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這個詞,咱們老百姓更多的是從武俠小說和武打電影中略知一二,貌似與普通人無關,好像是佛家、道家和得道的高人才有這個能力。輪不到我們小老百姓頭上。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電影中,2500年前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經過種種磨難,在菩提樹下頓悟,直呼「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無礙智、自然智自然現前。」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
這其間,一朋友推薦我看了一部王志文出演的《天道》,劇中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也是一個悟道的高人,表面上看和普通人無異,從德國回國後在古城一座單元樓裡隱居期間,甚至被樓下賣麵條的老人罵成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人,但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極有分量,會讓你思考半天都明白不過來,他所預測的事情分毫不差,太神奇了!
直到2015年,有幸接觸到國學文化,才慢慢知道,開悟真的不是佛祖和那些神秘的高人才有,普通人也一樣具備開悟的能力,開悟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是乞丐也一樣可以開悟。
讓人不解的是:同樣是2500年前,幾乎和佛陀同時,華夏大地相繼誕生了老子和孔子這樣的得道高人,給後人留下了千古傳頌的不朽著作,和本文相對應,之後的儒家弟子的一篇名作《大學》,就和佛陀說的異曲同工。《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據史料介紹,這篇廣為流傳的名作,為孔子弟子曾子所寫,而近代許多學者則考證是秦漢時期儒家作品。文章開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其中的「明明德"即指」開悟。
儒家理論認為:人性本善,但人在後天的影響下,因心靈蒙受了汙染,遮蔽了內心本有的光明良善。明明德,就是掃除心靈的汙染,讓每個人的心燈明澈的過程。但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明明德不僅是掃除心靈灰塵的過程,也是自我啟蒙,讓自己明白道理,學到真知灼見的一個過程,甚至還有人」頓悟「。東方的儒家和西方的佛陀同時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所持觀點不謀而合,堪稱神奇!
開悟的過程是一個明心見性覺悟的過程,並不玄妙,但這過程的千辛萬苦、曲直坎坷非常人所能理解,王陽明曾經在自家院子裡每天對著小竹林的竹子格物(悟道),幾個月也沒格(悟)出門道來,家人還以為他瘋了,經過無數次的磨難和考驗,終於悟道,才給後人留下了著名的心學四訣及經典的核心理念:」此心具足,不假外求!「,這又和佛家、儒家對悟道的描述不謀而合。
那麼,說了半天,開悟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我們不妨通俗的比喻一下,人的心性好比一個手電筒所發出的光,人人生來都具備,但生活在塵世幾十年後,逐漸被汙染,從開始的明亮逐漸被蒙上一層薄薄的紗,進而發展到中度透明的紗,最後被黑布所徹底蒙住,完全黑暗,這時的人已經成魔。要想成佛,就必須通過修行,把這些紗一層層剝掉,還原之前的光明本性,心性自然重新光芒四射,穿透時空,直達彼岸!
普通人的心性或許只是被遮住幾許,並沒有達到魔的程度,但要還原到最初的光明本性,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說,開悟得有先天的好基因及後天的機緣巧合,開悟不論年齡,有幾歲就開悟的,有十幾二十歲開悟的,而有人直至生命終了也不知開悟為何物。能開悟是人人具備的能力,但最終能不能開悟就不一定了。
那開悟真的那麼玄乎嗎?有衡量開悟與否的標準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些人,十分的明理,他們看問題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會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情,情商高於一般人許多,他們開悟了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常人悟道有沒有方法?
這些問題,我想大家都很感興趣,聽我一一道來。據我所知,的確有人不經點撥能直接開悟,比如禪宗的六祖慧能,禪宗六祖慧能不識字,但卻能悟出著名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你不能不服啊。但多數開悟之人是需要老師指點的,如孔子就是經老子點撥後開悟的,現如今,具備慧根的人,如果有幸經老師指點,會少走很多彎路,在有生之年開悟明理。
必須明確一點,開悟不等於悟道,但凡成功的人,多半已經開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馬雲就是一個例子,你可以發現,這些人所說的話都相當有哲理,也許你會說,成功的人說什麼話都有道理,因為他成功了,不成功的人說什麼話都不是,的確是這樣,成功的人當然說的對,因為他離大道不遠,或許就在道上,而你卻被蒙著眼睛在亂摸瞎走,也許路就在腳下,你卻朝反方向走,甚至有人直接掉到溝裡,能一樣嗎?
開悟的人一般要經過小悟到大悟和徹悟的過程,是一個上樓梯的過程,但如果不持續修身,很可能再次無明,還可能來回乘電梯,終生無法悟道。
網上搜索了一下,結合自己的認知,概括開悟之人具體有如下特徵,但不全面:
1.他們表面和普通人沒什麼不同,但內心卻是無比的寧靜和寬厚,不與人爭,遇事沉著冷靜不慌張。
2.他們不崇拜任何人,他會意識到「萬物與我為一,是一個整體,知曉時時平等、處處平等。
3.他們身心合一,不為物喜不為己悲。
4.他們會從本質看現象,能游離於我來看我,一切矛盾都化為烏有。
5.他們會把矛盾的對立面看成統一體。
6.他們懂得放下,不會為一切事務而煩憂。
7.他們不會居功自傲,並時刻懺悔做錯的事和錯的念頭。
8.他們有著區別一般人的自信,他知道生命的根本在哪裡。
9.他們無須別人點燃自己生命,無論何時何地都是正能量的化身,並無所畏懼地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真實不假地活在每一個當下。
10.他們不懼死亡,視死如歸。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近幾年來學習的一點感悟,班門弄斧,如有不妥,請讀者們批評指正!
圖文/生活中的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