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2020-12-26 澎湃新聞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2020-12-2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

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

「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據李先生介紹,當時在路邊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時,自己興奮不已。他連忙走近仔細查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推測。李先生認為,這應該是恐龍的腿骨化石,但具體是脛骨還是肱骨,自己不能確定。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說,下一步,博物館準備把專用機器和設備運往現場,將化石挖掘出來後,送到博物館研究收藏。在這塊化石周圍是否存在其他關聯化石,還需要進一步發掘研究。

另據媒體報導,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介紹,侏羅紀中期,自貢地區為地勢平坦的濱湖平原,大山鋪正好處於河湖交匯處,屬於湖泊三角洲的沉積環境,大山鋪一帶出露的多為中侏羅統地層,「侏羅紀時期是蜥腳類恐龍的繁盛時期,而之後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雖然體型變得巨大,但是種類與侏羅紀相比較少。」他說,「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的地域內,至今已發現了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少見的。」江山介紹,20日發現的這個恐龍化石點,是第161個。而在大安發現的恐龍化石,佔全市將近四成。

來源 | 中國新聞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標題:《【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Evelyn Zhang • 2020-06-25 10:49:53 來源:前瞻網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也是一個煉獄世界,環境比金星還要惡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種種的巧合之外,地球的環境逐漸變好,在40億年前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完美的生態系統形成之後,地球也就具備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於是在38億年前,第一個生命從地球的原始海洋中誕生。
  • 科學家發現1.2億年前恐龍頭皮屑,意義十分重大
    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並不比了解自己更多。這種曾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物種,曾經是強大和力量的象徵,但卻因為某種原因,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人類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重塑恐龍當年的輝煌。最近,科學家又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恐龍脫落的頭皮屑,這為我們揭示了恐龍相當重要的生理機制,那就是蛻皮。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會蛻皮,掉毛或者換羽,這是新陳代謝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動物更好地應對外界的挑戰。對於爬行動物來說,蛻皮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機制,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推測恐龍也會蛻皮,但並不知道是通過哪種形式。
  • ...自貢方特恐龍王國年底開園 讓沉睡億年的恐龍化石「活」起來
    (何山 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擁有獨特骨質尾錘的李氏蜀龍,體型碩大、成群結伴的天府峨眉龍,長著鋒利牙齒的建設氣龍……到自貢參觀過恐龍博物館的遊客一定會被這些保存完整、形態各異、種類豐富的恐龍化石所震撼。
  • 在澳大利亞發現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距今9千萬年
    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科學表示這是令人恐懼的雷克斯暴龍的親戚,這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行走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澳大利亞恐龍時代博物館和新英格蘭大學發現的遺骸包括兩塊部分椎骨、一些手和腳的骨頭以及其它一些尚待鑑定的碎片。 專家認為,這隻生活在9300萬至9500萬年前的動物被命名為wintonensis,因為它是在昆士蘭的Winton附近被發現的。wintonensis大約2米高,像霸王龍一樣用兩隻腳走路,從鼻子到尾巴大約6米長。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並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
  • 恐龍化石發現外星人頭骨,科學家表示,可能成了恐龍的食物!
    地球存在了46億年,誕生了多少的生命也是不計其數的,人類可以說是現在地球上衛衣存在的智能生命,而且直立人出現到現在也有了500萬年的發展歷史了。
  • 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翼龍,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恐龍裡的一種,但人家只是跟恐龍同時代生活而已;不過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的脊椎動物,和蝙蝠一樣體上有毛,有和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根據考古資料可知,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蝙蝠化石已有5000萬年歷史,名曰「食指伊神蝠」,是在美國發現的,它跟現代蝙蝠有點不一樣,它翅膀偏窄短,又能飛又能滑翔,而且後肢很有力量,可以攀援樹枝,不像現代蝙蝠那樣無力。
  • 這朵「南京花」開了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
  • 江蘇如東驚現奇世珍寶:「雙龍化石」持寶人為張冠宇
    本網1月2訊:恐龍是卵生生物,在其滅絕時經過億萬年的形成留下曠世奇珍化石,如今已成為考古學家研究這古老生命的重要資料,也是現代人類對探索過去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恐龍化石是神秘的生命和文化載體,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觀賞價值、收藏價值。
  • 日本長崎縣發現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化石:長約7米
    ,在長崎市內的長崎半島西海岸的距今大約八千四百萬年前的上白堊統的三瀬組(三ツ瀬層、Mitsuze Formation)地層,發現了長崎縣第一次產出的獸腳亞目(肉食性恐龍)的化石。獸腳亞目的化石是兩枚不完整的部分牙齒化石,恐龍博物館的宮田和周主任研究員在2011年7月一起發現。化石出土的三瀬組地層,同時還出產了鱷魚和烏龜等其他的脊椎動物化石,並且將在長崎縣和福井縣展示公開。獸腳亞目的化石中的第一枚牙齒化石,齒冠的高度為35.4毫米,寬度為26.8毫米,厚度為11.2毫米,保存了完整的牙齒的齒根側大約一半,推定完整的牙齒長度為大約6釐米。
  • 這才是"侏羅紀公園" 射洪發現大規模原生矽化木化石群
    探訪  「地質歷史的萬卷書」  記載1億多年前的喬木模樣  王永棟迷上矽化木很多年了,從2005年開始,他先後帶領團隊十多次來四川射洪及周邊作實地考察。在矽化木發現遺址,成都商報記者看到,這些碩大的矽化木集中而完整地嵌在巖層裡,植物的紋路清晰可見,而這些化石,正是1億多年前的喬木模樣。  王永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射洪矽化木是距今1.5億年的侏羅紀晚期形成的矽化木化石,如果說自貢地區是侏羅紀恐龍為代表的動物群的聚集地,射洪可以說是侏羅紀遠古森林的重要而獨特的集中產地代表,反映了當時地球的植被面貌。
  • 14米長恐龍「走」進門頭溝「天街」,小朋友親手修復幾億年前化石
    仰望高大的恐龍骨架、欣賞來自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標本、體驗化石修復的樂趣……昨天,一場大型恐龍展在門頭溝的北京長安天街亮相,這是該購物中心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的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大量秘藏於博物館的古動物化石、生物復原模型、珍貴圖片悉數亮相,不僅助推線下實體商業的復甦,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暑期學習科普知識的場所。這場大型恐龍展的主題為「奇妙的進化之旅」,在展覽現場,超300平方米的恐龍島按1比1尺寸復原了三大恐龍骨架——克拉美麗龍、霸王龍、竊蛋龍。沉浸式科普互動體驗區講述了生命進化的九大節點。
  • 雲探秘|第六站——朝陽化石谷
    逛景區1. 神樹洞神樹洞為鎮園之寶。這裡展陳著距今億萬年前的樹神,這棵大樹生長在距今1.6 億年的侏羅紀時期,倒伏後受富含二氧化矽的地下水的影響,雖然經歷了地質變遷、火山爆發,竟奇蹟般地將軀體保留至今,將原本腐爛的木頭變成了不朽的寶石。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網友熱議:大陸漂移說的有力證據
    7月11日,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與中國新疆左龍有親緣關係】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
  •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生物是恐龍,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當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恐龍卻已經消失不見了。我們現在也只能通過一些恐龍化石來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的場景,目前關於恐龍到底是如何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的,科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火山爆發說地球倒轉說等等,目前科學界最為主流的說法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不見。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找到的恐龍化石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這些恐龍化石的保存並不怎麼完整。
  • 2010年,山西考古挖出2米長的骨架,距今2.4億年,專家:史前異獸
    我們地球其實一個非常神秘的生命物體,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奇怪的生命,比如恐龍,恐龍那可是活了有幾千萬年了,雖然如今早就滅絕在地球上了,但是卻仍然讓我們後代專家學者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而且現在考古隊還經常發現恐龍的化石。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