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佛教看來,社會是多元的,任何事物都是因緣和諧的。個人易受他人影響,特別是在當今物慾橫流、心胸浮躁的情況下,人們養成了攀比的習慣。許多的煩惱和痛苦就會隨之而來。
這就是所謂"陰德",也就是不為人所知的德行,也就是陰功。常言道"行善不留名",即不宣揚自己所做的善事、功德等,以至於受援者不知道是誰幫助了自己,自己幫助了自己,又不"放心",以為這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分,天經地義的事,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功德,更不會因為做了這件"善事",就期待得到某種好處。這種「陰功」真值得讚嘆,它的福德是不會計較的。那些"陰德"深厚的人,往往會出現以下三種表現,看你有多少個?
一、首先是敢於吃苦
常言道:事在人為。不管一個人達到了什麼高度,其實都是在逐步地從底層開始做起。特別是在從0到1的過程中,往往特別需要煎熬和堅持,需要吃很多的苦頭,最後苦盡甘來,才能收穫理想的果實。世界上有這樣的事情,悟道的修行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經意間寒氣襲人,哪有梅花撲鼻香?」
以佛教因果輪迴的觀點來看,吃苦即是苦,也就是消除業障,而與此相對的,享福即是消福。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有限的。即使已經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了,也不能沉溺於享樂中,而應該努力向上,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人永遠在不斷攀爬,才能登上人生的頂峰。福一定是不可思議的。
二、不顧一切的忍辱
忍是佛教修持的六道之一。能忍辱負重,就是能忍受痛苦,並增長德行。即是一個消除自身業障,不斷心量增長的過程。被誤解,被侮辱,甚至被辱罵,被毀謗,能毫無理由地忍受,心安理得,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要注意的是,生即失業,業障清淨,修道成佛的道路就會順利。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這樣,忍一時的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此之前,心是一切的基礎。因為存在差異,我們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點。而且是性格脾氣,決定了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和方式,決定著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和方式,決定著我們生活的方向。萬物皆由"習慣"驅動。
所以,有人說:擁有什麼樣的性情特徵,就會有怎樣的人生。性情溫和、脾氣好的人,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與其說是運氣好,不如說是運氣好,是脾氣好。反之,一個性格固執、脾氣暴躁的人,註定了生命的發展受到限制。
三、憐憫放生護生
放生護生能解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救人於"危"之間,令龍天讚嘆,福德無量。常放生護生者,心中會生大慈悲心,能深覺一切眾生之苦樂,更能修持自性。施捨是三種施捨的集合,也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非常令人讚嘆。若長久保持素食,也是很好的間接放生護生,必得菩薩加持,功德無量!
任何想要取得成功的事情,堅持不懈是必不可少的。世上沒有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能靠自己的僥倖獲得成功,即便如此,也不過是表面現象,將時間拖得太長,其註定一無所獲。能將深度集中於一項事業的"點"之上,積少成多,必見效,無事不成。
總而言之,所謂「陰德」,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實際上是自我修復。為自身優良品質,不斷努力付出,嚴於律己。你們做得越多,自然收穫越多,福報也越多!反思一下自己,你有多少缺點?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