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2020-12-21 前瞻網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Evelyn Zhang • 2020-06-25 10:49:53 來源:前瞻網 E271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筑波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本周二表示,它已經在日本西部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蛋化石,長約4.5釐米×2釐米。

研究小組說,據估計,這枚恐龍蛋的化石大約在一億年前重約10克,是在日本兵庫縣丹波的白堊紀早期發現的。

(視頻截圖:Youtube)

筑波大學和兵庫縣自然與人類活動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化石進行了分析,他們說該化石很可能屬於非禽類小獸腳類動物,成年後體重大約2公斤。

小恐龍的骨骼殘骸遠沒有大型恐龍——如霸王龍等「巨龍」的殘骸普遍。有關小型恐龍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也因此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2015年至2019年之間,該團隊調查了可追溯到1.1億年前的地層,發現了四個化石蛋和1300多個散布的蛋殼碎片。

它已經證實了這些發現,包括新發現的一種被命名為「Himeoolithus murakamii」的類目,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表明,該地區有各種各樣的小型恐龍築巢聚居在一起,被稱為世界上白堊紀最豐富的化石蛋產地之一。

在其他國家,包括西班牙和蒙古,都發現了小型的化石恐龍蛋,但其中許多蛋長5-7釐米,重約30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和鵪鶉蛋差不多大,網友:不會就是鵪鶉吧?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筑波大學周二發布消息稱,一個研究團隊在日本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小恐龍蛋化石。它長約4.5釐米,寬2釐米,重約10克,與一顆鵪鶉蛋重量相同。這枚蛋距今約1.1億年。日本筑波大學和兵庫縣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分析這塊化石,認定它是新種獸腳類恐龍,估算它成年後體重大約2公斤。研究人員將這塊最小恐龍蛋化石命名為「Himeoolithus murakamii」相比大型恐龍化石,體型較小的恐龍化石很難留存,有關小型恐龍形態和生活習性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2020-12-2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專家:是結核石(圖)
    陽先生發現的「恐龍蛋化石」  「我找到幾個石球,橢圓形的,是不是恐龍蛋化石哦?」昨日上午,市民陽先生爆料稱,他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的物體,希望記者幫忙找專家鑑定一下。  「你看嘛,橢圓形的,顏色(和周圍巖石)不一樣,還多重,我懷疑是恐龍蛋化石。」陽先生說,手裡的三個「恐龍蛋化石」是24日上午和同事楊先生一起到該工地準備找一塊磨刀石時發現的,當時石球包裹在巖石中,只露了一個頭,他找來工具將周圍的巖石削去,才小心地取出。
  • 奇特的化石種類世界,五種難於分清動物化石,以克柔龍化石最震撼
    來看看化石種類中,其中五種難於分清的動物化石!一、無頜魚類的化石距今5.4億年,最早的無頜魚類開始出現,到泥盆紀時達到了繁盛時期,它們沒有上下頜骨 ,作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地張合,只能靠吮吸甚至僅靠水的自然流動將食物送進嘴裡食用,因此它們被稱做無頜類!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人員表示,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近5億年,今天在許多海洋中都可以找到。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是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研究人員發現這枚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包裹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保存了它們的生殖器官。白堊紀時期在大約1.45億年至6600萬年前。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走進博物館,大廳裡陳列著一副20米長、8米高的大型蜥腳類骨骼,周圍是翼龍、偷蛋龍等幾種恐龍模型。其中一隻被聲音和電控制的模擬霸王龍,抖著頭髮尖叫。它威力強大,栩栩如生,讓人懷疑它是幾億年前闖入侏羅紀公園的。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每一次大的地質活動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這些生物中的一部分會因為地質活動而變成化石,封存在巖石中。大地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只要變為化石的巖石呆在地下,那麼就可以保存數千萬年甚至是數億年以上。每一次地質板塊變遷,都會讓很多的動物化石被埋葬在深海或者深層的地表之下。
  • 這朵「南京花」開了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恐龍蛋很脆弱,為什麼能夠形成化石?
    化石是我們了解古生物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現在的生物進化,也是根據不同時期的化石來推斷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生物在死後都能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諸多的條件。因此,我們了解的史前生物,只不過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一小部分而已。
  • 男子發現克柔龍化石 系世界保存最完整顎骨(圖)
    原標題:男子發現克柔龍化石 系世界保存最完整顎骨(圖) 資料圖片:克柔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具有1億年歷史的史前動物。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一位農民羅伯特·哈康(Robert Hacon)發現了一個1億年前的克柔龍化石,這塊化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顎骨。   據報導,當時,哈康原本計劃清理一些農場裡帶刺的刺槐,但他發現不遠處有一個閃光的物體。   之後,哈康將這個物體挖出,發現這個1.6米大的物體竟然是一個克柔龍的顎骨。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
  • 在澳大利亞發現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距今9千萬年
    在昆士蘭發現了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骨骼化石,其族譜中包括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這種野獸是一種巨大的食肉動物,被認為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的食肉動物。這種動物重達1000公斤,甚至可能成群狩獵,很像迅猛龍——另一種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這種類型的骨頭最早在2017年被發現,但新的發現證實了它的存在。
  • 億年前白蟻城堡 在億年前琥珀中發現「螱客」
    億年前白蟻城堡 在億年前琥珀中發現「螱客」時間:2017-04-15 1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堊紀琥珀重現億年前白蟻城堡遭入侵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公布 發現:該院蔡晨陽博士和黃迪穎研究員通過對緬甸琥珀(距今約1億年)進行研究,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昔日的海洋霸主——滄龍
    早在2011年,一組智利研究人員發現了這顆恐龍蛋的化石,發現地點離那具被叫做Kaikaifilu hervei的10米高的滄龍遺骸的發現地,只有不到200米遠。當時研究人員報告稱,儘管這顆恐龍蛋化石跟滄龍遺骸很近,但他們無法確定這顆蛋就是來自滄龍。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最早的花骨海綿類化石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6日消息,該所研究人員在安徽省南部涇縣北貢特異埋藏海綿動物群中發現並報導了奧陶—志留紀過渡期的花骨海綿化石。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花骨海綿類化石,可將其化石記錄提前了3億多年。
  • 雲探秘|第六站——朝陽化石谷
    逛景區1. 神樹洞神樹洞為鎮園之寶。這裡展陳著距今億萬年前的樹神,這棵大樹生長在距今1.6 億年的侏羅紀時期,倒伏後受富含二氧化矽的地下水的影響,雖然經歷了地質變遷、火山爆發,竟奇蹟般地將軀體保留至今,將原本腐爛的木頭變成了不朽的寶石。
  • 日本長崎縣發現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化石:長約7米
    日本長崎縣第一次發現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化石,在長崎市內的長崎半島西海岸的距今大約八千四百萬年前的上白堊統的三瀬組(三ツ瀬層、Mitsuze Formation)地層,發現了長崎縣第一次產出的獸腳亞目(肉食性恐龍)的化石。
  • 中美科學家揭示侏羅紀植物化石穗花杉近1.6億年形態演化遲滯
    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已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具有研究價值的紅豆杉科化石有限,尤其是保存了繁殖器官的化石材料更加缺乏,使得研究人員對紅豆杉科現生屬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知較為匱乏。
  • 世界動物之最-高清(1)
    易碎雙腔龍是由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請的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於1877年所挖掘的。 Lucas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卡農城北方的花園公園發現這個部分脊椎(神經弓及神經棘),接近發現圓頂龍的礦場。易碎雙腔龍可能是歷史上最長最重的恐龍,甚至最大體重比藍鯨還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