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恆言》:少寐乃老年大患。如果睡眠不好,對晚年生活而言是非常大的隱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體運行的自然規律。順著這個規律去生活,就能順我者昌,身體也會無病無災。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會逆我者亡,導致疾病叢生。
人為什麼會失眠?黃帝問岐伯: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這段出自《黃帝內經》的話為我們闡述了失眠的原理病機。黃帝問為什麼有人會出現想睡卻睡不著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他說:是因為衛氣不得入於陰的緣故啊!
中醫有營衛二氣,營氣遊行於脈中,負責給身體提供營養、滋養身體,屬陰。衛氣運行於脈外,通保衛、衛護的意思,相對而言,衛氣屬陽。正常情況下,衛氣晝行於陽而夜行於陰,晝夜之間陰陽進行轉變。陽入則目閉而眠,陽出則目張而醒。由此推論,不寐,失眠,其實就是陽不入陰之症。
為何衛氣會不入於陰?《邵子》曰:寤則神棲於目,寐則神棲於心。人在醒著的時候,神在眼睛上。人在睡著的時候,神則藏於心。」所以心藏神,心驚則神亂。我們的思緒老飄在外面,沒有收回到自己的心中,又如何能得眠呢?也就是說在睡覺之前亂七八糟的事想得太多了,根本沉不下心來睡覺。所以邵子認為,想要有個好的睡眠,首當其中就是要把神統攝於心,做到清心、靜心。
然而心是最難把捉的,必須要平居靜養。睡覺之前,將一切今天的煩惱思緒,慢慢進行梳理,讓它漸除漸少,漸少漸無,自然就可以安眠;如果睡覺之前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想著這個是還沒做,明天的計劃有哪裡不完善的,這樣七情火動,輾轉牽懷,自然難以入眠!
關於睡眠曹延棟老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可以通過「操」「縱」之法來幫助快速入眠。「操」就是操縱自己的意念,把意念集中於自己頭頂,默數鼻息1.2.3.4……再反觀丹田之內。使心有所著,不紛馳,即可獲寐。「縱」是任其心遊思於杳[yǎo]渺無朕之區,往遠處,往不著邊際的地方想,甚至忘卻自己,這樣也可漸入朦朧睡境。
最後,睡前最忌諱的就是一心求寐,則寐愈難。相反,只有忘記一心求眠,讓心有所附著或任意馳騁,才是通往睡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