家口、宣化等回歸由直隸更名而來的河北省。
大同市及雁北十三縣,離開山西省整整3年零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