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聲喧譁沒教養,家長學會利用5級音量教育,教出文明小孩

2020-12-14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暑假,樂姝和爸媽一起坐高鐵外出旅遊,對面也是一家子,孩子年紀和樂姝差不多,卻比樂姝「活躍」了許多,一路上也不安靜,不是自顧自地跟著手機大聲唱歌,就是大著嗓門和他爸媽說話,很是破壞樂姝的心情,恨不得火車再開快點兒,早點到達目的地。在旅遊景點,樂姝再次見識了其他大嗓門的熊孩子們的厲害,在博物館等公眾場合大聲喧譁,簡直太煞風景了。

不知現在類似樂姝這樣文文靜靜成長的孩子有多少呢?許多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著嗓門叫喊、說話,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而其家長見此情況卻是見怪不怪,一點兒都不覺得丟臉,也不去制止孩子。若是留意新聞的朋友們可能已關注到,在人員密集的空間中,如火車內、餐廳內、候車室,採用低聲相互交流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一種標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多數國民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表現出多種有禮貌的行為,在公眾場合低聲講話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條。家長們也要注意觀察一下孩子,看其是不是有大嗓門說話的表現,在某些場合,孩子這樣做,其實是沒有教養的體現。

一、為什麼說孩子說話嗓門大是沒教養的體現?

1、幹擾別人的談話

公眾場合不是私密空間,不屬於某幾個人,你在說話,別人也在交流,若你的聲音太大,蓋過了環境音,則會影響到別人的正常交流,幹擾別人的談話,被別人討厭,說沒有教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2、破壞他人的興致

若周圍的環境非常安靜,人們都在興致勃勃地交流,而猛不丁地來一個不和諧的高音,是不是會破壞他人談話的興致?這樣的孩子從而談起有教養?

3、影響對群體的印象

雖然在公眾場合,多數人素昧平生,若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給別人留下了不良印象,人家也是會延伸認為家長本身素質不高,不知道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從而將這一家子的素質分拉低。

誰不喜歡舉止文明,談吐自然的孩子呢?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不分場合大著嗓門講話的習慣,家長不要不當回事,未來的社會,對於這種行為是拒絕的,家長若不及時糾正,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經常大聲喧譁的孩子,對未來成長有哪些影響?

1、成長為自私之人

孩子在公眾場合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和看法,以自我的情緒為中心,想吵鬧就吵鬧,想喧譁就喧譁,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若家長不能及時制止、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還可能助長孩子的勢頭,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根本不會考慮周圍人的感受。

2、遇事不會顧全大局

公共場合都是需要各位共同參與維持的,是眾人的事情,因此,每一次參與者都會產生顧全大局的自然心理。而一旦孩子經常在公眾場合大著嗓門叫來嚷去,根本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則難以形成顧及全局的心理,以後也難成大事。

3、交不到知心朋友

幼兒園也是一個公眾場合,若其他小朋友在安安靜靜地休息,某個孩子不睡覺,大聲吵鬧,是不是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討厭?難道說這樣的孩子會具備同情心嗎?會被別人同情嗎?若孩子偶然一次還可以原諒,總是這樣的,也是會被其他小朋友們所排斥的,被別人討厭的孩子,是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孩子將來的社交面也會越來越窄。

在美國小學中,有教師總結了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稱之為「5級音量教育」,將說話的音量分為五個等級,教師們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了解每級音量的聲音到底有多高,會對他人造成多大的影響,若是別人以某個級別的聲音對自己講話,自己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從而逐漸讓孩子文明成長,家長們也不妨學來一用。

三、想教出文明小孩,家長學會利用5級音量教育

1、安靜

孩子在寫作業、讀書、考試時,就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在家中,當孩子正處於這種狀態時,家長也要給予配合,看電視或者聊天時,將自己的屋門關嚴,不能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孩子,時間長了,孩子是能夠體會到安靜帶來的美好效果的。

2、耳語

這就是俗稱的「悄悄話」,意思是只有兩個人頭碰頭時,才能聽到,即便是第三人在兩人旁邊,也不易聽到。這種情況就是為了不影響第三者的一種行為,可以在較為私密的情景下使用,當然,家長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耳語的訓練。

3、小聲討論

在美國的課堂中,經常會有小組討論的環節,此時,說話的聲音要讓小組的人能夠聽到,而其他小組的成員卻聽不到,或者聽不清楚,要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音量,孩子們可以根據教室的大小進行訓練。在家中,一家三口可以模擬一個小組,互相討論問題,或者請爺爺奶奶在旁邊傾聽,來判斷音量的大小。

4、演講

演講或者講話,都是需要底氣十足的,為的就是讓聽眾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自然要非常洪亮有力了。雖然多數情況下有麥克風助力,但自己本身聲音小了,別人也是不容易聽到的。有條件的話,家長不妨帶孩子在較為空曠的禮堂嘗試一下,體會這種感覺,若孩子有機會參加演講,就更好了。

5、戶外

記住,此種情況與人員較多的公眾場合還是有差別的,這個戶外的概念是屬於較為空曠的郊外、野外,此時,孩子可以放飛自我,無拘無束地奔跑尖叫。但在人員比較密集的情況下,還是要注意不要太過放鬆的。

美妙的聲音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緩解焦躁心情,而大聲吵鬧則屬於噪音的範疇了,已經越來越被大家所唾棄。因此,若您的孩子有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的習慣,有教養的家長們不妨從現在開始,試一試5級音量教育,讓您的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音量講話,既文明得體,又禮貌大氣。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有在公眾場合大聲講話的習慣嗎?您認可這種習慣嗎?您又是如何督促孩子加以改進的呢?歡迎您積極留言,參與話題討論。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焦點

  • 4個跡象,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做父母心裡必須要有數!
    小孩有些行為外人會不好意思明說,但「沒教養」娃有4種表現,父母要有數。對於孩子自己的父母來說,可能會認為這是孩子活潑的表現,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在你家瘋,把家裡搞得烏煙瘴氣,你還會這樣想嗎?如何幫助孩子改掉「沒教養」的壞習慣呢?
  • 【必看】千萬別教養出一個不受歡迎的別人家的孩子!
    總是有一些家長,在別人指責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時,擋在自家娃前面護犢子,理由無非是「他還是個孩子」,你們都是成年人,怎麼能跟孩子一般計較呢?  然而,就算再小的孩子,你也應該教給他正確的是非觀。  平時吃飯時,很多家長總是先給孩子盛飯,長幼有序,尊重老人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教養問題,應該從小開始教會他。
  •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這5個習慣讓孩子受用一生
    有一天,一個鄰居家帶著孩子來我家,看到寶寶那麼可愛,就找了玩具讓他玩。一開始,陌生人的孩子很聽話,和媽媽待在一起。媽媽說玩,然後就離開她媽去玩了。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和我很熟,感覺像回到了家。我去這房子翻找的時候,一生氣就說不出話來。我看著他媽,不想說他什麼意思,只能還手。
  • 10歲男孩猥褻女童,家長惹眾怒:孩子沒教養的樣子,跟你如出一轍
    之後男孩家長還拒絕致歉,並表示女孩是自願的。網友:1、混帳孩子背後就有混帳父母。2、這個孩子缺乏性教育,父母責任巨大,什麼家長教出這樣的孩子!3、真的是,什麼樣的媽,什麼樣的小孩。4、小男孩的父母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小孩的?他的父母又是經歷怎樣的教育呢?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連父母都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心裡又會怎麼想?下一次是不是會繼續錯下去,身為父母連做人的基本都不教給孩子,又怎麼配做父母?5、如果沒有監控,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想像這樣的事情是真實發生的。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這樣的「小惡魔」?!
  •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這10條家規,值得借鑑!
    究竟哪一種教育方法最為妥當呢?當然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更需要有人給予持續的指導。窮養、富養不如教養!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良好的教養。想想都知道,如果你同時遇到兩個孩子:一個有教養,舉手投足都透露出一種謙遜有禮;一個沒有教養,一言一行都折射出各種粗魯無禮,哪一個更招人喜歡呢?
  • 孩子教養的好壞,和個性沒半毛錢關係,這些日常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其實那只是沒教養而已,跟個性沒半毛錢關係。 而且這種沒教養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那什麼是教養呢? 大魚老師覺得教養不光是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而且,教養體現在生活裡的每一個細節裡,雖然有的時候很小,但很重要。 ① 聲音 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
  • 輕一點體現的不僅是一個人的教養,更是對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當你在書店聚精會神看書時,有人大聲嬉笑打鬧;當你午休時,有人不是高聲喧譁,就是「嘭」地一聲摔門入又摔門出;夜深人靜,當你已進入夢鄉時,隔壁的狂歡才剛剛開始......誠然,各人素質參差不齊,每個人的習慣喜好也各不相同。
  • 讓你的孩子真正脫穎而出的,永遠是一流的教養
    禮儀是我沒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與掌握的良好習慣,而一個人的禮儀養成,往往是從孩童時期開始教育養成的。只是現階段一味追求成績的教育狀況,導致社會忽視了禮儀的教養問題,致使頻頻有關孩童禮儀的負面新聞登上熱搜。甚至還有家長自身缺乏禮儀意識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都是家長惹的禍,以下五點要多注意
    喜歡就關注我教育失敗的真實案例在城市在農村都是隨處可見,特別是在自己身邊,寶寶們從上學開始,特別是上初中就能體現被培養得好不好,沒教育好的孩子,初中就開始學會早戀,夜不歸宿這都是小事,為了零花錢還偷走出去打兼職。
  • 有兩件事≠沒教養,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娃長大後可能會給你驚喜
    而這天,有親戚帶著一個跟女兒看起來差不多大的孩子來看望婆婆,結果一來就相中了女兒手裡的玩偶,因此哭著鬧著要,而女兒卻依舊緊緊地護著自己的玩偶。見狀,婆婆一把拽走女兒手中的玩具,並說道:「小孩要學會分享。」楠楠看著女兒眼裡噙著淚水,站在那不說話,楠楠正準備開口說話,婆婆小聲說道:「別讓孩子不懂分享,做一些沒教養的事,再說人家是客人。」
  • 「知書達禮」禮儀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丨好書推薦《湯姆的午夜花園》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帶三個孩子去買冰激凌。當三個孩子從年輕的女店員手裡接過甜點時,誰都沒說「謝謝」。媽媽把孩子們手裡的冰激凌一一收了回來,扔進了旁邊的垃圾桶,並向孩子們解釋說:「有一天,如果你們有幸,也會像這位姑娘一樣做一份工作,我會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你們(的存在),真的看到你們,看著你們的眼睛,說聲『謝謝』。」
  • 小男孩因「輩分」走紅,村裡擺席要等他出場,他不到沒人敢動筷子
    我國是泱泱禮儀大邦,我覺得孩子們更需要教育,需要明白基本禮儀。身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管是多少歲,都要明白虛心受教、尊老愛幼的道理。1)孩子們要懂禮貌,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都說,家長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太不拘小節了;不管是在哪裡,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喧譁,也不能隨便哭鬧、發脾氣。家長們應該明白,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是每一位孩子的基本禮儀。
  • 人民日報盛讚8歲男孩的檢討書:有教養的孩子背後,都藏著三觀正的父母
    父母的三觀正,就如春風化雨,一言一行都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 只有三觀正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有教養的孩子。 幾個大人一邊安慰嚇哭的小孩,一邊還給了他一個紅包。孩子犯了錯,非但沒有得到懲罰,還得到了獎勵。 而家長對自己錯誤的是非觀卻渾然不覺,他們沒想到會因此讓熊孩子闖下大禍。 一段時間後,孩子和媽媽逛商場時,將半瓶可樂倒在了一家琴行的佩卓夫鋼琴上。
  • 所有的窮樣富養,都不如教養
    圖:thedanw我會毫不猶豫回答你,像這位媽媽一樣,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正確的待人接物是怎樣。今年3月份,河南一個11歲的男孩,在電梯裡用腳蹬電梯,使電梯門瞬間爆開,電梯主控板彈出牆壁,萬幸孩子沒受傷。對於這件事情,孩子的爸媽非但沒有抱歉之心,還一直袒護孩子。他們認為是電梯質量不好,並且物業應該感謝他們的孩子實驗出了電梯的問題。事實上,維修人員說電梯一直定時檢查,是合格的。
  • 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六條教育法則
    ,變得沒教養,沒規矩,不僅不懂得尊重父母,就連最基本的禮貌禮節也做不到位。6.延遲滿足有個孩子不喜歡讀書,他爸爸就和他約定:沙漏漏完正好是3分鐘,我們一起看3分鐘故事書。孩子心想,反正就只有3分鐘,看就看吧。3分鐘結束,孩子還沒看完,想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3分鐘。多次之後,孩子就學會了主動看書。
  • 孩子沒禮貌、教養差?學會「行為劃分」,是孩子成長的捷徑
    自從計劃生育實施之後,大多數家庭裡就只有一個孩子,這樣一來,整個家裡的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他難免會被寵壞了。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忙著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於是對孩子有求必應,不管他想要什麼家長都會答應。02如何利用「行為劃分」,讓孩子變得有教養?
  • 「沒教養」的娃有5個共同特點,外人不會輕易說,家長可得有數
    「後一類孩子」也可以稱為缺乏教養,這麼一說可能有的家長會不高興,但是「忠言逆耳」雖然話不好聽,但是本質是為了孩子好。幫媽希望家長們也醒一醒,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的一些行為外人不會輕易說,但「沒教養」的娃都有5種表現,家長要心中有數。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的情況來評估一下。
  • 4個方面的表現,顯得孩子很沒教養,外人不講家長也要注意
    孩子的問題是每個家庭最大的問題之一,在外人眼中,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所有孩子不好的表現,都會被歸咎於父母,而孩子也會被外人稱為「沒教養」。但事實上,一個孩子身上的表現,多少會有父母的影子。所以,在孩子身上出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應當進行自我反思。
  • 如何教寶寶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如何教寶寶做一個有教養的人2020-12-04 17:24:1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教養它埋藏在一個人心靈最深處,在關鍵的時刻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人需要有教養,我們總會對那些言行舉止得當的人投去欣賞的目光。但是一些家長在教育上不夠上心,導致孩子教養不夠,這樣的孩子之後很難融入社會當中。那麼,如何教寶寶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呢?
  • 怎麼培養出優秀的男孩?聰明的家長這樣做,你知道嗎?
    那麼,你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其他人口中的「隔壁家的小孩」嗎?你想知道「隔壁家的小孩」是如何培養的嗎?而能培養出「隔壁小孩」的聰明家長是這樣做的,你知道嗎?總是將孩子和其他孩子將比,並且只說另一個孩子的好,實際上是會讓自己的孩子有種挫敗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逐漸地孩子會喪失掉自信心,打心底認為自己就是天生比別人差。我們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是去不斷打擊他,而是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他,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較,當孩子有進步時家長要給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