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的三個訣竅:硬拉時手肘該處在什麼位置!

2021-12-11 健身吧網

硬拉是個偉大的動作,它強悍而給力。不管你的運動目的是什麼,普通健身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該進行硬拉,它讓你更有力量、身材更好,運動表現更給力..

但硬拉又是一個非常難的動作!除了自身關節活動度的影響,想要做好硬拉還需要需要掌握好很多細節!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容易被疏忽的硬拉細節!手肘的位置!

很多人在進行硬拉時會出現手臂彎曲的狀況(下圖),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手臂彎曲,肘部受傷的風險很高。右:手臂垂直鎖定肘部。安全有效。

這樣的狀況會導致的動力鏈脫節,你的手肘承受巨大壓力,同時還有肱二頭肌撕裂的風險!

在之前的視頻《硬拉的三個訣竅》中有提到這個錯誤


  快速複習硬拉:髖關節主導的動作,主要動作模式是髖關節鉸鏈,主動肌為臀部和腿部,肩部,背部腹部手臂為穩定肌!

你的硬拉重量輕鬆的完爆你的彎舉重量。不要試圖用手臂拉起重量。相信我!你的手臂絕對沒有你的腿部更有力!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還試圖以這樣的動作想要爆發式的提起槓鈴,這絕對會給你帶來噩夢!

記住:這不是一個彎舉動作,除了主要發力的下肢肌群,其他關節不主動產生動作!

你需要做的是打直手臂,並讓你的上背作為支撐點,肩胛骨在硬拉過程中扮演一個最佳的受力,支撐重點!肩胛骨、槓鈴、腳底正中間要連成一直線,身體在這情況下會是最堅固、傳遞力量也會最有效率。

緊繃你的上背,斜方肌等長收縮,抓住肩胛骨(讓它處於中立位),肩膀微微外旋,收緊背闊肌,並緊縮腹肌,讓你的全身充滿張力。然後再驅動腿部,向上拉起槓鈴!

記住:千萬不要彎曲你的手臂

健身吧(www.jianshen8.com)是健身領域最全的微信平臺,發布一切關於健身新聞、健身資訊、健身計劃、明星健身、健身指南、鍛鍊方法、營養補劑、健身問題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官方微信 : jianshen8com,查看歷史消息,商務合作QQ:2518713609

相關焦點

  • 「臀神」羅馬尼亞硬拉、美式硬拉、直腿硬拉和老式直腿硬拉間的區別
    *該視頻源於YouTube頻道:Bret Contreras羅尼尼亞硬拉、美式硬拉、直腿硬拉和老式直腿硬拉間有什麼區別?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談了怎樣提升硬拉,但硬拉有很多種,比如羅馬尼亞硬拉(RDL)、美式硬拉(ADL)、直腿硬拉(SLDL)和老式的直腿硬拉,那它們怎麼做呢?它們間的區別是什麼?硬拉的各種變式無非就是髖部鉸鏈的模式稍有不同,髖部鉸鏈是你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
  • 你的硬拉,如何正確開始
    深蹲、臥推、硬拉這三大舉動作是健身的王牌動作,三個動作幾乎可以練全身,所以特別被健身者推崇。
  • 什麼是健身房三大黃金動作?深蹲、臥推、硬拉
    深蹲、臥推、硬拉,被公認為練力量的三個最佳動作,也被稱為健身房三大黃金動作。針對的都是身體中的大肌群,而且能有效鍛鍊核心,對於每個健身的人來說都值得嘗試。有人健身只做這三個動作,也取得了很好的鍛鍊效果,不僅提升了肌肉含量,最大力量也有明顯突破。
  • 直腿硬拉VS屈腿硬拉,到底哪個更練臀部?直腿硬拉VS屈腿硬拉,到底哪個更練臀部?
    硬拉在健身中的重要性無需多說,深蹲、臥推、硬拉,是三個最經典的力量訓練動作,俗稱「三大項」。不論是剛入門的新手還是資深訓練者,都是必練動作,且要持續學習、改進和突破。硬拉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是臀部和大腿後側肌群,也叫「下肢拉」,應該歸為下肢訓練動作。
  • 讓硬拉事半功倍的技術,選用最合適的硬拉提升
    正式硬拉當你做好硬拉的動作準備後,就要開始要做正式的硬拉了。當你做好準備拉起時,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緊緊握住槓鈴,用頭帶動身體自然站立,始終讓軀幹保持一條直線。當槓鈴超過膝蓋時,請嘗試將臀部向前推(想像夾緊臀部),讓身體保持中立位,做好鎖定階段。在鎖定時,你要注意的就是:1.站立。向上拉起,身體是很自然的2.臀部活動。向前推動你的臀部。
  • 硬拉詳解——認識黃金訓練動作!
    硬拉是一個偉大的動作!他是三大動作之一(深蹲,臥推,硬拉)  他的好處舉不勝舉!  硬拉是一項人體能負載最大重量的動作。這是因為硬拉不僅刺激下背肌群,還能(也必須)驅動其他肌群的力量,所以使用這個姿勢施力,你可以「輕易」舉起超過自身體重好幾倍的重量。
  • 硬拉新玩法:被低估的六角槓硬拉
    作為經典的力量抬舉練習,硬拉一直深得三大項硬核健身者們的喜愛,它不僅能同時鍛鍊我們的背部、肩部、手臂、臀部、腿部的肌肉,還可以有效起到增強肌肉力量和塑身減脂的效果,可謂好處多多。在國內,更多人使用的是傳統直槓硬拉。而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比直槓硬拉更具優勢、能幫助訓練者在更多方面達到更好訓練效果的硬拉方式,那就是六角槓硬拉。
  • 屈腿硬拉、直腿硬拉,相似的動作,不同的細節,對肌肉的刺激也不同!
    屈腿硬拉,指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硬拉,它的訓練重點是下背部即豎脊肌;而直腿硬拉則更偏向於膕繩肌 ,也涉及臀部肌群、豎脊肌,因此女性比較偏愛直腿硬拉這項訓練動作。
  • 如何教會一個普通人硬拉?
    我想做的還有更多——我希望我教過的學生,都能夠脫離教練,成為自己的教練,甚至有能力教會自己身邊的人學習健身。因此我也就布置了這麼一個作業:讓我的學生們自己想想該如何教一名普通人學習硬拉。也就有了這麼一篇文章。
  • 搞懂硬拉再來做,硬拉第一步:學習髖關節鉸鏈
    不管你的運動目的是什麼,不管你是普通健身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該進行硬拉!  硬拉讓你更有力量、身材更好,運動表現更給力..  知道硬拉好,硬拉妙,相信有太多人聽聞了硬拉的好處,看了一些網絡上的硬拉示範和流言,就開始去到健身房拿起槓鈴就操起來.結果呢?各式各樣奇葩的硬拉姿勢來了(最常見的就是「烏龜拉」),練的腰酸,下背痛,精神受挫!
  • 直腿硬拉VS屈腿硬拉,到底哪個更練臀部?
    現在越來越多的健身愛好者鍾情於硬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什麼是硬拉。
  • 王牌對王牌:傳統硬拉VS相撲硬拉,誰才是你最愛?
    有太多的學員做硬拉時在機械方面處於劣勢,他們試圖通過抬起臀部來舉槓鈴。這類似於羅馬尼亞硬拉或直腿硬拉法,對腰部有很大的壓力。正確地進行硬拉,需要遵循下面的方法:腳部:槓鈴放在腳掌中間位置。從側面看,應該像槓鈴直接從腳中間穿過去。
  • 硬拉乾貨:新手如何完成一次標準的硬拉?
    不管你是新手小白還是資深健身擼鐵黨,深蹲、硬拉、臥推,始終是健身界無法撼動的三大王牌動作。是否能完成一次標準的硬拉,是衡量小白與入門的一個標準,今天我們就從硬拉的4個方面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作為新手如何完成一次標準的硬拉。硬拉是王牌燃脂動作。一個硬拉動作,需要腿後側肌群、臀部、整個後背部、手臂以及核心的參與,幾乎涵蓋了人體大部分的主肌肉群。
  • 新手傳統硬拉指南1.0
    傳統硬拉這個動作,其實不是在握槓鈴的那一下才開始準備,而是在我們站立時,還沒有開始握槓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了。傳統硬拉可以被分為五個階段:站立姿勢、握槓、預拉、拉起過程、鎖定階段。(以上五個階段分別為:站立、彎腰握槓、預拉、站起過程、最後鎖定)三、站立姿勢
  • 槓鈴直腿硬拉正確動作要領,槓鈴直腿硬拉GIF圖解
    那什麼動作能擔此重任呢?要是複合動作還得是自由力量的,答案就是「直腿硬拉」。當然我們一般說的直腿硬拉是指槓鈴直腿硬拉(Barbell Straight Leg Deadlift)。它和之前講的槓鈴硬拉可是有很大不同的,接下來我們就來教大家槓鈴直腿硬拉標準動作的圖解教學吧,關於技巧、動作要領、組數次數重量選擇什麼的,這裡都有說明哦。
  • 赤字硬拉:操作方法,肌肉工作方式以及誰該使用此動作
    什麼是赤字硬拉赤字硬拉是指在高於平地表面進行的,從而導致運動範圍增加的任何硬拉。該位置被認為不利於正常的啟動機制,通過使用該訓練從而提高硬拉起始階段的力量輸出。而且傳統硬拉和相撲硬拉都可以使用赤字硬拉進行。
  • 硬拉科普:健美硬拉和力量舉硬拉怎麼區別,原來有大學問!
    內收肌-有三個內收肌(長肌、短肌和大肌),它們是大腿內側的肌肉。這些肌肉負責把腿拉向身體的中間。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小腿肌肉。腓腸肌是小腿上部較大的肌肉。比目魚肌是小腿下部較小的肌肉。小腿肌肉可以伸展腳踝。
  • 硬拉的歷史:帶你了解硬拉為何如此受歡迎
    硬拉是簡單的複合動作之一,但是卻是最有意義的操作。從地面上拉起沉重的物體你會有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並且每項力量運動都至少利用某種形式的硬拉,那麼硬拉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其實很難確切的了解硬拉的起源。從18世紀中期到現代,我們已經進行了多次的硬拉迭代。但是在早些年中,它並沒有固定的名稱,這就使硬拉很難追根溯源。
  • 屈腿硬拉和直腿硬拉的區別,你必須了解!
    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健身減肥還是提升運動表現,硬拉都是你值得嘗試的動作!常規的硬拉,指的是屈腿硬拉。當然還有直腿硬拉,這兩種硬拉鍛鍊效果並不一樣。健身不練腿,早晚得陽痿。練腿是必須的,硬拉就是發展腿部肌群的動作之一。屈腿硬拉這個動作主要鍛鍊背部、臀大肌和腿部肌群。
  • 槓鈴硬拉動作,真正的翹臀不粗腿動作,讓你練出好看身材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另外一個動作,槓鈴的傳統硬拉,它的燃脂效果和深蹲差不多,同時不容易導致腿粗,而且能夠幫你更好地練出翹臀,打造好看的背部線條,下面跟著小編學習一下槓鈴硬拉該怎麼做吧!首先我們需要確認站距,站距應該與你的髖同寬,或者略寬一些也可以,這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身材比例來確定,然後腳尖自然打開,接下來是手臂的位置,我們雙手握住槓鈴,手肘正好是在膝關節的外側,這裡需要注意,不要握得太寬,也不要握得太窄,與此同時,我們想像要把槓鈴掰彎,這是為了保持身體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