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殺死一隻知更鳥》竟然有12種解讀角度

2020-12-16 吞書泡泡鯨

思考:一本書能有多少種解讀角度?

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個人經歷的深淺和閱讀次數的多寡也會導致一個人對一本書解讀角度的差異化。「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嬉月。」

現在,我算明白「書為何常讀常新」了。第一次閱讀時,我的關注點只看到了阿蒂克斯;第二次閱讀,便看到了芸芸眾生——那些生動的小人物。

『讀完這本書,我的視野都開闊了。』

以下總結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12種解讀角度。每一個方向,每一個細節,單挑出來,都能寫出長篇巨作。

【美】哈珀·李 著 高紅梅 譯 譯林出版社 2012.9(2017.9重印)

01家庭教育——言傳身教

1.阿蒂克斯(父親)——溫和的教育者

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當女兒問及強姦這個問題,不會避而不答,認真地細緻講解;嚴厲制止斯庫特和傑姆上演怪人拉德利的故事;和弟弟妹妹溝通教育方式;禮貌、平等地對待每個人;相信公平正義;正直善良;溫柔體貼······

2.卡波妮(黑人管家)——專橫、嚴肅的教育者

餐桌上,卡波妮打斷了斯庫特對沃爾特的不禮貌行為,並把她叫到廚房批評嚴厲教育了一頓;在卡波妮的教學中,沒有多愁善感這一說,她也很少獎勵斯庫特。

3.亞歷山德拉(姑姑)——冷酷、強硬的教育者

在得知湯姆被擊斃時,她既震驚又難過。當斯庫特以為她在捂臉哭時,移開手,發現她並沒有哭。不久,迅速調整好狀態,繼續和太太們談笑風生。

02學校教育——教育專家的系統教學

1.卡羅琳·費希爾老師

認為閱讀最好從比較純淨的心靈入手,阻止阿蒂克斯的介入;引進約翰·杜威的實用教育法教學;半懲罰式教育。

2.蓋茨小姐

教學時聲稱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反對迫害任何人,認為迫害來自那些抱有偏見的人。但她轉頭就能說出「該教訓教訓那些不知身份的黑人」這樣惡毒的話。

03人的塑造——成長環境及苦痛對孩子的塑造

1.莫迪·阿特金森小姐(鄰居)

如實告知孩子們怪人拉德利的情況;支持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房子被燒後,擔心小鎮上的人受牽連;善良樂觀;熱愛生活;尊重孩子······

2.杜博斯太太(鄰居)

被稱為「惡魔老太太」的她,決意在死前戒掉嗎啡;明知自己會輸,依然勇敢地去做。

3.湯姆獲罪

(1)迪兒為了人給人帶來的苦難哭泣,為了白人給黑人帶來的苦難哭泣;表示自己以後要當一種新型小丑,笑觀眾。

(2)極大衝擊了傑姆的心靈,動搖了傑姆想做律師的想法。

04種族歧視——但世界上只有一種「人 」

1.湯姆獲罪的直接原因——美國社會由來已久的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

2.種族歧視鏈: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看不起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兒。

05男女平等

女性不能當陪審員。

06排外與融入

1.卡波妮(黑人管家)——積極融入

作為白人僱傭的黑人管家,卡波妮過著樸實的雙重生活。與黑人相處時,用黑人的方式說話,和白人相處時,用白人的方式說話。在湯姆強姦案懸而未決時,她向雷切爾家的黑人保姆解釋道,「在一個律師家庭裡,你首先學到的是任何事情都無定論。」

2.卡羅琳·費希爾老師——與梅科姆的生活格格不入

她來自北阿拉巴馬的溫斯頓縣。(當阿拉巴馬州於1861年1月11日宣布脫離聯邦政府時,溫斯頓縣從阿拉巴馬州脫離了出去)

第一天教學時,以為沃爾特·坎寧安沒帶午餐,不了解情況的她一廂情願借錢給沃爾特。聽了斯庫特對坎寧安家族的解釋後,惱羞成怒,要求斯庫特伸手。教室裡的孩子以為她是要向手心裡吐唾沫,這是梅科姆人伸手的唯一原因:它是一種古老的保證口頭協議的方式。結果,卡羅琳打了斯庫特手心,全班爆笑。

因為不了解尤厄爾家族總是「開學第一天來報個到,以後不來」的傳統,強行要求伯裡斯·尤厄爾明天上學之前先洗個澡,被伯裡斯這個壞種言語侮辱了一番,哭了。

3.拉德利家——拒接融入梅科姆的生活

「拉德利家的人儘管被整個鎮上的人所接受,卻不選擇與人交往,這在梅科姆是個不可原諒的怪癖。」

「他們不去教堂,不參加這種梅科姆最主要的活動,而是在家裡做禮拜」

「拉德利家在星期天門窗緊閉,這又和梅科姆的生活格格不入」

07閱讀——潛移默化

阿蒂克斯有晚上讀報的習慣,卻並未真正教過斯庫特識字念書。閱讀對斯庫特而言,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她並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學會閱讀的。從某一天起,報紙上,阿蒂克斯移動的手指上面那些線開始分成了不同的字。斯庫特以前從未熱愛過閱讀,突然意識到自己要失去它時,才發現閱讀就像一個人的呼吸,即使不喜歡也不能不做。

08生活方式——不理解但要尊重

1.老拉德利先生

行洗腳禮的浸信會基督徒,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聖經》,依照《聖經》生活,認為任何享樂都是罪惡、女人是罪惡 。

2.多爾夫斯·雷蒙德先生

有混血的孩子,往牛皮紙袋裡裝可樂,故意假裝墮落毀壞自己的形象,任憑他人誤解自己被威士忌控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毫不在意別人說什麼。

3.莫迪·阿特金森小姐

她熱愛大地上生長的一切植物,會做美味的蛋糕;她恨她的房子,認為在戶內度過的時間就是被浪費掉的辰光;她喜歡親手照料花草,幹活時戴舊草帽,穿男式背帶褲,洗完澡後,又是一個美麗的淑女。

4.坎寧安家族

1929年10月4日紐約大崩盤,農民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家的人沒錢,卻從不白拿人家東西,用自家產的東西代替。坎寧安先生屬於那種老式固執的人,寧願餓著肚子也要保住土地。

5.尤厄爾家族

尤厄爾家族的人,總是開學第一天來報個到,以後不來。阿蒂克斯說尤厄爾家人三代人都是梅科姆的敗類,只要他們表示一絲受教育的意思,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來學校。

他們是人,卻活得像動物一樣,生活在垃圾場附近。

09人性——複雜又矛盾

1.泰勒法官

特意指定阿蒂克斯為湯姆辯護。

2.赫克·泰特警長

阻止阿蒂克斯讓傑姆上法庭,認定鮑伯·尤厄爾是意外身亡。

3.坎寧安先生

因為一個八歲孩子的話取消了暴行。

4.布拉克斯頓·安德伍德先生

看不起黑人,從不讓黑人靠近他,卻暗中守護湯姆;湯姆死後,在《梅科姆論壇》的黑人消息欄發表激烈的社論,指出殺害殘疾人是樁罪惡,把湯姆的死比作獵人和孩子對唱歌的鳥兒的愚蠢殺戮。

5.梅科姆小鎮上的人

在湯姆案件過去後,人們儘管認為阿蒂克斯做家長不稱職,可還是高高興興地重新選舉他當立法委員,且全票通過。

10女性形象——美國南方社會不同女性的人物映射

1.卡波妮(管家)——文化程度較高的黑人女性

從傑姆出生起就在這個家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養斯庫特和傑姆;認為黑人和白人擁有共同的上帝;積極融入白人。

2.亞歷山德拉(姑姑)——傳統白人女性

家族的傳統是男人們留守在莊園。亞歷山德拉姑姑是唯一留守在芬奇家園的女人。她對斯庫特的穿衣著裝十分不滿,斯庫特愛穿背帶褲,而姑姑則希望將斯庫特培養成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淑女。

她極為注重等級觀念,不允許斯庫特邀請沃爾特到家中做客,禁止斯庫特和傑姆出入黑人所在的區域,反對斯庫特去卡波妮家中玩,對卡波妮帶他們到黑人教堂的行為心生不滿。

3.莫迪·阿特金森小姐(鄰居)——獨立的新白人女性

熱愛生活,喜歡親自照料花草;當孩子們問及怪人拉德利,不會編造謠言污衊、抹黑他,如實回答;是小鎮上唯一一個支持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的白人女性;是斯庫特和傑姆與父親之間溝通的橋梁;以朋友的態度平等地對待孩子。

4.杜博斯太太——傳統白人女性

對斯庫特的穿著異常挑剔,認為女孩就該穿胸衣和裙子;反對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

11社會環境

1.經濟

1929年10月4日的紐約股市大崩盤(」黑色星期四「),美國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經濟大蕭條;1933年羅斯福當選總統,經濟危機爆發。

2.政治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公布廢除了奴隸制,然而,黑人作為奴隸在美國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改變和提高,黑人仍然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3.司法

湯姆一直到死接受的都是正當的法律程序;開庭審理,雖然無罪,卻被十二個正直的好人判定有罪。

12誤解——不要從他人嘴裡認識一個人

對怪人拉德利、杜博斯太太、多爾夫斯·雷蒙德先生的誤解

參考文獻: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女性形象探究 (期刊) 海外英語 2019 (18)

坎坷之路,終抵星空——以後殖民角度解讀《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正義之戰 (期刊) 戲劇之家 2019 (34)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
    其實我不太愛看西方國家的文學名著,我更喜歡他們寫的詩,像高老頭,人間失格,大衛這種名著,翻譯過來有些機器,體會不到文字的美感,更不會把我拉進情緒中。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處理得很好,所以在我看過那麼多本國外文學裡,這本一直是心中最佳。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摘自《殺死一隻知更鳥》從書名《殺死一隻知更鳥》來看此書,我會認為它是一部懸疑小說,然而,相反的是,它是一本以孩子的成長視角出發的,又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頗具教育意義的小說。這本書常年以高評分霸榜各大讀書平臺,同時收穫了各個年齡段讀者的讚美。
  • 分享:殺死一隻知更鳥(英文版)
    請輸入關鍵詞:「知更鳥」,獲得小說pdf, epub, mobi
  • 讀《殺死一隻知更鳥》有感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我閱讀後的感受。這本書是從一個小女兒斯庫特的視角出發,阿蒂克斯選擇為一個被指控強姦白人女性的黑人辯護,這在那個種族歧視依舊嚴重的小鎮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而斯庫特也在這場案件中悄然成長,他們結識了善良的怪人拉德利。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我聽到有一隻知更鳥在遠處叫,我想,我好像有幾千年沒有聽到它了。雖然它的樂音是再過幾千年我也決不會忘記的,——它還是那樣甜蜜而有力量,像過去的歌聲一樣。」——梭羅《瓦爾登湖》這是梭羅描寫的知更鳥。知更鳥外表色彩豔麗,歌聲婉轉動聽,被人們所喜愛。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湯姆被梅科姆父女倆以強姦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斯考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被委任為湯姆的辯護律師。二、3種深層「知更鳥」隱喻分析,看家庭因素對人生的導向作用1、貧窮白人梅科姆,被主流價值觀控制的矛盾「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真實的十句話,人要有良心,不能隨波逐流
    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時以童年的視角寫成的,《城南舊事》、《夏先生的故事》、還有哈珀·李享譽盛名的代表作——《殺死一隻知更鳥》,這些都是。那麼,在這個有童心的六月,來讀一本用兒童視角寫的書吧!那便是獲得過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1980年,謝裡爾校區的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骯髒下流的小說」;1984年,在伊利諾州的沃基根,這部作品遭到了家長們的抵制,原因是書中出現了眾多的不雅用詞。
  • 反種族歧視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背後的真相
    美國經典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講述一個名叫湯姆·魯濱遜的年輕人,被人誣告犯了強姦罪後,只是因為是一個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陪審團給出湯姆有罪的結論。這一妄加之罪,導致湯姆死於亂槍之下。2016年2月19日,小說作者內爾·哈珀·李去世。
  • 殺死一隻知更鳥:黑命賤的故事
    最初知道《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因為主演《羅馬假日》的格利高裡·派克憑藉此片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名字有印象,純粹是因為生活當中從沒有聽過這樣怪怪的鳥類名稱。後來,經常在一些書單上看到這部同名小說的身影,在知名書評網站上讀者們對它的評價也是一片高贊。比如豆瓣上有7萬多人評價,評分高達9.2分。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死知更鳥呢?你知道嗎?題目,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傳達內容的關鍵,往往從中能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單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但這不妨礙《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你們打下多少只冠藍鴉都沒問題,但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只會唱歌給人們聽,它們不會糟蹋花園,不會在玉米穗倉庫築巢,什麼壞事也不會幹,只會盡情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一個人最美麗的樣子是有教養我們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最有名的成長小說之一,可是為什麼要稱它為「成長小說」呢?
  • 沒讀過這本書的男人不能嫁—《殺死一隻知更鳥》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小說的《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是影響全球5000萬家庭的「教養之書」,是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1961年獲普立茲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 誰殺死了知更鳥
    看完這些新聞,再去看《殺死一隻知更鳥》,難免會感到心寒。《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後100年,哈珀·李寫下了為黑人爭取正義和重視的《殺死一隻知更鳥》;而此書出版後的60年,依舊有黑人因膚色的「原罪」,死於非難。我們的社會,似乎依舊在走原來的老路,從未學習,從未改變。偏見依舊存在,歧視從未消失。
  • 《殺死一隻知更鳥》真實的10句話: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或許大家沒看過,但應該了解它的地位。《殺死一隻知更鳥》在西方影響力巨大,是美國中小學的必讀書目,圖書館借閱次數最高的圖書,以及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圖書,在最近一次民意投票中,它甚至壓倒《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很多人說,「這本書,你最好在涉世未深的小時候讀完,因為它關於做人。
  •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種族與人性的探討
    《殺死一隻知更鳥》由美國作家哈珀·李所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本書曾在1960年獲得普立茲獎,是英國青少年喜愛的小說之一。由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書名是一個隱喻,來自於「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總是嘔心瀝血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打死一隻知更鳥是造孽的」。本書以九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出發敘述,通俗易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斯庫特和哥哥傑姆和朋友迪兒引誘怪人拉德利的故事。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聖經》屈居第二
    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作家哈珀·李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教養,偏見與正義的故事。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在美國很常見。它與捕食性鳥類不同,知更鳥代表著和平。斯庫特的鄰居莫迪小姐解釋說:「知更鳥除了給我們帶來音樂的享受,其他什麼也不做。它們不會吃掉人們花園的植物,不會玉米倉裡建窩,它們只是為我們歌唱它們的內心。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種善良是不肆意評論他人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發表於196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教養的故事《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這部小說有兩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