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某次關於學習教育的大會上,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語出驚人:「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常說在女性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國家的墮落。」
視頻(據梨視頻)
↓↓
此言一出,社交媒體隨即炸鍋。
俞敏洪言論遭張雨綺diss。
俞敏洪又回應道:
「我想表達的真正意思是:一個國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國家的水平。女性素質高,母親素質高,就能夠教育出高素質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價值觀所引導,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會變得更智慧;女性如果眼裡只有錢,男性就會拼命去掙錢,忽視了精神的修煉。女性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從徐小平、王強和不少新東方老員工的回憶來看,俞敏洪在現實中是一個「孝子」,對母親非常尊重,也是一個「好丈夫」,甚至算得上是一個「妻管嚴」。即使辦企業,新東方裡的許多名師也都是女性,可見俞敏洪在辦企業的時候其實並不太在乎男女,只要你把課上好,把學生成績提高就行了。
俞敏洪說的其實是非常私人領域的事情,即擇偶和育兒。他認為,女性的擇偶觀太過物質,女性的育兒缺乏「修煉」,所以對男性和子女起到了不好的導向作用。俞敏洪有沒有資格來談呢?當然有資格,婚戀問題和育兒問題的門檻很低,誰都可以說個一二。再說他作為中國頭號教育培訓機構掌門人,見過的家長也很多,談談育兒也有優勢。
但是,俞敏洪的發言惹了大麻煩。一方面是他把所有女性都納入批評的對象,男人女人都非常多樣化,用一個標籤來指代所有女性,肯定會出問題;另一方面,他將女性的職責窄化在家庭範圍,僅僅用「妻子」和「母親」的身份來進行討論,這也觸犯了新女性的底線。
在美國本科畢業的女性中,有1/3會在結婚後選擇做一名家庭主婦。這個比例肯定比中國高,這就意味著這些女性一方面要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還需要顧及家務和育兒。
客觀來說,職場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她們身上的壓力也比之前大了很多,因為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庭,他們都需要非常忙碌。
而相比之下,男性始終被定義在「職場達人」的身份,逗孩子玩,給爸媽洗腳,那都屬於「兼顧範圍」,有空就做,沒空也能得到體諒。就連妻子在家庭內部的「責難」,也可以理解成對丈夫事業上的鞭撻。
俞敏洪和妻子的關係就是這樣,「每次我挑燈夜戰TOEFL和GRE的時候,她就高興地為我煮湯倒水;每次看到我夜讀三國,她就杏眼圓睜,把我一腳從床上踹下。」俞敏洪的回憶清晰地展現了一點,那就是妻子雖然對他有責難,但也是為了他的事業。
然而,家庭和職場實際上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軌道。不但是做的事情完全不同,社會給予的價值標註也相差巨大。
舉個例子,作為企業家的俞敏洪花一天工作,也許可以賺10萬;但如果俞敏洪花一天整理家務,或者給孩子穿衣服、做飯、陪玩、洗澡和哄睡,市場價值最多300。但是,對於在家庭內部來說,只要財務狀況沒有大問題,真正可以提升幸福感的肯定是後者。所以,家務看起來沒有價值,但卻十分有用。賺錢看起來很有價值,但邊際效應會逐漸遞減。
很顯然,俞敏洪沒有長期體驗過「雙軌制」的生活狀態。事實上,俞敏洪是高考受益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惠者,也是傳統家庭秩序和性別分工的受益者。
有了高考,俞敏洪才考上了北大。但俞敏洪的同齡女性(1962年),很多都曾為了家裡的哥哥或弟弟而放棄升學。客觀上,俞敏洪作為男性,已經擠佔了優勢教育資源。這一點,直到1979年計劃生育全面實施之後,才逐漸得到改觀。
有了改革開放,中國人大量去美國留學,俞敏洪才能辦起來新東方。但他大概沒意識到,女性要走出家庭,走入職場,成為一個創業者,獲得機遇遠少於男性。假如俞敏洪和妻子楊桂青都是90後的北大畢業生,今天創業成功的可能是楊桂青,俞敏洪正在家遛娃呢。
正是有了為家庭奉獻和犧牲的母親和妻子,俞敏洪才有能全力以赴以事業為第一目標,完全不用做一個「雙軌人」。這一次俞敏洪發表的充滿爭議的言論實際上暴露了自己的底色。儘管在財富和社會身份上,他已經是一個成功者,但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系列隱性優勢上的結果。今天,他轉身批評中國女性,也是繼續蒙著雙眼發的言。這是非常遺憾的,一個成功者獲得成功固然可敬,但如果他不知道他所輕視的人為何失敗,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南都評論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點站站隊
俞敏洪語出驚人:
「因為中國女性的墮落,
導致國家的墮落。」
社交媒體炸鍋,你怎麼看?
歡迎戳下圖投票 + 表態
↓↓
標星+置頂南方都市報
一秒找到南都君
▼
覺得本文不錯的,點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