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是茶嗎?

2020-12-26 華祥苑莊園茶

肉骨茶是流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種食物,人們初聽肉骨茶會以為是一種茶的名稱,其實肉骨茶不是茶名,而是菜名,在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肉骨茶不是茶,而是一道排骨藥材湯。

肉骨茶名分解,「肉骨」指得是豬肉和豬排骨,而「茶」指的是中藥與排骨一起熬的湯,因為忌諱用藥取名所以稱為「茶」。肉骨茶在製作上一點沒有用到茶,肉骨茶的湯料是用豬肉和豬排骨,混合中草藥材以及許多香料熬製而成。

肉骨茶的由來,據說肉骨茶是由早期移民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發明的,中國人初到國外不是要當地的天氣,很多人得了風溼病,為此有人就將當歸、川穹等藥材和排骨一同熬煮,再加入大量的大蒜、生薑、八角、豆蔻等祛溼驅寒的香料熬成濃濃的藥湯,在吃之前人們還會在濃湯中撒入當地特產的胡椒粉。經過不斷的改良熬湯的配料,肉骨茶成功地成為當地既好吃又具當地風味的特色美食。

在了解了肉骨茶的製作後,再看看吃肉骨茶具體都有哪些好處吧!首先,在主要原料上選用的是豬肉和豬排骨,豬肉含有油脂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能夠促進鐵的吸收,有效地改善缺鐵性貧血。其次,當歸、黨參、川穹等具有暖胃養顏、益氣補血的作用,而大蒜、生薑等香料有去除溼氣的作用。綜合來說,肉骨茶具有補充營養、改善貧血和風溼病的作用。但是高脂肪和高血壓的人應該儘量少吃肉骨茶,以免患上三高症。

其實關於肉骨茶的得名有很多說法,一個是說早期移民的華人發明了肉骨藥湯,但是因忌諱以藥材取名而將「藥」改為「茶」;另一個是說,由於湯底是豬肉和豬排骨一同熬煮的濃湯,所以湯汁較油膩,人們在吃肉骨茶時都會點上一壺清茶,以便幫助腸胃消化和解膩。現在比較被認可的是第二種說法,因為現在東南亞國家在吃肉骨茶時,隨帶著就會為客人上一壺清茶,所以這個說法比較可信。所以肉骨茶也可以是茶,因為它的必要搭配是清茶。

總而言之,吃肉骨茶時吃的茶,也可以吃的不是茶。

相關焦點

  • 那個不是茶的肉骨茶
    對於吃貨來說,「肉骨茶」三個字並不陌生;對於熟悉東南亞的人來說,「肉骨茶」也不陌生;對於愛茶之人來說,「肉骨茶」三個字同樣不陌生。第一者因其美味而熟悉它,第二者因其地方特色而熟悉它,第三者,因其歧義名字而熟悉它。那麼你呢?
  • 百口莫辯的肉骨茶
    在馬來西亞旅遊,無論你到了哪一個角落,走進哪一家餐館,但凡點了一份叫做「肉骨茶」的,請記住 「不好吃,我不收你的錢。」這句話都適用。真的,比鐵杵還要真,我不收你的錢,老闆會收。肉骨茶是一道非常尷尬的食物,因為它跟擂茶、茶葉蛋、茶粿不一樣,它跟「茶」一點毛囊關係都沒有。「肉骨茶」不是茶,只是常常吃它的時候,桌邊必不可少的配備一壺中國茶。
  • 什麼是肉骨茶?一碗有肉的茶紅遍了世界
    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一碗有肉的茶就紅遍了世界,它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著名美食-肉骨茶。就這樣看似普通似茶非茶,卻包含了華人南洋謀生的艱辛,一般人眼裡都把南洋和賣豬仔劃上等號。但其實是清末時期,動蕩不安讓當時的華人前輩,想到去南洋謀生。
  • 新加坡的肉骨茶與刮痧
    肉骨茶是早期福建人吃的肉骨湯配上中國茶而得名的。早期來南洋打工的,許多都是當苦力的,肉骨茶裡面放了當歸、肉桂、八角、南洋出產的胡椒、丁香等,加入排骨一起熬煮的藥材肉骨湯,就是她們的聖品。既補身,配白飯一起吃又耐飽,一舉兩得。吃完飯後,再來一碗茶解膩。
  • 【巴生必吃的肉骨茶】
    來到巴生,不知道去哪兒吃肉骨茶?那就快來看看哪個適合你哦!1.
  • 舌尖上的東南亞——祛溼又暖身的肉骨茶
    但是,我們那個內陸小城,怎麼可能有肉骨茶呢,那個時候沒有淘寶,沒有網絡,只能把想吃肉骨茶的那一個想吃的心,深藏在心裡了。上大學去天津了,有種小山妞子進城的感覺了。有一個天津的同學生日請吃飯,說是去吃肉骨茶呢,當時高興的差一點沒有跳起來,哇!
  • 肉骨茶丨在馬來西亞吃早餐
    而如今,肉骨茶從食材、配料到服務都有很大的改進,也從最開始的「窮人食物」發展成為今天老少皆愛的著名馬來西亞美食。馬來西亞的城市巴生,由於肉骨茶的名聲響噹噹而成為肉骨茶之鄉。雖然名中帶茶,它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茶。事實上,它裡面連一點「茶」的成分都沒有。之所以叫做茶是因為食用這道菜的時候多會泡茶來解肉湯的肥膩,所以一般都習慣稱肉骨茶。
  • 杭州首款肉骨茶麵源自馬來西亞!漁火的阿劍帶你去追尋肉骨茶的足跡
    肉骨茶的創始人是一位叫李文地的華人,可謂是肉骨茶的鼻祖,早在七十多年前就開始售賣以藥材煲煮的肉骨茶。福建派是傳承了肉骨茶的傳統做法,用大骨和大肉做料,藥味濃鬱,湯色呈醬油色;演變而來的潮州派,則弱化了藥味,轉為突出胡椒味,改用小塊排骨,湯色偏淡黃色。阿劍說,漁火目前的肉骨茶麵的湯底趨向於潮州派,但從馬來西亞回來後,他決定要將它往福建派口味做調整,因為他覺得,傳統的,才是真正的經典。
  • 新加坡肉骨茶哪家強?
    這個名字,本來指的是賣肉骨湯的地方,簡稱」肉骨地「,由於閩南話地和茶是相似的發音(茶讀作Teh), 就變成了肉骨茶。肉骨,就是排骨,用八角桂皮丁香大蒜和排骨一起熬幾個小時,配上白米飯,油條,面線,豆卜沾醬油來吃。藥材煮出來的湯,在潮溼的熱帶,簡直就是祛溼良方。據說常吃肉骨茶的妹子皮膚光滑不長痘!
  • 清淡鮮美的松發肉骨茶
    肉骨茶是新家坡標誌性美食之一。49年前,新加坡人都愛到柔佛路上一個手推車小販那裡買上一碗廣東潮式肉骨茶,在寒風中暖心暖胃。現在松發肉骨茶來到了上海的嘉裡中心地下一樓,開出了第一家店。肉骨茶最核心的是豬肉骨,要選上好的豬肉,用心燉煮後肉香濃鬱,肉質酥爛。馬來西亞沙撈越的胡椒粒,是其中重要食材,肉骨湯要熬煮8個小時以上,於是就有了一碗清淡卻又鮮美的肉骨茶。嚴格來說肉骨茶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肉骨,吃完以後,和一口茶解膩。
  • 你知道「肉骨茶」是啥東東?
    其緣由是——去年去了趟上海,在一家綜合體的一個角落位置看到這麼一家招牌為「肉骨茶」的飯店,其門面風格極具南洋風,我絞盡腦汁也沒明白到底是賣的什麼?這肉跟茶有什麼關係,這究竟是肉還是茶?亦或是茶葉蛋之類的事物?直到進到店中坐下來點了份招牌龍骨湯,額...這不就是豬肋骨麼!
  • 太冷了,我們去松發喝碗肉骨茶
    本周五有一家新加坡米其林推薦的肉骨茶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開業,登登登登~又是一家讓人情不自禁鼓掌的老字號——松發肉骨茶 SONG
  • 這樣刮痧,比吃新加坡肉骨茶還養生!
    所謂肉骨茶,就是邊吃排骨邊飲茶。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獨排骨,然後加上各種佐料,關鍵是加進了各種滋補身體的藥材一起煮,所以肉骨茶是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的。只是這樣配方的肉骨茶,一般湯色偏深,藥味比較重(想一想當歸有多「重口味」就知道了。)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一個叫黃美松的華人,他本來也是在碼頭當苦力的,由於他喜歡吃肉骨茶,所以經常自己研究肉骨茶的烹調法。因為一次誤會,導致他吃不上肉骨茶,他一氣之下便自己賣起了肉骨茶。
  • 【香草&香料料理】馬來肉骨茶
    「肉骨茶料包」算是「巴巴小鋪」很早期的一款香料包,也是自己心中可以大殺四方的招牌產品之一。「肉骨茶」的味道總是那樣一吃難忘,第一次吃後就迷戀了這許多年。剛開始用市面上進口的料包,可裡面只有粉末,多吃幾次覺得味道過於單薄,於是開始自己研究香料與藥材的搭配。
  • 肉骨茶:你吃肉,我喝湯,別客氣!
    在吉隆坡跟當地的小夥伴碰面,告之打算明天去喝肉骨茶。她聽後噗嗤一笑:明明是吃,為什麼要用「喝」?因為帶個「茶」字,人們很容易被肉骨茶誤導。很多年前去新加坡,被朋友帶去吃肉骨茶,直到進門前都以為那是當地人喝下午茶的地方。看到餐桌上擺著連湯帶肉的排骨,還要配米飯吃,當場驚得合不攏嘴。
  • 肉骨茶到底是什麼味的,胡椒還是中藥?
    肉骨茶(Bak-Kut-Teh )是1種豬骨頭兼喝茶的飲食方式,風味聞名海內外,有關肉骨茶,很多人只聞其聲,未嘗其味;第一次品嘗者,常常個別接受不了,因為它其中的中藥味太過濃厚,與很多人 想像中的有較大出入,為何肉骨茶會是中藥味的?
  • 新加坡肉骨茶怎麼做?小申今天就教你如何做正宗肉骨茶
    新加坡肉骨茶(Bak kut teh)是一種創始於馬來西亞巴生的食物。之後流行於新加坡一帶的小吃。最早,肉骨茶是為庫裡作為補品,以強健自己的身體。如今,新加坡肉骨茶已演變成為排骨湯、米飯和各種菜。新加坡肉骨茶並不是茶,更是一種美食。
  • 新加坡肉骨茶:最好吃的在巴生?
  • 美食系列之新加坡肉骨茶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喝肉骨茶的習慣。所謂肉骨茶,就是一邊吃著肉骨,一邊喝著茶。肉骨,常常選用新鮮帶瘦肉的排骨,也有的用豬蹄、牛肉或雞肉。燒制的時候,先將肉骨加作料烹煮,用文火燉熟。茶葉大多是來自福建的烏龍茶,比如大紅袍、鐵觀音之類。吃肉骨茶的時候,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人們在吃肉骨的時候,必須要飲茶。今天,肉骨茶已經發展成一種大眾化的食品,做肉骨茶的配料因此誕生。
  • 顛沛與紮根:肉骨茶值得一嘆
    寒意凜冽但暖氣未至的日子裡,裹著毛毯的我實在有些想念在新加坡喝過的肉骨茶。若是此時能有一碗熱氣騰騰,灑滿了胡椒的肉骨茶擺在我面前,我一定雙手捧起,吃肉嗦骨喝湯,一氣呵成,然後舒服地躺下,等待著寒意從身上褪去。肉骨茶,和排骨湯長得八九不離十,不消說,與華夏飲食同出一脈。早些年,一大批中國人南下,來到東南亞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