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2020-12-09 aha風

引言:

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其實,他們都說的沒有錯,都算是開悟,尤其是最後一點,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筆者認為,這是儒釋道三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或許各位朋友看到這裡,就心生疑惑,天人合一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其實這個很簡單,就是和天地融為了一體,就有點像《風雲》裡面的無名達到了人劍合一的境界。

我想我這樣闡述這個概念,大家會覺得很難,事實上做到「天人合一」還算是比較簡單的。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冬天會穿棉衣,這就是天人合一,可如果你冬天穿短袖,這就是天人不合一,其實說白了,天人合一就是老子見的「無為」二字,做到順其自然、不違背也不幹涉自然即可。

不過,這幾個字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還是比較難的。不可說,各位自行體會。

好,咱們言歸正傳,在筆者認為,所謂開悟,無非是做到了以下四點。

1、心情愉悅,世界變美好

唉……筆者感到困惑,這個東西該怎麼說呢?好吧,那隨便說一說,各位可以直接拉到底部,中途看看這四個標題,然後看最後幾段文字就夠了。

心情愉悅是開悟之後的首要表現,如果你問我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我只能說「開心」便是任何病痛、壞事的剋星。

站在人的角度來說,開心會大大地增強人的抵抗力,延年益壽,為什麼有些原本得了癌症的病人,連現代醫學都無法醫治了,卻在不經意間痊癒了,不過是心情愉悅罷了,人也好起來了,世界也是美好的。

想一想,開悟之前的人,其心情肯定是不太好的,不信你可以去問一問佛家的創始人,如果開悟之後,這點表現都沒有的話,那開悟還有什麼用?開悟幹嘛?閒得沒事才這麼做的嗎?

2、凡事看得淡然、不再執著

沒有開悟的人,和開悟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喜歡較真,一個則看得淡然,就像那句形容男子漢大丈夫的話,拿得起也放得下。

心若放下,風輕雲淡;若放不下,苦的不僅是當下。

我想你們也知道,一個人過於執著,肯定會煩惱不斷,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著你來轉的,就像你們常說的那句話,生活處處是坎坷。

據唐·李白《行路難》:「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單單只是讀了這句話,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恢弘之氣,如此豁達,為什麼李白面對困難都能夠做到這樣瀟灑呢?無非是凡事看得比較淡然罷了。

或許,看到這裡有人會問了,講開悟關李白什麼事啊。實際上,是有關係,李白生活在蜀中,當時那個地方,道士很多,李白在那個地方一邊求仙問道,一邊學習,而這樣的生活也過得蠻久了,像李白這樣聰明的人,我想,他在出去求官之前,就已經開悟了,要不然也寫不出這麼浪漫、闊達的詩。

3、看事情看得比較透徹,不再雲裡霧裡

之所以你總是希望開悟,無非是處處感到非常的困惑,而開悟之後,就猶如大夢初醒,豁然開朗,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師稱之為大師,你向其請教任何問題,大師都能夠行雲流水地回答你,無非是他看事情看得透徹,知道事情原委,其表現,其深層,其本質什麼。

當然,在這裡筆者不得不提一點,大師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只能對你生活上的困惑進行講解,懂得不過是人生哲學而已,如果你們問他們數學、物理,他們恐怕不能回答,會對你說:

「孩子啊,你去問你們老師吧。」

那麼也就是說,要想凡事看得更透徹,它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擴大認知,改變思維,因此,我個人比較佩服的還是那些科學家、物理學家,因為他們不但人生看得透徹,而且各方面也都比較懂。

4、內心平靜如水,做事專注,心無旁騖,一切都是那麼簡單

開悟還有最後的一點表現就是,內心平靜如水,波瀾不驚,而且做事專注,心無旁騖。

如果你問我平靜有什麼用,我只能告訴你,它可以讓一切事物都會變得簡單、可愛。

為什麼?

因為,當你平靜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是清醒的,不會迷迷糊糊,跟沒睡醒似的,這時候,你本人就會非常專注,思路也會非常清晰,不管是看事情也好,做事情也罷,都會是非常簡單。

最後,筆者來簡單的總結一下,其實,你們也不必糾結我說的對不對,你們先問一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開悟?我來替你回答,開悟無非是為了生活更加的美好,規避各種各樣的煩惱,而做到這四點,不就已經達到了要求嗎?

釋迦牟尼菩提樹下

想一想,當年釋迦牟尼為何會選擇出家?為非是看到人世間的痛苦罷了,或是生老病死,或是悲歡離合,或是戰爭不斷。

所以,當你某一刻不為這些事物困惑,便是開悟。

其實吧,開悟的表現是什麼?你不用從自己身上去找,因為你自身本就困惑,找到的機率非但不大,相反會讓你更加困惑,你可以從已經開悟的人身上去找,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可以通過觀察一些大師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特點,來從中找出開悟後的表現是怎麼樣的。

就好比南懷瑾先生,你是不是從中看到一股淡然、祥和之氣,不管是任何事情,都處之泰然?似乎都只是玩一玩而已,而且你感覺他特別的親切?這就是開悟後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學佛開悟很難嗎?只要做到這幾點就容易多了
    大家都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所有學佛人都喜歡探討的話題,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學佛的終極目標。所以說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談到開悟的問題。所以經常就有人說,如何修行才容易開悟?那這個問題呢?因為談的人多了。所以,大家都各有各的理,各說各的法。那有些法呢?
  • 禪宗的「開悟」到底是怎麼回事?開悟就是得道嗎?
    《六祖壇經》記載,六祖慧能聽五祖弘忍講解金剛經,當慧能大師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瞬間開悟。實際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的就是離相、破執,也就是說,不滯留在任何一種狀態,也不去分析辨別任何事物和現象,但是這只是在心性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在修行上遠遠不夠。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據史料介紹,這篇廣為流傳的名作,為孔子弟子曾子所寫,而近代許多學者則考證是秦漢時期儒家作品。文章開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其中的「明明德"即指」開悟。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這個必須是過來人才有資格說的,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就會領悟出一套理論,並且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人生沒有疑惑生命主動進化指導別人開悟>第三條,有能力指導別人開悟,這說明一個人達到了悟道的至高境界象徵開悟的圖片開悟的人生沒有疑惑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也許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否不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其實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開悟的人(指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的開悟?
    很多的人,在學佛久了以後,也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已經開悟了?還有很多人,他們想判斷其他人是否有所成就,但沒有辦法。那麼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容易解決,因為用一個方法,就可以判斷得出來的了。這裡我們所說的開悟,並不是說真正的覺悟。
  • 做到這16個字就能開悟
    觀自在菩薩就是我自己。每個人自己就是觀自在菩薩。能觀照就能自在,能自在就是菩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融入到菩薩的境界、菩薩的要求,修行就容易進步。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想到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自己在修行上一點辦法都沒有,妄想很多,雜念很多,自己對自己在修養這一塊既沒有要求,也沒有希望,那就很難。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是觀自在菩薩,自己在修行上有希望,也有要求,那就很容易進入角色,進入境界。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這,也就是佛家所提倡的「正覺」的產生。由於「正覺」的獲得,開悟者對心身內外的事物會感覺到特別清晰和透徹。對此,《楞嚴經》的相關描述是:「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離垢消塵、法眼清淨」、「心見發光、光極知見」、「見覺明圓」、「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心身發光、洞徹無礙」、「十方圓明」等。
  • 較快的證到究竟開悟
    只要按照佛陀說的「能觀心者,究竟解脫」,就一定能毫無偏差的回歸究竟理地。步驟可以參考如下:首先必須證到身空,就是達到欲界定的境界。在欲界定上可以開悟,這是古往今來的大德們已經證實了的。 接下來,要從觀心下手。為什麼不走四禪八定的禪定之路呢?我們知道,禪定過程中,你很容易就引發除漏盡通外的各種神通。
  • 揭密禪定開悟的感覺,看佛祖開悟成道時的感受!
    開悟,是指開智悟理也。法華經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八十華嚴經四曰:『開悟一切愚暗眾生。』開悟就是將佛的智慧之光注入眾生黑暗的心房之中。開悟是否真的存在?語言無法描述那個已徹底消融的境地。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佛陀的開悟成道日,探究佛祖開悟成道時的感受。01內觀身體畢缽羅樹下,悉達多進入禪定,深入觀察自己的身體。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你的內心永遠是寧靜的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理解這個法則然後看到自己的真心,就叫開悟。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學了點皮毛,卻誤以為自己開悟了;有可能我們已經悟到了佛理,卻沒有發現。但是這世間萬物都是有跡可循的,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都會有相應的徵兆。開悟過後,也會有各種不同的狀態。就如佛教中所說的: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以下這3種狀態,快來看看你有過嗎?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我們在佛學系統中聽到開悟這個詞,仿佛這是非常高等的成就,如果有一個普通人說自己開悟了,他一定會被群起而嘲,開悟,多麼大言不慚,你頭上有佛菩薩的光輝嗎?你有大慈大悲的心嗎?你有救苦救難的神力嗎?因為在一般人眼裡,開悟這個詞的分量,跟成佛差不多。
  • 持咒可以開悟嗎?
    跟佛教的其它法門一樣,其目標都是為了開悟,解脫生死苦海的束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持咒當然也可以開悟,這一點毋容置疑,如果不能開悟的話,歷代以來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持咒,更何況「咒言」的本身就是佛的真言與總持。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當你開悟後,你會發現,色與空,其實本來就是一體。因為在實際的事物,它始終會有消亡的時候。這句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被世間的任何表象所迷惑。
  • 開悟是什麼感覺?
    開悟是什麼感覺? 就是說: 宇宙的本源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在運行。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佛教:已經開悟的人,身上會有4個特徵,你有嗎?
    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智慧,讓自己能夠有所開悟,開悟並不是明心見性,而是開智悟理,當你的智慧開啟時,突然明白了某些道理,這就是開悟了。開悟的狀態分為多種,如果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就會有小的開悟,如果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就會有大的開悟,若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夠明本心,見本性,那就是大徹大悟。學佛之人千萬多,開悟之人能有幾個?我們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悟,可以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一般開悟的人,身上都會有這四大特徵,看看你有幾個?
  •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 傑德·麥肯納: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提升你的層次來觸及並敞開自己什麼的?」「嗯,你知道的……為了靈性,開悟。」「好的,就是這個嗎?你想要開悟?」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