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 鼎 人 的 美 食 指 南 ⇜
福鼎有一道經典老菜叫「澎海」
據說是儒學家朱熹命名的
此事暫且放一邊
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特別關注一下19分01秒哦
澎海的色彩豐富,紅黃白綠交織
鮮香撲鼻,勾得人心潮澎湃
忍不住舀了一勺
湯汁濃稠,口感倍鮮
滑溜的蛋花
鮮甜的海鮮
嫩嫩的豆腐
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接著
我們來聊聊它的做法
澎海的製作方法雖然不盡相同
但基本方法都離不開幾個步驟
將主料切成丁或絲
鍋置於旺火上,倒入少許植物油
將蔥白炒香,倒入高湯,放入主料、輔調料
燒開後撇去浮沫
煮沸後,用溼澱粉勾芡
在沸鍋中均勻淋上
預先準備好並調拌成白色的蛋清
上鍋前放一點蔥花即可
歷史傳說有模子有眼
說的是
朱熹在福鼎避難期間
經常和楊楫、高松等穿梭於
太姥山區的瀲村、桐山及黃岐等地
某個夏日的一天
他來到了海邊黃岐
由於道路崎嶇不平
走起路來特別費勁
年事已高的朱熹,經一天奔波
已經筋疲力盡
雖然飢餓難耐,但是什麼都吃不進去
無計可施
此時
高松建議說
「何不煮一碗魚湯給先生充飢?」
不巧
由於正是颱風季節,海上風大浪高
主人家中沒有活鮮,僅剩下一小塊黃魚肉
於是
女主人就用這一小塊魚肉
切成丁,加上雞蛋清
將就煮了一碗湯
說來也怪
朱熹食用了這碗
熱氣騰騰、看似海浪翻滾的魚羹湯
心曠神怡
面對大海,一陣風來
他心潮像海浪一樣澎湃
遂連續寫下兩個「澎湃」
而第三個卻寫成「澎海」
看到這裡
這個「澎海」自然就成為了這道羹的名字了
如今在福鼎
澎海這道羹不但被保留了下來
而且越來越講究
除了可使用各種普通魚類外
還有較為貴重的
魚翅、魚唇、海參、螃蟹肉、乾貝等
澎海成為福鼎的一道經典美食
凡是婚宴、壽宴、喬遷酒等
各類宴席上都要上澎海
而且往往是第一道
這種講究沒有人能說出充分的理由
但其實也不難理解
這是
一道「道義」之羹
一道被寄寓著
風雨同舟、安危與共之精神的福鼎美食
細細體會
面對這一碗冒著熱氣的羹湯
朱熹為何心潮澎湃
他在當時遭受嚴重迫害而朝廷
又大肆搜捕朱門學生和朋友之「逆黨」的危急形勢下
很多人主動與他「脫離關係」
而他卻在這裡
收穫了愛護、信任和一貫的價值尊崇
一般看來
「澎海」兩字作為一道菜名
並不讓人覺得十分貼切
但
福鼎人幾百年來
就是這麼近乎固執地沿用了下來
並且津津樂道於名字背後的傳奇
我想
個中緣由無非就是人格和學問的魅力
以及正義和文化的力量在產生作用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南宋建炎四年(1130)生於福建南劍州尤溪縣,慶元六年(1200)逝於建陽考亭。擔任過一些地方官,但主要精力用於研究儒學。他認定宇宙間有一定不變之「理」,從「理」與「氣」的關係上探討關於天地萬物的哲學意義。他向程顥的再傳弟子李侗學習和探討程學,形成了與漢唐經學不同的儒學體系,完成了儒學的復興,成為孔子、孟子之後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是新儒學(又稱理學、道學)的集大成者。他的道德學問受到後世的敬仰,思想學說長期流傳,滲透於社會的各個角落。
作者|白榮敏 責編|雪梨
福了個鼎
微信號:fulegeding
福鼎,不如福了個鼎
誠邀各路吃貨,一起開啟饕餮之旅
~新店開張/品牌推廣/活動宣傳~
請加微信:18650576787
快把自己珍藏的餐廳文字連同圖片扔過來
▽
www@fulegeding.com