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是每個家庭最大的問題之一,在外人眼中,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所有孩子不好的表現,都會被歸咎於父母,而孩子也會被外人稱為「沒教養」。但事實上,一個孩子身上的表現,多少會有父母的影子。所以,在孩子身上出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應當進行自我反思。
而孩子在這4個方面的表現,會顯得很沒有教養,雖然很多時候外人不會指出,但家長也應該多加重視。
第一,對長輩不尊重。
許多孩子因為從小深受寵愛,許多事情也都以自我為中心,在做出一些對自己家裡的長輩或者外人很不尊重的行為後,家人們也不會說,反而會以孩子小為藉口,幫助孩子進行開脫。但這樣的孩子,不僅顯得很沒教養,也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家長不教孩子如何尊重長輩,步入社會,一定會吃大虧。
第二,愛發脾氣,不順心就會大喊大叫。
對小孩子而言,本身通過語言來表達自我情緒的能力就比較弱,更多習慣通過肢體語言、大吼大叫等方式釋放情緒。而這樣的行為,在外人看來,會覺得要麼家裡過於寵溺孩子,要麼是孩子向家裡人學得,會留下很糟糕的印象。此外,如果一個不能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在未來也會很吃虧。
第三,孩子還小,沒有是非觀。
許多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用「孩子還小」為由進行搪塞,但難道孩子真的沒有是非觀嗎?之所以孩子會一味做錯事,正是因為家長的「縱容」與「包庇」,讓孩子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而非錯誤的,因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四,不領情,不懂感恩。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但許多家長卻沒能為孩子起到示範作用。面對他人的幫助,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接受後沒有任何感謝的言語或者行動,這樣的孩子,也會招人嫌,讓其他人不願意再對其進行幫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在這4個方面也一定要做好示範作用,如果發現孩子存在這些問題,首先應當進行自我反思,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次再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