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心無相,相遂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並不是從出生就永久不變的,它是會隨著一個人自身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積德行善能使相貌變得美麗端莊。如果一個人原來面露兇相,但後來棄惡從善,變得越來越良善,這樣的人相貌就會慢慢轉變成慈悲相。反之,如果一個人原來滿臉福相,但是卻貪愛憎恨,這樣的人相貌會慢慢變得醜陋。
心是相的核心,相是心的外顯,看相不如看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修行就是在修心,「萬法唯心造」,心清一切清、心好一切好,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不是要你去化妝美容裝飾,而是我們那顆慈悲善良的清淨心。陰德福氣深的人,會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一、笑口常開之福相
這種面相類似於我們在寺院裡見到的彌勒菩薩像,彌勒菩薩大肚能容、開口常笑的形象深入人心,有這些面相的人往往心胸開闊,肚量大、心量大,所謂「量大福大」,這樣的人能屈能伸,能容能忍,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精神品質,也是善根較深、與佛有緣之人。
有一個成語叫「心寬體胖」,我們一般看哪個人長得比較富態,一般也會說這個人會比較有福,是因為這樣的人心量大,樂觀積極,懂得包容,拿得起放得下,遇事不計較,不放在心上,這樣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最快樂,是有福之人。沒有福氣的人,心胸狹隘,心量小,容易生氣動怒抱怨,一臉愁容、怒相、哀相,這樣的人沒有福。
二、莊嚴相好之福相
如果一個人面相莊嚴,令人心生敬畏,也是有福之相。「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是著名的「贊佛偈」,充分表達了對佛的無比讚嘆。
「相好光明無等倫,眾等至心歸命禮」,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佛菩薩本身無相也無性別之分,但為了更好度化眾生而以種種方便相示現。每修一百福,莊嚴一相。佛陀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之久,成佛後又經歷一百劫時間而修好了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佛陀身邊的大弟子阿難尊者,因為見到佛如此莊嚴殊勝的相貌而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也修得如佛般莊嚴無比的相貌。與佛有緣的眾生,一看到佛菩薩寶相便心生歡喜和恭敬之心。當然,支撐佛如此端言相貌的力量,是佛的無量慈悲和智慧,它來自內在。一個人若能修成佛一樣的境界和心量,修成如佛那樣莊嚴美好的相貌,所到之處大放光明,那真是陰德福報無邊。
三、慈眉善目、親切隨和
有福之人,是那些平和善良之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存慈悲之人,必是陰德厚重之人。「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待人真誠、不分貴賤,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時間長了,相貌自然變得讓人容易親近。一個人的善良厚道是會寫在臉上的,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磁場,你心中有什麼,便會吸引來什麼,面相也便會呈現出什麼。
內心慈悲柔和的人,會在相貌上表現出來。善良的人,就像佛前所供的鮮花那般清淨美好,「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前供花功德無量,可令相貌更加美好莊嚴。
《太上感應篇》裡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願大家不嗔不怒,孝順父母,恭敬一切眾生,廣行布施。發心布施的人,內心是充盈而快樂的,也是越來越有福氣的。願大家心存善念,福報無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